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什麼是土石流

土石流是快速塊體崩壞運動的一種,中國大陸的用語稱為「泥石流」,是指山坡或溝谷中,一種水與泥沙、土石等固、液體混合後受重力作用後下移而成的流動體,一般密度在1.2~1.3之間。由於密度高,再加上沿高而陡的坡面或溪谷向下移動時,位能轉換成動能,加上能量大搬運力強,會不斷吞噬兩側鬆動的土石,因此雖然歷時短暫,但來勢兇猛,流速甚至可達每秒5公尺以上,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常在短時間內改變地表的形貌,沖毀或掩埋公路、橋樑、房舍、農田等各種設施,造成重大的災害。

*按照流域型態分類:

1.溝谷型土石流:溝谷明顯,流域呈狹長形,全流域可分為源頭區、流動區及堆積區,土石流發生運動,堆積過程完整,堆積區成扇形,規模較大。

2.山坡型土石流:山溝淺,但坡度陡,流域短,規模也較小。土石流的發生和運動沿山坡或在地面淺溝中進行,堆積在坡腳。

*發生的條件

1.充足或強大的雨水:一般累積雨量在250公厘以上或降雨強度每小時40公厘以上。

2.足夠的堆積物:其來源為下:

a.地質條件不穩的山坡地經由風化或崩解作用產生的大小岩塊、泥沙及土壤。

b.地震時引發山崩,產生大量鬆碎的岩塊與沙土,例1999年921集集地震在中部山區產生的大規模山崩與落石,埋下日後土石流的危機。

c.溪谷河床或兩側堆積崩落或搬運而來的土石。

3.足夠的地表或河谷坡度,堆積區坡度通常2度至10度,流動區10度至20度,足夠的坡度才會因重力作用產生流動。

*形貌

1.源頭區(圖1)

通常為河谷上游或源頭的山崩落石區,山勢陡峻,植被稀疏,岩層裸露,土石容易崩落堆積,常成碗狀或湯匙狀。

2.流動區(圖2)

通常位於河谷中下游,或山溝的中下段,河床或山溝底部或兩側有碎屑物或崖錐堆積,土石流由源頭產生後運動至此區,常吞噬(合併)此部份的土石,增加其體積及能量後,大大的增強其破壞力。

3.堆積區(圖3)

通常位於河谷下游或出谷口處,坡度較緩,土石流物質堆積成沖積扇狀,事實上台灣許多溪谷兩側發達的沖積扇地形如蘭陽溪谷、花東縱谷兩側者,都是土石流的產物,堆積區表面或前緣常有巨大岩塊堆積。大致而言由源頭區、流動區至堆積區的整體形狀為伸長的舌狀。

圖1

58515190.jpg

圖2

76801310.jpg

圖3

73563644.jpg

*災害

台灣本島位於新生代的造山運動地帶,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互相接觸擠壓,所產生的強烈構造運動影響,岩層破碎,節理、片理、劈理等裂隙均十分發達。高溫多雨導致強烈的風化作用,岩層本就有深厚的風化層,加上地勢陡峭,原本破碎脆弱的風化層更易因山崩作用堆積或阻塞於山溝溪谷,積聚而成土石流的材料。再加上人為不當的山坡地開發與土地利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深根性原始林被砍除而改種淺根性作物,更加強了土石流爆發的誘因。因此山區每遇豪雨,土石隨山洪而下,形成嚴重土石流災害,每每掩埋道路、農舍、農田與果園,令人怵目驚心。

*如何防止災害

1.進行崩塌地工程防治,主要以先進行護坡,防止山崩進一步擴大,再進行植樹造林。

2.開闢公路或進行其他工程,廢土不可隨意倒入溪谷,造成土石流的供應源。

3.對容易造成土石流的溪谷或山溝,加強河道疏浚。

4.做好國土規劃,山坡地開發利用,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評估。防止濫墾、濫葬及隨意改變地形原貌。

5.土石流抑制工法:在坡度較陡的溪谷或山溝上游區,土石流防治原則是防止溪床下蝕及河岸側蝕,減少造成土石流的材料,此類工法可包括河床固床工、河岸護坡工、潛霸等。

6.土石流攔阻工法:當溪谷或山溝內的土石流材料已累積至近乎飽和,只要有大雨就有可能造成災害時,防治應以直接攔阻為佳,此類攔阻工法可用非透過性霸及透過性霸兩種。

7.土石流淤積工法:局部擴大溪谷或山溝,適用於土石流頻繁的溪溝中游。中游的寬度,或減少河床坡度,例如建造階梯狀跌水工,使土石流材料在事先規劃的沉沙池內沉積。

8.土石流疏導工法:應用於溪谷或山溝中下游或谷口扇狀地上,以渠道或疏導堤誘使土石流沿規劃的安全路線流動。

9.土石流緩衝林帶:應用於土石流末端的扇狀地上,以種植樹林為阻擋或緩衝區,減少土石流的衝擊力或直接侵襲。

10.建立土石流預警系統:為減少土石流產生的災害,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費輔助下,政府正進行台灣地區土石流潛在土石流危險地區調查,劃定土石流潛在危險地區,供縣市政府公告防災之用。並選擇危險度最高的地區,如花蓮縣秀林相銅門村、吉安鄉慶豐村及台東縣太麻里鄉華原村設置土石流災害預警系統。其原理乃是針對以往誘發過土石流的暴雨,進行統計分析,求出當地造成土石流的臨界降雨條件,在訂出當地的警戒雨量與避難雨量基準,將此基準立於自動警報裝置中,當暴雨情況超過上述基準時,即自動發出土石流警報。

11.建立土石流災區警示:政府應積極調查出全省潛在土石流災害地區,豎立警示標示,並宣導土石流災害觀念,警告當地居民在可能發生土石流的狀況下,儘速遷移至安全地區,外地人至土石流易發生地區旅遊時,也會小心防患。

*進行戶外活動時如何避免土石流災害

1.注意氣象預報,避免在颱風、豪雨等天氣不佳狀況下前往山區旅遊,以免道路坍方受困。

2.避免在裸露山壁下逗留。在山區遇到零星落石應儘速離開現場,避免大規模土石坍落傷人。

3.地震、颱風或豪雨過後,應避免前往山區、溪流遊玩,以免遭受落石或土石流。

4.避免在溪床上紮營活動。溪邊戲水,如發現水位升高或水變混濁,應儘速離開,以免遭受洪水或土石流。

資料來源:http://163.21.244.30/

圖片來源:同資料來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