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從高中時代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傻傻的到處推甄申請

之後每年看著新一代的學弟妹四處打聽資訊 推甄指考

進來之後有的後悔有的不後悔

到現在又開始慢慢接觸各種不管是工作或是唸書的申請

每次都覺得很多怪誕的現象 有些荒謬又有些可惜

覺得有感而發

台灣的教育一向只希望我們考高分一點

然後就可以選學校

卻忽略了『選擇』的重要性

打個比方來說好了

我想要存錢買一部車

卻只盲目的花三年賺了一百萬 然後丟給業務說

幫我搞輛車來

沒有比價 沒有去查車子馬力多少扭力多少 車內空間怎樣 也沒試開過

就這樣把自己賺了三年的辛苦錢拿來玩俄羅斯輪盤

連自己有沒有被坑 自己喜不喜歡這部車都不知道

只是盲目著聽著大人說

欸現在休旅車正夯 電視上都在廣告 趕快買台百萬休旅車

就決定了這樣

搞不好你想要的是耗油少好停車的小車

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搞台自己不喜歡的休旅車呢?

拿那些錢買小車的話搞不好能加強更多配備啊

校系的資訊最好不要聽新聞在那邊亂報

新聞記者不但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

也不會幫您詳細考證

寒暑假多花些苦工 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

要資訊現在網路上很方便

打幾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該校系的風格

假如說最近很夯的生科系好了

每一所學校的生科都不太一樣

有些生科專研動物方面 有些專攻植物 有些走分子生物領域

這些從課程表跟教授的領域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再來 並不是每個校系都是那麼一帆風順

法律系就當律師出庭賺錢賺爽爽

醫學系就當醫生三十秒一個診賺錢賺爽爽

電機系就是每年分紅幾百萬的電子新貴

設計系就是走在潮流尖端的設計師

各個科系都有自己的門檻

進入大學才是遊戲的開始

要唸書拿書卷獎 要做專題 要好好享受自由的人生 要開創副業

沒有一定要做哪項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一樣 先知道自己以後要變怎麼樣

===

這篇文章沒什麼內容 有點像老人家碎碎念

對各校系的推甄申請我的資訊也過時很久 不適合分享給大家

讓大家在一堆算命文之間笑笑做個參考罷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