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ohoa1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拜託,詳細資料還要別人提供?我又不是在發表論文。光前面的準確數字?看來你搞錯這個計算的意義一般計算取前幾位準確數字就有大致正確結果,但這有巨大的放大倍率我敢這麼說當然因為我有查證過,何況你怎麼知道我提供的是正確資料?別人提供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實驗資料你算一算就開心了?不自己去實際查證怎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有面對真實的感動?有多少理論就是因為別人錯誤的實驗資料而大錯特錯?當初也是高中老師提到,我不相信才自己去親自查證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new life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chpohoa1說: 拜託,詳細資料還要別人提供?我又不是在發表論文。光前面的準確數字?看來你搞錯這個計算的意義一般計算取前幾位準確數字就有大致正確結果,但這有巨大的放大倍率我敢這麼說當然因為我有查證過,何況你怎麼知道我提供的是正確資料?別人提供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實驗資料你算一算就開心了?不自己去實際查證怎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有面對真實的感動?有多少理論就是因為別人錯誤的實驗資料而大錯特錯?當初也是高中老師提到,我不相信才自己去親自查證的照你的論點 那麼我們什麼都不要相信自己做實驗才是最好的吧(但真是如此?)我並沒有完全否定你阿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我發的文只是針對數據做計算罷了(雖然我的計算的確不精準 因為那個7是出現在估計值...)但你只是口頭上說說 又不把你查證的資料給大家看看人人都會這套把戲阿 如果有更精確的數字 計算結果真是如此我非常樂意相信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hpohoa1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new life說: 照你的論點 那麼我們什麼都不要相信自己做實驗才是最好的吧(但真是如此?)我並沒有完全否定你阿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我發的文只是針對數據做計算罷了(雖然我的計算的確不精準 因為那個7是出現在估計值...)但你只是口頭上說說 又不把你查證的資料給大家看看人人都會這套把戲阿 如果有更精確的數字 計算結果真是如此我非常樂意相信你我相信這個資料不用自己做實驗也查的到我目前手邊也沒有數據,畢竟好幾年前就驗證過了,或找幾個有實力的物理老師或教授問看看就好了如果你認為我是口頭上說說騙人的那就不要相信我,繼續相信看到的表象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jsfkira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chpohoa1說: 如果你認為我是口頭上說說騙人的那就不要相信我,繼續相信看到的表象吧不過就只是個觀念直接釐清即可應該不需要老師啊職場啊資優生阿表象阿之類的扯一堆吧...事實上質能守恆我們也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嗎XD並沒有真的比相信能量守恆更懂得真實況且 近似沒有什麼不好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aiLinXu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所以...質量守恆其實是不存在的XD都有那一丁丁丁丁丁丁丁點的差距...對吧?對的話我可以拿諾貝爾獎了(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夢境的行旅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不是,普通的化學反應(BTW這是物理版故提到較多「物理實體」作為表彰) 根本動不到核子,更別說介子OOO...強作用力XXX了。剩下唯一可能的犯人就是化學反應的主角:電子。但電子在不同能量的MO,能夠產生夠明顯能觀察到的質量不守恆(質能等價)嗎?高中物理告訴我們,以波耳模型來說,電子躍遷到較高的的軌域再「掉下來」,釋出電磁輻射的波包的能量等於兩者之能階差。難道,以碰撞舉例,某些能量以質量的形式「留下來」而沒有全數釋出於光子?如果有的話這個互換的比率代表著什麼樣的交互作用,或者結構?不好意思,我只提出問題。反正總有一天我會知道答案的對吧 (希爾伯特老伯伯如是說)。至於肯下苦工的人,真理就是你的汗水與辛勞的補償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hpohoa1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夢境的行旅說: 就像我以前某次在某處大聲嚷嚷「log A 的真數A不一定要是正數喔!甚至可以是複數喔!不要相信你的高中老師喔,他騙你的喔。」最後被罵到臭頭一樣。我現在也來念念學長你= = 轉達那股怨念吧。我想我接收到了,不過當發現氫氧燃燒反應的能量真的來自質量虧損也許可以讓你反思過去所被教導的觀點。很奇怪呢,連一些值得深入思索的物理新知(對某些人來說)都可以被視為觀念釐清,是考試考到中毒了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jsfkira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chpohoa1說: 我想我接收到了,不過當發現氫氧燃燒反應的能量真的來自質量虧損也許可以讓你反思過去所被教導的觀點。很奇怪呢,連一些值得深入思索的物理新知(對某些人來說)都可以被視為觀念釐清,是考試考到中毒了嗎?你高興怎麼說我都沒有意見但我想你大概是憤世嫉俗得太過分了就事論事即可 何必牽拖一大堆有的沒的?我如果再告訴你 碰撞前後質量守恆也不一定成立真不知道你會做何反應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heinsolid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chpohoa1說: 我想我接收到了,不過當發現氫氧燃燒反應的能量真的來自質量虧損也許可以讓你反思過去所被教導的觀點。很奇怪呢,連一些值得深入思索的物理新知(對某些人來說)都可以被視為觀念釐清,是考試考到中毒了嗎?這個「新知」多有價值就不評論,畢竟這涉及個人審美觀。我想說你的詮釋有問題。燃燒反應滿足質量守恆,滿足能量守恆,也滿足質能守恆。(未特別註明者,皆指動態質量)質能等效,是說質量和能量是一體兩面,必然互相伴隨,所以E = mc^2,而不是E + mc^2 = const。物體燃燒後觀測到質量不守恆,只是因為沒有考慮輻射或其他能量散失帶走質量,就好比更早的人沒考慮氣體散失。我認為「質能轉換」略帶誤導成份,它指的應是E^2 = (moc^2)^2 + (pc)^2這個守恆量的兩個項:(moc^2)^2(mo:靜止質量)和(pc)^2(p:動量)。參考資料:http://www.iupac.org/publications/pac/2003/pdf/7506x0683.pdf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aseypie 10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5, 2009 chpohoa1說: 由於化學反應牽涉的能量變化極小(相對於核反應)因此其質量變化也極小因此在前人的實驗中往往誤以為其滿足質量守恆很不幸的,高中的化學課本仍然沿用此說法當然化學反應滿足原子與電子守恆,卻不滿足質量守恆要例子的話請自行到圖書館查閱氫、氧分子的分子量和水分子的分子量比較其是否守恆即可(請別查只有小數點下3、4位的數值);事實上,如果將其中的質量虧損,利用質能轉換公式可以確實的得到氫氧燃燒反應的釋放能量的大小。至於高中的題目,就某方面來說不能說他錯,你有看過化學試題出現過小數點後6、7位的數值嗎?因此忽略後面那些小數後確實是質量守恆的。要小數點幾位?讓我們來算算看化學鍵結造成的質能改變好了:氫原子游離能是13.6eV = 2.18E-18 J = 2.43E-35 C^2.J氧原子的價電子游離能大約也是10eV數量級然後化學鍵不可能完全游離電子,所以必定比這個數字還小不過反正只是數量級估計,精確數字不重要總之因為庫倫力變動造成的質能守恆大約是10^-35 kg 數量級來,請原po拿出個精確到小數點下35位的氫、氧、水分子原子量的數據這東西是不能用質譜儀測的因為質譜儀只能測離子,而我們要測的是比氫原子和質子+中子之間的質量差距還小的東西一般的原子質量和質子中子電子的個別質量總和有差距主要是因為中子和質子間的弱作用力不過現下氫原子是沒有中子的,所以此差距就是上面算的10^-35kg數量級請chpohoa1示範一下怎麼測這個精確到10^-35kg數量級的質量差距 chpohoa1說: 只不過,個人還是認為,活到高中也該學著了解更真實的世界,而不要繼續被大人編的教材騙著玩。了解真實世界的方法不是稍微看了一點東西就出來賣弄把相對精確說成是在騙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hpohoa1 10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caseypie說: 要小數點幾位?請chpohoa1示範一下怎麼測這個精確到10^-35kg數量級的質量差距1amu約10^(-27)公斤,即是說要準到原子量單位小數點下8位以上前面維基的資料已有小數點4位的準度了外國網站上也查的到10位的準度現在我很忙,沒時間去找精確資料,等開學自然會給個答覆至於我用騙人這字眼,是很聳動沒錯,這點我道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caseypie 10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chpohoa1說: 1amu約10^(-27)公斤,即是說要準到原子量單位小數點下8位以上前面維基的資料已有小數點4位的準度了外國網站上也查的到10位的準度現在我很忙,沒時間去找精確資料,等開學自然會給個答覆至於我用騙人這字眼,是很聳動沒錯,這點我道歉。注意一下那個10位精度的數據是怎麼測出來的吧,科科究竟是A證明了B,還是先預設B是正確的而得到A的結果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夢境的行旅 10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6, 2009 既然樓上都提出來了。我得說,先前我也想過這個可能。不管是利用什麼公式,會不會原PO說的「小數點以下的質量差距」其實是利用相對簡單可得的實驗數據,再經校正得到的呢?就如同有些化合物標準生成焓太難測到,所以根據Hess Law間接求得其標準生成焓。若是如此,原PO大大豈非大囧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