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地形


Recommended Posts

*形成

大部分的石灰岩是由海洋內的造礁珊瑚、貝殼、石灰藻在海底沉積後膠結、再結晶而成,有些是在淺海、溫泉或鹹水湖中碳酸鈣(CaCO3)沉澱而成。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礦物的成分是方解石或霰石,沉積岩中以石灰岩內所含化石最多。

*侵蝕地形

石灰岩易溶於水,在石灰岩孔隙(包括解理、裂隙等)發達,雨量豐富、地面缺乏植物遮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特別容易受到溶蝕作用,而產生發達的侵蝕地形,在地表最常見的有:

1.岩溝:石灰岩受溶蝕鏤刻結果,表現出現許多漥陷槽溝,崎嶇難行,稱為岩溝。

2.滲穴:溶蝕作用產生的上寬下窄,形如漏斗的孔穴。

*吞口與伏流:地上河流易從滲穴處流入地下,稱為吞口,在地下流動則稱為伏流或下潛溪,下潛溪(或伏流)經過相當距離,可再行露出地表。

*錐丘:石灰岩地形到了老或壯年期後,常形成錐狀石灰岩殘丘聳立地表,最有名者為桂林到陽朔間的灕江兩岸,相連者稱峰林,孤立者稱為獨秀峰。

*洞穴地形

石灰岩地下常有溶蝕的洞穴,地下水在溶蝕石灰岩後,形成碳酸氫鈣溶液向下滲透,從石灰岩洞中湧出,所含的CaCO3再度析出沉積為固體,形成各種洞穴地形,常見者有:

1.鐘乳石:碳酸鈣由上而下,結成下垂冰柱狀。

2.石筍:由鐘乳石滴下之水滴在洞底,碳酸鈣由下向上生長。

3.石藤:碳酸鈣隨地下水在洞壁上無固定方向生長成長條形。

4.石柱:鐘乳石與石筍相連而為石柱。

5.緣石或石灰華階地:在地表的CaCO3在地表產生層層下降的緣石或石灰華階地,日本人稱之為千枚皿。

*圖解石灰岩地形:http://210.71.56.6/ftproot/socialweb/geography/dixingxue/rongshi2.htm

資料來源:http://163.21.244.30/%E5%9C%B0%E6%99%AF/%E7%9F%B3%E7%81%B0%E5%B2%A9.htm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