Recommended Posts

我為自己找了一個藉口

讓我能繼續在你面前 無所謂閃躲

你將要遠離 將要消失 將要沫入

而我只是流浪 只是逃離 只是墜落

該用多少勇氣去讓自己相信這樣的爛藉口?

被黑洞吸附的我逃不了被寂寞滲透

而你只是用想像力去站在我的角度 然後 安慰我

我大聲尖叫 你 摀住耳朵

我瘋狂墜落 你 站在崖邊顫抖 假裝 同情我

「就讓一切在雨水沖刷中終止吧...」

一個愚人試著安慰著另一個愚人的時候這樣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凝鍊啊!!!......

似乎沒人理我,所以我舉個例好了。用最精準有力的字句表達龐大意象,謂之凝鍊。迂迴也很重要,太露骨的詩會失去美感。

例:

孤身坐在兩個位子的書桌等待

另一個位置的充實,我看到

時間的碎片呼嘯飛過,緩慢

這裡只有幾個重要意象:1.孤單 2.等待 3.等待的心情

所以,改成這樣:

高腳杯裡半杯苦艾酒抵擋

時間摩擦,酒保忘記盛滿

三個意象都包裝起來了:1.孤單﹝高腳背細瘦孤弱的形象,而且,只有半杯﹞

2.等待﹝時間摩擦,忘記回來的酒保﹞

3.等待的心情﹝你以為高腳杯裡幹麻裝苦艾酒?﹞

信手拈來,請方家不吝指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創作"凝鍊"與否是個人的自由....

她想寫的是"她想寫的東西"....不是為了滿足別人

一個人寫出來的東西能讓自己看過之後覺得滿意就夠了....

當別人把心血付出在某樣事物上時,請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否定....

不是我想嗆人....不過回覆別人文章前請看看版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在考台大中文系文學概論的時候

有題問....

"在作品還沒被讀者閱讀前都是潛在的,

而讀者閱讀後和文本身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種新的思維和交錯

這就是一種進步"

問作答者認為如何?請說明

我想一文的價值

不在乎他寫了多完美

而是被欣賞過後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和指教

然後促使他不斷進步不斷修練

盡而使技巧越發成熟的方法之一(觀摩與練習也是其一)

好的作品能夠發人醒思並認同

讀者和作者也能略為成長和印證自己或他人的不同觀點

這是一種雙贏

懷疑和瑕疵都是對的也是必然的

假使沒有真正的去思考過體會經歷過

就不會有所領悟或情感或理智寫下屬於自己的文章

我們不是對方

而真正的"意"用文字也表達不出全貌

所以

每篇文每個人都是精采

故事不斷繼續

來不及紀錄的太多

我們忠於自己就算是寫了一篇好的文

回歸正題:

"將要沫入"是"將要沒入"嗎?

基本可以了解這樣的心情

在勇氣邊緣逃離 想停止些什麼

蠻真切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詩越寫越短是詩人的才幹。詩越寫越長是讀者的災難。」

→ 心血點滴凝鍊而成,就構成一首不受時空限制的好詩、好文。

追求詩質的變化與凝鍊,

追求風格的創新與突破。

真理失去了講壇,

依然是真理,

謬誤將音量擴大一千倍,

依然是謬誤。

一片輕喟在引力中蹣跚而降

那是──秋

被西風剪去了

飛翔的翅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將要沫入真的是將要〝沫〞入

沒入所表達的是滲透感

我要的是泡沫般的消失,應該是自己造的詞吧...

看了大家的討論,我有一種想法耶...

為什麼我們為了表達心情所寫下的文字

必須用〝好與壞〞去定義呢?

不能就只是純粹?

也許現今我們認為〝好〞的作家〝好〞的文字

都如上面的人提到的,能讓人有所感觸

那麼假設真的可以貼近的讓人有感觸

為什麼,要在乎那麼多?

形式也許重要

但是空有形式上的美卻無法讓人深刻的話

有點像辭藻華麗的駢文〈不知比喻的恰當與否,就個人觀點〉

或者是,朱少麟「燕子」裡的龍仔

能跳出美麗的姿態,卻沒有辦法創造出令人感動的藝術

對於我來說,文學真的是主觀的,

也許好,也許不好,

但對於作者有所謂的意義存在的話,

又為什麼要將它分割,歸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