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太空史頭一遭 美俄人造衛星相撞


Recommended Posts

人類太空史上出現首次人造衛星相撞的意外,美俄兩國的兩枚衛星,在球上空780公里的地方相撞,產生5、6百個大型太空碎片,其中最小的直徑也有10公分。擔心這些碎片會對同一個軌道上的其他衛星產生影響,美方正密切觀察碎片的動向。

史上頭一次,兩枚人造衛星在地球軌道上相撞,台灣時間11日凌晨12點55分,美國商用通訊衛星「銥33」,在俄國西伯利亞上空780公里的太空中,和一枚已經報廢的俄羅斯軍用通訊衛星相撞,大量碎片散落到太空,專家擔心兩枚衛星碎片,可能會影響在同一軌道運行的其他衛星。

CNN氣象主播:「這是銥33衛星,不過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它撞上另一個人造衛星,看看太空中有多少人造衛星。」

目前地球軌道上有6千枚衛星環繞,其中3千枚已經報廢,太空中的人造物品,多達1萬7千個,這次的人造衛星撞擊意外,也終於讓專家正視太空中的交通安全問題。歐洲太空總署人員克林柯瑞:「國際間有共識,以緩和的方法減少太空碎片,同時控制太空碎片的增加,最有效的作法就是,把密集分佈軌道上的碎片移除。」

專家表示,這起人造衛星相撞事件,對國際太空站的威脅不大,但碎片可能會影響同一軌道上的其他衛星,包括前蘇聯時期攜帶核反應器的老化衛星,美方正密切注意這次增加的5、6百個新太空碎片。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棒的問題

我想

各國應該起草協定,分配軌道區域以不致於衛星相撞

再者說

為什麼報廢的衛星不回收呢?太空梭的架次已經算頻繁了,那些發射衛星的公司何不委託政府幫忙清除?

回收會更麻煩吧!一送出去結束使用了之後就把它當太空垃圾了

要收回來的所花費的金錢跟人力恐怕超出想像

而且就算收回來了!要怎麼做?怎麼解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可以往返方向作推動來讓衛星下降到比較低的軌道

再利用大氣得摩差力讓衛星墜落

而且經過大起所產生的高溫應該可以把衛星摧毀吧

那如果未完全摧毀的話,所剩下的機具有沒有可能就直接攻擊到民宅或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還要再經過研究吧

這次的事件應該有給各國一個警訊了!不能再任意發射火箭或衛星到太空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如果未完全摧毀的話,所剩下的機具有沒有可能就直接攻擊到民宅或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還要再經過研究吧

這次的事件應該有給各國一個警訊了!不能再任意發射火箭或衛星到太空中

我同意~~

如果衛星搭載的是核反應爐或"核彈頭"的話墜落地球會有危險~~~

但是話說回來

如果都不要發射那怎麼辦?衛星都一定有壽命期限的阿~幾乎每次的發射都是經過精密的計算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如果不發射不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如果衛星像太空船一樣是整顆掉下來,讓他落在海中絕對沒問題

問題是,衛星沒有貼隔熱片,也沒那麼堅固,會碎掉阿.....

可以設定衛星導航並且在偵測到還有一定油料時

自動返回地球的海中 並請拖船去拖吊

但是經過大氣層的問題就還要再思考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