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dne 11 發表於 February 20,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20, 2009 這本書我是這樣買到的--有一天跟兩位好同學去逛金石堂。為什麼進去?因為眼角餘光看到這個。絕無擺拍。然後進去以後發現有個角落有好多攝影書,結果一堆都是器材簡介跟修圖指南,正當灰心想離開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這本《冷靜的暗房》。就算沒帶足夠的錢還是要買!因為我選書的直覺說,這書再不買要買不到了。那它說什麼?下面正經點說。--底片讓給了記憶體 顯影讓給了數位靈光過去讓給了機械 現在讓給了數位那底片時代的輝煌 已然漸漸消翳那個靈光乍現的浪漫 幾乎無聲無息地隱匿只是我依舊相信只要有明亮的瞳孔 便能洞悉事物的本相寧願那靈光依舊在心田裡燃燒 如此便能助我謀殺淒迷的蒼茫 這本著作提供讀者一扇窗,去深思關於攝影的迷思。尤其在攝影數位化的年代,人們往往捨本逐末,忘卻了攝影的目的。攝影陷入一種制式與僵化的思考邏輯,傳統的攝影拱手讓位給了數位世界。科技進步讓攝影成為極其普遍的記錄方式,網路傳播也取代了舊有溝通模式,然而這樣的發展卻混淆了真實與幻境之間的界限。所謂的真實,往往是由影像製造者或記錄者自己去定義。攝影的未來將如何發展?成為非常有趣的議題。 作者融合攝影美學與哲學的論證,試圖釐清許多攝影的命題,包括攝影與繪畫的關係、攝影如何保存、攝影與時間、攝影在心理層面的展現等等,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經典攝影的辯證討論,例如布列松、保羅.史川德、奧古斯特.桑德等人的作品研究,以及對羅蘭巴特《明室》一書的解讀。 作者試圖從舊有秩序去發現新的攝影元素,書名《冷靜的暗房》意味著舊有的攝影時代已經消逝,暗房中的藥水與放大機已不再使用,暗房是沉靜的,幾乎所有攝影者都迎向現代之光,而那道現代之光係由數位構成。隨著攝影的質變導致鄉愁的出現,過去的攝影作品已成為昔日時光的象徵。時間的因素在攝影中變得詭異,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一種事實,同時卻也是一種假想,人們被許多影像所包圍同時也被孤立。無所不在的廣告攝影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在廣告影像裡,時間是虛擬的,人們猶如活在泡泡裡。看過這書的浮出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