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午外出制度


Recommended Posts

這篇到了愈下面似乎充滿了「司法不公」的味道…

台灣的司法確實是要改進

立院議事態度、專業也有欠監督

實在感謝大家的關心

但我想說句話

自由是能自制的人才配享有的

二十年前的建中甚至連點名制度也沒有

那時之所以可以落實自由民主

是因為當時沒有網咖,不會有墮落建中生中午去打咖

(不要跟我說你在網咖寫功課…)

當時沒有舞會或太多聯誼活動,不會有建中生大量蹺課

(確實沒有,請查維基百科或其他可信媒體)

當時也沒有這麼多漫畫或養眼的東西

可以讓建中生每天中午出去消費娛樂

我本人也常常不假外出

但我都是去唸書或補眠

絕無他用

沒有太多環境誘惑

大家都能自持

曾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但現在的建中

已經變了許多

想想沒有外出證和點名制度的建中

若是放在今天

我國青年、豪傑們豈能莊敬自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1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這篇到了愈下面似乎充滿了「司法不公」的味道…

台灣的司法確實是要改進

立院議事態度、專業也有欠監督

實在感謝大家的關心

但我想說句話

自由是能自制的人才配享有的

二十年前的建中甚至連點名制度也沒有

那時之所以可以落實自由民主

是因為當時沒有網咖,不會有墮落建中生中午去打咖

(不要跟我說你在網咖寫功課…)

當時沒有舞會或太多聯誼活動,不會有建中生大量蹺課

(確實沒有,請查維基百科或其他可信媒體)

當時也沒有這麼多漫畫或養眼的東西

可以讓建中生每天中午出去消費娛樂

我本人也常常不假外出

但我都是去唸書或補眠

絕無他用

沒有太多環境誘惑

大家都能自持

曾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但現在的建中

已經變了許多

想想沒有外出證和點名制度的建中

若是放在今天

我國青年、豪傑們豈能莊敬自強?

何以打咖看片買A書是罪過?

這一點需要澄清。

學校不能不管,學生不得不野,這是拉距戰,

卻也是長久以來的力量平衡。

學校不管,那有多少同學會失去拒絕沉淪的藉口?

大家都清楚,建中的教職員是管不住人的,

但不代表不應該管哪。

就法律層面而言,放學之前的外出都要有人負責,

外出證制度是否合法已經有疑慮。

中午要自由外出,必須要更完善的制度加以配合。

最YY的,學生中午外出打咖被家長發現的話,

教官、班導等等都要被罵一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若要詳細討論的話

我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boy800913/3069542

何以打咖看片買A書是罪過?

打咖看片買A書當然不能直接稱為罪過

不知節制才是罪過

而節制的平衡點仁智互見

校風的培養

當然不能只靠強硬管理

這點我也認同

學校目前已陷入「無效管理」的泥淖了

學校不管,那有多少同學會失去拒絕沉淪的藉口?

我想,按照上篇文章的述說

雖然沒有第三者可以完全證實

建中學長的自制力顯然還不錯呢XD

可能是這種校風一時中斷

應該使它興盛起來才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若要詳細討論的話

我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boy800913/3069542

浩蕩萬里大瀛の 碧瀾高く打つ處

濃綠勾ふ常夏の 我が高沙は大八州

日本の國の南の 重き鎮と立てるかな....

(日治時期校歌)

打咖看片買A書當然不能直接稱為罪過

不知節制才是罪過

而節制的平衡點仁智互見

校風的培養

當然不能只靠強硬管理

這點我也認同

學校目前已陷入「無效管理」的泥淖了

許多建中生的驕傲來自於每年大考的好成績,

建中學生也將價值觀建立在分數上,

以分數高低為生命價值的"學業異化"就產生了。

(關於"異化",是指Karl Marx所云勞動異化而言。)

也因此,其他層面的自我要求也就不重要了。

這也許是可逆反應,也許不是。

我想,按照上篇文章的述說

雖然沒有第三者可以完全證實

建中學長的自制力顯然還不錯呢XD

可能是這種校風一時中斷

應該使它興盛起來才對

"自由的前提是自我負責"--那麼,

有不少建中人不負責任?

我不知道。

也許因為責任感不見了,所以要學校來管;

也許因為學校管的太多,責任感就不見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起來

以前建中是沒圍牆的

根據一個老前輩的經驗談

常常有人地科課不上

直接從地科教室後面窗戶出去~~~

之前有一次升旗時間不是還發生過追逐戰

教官抓人

遲到的人就分散逃跑躲起來XD

超合作的XD

想到就覺得超帥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某一兩次我們教官有事是你們那個郭-Cu來代課

那時候我們全班都覺得他人超好超慈祥和藹的耶!!!

提到你們好像是用「我們家孩子吼……」這樣的講法

之後才聽說你們很不喜歡他

我也不知道是發生什麼事:P

別搞錯了,他私底下其實不錯,

只不過執法過於狂熱而已。

另,如果妳們有人蹺課我可以去代課嗎?xdxd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持稍微不同的意見。

a. 每個時代都有使人記憶深刻,與使人記憶不深刻的人們。

b. 那些使人記憶深刻的人們會在很多年以後,被我們這集體記憶薄弱的社會,幻化成對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的總和。

c. 參諸老老老老《建中青年》。其實那個年代基本上很沈悶,要逃也沒地方逃。但是建中一開始是孩子們自辦的學校,應該類似今日的社團。

d. 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配與不配則是個人價值觀問題。但是我們要避免個人價值觀錯誤地扼殺任何一個機會。所以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這樣說來才會把剝奪自由當作一種刑罰不是嗎。

e. 青年豪傑都是刻板印象與社會集體記憶的想像圖案。真正的英雄豪傑在被記憶以前,都只是平凡的人……

好,來談談原始的異化:

首先,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此,它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種手段。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內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外在的勞動,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勞動,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最後,對工人來說,勞動的外在性表現在: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於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別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頭腦和人的心靈的自主活動對個人發生作用不取決於他個人,就是說,是作為某種異己的活動,神靈的或魔鬼的活動發生作用,同樣,工人的活動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動。他的活動屬於別人,這種活動是他自身的喪失。

因此,結果是,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吃、喝、生殖,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重點來了:a. 他跟勞動本來就分離,b. 他勞動時就覺得不舒坦,不勞動時就覺得舒坦。

教育的本質,我竊定義為更好地與這個世界連接(不管是實質或者抽象的)。那,的確建中人--a. 以考試的結果論成敗 b. 與學習分離。

但是並非學業異化。是教育異化。你看看,學業裡面有個「業」。而且大學每個系都是職業專科。人文主義的博雅教育被激進份子與笨蛋亂搞,在台灣的大學裡都徹底集體死亡。

來來重點來了,馬克思跟他的孩子在家書裡怎麼說的 xd ?

這樣下去誰看得見未來,就會提前自殺(形象化地說)。

這篇到了愈下面似乎充滿了「司法不公」的味道…

台灣的司法確實是要改進

立院議事態度、專業也有欠監督

實在感謝大家的關心

但我想說句話

自由是能自制的人才配享有的

二十年前的建中甚至連點名制度也沒有

那時之所以可以落實自由民主

是因為當時沒有網咖,不會有墮落建中生中午去打咖

(不要跟我說你在網咖寫功課…)

當時沒有舞會或太多聯誼活動,不會有建中生大量蹺課

(確實沒有,請查維基百科或其他可信媒體)

當時也沒有這麼多漫畫或養眼的東西

可以讓建中生每天中午出去消費娛樂

我本人也常常不假外出

但我都是去唸書或補眠

絕無他用

沒有太多環境誘惑

大家都能自持

曾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但現在的建中

已經變了許多

想想沒有外出證和點名制度的建中

若是放在今天

我國青年、豪傑們豈能莊敬自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持稍微不同的意見。

a. 每個時代都有使人記憶深刻,與使人記憶不深刻的人們。

b. 那些使人記憶深刻的人們會在很多年以後,被我們這集體記憶薄弱的社會,幻化成對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的總和。

c. 參諸老老老老《建中青年》。其實那個年代基本上很沈悶,要逃也沒地方逃。但是建中一開始是孩子們自辦的學校,應該類似今日的社團。

d. 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配與不配則是個人價值觀問題。但是我們要避免個人價值觀錯誤地扼殺任何一個機會。所以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這樣說來才會把剝奪自由當作一種刑罰不是嗎。

e. 青年豪傑都是刻板印象與社會集體記憶的想像圖案。真正的英雄豪傑在被記憶以前,都只是平凡的人……

好,來談談原始的異化:

重點來了:a. 他跟勞動本來就分離,b. 他勞動時就覺得不舒坦,不勞動時就覺得舒坦。

教育的本質,我竊定義為更好地與這個世界連接(不管是實質或者抽象的)。那,的確建中人--a. 以考試的結果論成敗 b. 與學習分離。

但是並非學業異化。是教育異化。你看看,學業裡面有個「業」。而且大學每個系都是職業專科。人文主義的博雅教育被激進份子與笨蛋亂搞,在台灣的大學裡都徹底集體死亡。

來來重點來了,馬克思跟他的孩子在家書裡怎麼說的 xd ?

這樣下去誰看得見未來,就會提前自殺(形象化地說)。

E大,也許大多數人都沒有剩餘價值的概念,"異化"的概念就更難懂了。

學業的"業"本身就是使人自我異化的本質...?

『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

這句話的重量不比洛克人的"天賦人權"來的輕哪!

題外話,如果無視形體的自由而重視自我意識的自由,

普通的自由刑就沒有什麼好的效力了。

又,精神架構於肉體,則形體自由又會直接影響意識。

摁,唯心唯物傻傻分不清楚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噢,有天我爬出去買林乾,回來的時候經過側門...

藍衣教官問:同學你的外出證呢?

我:沒有帶啊。

藍衣教官:班級號碼?

我:20819

藍衣教官:好,不假外出,一支小過。

我:....

e04是為什麼變那麼嚴啊Orz

藍衣教官

我猜猜

張孝民教官

跟廖冠群教官有超友誼關係的那一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c. 參諸老老老老《建中青年》。其實那個年代基本上很沈悶,要逃也沒地方逃。但是建中一開始是孩子們自辦的學校,應該類似今日的社團。

d. 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配與不配則是個人價值觀問題。但是我們要避免個人價值觀錯誤地扼殺任何一個機會。所以自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這樣說來才會把剝奪自由當作一種刑罰不是嗎。

e. 青年豪傑都是刻板印象與社會集體記憶的想像圖案。真正的英雄豪傑在被記憶以前,都只是平凡的人……

我想 若要認真實踐起來

校方其實應該要「明賞罰,立威信」

建立起嚴飭而並非個人崇拜的「國族主義」思潮

必須要強調唸書不只是為了個人前途

而是為了國家前途的想法

先論過去

戒嚴時代太過拘束

且在我眼中

黨國的教育跟日本神道教的教育相去不遠

其實都是有毛病的法西斯教育

諸位可發現

在大陸時期的國民政府跟納粹德國走得很近

這難免會有影響 不可諱言

再論當下

現今台灣的教育又流於「無效管理」

何謂也?我們現在所接觸的自由、開放思潮

泰半來自北方強國日本及強權美國的涵化影響

造成的結果是

心靈空虛、愛國心薄弱、民族自我認同破碎

繼而前景堪慮

日本在戰後盟軍託管後

社會上所呈現的是經濟上的放任主義

並且自詡為「世界國家」

而公民則要當「世界人」

這是對日本戰前神道教思想的一種反制

但也造成了一些苦果、怪現狀

那就是畸形破碎的政治型態

以及文化界左右派不斷筆戰、互相攻伐

極右派不斷叫囂,造成國際觀感惡劣

(詳參小林善紀《台灣論》)

在這種情況下

庶民文化(指動漫)所呈現出來的

因為要避免國族主義思潮

就呈現了相當空虛、甚至虛無主義的現象

台灣受到這種影響

就會喪失自我認同

也喪失民族自信、民族道德…等等

這種「民主」之風

我認為萬萬不可長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

請原諒我在政治觀點上的保守

雖然不贊成黨國體制

但我目前認為最適合華人社會的政治模式

仍然是1.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或2.「改革開放」

大多數的華人,除了海外華人以外

都不具備成熟的公民素養

要實行歐陸的審議式民主

依我看來,還早吧!

大肆胡亂議論一通

而這就是我對這個時代的想法

當然校風

也還是嚴謹一點比較好

而我所說的「青年豪傑」四個字

或許可以抽換詞面

只是一種過時的傳統用法

或許,公民不該只為國家服務

而應該為更高層次的—人類未來、精神思想來服務

但無論如何

如果在學校

卻與學校教育脫節太嚴重

也是讓人不樂見的現象

就稱不上的「青年豪傑」了

在我眼中

也稱不上是一個「稱職的公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民族自我認同破碎是因為每個媒體都說不一樣的話,自己卻沒有得到能力去統整自己的概念。

因此把媒體統一起來不是好事。重點應該是放在培養每個人的判讀能力而不是禁止不同聲音。

我是這樣認為的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 若要認真實踐起來

校方其實應該要「明賞罰,立威信」

建立起嚴飭而並非個人崇拜的「國族主義」思潮

必須要強調唸書不只是為了個人前途

而是為了國家前途的想法

國族主義只不過是把個人崇拜拓廣為眾人崇拜,

崇拜的本質是不變的。

『唸書是為了個人前途,而當每個人都理性的為自己的前途努力時,

整體社會就會有最好的情況。』--改寫自亞當‧史密斯。

為了"國家",那要不要為了"種族"?"家族"?

學為個人,而個人會依自己的情況去選擇學的不同路徑,

如果學習的目的是國家強盛,那社會組都砍了,

大家去拼經濟堆疊GDP、然後成為國家生產機器算了。

先論過去

戒嚴時代太過拘束

且在我眼中

黨國的教育跟日本神道教的教育相去不遠

其實都是有毛病的法西斯教育

諸位可發現

在大陸時期的國民政府跟納粹德國走得很近

這難免會有影響 不可諱言

"有毛病的法西斯教育",難到有任何教育是沒有毛病的?

蔣介石的黨國體制不是學NAZI,是學俄共,中德交好則是老蔣反共。

再論當下

現今台灣的教育又流於「無效管理」

何謂也?我們現在所接觸的自由、開放思潮

泰半來自北方強國日本及強權美國的涵化影響

造成的結果是

心靈空虛、愛國心薄弱、民族自我認同破碎

繼而前景堪慮

愛國心?民族認同?

應該要認同人類價值、社會價值與地球價值。

(絕對絕對不是美國價值!!!)(SORRY我爆走了...)

真正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認同的自由與開放思想,

而台灣的問題在於兩種:

1.建立在歐美崇拜上的假自由主義

2.建立在政治利益上的假民主主義

日本在戰後盟軍託管後

社會上所呈現的是經濟上的放任主義

並且自詡為「世界國家」

而公民則要當「世界人」

這是對日本戰前神道教思想的一種反制

但也造成了一些苦果、怪現狀

那就是畸形破碎的政治型態

以及文化界左右派不斷筆戰、互相攻伐

極右派不斷叫囂,造成國際觀感惡劣

(詳參小林善紀《台灣論》)

在這種情況下

庶民文化(指動漫)所呈現出來的

因為要避免國族主義思潮

就呈現了相當空虛、甚至虛無主義的現象

台灣受到這種影響

就會喪失自我認同

也喪失民族自信、民族道德…等等

這種「民主」之風

我認為萬萬不可長

動漫畫有虛無主義現象?

我倒是看到有不少動漫畫可以直接觸碰人內心真正的慾望所在、

或是真的能對於社會進行批判與譴責的。

探討人類在科技進步下的自我意識問題的動畫也是虛無主義?

再說,日本動漫界可是有很愛戰前日本的作品噢!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

請原諒我在政治觀點上的保守

雖然不贊成黨國體制

但我目前認為最適合華人社會的政治模式

仍然是1.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或2.「改革開放」

新加坡算是一黨獨大的經典,

但是當國家規模不同時,會有不一樣的問題。

再說,那是一個反個人主義、反自由主義的政權。

老鄧的『改革開放』?

中共是不中不共,

不中:先破壞中華傳統價值,連文字的美感都破壞殆盡

不共:先是極權與個人崇拜,後是貪污與資本主義

炎黃與馬克斯看到了都會哭倒長城的。

也許中共會在十幾二十年後推動第五個現代化,

我們等著看吧。

大多數的華人,除了海外華人以外

都不具備成熟的公民素養

要實行歐陸的審議式民主

依我看來,還早吧!

海外華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大多數華人在民主素養方面仍然需要再教育。

大肆胡亂議論一通

而這就是我對這個時代的想法

當然校風

也還是嚴謹一點比較好

而我所說的「青年豪傑」四個字

或許可以抽換詞面

只是一種過時的傳統用法

嚴謹的意涵在於什麼?

或許,公民不該只為國家服務

而應該為更高層次的—人類未來、精神思想來服務

但無論如何

如果在學校

卻與學校教育脫節太嚴重

也是讓人不樂見的現象

就稱不上的「青年豪傑」了

在我眼中

也稱不上是一個「稱職的公民」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國家為了培養社會所希望的下一代而設,

但是又經過許多其他方面的改變而成為今日的樣子。

我們可以慶幸在學校教育當中處處有自由與民主的教育內容,

也應該注意教育體系下的種種喪失自我認同的問題。

國家主義並非不好,但是教育不應該抱持一個強烈的"中心思想",

而是應該讓受教者有審視各種思想的能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跟你討論很愉快

因為你懂得很多東西XD

從你句句都回應都看得出來

即使你我看法歧異甚多

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啊

因為這樣我們可以互相研討

我知道我講的話有諸多定義不清之處

還請各位見諒

而且有很重的主觀意識

但討論還是繼續進行吧~

國家主義並非不好,但是教育不應該抱持一個強烈的"中心思想",

而是應該讓受教者有審視各種思想的能力。

我只針對你的結論與全部做綜合性的研討

要盡力使受教者有審視各種思想的能力

這才是當務之急

這種教育在西德歷史教育尤其做得徹底

例如歷史課程80%都以討論方式進行

幾乎就像是說話課

甚至常有很多檢討NAZI屠殺Jews的深入研討報告

雖說這樣學近代史有點過火,但很淋漓盡致

(歷史背景:二戰後、西德《基本法》及盟軍管理)

(有興趣請參考《德國與日本的省思》這本書,一個荷蘭人寫的)

反觀台灣

目前的歷史教育

仍有傾向於一黨一派的問題

難以跳脫意識形態的框架

還不夠多元、平衡

所以在「多元史觀」上面

我相信教育當局若願意改進

還可以有更多建樹

我認為你對國族主義有很深刻的認知

其實啊,大多數的政府都會以為這是好的

然而卻把它實行得問題百出

既然你看得出他的問題的話

那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

我想你是否是擔心

在國族主義下的社會組

會變成無法獨立思考呢?

這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

有待深刻討論

我們以上唯一有共通點的地方是

大多數華人在民主素養方面仍然需要再教育

所以或許我提出的兩種政府型態

都讓人很不滿意

而且 台灣的民主雖然一時混亂

但仍然有其價值 不應太過扭曲

而結論就是

全世界使用華語的的社群

都仍然找不到一個

運作起來非常流暢、可以長久行之的政府體制

我想

能夠培養我們現在互相討論這種問題的風氣

未來五十年或一百年內

就有可能(是might,不是may)解決這個問題了

另外,動漫畫的虛無主義現象

很難盡數

但我一直隱約有這種感覺

比較有探討人性的動漫

在我看來比率實在太低了

(請參考這則新聞:日相麻生愛漫畫 宮崎駿不領情

這部份或許日後再討論

我太早提出了

因為我的實例還不夠多 很難做深入討論

非常抱歉

最後還有黨國體制的問題

黨國這個「體制」是學俄共

但其精神 私以為較接近NAZI

也或許是因為

從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以來(參中華革命黨(wiki)

「領袖」這個詞就被強調

使得「追隨領袖」的夢魘不斷出現…

而我還要補充wiki沒說清楚的

那時孫中山是怕別人不服從他的思想領導

也怕三民主義不被實踐

因為黨內凝聚力不足,意見紛呈

所以才會出此奇招

(奇招包括,所有黨員都要蓋手印宣示效忠之類的)

這是主張「效忠領袖」的先例

而且還是孫中山自己做的

因此把媒體統一起來不是好事。重點應該是放在培養每個人的判讀能力而不是禁止不同聲音。

最後補充這個回應好了

我上面不知道哪句提到管理媒體了

我想你也是「半個」媒體人

聽到我的保守言論可能有點緊張吧XD

你放心好了

我不會想去做出這麼沒有作用的舉動

那實在是毫無意義…

重點是使媒體們說出

你所想要說出的話

使媒體監督權不與社會利益相衝突

才是真正該進行的方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跟你討論很愉快

因為你懂得很多東西XD

從你句句都回應都看得出來

即使你我看法歧異甚多

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啊

因為這樣我們可以互相研討

我知道我講的話有諸多定義不清之處

還請各位見諒

而且有很重的主觀意識

但討論還是繼續進行吧~

先謝了XD

我只針對你的結論與全部做綜合性的研討

要盡力使受教者有審視各種思想的能力

這才是當務之急

這種教育在西德歷史教育尤其做得徹底

例如歷史課程80%都以討論方式進行

幾乎就像是說話課

甚至常有很多檢討NAZI屠殺Jews的深入研討報告

雖說這樣學近代史有點過火,但很淋漓盡致

(歷史背景:二戰後、西德《基本法》及盟軍管理)

(有興趣請參考《德國與日本的省思》這本書,一個荷蘭人寫的)

反觀台灣

目前的歷史教育

仍有傾向於一黨一派的問題

難以跳脫意識形態的框架

還不夠多元、平衡

所以在「多元史觀」上面

我相信教育當局若願意改進

還可以有更多建樹

至少以我自身班上的情況而言,

我們的歷史課的確很像說話課。

但那是結合有良好底子的同學與有耐心有素養又年輕美麗的老師。

(XDD)

我認為你對國族主義有很深刻的認知

其實啊,大多數的政府都會以為這是好的

然而卻把它實行得問題百出

既然你看得出他的問題的話

那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

我想你是否是擔心

在國族主義下的社會組

會變成無法獨立思考呢?

這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

有待深刻討論

國族主義頗危險,

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結合更危險,

效忠國家並進行民族分化則是NAZI的愛好了。

我們以上唯一有共通點的地方是

所以或許我提出的兩種政府型態

都讓人很不滿意

而且 台灣的民主雖然一時混亂

但仍然有其價值 不應太過扭曲

而結論就是

全世界使用華語的的社群

都仍然找不到一個

運作起來非常流暢、可以長久行之的政府體制

我想

能夠培養我們現在互相討論這種問題的風氣

未來五十年或一百年內

就有可能(是might,不是may)解決這個問題了

建中人有(或沒有?)義務帶領台灣(最起碼?)人民進行這樣的民主進化?

(噢噢突然感到好有壓力)

另外,動漫畫的虛無主義現象

很難盡數

但我一直隱約有這種感覺

比較有探討人性的動漫

在我看來比率實在太低了

(請參考這則新聞:日相麻生愛漫畫 宮崎駿不領情

這部份或許日後再討論

我太早提出了

因為我的實例還不夠多 很難做深入討論

非常抱歉

關於動漫畫,可以看"傻呼嚕同盟"的許多著作。

另外,麻生太郎看的是"薔薇少女",

與其說虛無主義,倒還有點暴力(笑

另外,喜歡看動漫畫的同學可以看看這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p_6W0s-G0

最後還有黨國體制的問題

黨國這個「體制」是學俄共

但其精神 私以為較接近NAZI

也或許是因為

從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以來(參中華革命黨(wiki)

「領袖」這個詞就被強調

使得「追隨領袖」的夢魘不斷出現…

而我還要補充wiki沒說清楚的

那時孫中山是怕別人不服從他的思想領導

也怕三民主義不被實踐

因為黨內凝聚力不足,意見紛呈

所以才會出此奇招

(奇招包括,所有黨員都要蓋手印宣示效忠之類的)

這是主張「效忠領袖」的先例

而且還是孫中山自己做的

蓋手印、領袖主義等等跟納粹無關,那是所有秘密組織的共通點。

三民主義是左派思想,老希不一定會喜歡,但是老俄頗喜歡。

就體制而言,如果凡是寡頭都稱NAZI,那中國不就NAZI五千年XD?

納粹體制,或德國體制,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在八年抗戰時期的國軍編制,

至於政治方面的作法,應該跟布爾什維克黨(俄共)差不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

你可以累積你跟同學爬牆跟被抓的次數,

然後把圍牆編號,用基本統計方法算出來

哪個地方爬牆比較不容易被抓。(笑

拜託!您可曾在學務處公佈看到幾個爬牆被記過的,直接告訴你,籃球場後方風水最好啦: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