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Seagate 1TB硬碟


Recommended Posts

前幾天幫忙刷韌體和資料救援的時候

無意間發現ST31000340AS和ST31000340NS可以算是一樣的?

相同的電路板,相同的殼........等等~全部的零件號都一樣!

也就是說兩者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利用韌體對性能和壽命做調整

也就是說AS的韌體講求速度 NS追求低錯誤率和長時間工作的穩定性

換個角度 就像是同一張主機板被刷了不同的BIOS

好奇的是~能不能跨刷? 理論上可行

實際上用官方的程式不能這樣操作 或許民間製作版可以吧!

不過韌體存在磁盤上 要騙過應該要有點技巧

難道說他學晶片廠商搞硬體測試分級?

不無可能 但是以硬碟來說幾乎不可能

有時間的話來試試看:E

還有等Pipe和SV系列到的時候來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至少以前我拿到的企業版不是這樣,大概是因為ES系列的關係吧?

不過實際上測試起來 效能還差蠻多的

其實SV35和ES.2是目前手邊最接近家用系列的

撇開H牌((因為個人目前總數為2

其他的家用和企業用系列的相似性是低到無法討論((根本不一樣

不過Se和W新的企業用低價產品線逐漸有這種跟家用系列是"一樣"的趨勢

日前跨刷成功 電路板互換測試OK 改天來測效能

硬碟畢竟企業用多半為陣列環境 所以在設計上會比較考慮到高頻振動和熱

所以像這種跟家用用完全一樣東西的產品 要我拿來陣列我可能不考慮

因為她只是韌體不一樣 並沒有足夠符合條件需求 陣列是先求穩定再求速度的東西

是的~本人在國外~只是校名還是台灣的((沒穩定,不想一直改,等確定再說

軟改顯卡我搞過,但是到頭來還是乖乖買繪圖卡

除了穩定性問題 還有速度問題

所以晶片廠商雖然用韌體鎖,但是畢竟是經過分級測試的

還是有差異

硬碟我挺好奇,難道也搞分級測試? 畢竟她有機件損耗問題,始終不是晶片

這樣我想說,新硬碟SMART寫開機0小時的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至少以前我拿到的企業版不是這樣,大概是因為ES系列的關係吧?

不過實際上測試起來 效能還差蠻多的

其實SV35和ES.2是目前手邊最接近家用系列的

撇開H牌((因為個人目前總數為2

其他的家用和企業用系列的相似性是低到無法討論((根本不一樣

不過Se和W新的企業用低價產品線逐漸有這種跟家用系列是"一樣"的趨勢

日前跨刷成功 電路板互換測試OK 改天來測效能

硬碟畢竟企業用多半為陣列環境 所以在設計上會比較考慮到高頻振動和熱

所以像這種跟家用用完全一樣東西的產品 要我拿來陣列我可能不考慮

因為她只是韌體不一樣 並沒有足夠符合條件需求 陣列是先求穩定再求速度的東西

是的~本人在國外~只是校名還是台灣的((沒穩定,不想一直改,等確定再說

軟改顯卡我搞過,但是到頭來還是乖乖買繪圖卡

除了穩定性問題 還有速度問題

所以晶片廠商雖然用韌體鎖,但是畢竟是經過分級測試的

還是有差異

硬碟我挺好奇,難道也搞分級測試? 畢竟她有機件損耗問題,始終不是晶片

這樣我想說,新硬碟SMART寫開機0小時的話......?

很好奇妳是學什麼的?

需要用到企業及硬碟跟繪圖卡?

總不可能是玩家而已吧= =

如果有需要可以請妳從國外代購繪圖卡嗎?

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至少以前我拿到的企業版不是這樣,大概是因為ES系列的關係吧?

不過實際上測試起來 效能還差蠻多的

其實SV35和ES.2是目前手邊最接近家用系列的

撇開H牌((因為個人目前總數為2

其他的家用和企業用系列的相似性是低到無法討論((根本不一樣

不過Se和W新的企業用低價產品線逐漸有這種跟家用系列是"一樣"的趨勢

日前跨刷成功 電路板互換測試OK 改天來測效能

硬碟畢竟企業用多半為陣列環境 所以在設計上會比較考慮到高頻振動和熱

所以像這種跟家用用完全一樣東西的產品 要我拿來陣列我可能不考慮

因為她只是韌體不一樣 並沒有足夠符合條件需求 陣列是先求穩定再求速度的東西

是的~本人在國外~只是校名還是台灣的((沒穩定,不想一直改,等確定再說

軟改顯卡我搞過,但是到頭來還是乖乖買繪圖卡

除了穩定性問題 還有速度問題

所以晶片廠商雖然用韌體鎖,但是畢竟是經過分級測試的

還是有差異

硬碟我挺好奇,難道也搞分級測試? 畢竟她有機件損耗問題,始終不是晶片

這樣我想說,新硬碟SMART寫開機0小時的話......?

陣列,可以拿不同廠牌的做Raid 0+1

這樣就ok啦xd

((應該啦

等上大學後,要自己打工弄一部好一點的電腦來玩:E:E: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好奇妳是學什麼的?

需要用到企業及硬碟跟繪圖卡?

總不可能是玩家而已吧= =

如果有需要可以請妳從國外代購繪圖卡嗎?

XD

陣列,可以拿不同廠牌的做Raid 0+1

這樣就ok啦xd

((應該啦

等上大學後,要自己打工弄一部好一點的電腦來玩:E:E:E

兩位,

請注意一下不要偏向閒聊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到企業級硬碟跟一般消費級硬碟的差異

我只記得

硬碟廠商,原始設計的使用頻率為

一般消費級硬碟:"一週五天,一天8小時"

企業級硬碟:"一週七天,一天24小時"

不過,以目前生產、研發技術的進步程度

搞不好兩者差異已經不大了

取而代之的,或許是

工作環境,的穩定度

才是真正影響硬碟壽命的主因!!! (個人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陣列從我小時候就存在要不同廠牌混

這是記憶中的規矩了~

就算同廠牌也會挑不同貨/批號

確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技術進步原因所致

不過兩者工作環境其實差相當多

所以我想還是價位跟市場定位的關係

以ES系列因為是定位在近線儲存

穩定性和效能的要求比較沒那麼高

反而接近家用的要求

所以我想降低成本是主因吧

如果兩者零件編號完全一樣

代表他們除了韌體不同之外,其餘皆同

韌體互刷之後,效能表現也是互換

由此可以推論他們是靠韌體來區分

就這點來說,我很好奇一件事

ES系列標榜的抗陣列帶來的高頻震動

是否也存在於7200.11?

因為7200.11也支援ES的NCQ功能

((說真的,家用這個東西用不太到吧?頂多遊戲需要

又ES的SAS部分,也僅電路板不同,且SV同ES

所以我想這部分是一起研發的東西,以韌體限制性能

對資料存取特性做最佳化處理,造成效能上的差異

也因為存取相關參數設定的不同,造就了MTBF和穩定性的差異

還有一點,企業應用,監視應用,家庭與辦公應用

是差異相當大的環境

企業存儲環境是以恆溫恆濕甚至無塵為最高訴求

甚至有一系列的電源相關要求

監視應用較多是在狹小環境的情況下,常處於高溫

而家庭應用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環境優勢

所以MTBF會相對降低也不是沒有道理

加上又對存取速度/效率最佳化

有增加機件損耗率的可能

以效能來分,家用是速度最快,ES穩定性為此處探討系列通最高

SV又以ES的特性去做寫入最佳化,使的長時間寫入校能為最高

無緣與硬碟相關工作室接觸

等有機會的時候做拆解也許會知道更多

題外話歡迎PM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陣列從我小時候就存在要不同廠牌混

這是記憶中的規矩了~

就算同廠牌也會挑不同貨/批號

確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技術進步原因所致

不過兩者工作環境其實差相當多

所以我想還是價位跟市場定位的關係

以ES系列因為是定位在近線儲存

穩定性和效能的要求比較沒那麼高

反而接近家用的要求

所以我想降低成本是主因吧

如果兩者零件編號完全一樣

代表他們除了韌體不同之外,其餘皆同

韌體互刷之後,效能表現也是互換

由此可以推論他們是靠韌體來區分

就這點來說,我很好奇一件事

ES系列標榜的抗陣列帶來的高頻震動

是否也存在於7200.11?

因為7200.11也支援ES的NCQ功能

((說真的,家用這個東西用不太到吧?頂多遊戲需要

又ES的SAS部分,也僅電路板不同,且SV同ES

所以我想這部分是一起研發的東西,以韌體限制性能

對資料存取特性做最佳化處理,造成效能上的差異

也因為存取相關參數設定的不同,造就了MTBF和穩定性的差異

還有一點,企業應用,監視應用,家庭與辦公應用

是差異相當大的環境

企業存儲環境是以恆溫恆濕甚至無塵為最高訴求

甚至有一系列的電源相關要求

監視應用較多是在狹小環境的情況下,常處於高溫

而家庭應用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環境優勢

所以MTBF會相對降低也不是沒有道理

加上又對存取速度/效率最佳化

有增加機件損耗率的可能

以效能來分,家用是速度最快,ES穩定性為此處探討系列通最高

SV又以ES的特性去做寫入最佳化,使的長時間寫入校能為最高

無緣與硬碟相關工作室接觸

等有機會的時候做拆解也許會知道更多

題外話歡迎PM

如果依照你這樣的說法

意思是不是指

透過韌體,參數設定

讓硬碟的機械運作能夠符合消費者所需!!!是嗎???

(個人的理解)

另外,它電路板,硬體體元件都一樣

其實我們也不必感到意外

因為它大量生產,可以使成本降低

維修的速度也會加快

如果可以的話

你直接在dos下刷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剛好看到amd X3 開核心 小小離題一下

PCDVD上面的測試..在下也是其中一人 (shadowsfall.tw)

目前還在繼續摸索穩定度

不過似乎出現效能並沒有完整的四核心相同的情形,會稍稍低落XD

刷韌體改產品定位這個在業界算是蠻常見的,如果有辦法像某些刷BIOS的方法可以無視型號硬刷的話倒是可以試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剛好看到amd X3 開核心 小小離題一下

PCDVD上面的測試..在下也是其中一人 (shadowsfall.tw)

目前還在繼續摸索穩定度

不過似乎出現效能並沒有完整的四核心相同的情形,會稍稍低落XD

刷韌體改產品定位這個在業界算是蠻常見的,如果有辦法像某些刷BIOS的方法可以無視型號硬刷的話倒是可以試看看

目前透過修改官方ISO方式應刷是成功的

效能也符合硬刷上去的韌體的表現

不過穩定度相關沒有辦法像速度測試那麼快囉^^

((個人要求太高?

話說Google的Array是用家用硬碟組的...

有完善的備援以及備份計畫,用甚麼定位的硬碟組

差異性並不會高太多,

且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單位效能成本

就7200轉的seagate硬碟來說

家用的速度表現確實好上企業的不是?

且家用的報價低很多....

另一方面 也許他們自己本身的汰換速度快

早在它失效之前就被換下來了?

不同定位和規劃 以及備份/備援的計畫

都會產生不同的選擇

就拿學校的郵件伺服器來說 她也是只用一般家用建置

主因是容量/價格 還有她有相關計畫

本身就有1:1鏡射伺服 隨時可以切換過去以方便檢修等

再者學校有參加節能計畫 但是ITS佔學校用電不小部分

所以也希望以最少的硬碟達到最大的容量需求

來換取電量消耗的降低

((還是看得到不少40G60G硬碟

又同時有不少電腦硬碟需要換更大容量

又希望以最少的錢來完成

因此還是每個月慢慢買7200轉的家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也希望以最少的硬碟達到最大的容量需求

來換取電量消耗的降低

企業用的硬碟耗電量比一般家用的多, 尤其是SCSI的 (that sometime have to do with their higher rpm, though.). http://ixbtlabs.com/articles2/storage/hddpower.html

那顆Seagate Cheetah好威...

------------------------------------------------------------------

陣列從我小時候就存在要不同廠牌混

這是記憶中的規矩了~

就算同廠牌也會挑不同貨/批號

另外建議Power Supply配強一點... 因為就算那個Array裡面每個硬碟都不同, 電壓不足, 那還是會死的.

有一次, 我拿4x40G=120G組一個RAID5, 然後, 一開始都沒什麼問題, 後來跑一跑, 死了一顆. 我想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就再拿了一顆補上去, Recover到一半, 又一顆掛了... 後來, 整個Array 掛到另一台電腦上面, 結果四顆硬碟都是好的.. 原來是之前那台Power不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企業用的硬碟耗電量比一般家用的多, 尤其是SCSI的 (that sometime have to do with their higher rpm, though.). http://ixbtlabs.com/articles2/storage/hddpower.html

那顆Seagate Cheetah好威...

------------------------------------------------------------------

另外建議Power Supply配強一點... 因為就算那個Array裡面每個硬碟都不同, 電壓不足, 那還是會死的.

有一次, 我拿4x40G=120G組一個RAID5, 然後, 一開始都沒什麼問題, 後來跑一跑, 死了一顆. 我想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就再拿了一顆補上去, Recover到一半, 又一顆掛了... 後來, 整個Array 掛到另一台電腦上面, 結果四顆硬碟都是好的.. 原來是之前那台Power不夠.

對啊

資料無價,我想樓主應該知道

所以我家電腦我超擔心的

沒有ups,power也用三年多了

雖然透過監控軟體查看

都很正常

卻還是會怕他哪天突然故障=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啊

資料無價,我想樓主應該知道

所以我家電腦我超擔心的

沒有ups,power也用三年多了

雖然透過監控軟體查看

都很正常

卻還是會怕他哪天突然故障= ='

監控軟體只能僅供參考,版子上的監控晶片,老實說不準確性蠻高的

真要看電壓及壓降,還是用電表看比較好

還有POWER這種東西是會衰減的,如果用量很大像樓上有再跑RAID或是像我有在用耗電量較大的顯卡/CPU 最好還是時間到就換掉會好一點,POWER 用久以後負載一高都會有奇奇怪怪的問題,除此之外POWER品牌也是參考的重點,至於要買哪些是好東西,網路上可以找狼大(LSI狼/WOLFLSI/港都狼仔)的評測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監控軟體只能僅供參考,版子上的監控晶片,老實說不準確性蠻高的

真要看電壓及壓降,還是用電表看比較好

還有POWER這種東西是會衰減的,如果用量很大像樓上有再跑RAID或是像我有在用耗電量較大的顯卡/CPU 最好還是時間到就換掉會好一點,POWER 用久以後負載一高都會有奇奇怪怪的問題,除此之外POWER品牌也是參考的重點,至於要買哪些是好東西,網路上可以找狼大(LSI狼/WOLFLSI/港都狼仔)的評測

我知道

01、cbb、pcdvd我都很常去逛

那些評測文我都看過

我也知道軟體準確性不高

而且,我家裡重要資料

會存在另一部電腦,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啊

資料無價,我想樓主應該知道

所以我家電腦我超擔心的

沒有ups,power也用三年多了

雖然透過監控軟體查看

都很正常

卻還是會怕他哪天突然故障= ='

掛顆Scope上去看看就知道他狀況如何, 內部溫度也很重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