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三角視差法:觀測者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直徑兩端位置看同一星體,可測出所看星體的張角,利用三角關係,已知底線(基線)的距離和其張角,由三角函數則可計算出星體和觀測者的距離,因星體距離很遙遠,張角很小,所以此種方法在距離100光年以內的星體較準確。

變星光度法:已知變星光度和其光變周期之間有一種周光關係,就是變星光度愈大,光變周期愈長,利用這種關係,可根據觀測到的光變周期,計算出其絕對星等,再把絕對星等與視星等做比較,可利用已知公式求得其距離的方法叫變星光度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804421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三角視差法:觀測者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直徑兩端位置看同一星體,可測出所看星體的張角,利用三角關係,已知底線(基線)的距離和其張角,由三角函數則可計算出星體和觀測者的距離,因星體距離很遙遠,張角很小,所以此種方法在距離100光年以內的星體較準確。

變星光度法:已知變星光度和其光變周期之間有一種周光關係,就是變星光度愈大,光變周期愈長,利用這種關係,可根據觀測到的光變周期,計算出其絕對星等,再把絕對星等與視星等做比較,可利用已知公式求得其距離的方法叫變星光度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804421

記得的話有個距離模數公式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教到

m-M=5logD-5

視星等-絕對星等=5log距離(秒差距)-5

三角視差法是以太陽和地球的連線(一天文單位)再和遠方星星連線再以三角函數求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什麼意思啊?.....???

因為如果要用"光變週期"來測量的話

當然會被限制在有這種"能力"的星體上啊

另外,三角函數推算距離理論上雖然王道...

但我認為...不太準 XDDD

不過反正算出來差個幾萬公里我們也不會知道 = =

(用光年來算的話~可以被忽略的距離會有多大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整理一下測量天體距離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大概都是依據這幾種原理

一、三角視差法

從不同位置觀測同個天體會有些微的角度變化,藉由不同位置間的距離+角度變化,依照三角函數計算出天體距離。但這樣的角度變化其實非常小,以目前儀器的測量極限,這方法僅適用於離我們較近的天體。

以現階段來講大約最多只能到一千秒差距(地球到銀河系中央約有八千秒差距)。之後數年 NASA有推一個SIM計畫,企圖測量最遠至250千秒差距的天體。歐洲ESA也推動一個Gaia計畫,希望能測量到100千秒差距內的天體。假如這兩個計畫能達到預期的成果,就能用三角視差法最遠測量到整個銀河系和最鄰近幾個星系的天體。

二、用光度亮度關係:

絕對星等和視星等的關係m-M=5log d -5,從地球上我們可以測量到視星等,所以假如我們能用其他方式得出一個星體的絕對星等,理論上我們就能得出他的距離,而這些特殊的天體通稱為標準燭光。

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造父變星,我們可以從他的光度變化週期推出他的絕對星等;或是Ia型超新星,本身有固定的絕對星等;或由一些估計,可以大略判斷星系或星星的絕對星等。

這類的方法比較不像三角視差法一樣限定只能測量比較近的天體,只要你有辦法找到並且辨別出可以作為標準燭光的天體,都可適用這個方法。

三、哈伯定律

哈伯定律指出遠方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大約與這個星系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既然我們可以從星系的紅位移測量出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那根據哈伯定律我們就可反推出星系與我們的距離。不過事實上,所謂星系遠離我們,是要在夠大的尺度上來看才成立的,其實一些鄰近星系不但沒遠離我們,反而有可能漸漸靠近我們(因為引力),所以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夠遠的星系。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方法,例如中子星的偏振、或某些星系內部的速度分佈,不過那就更複雜點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