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苦命建中生, 父母兄為債喝通樂


Recommended Posts

世界上有太多把天才及精英逼死的人還自滿...

蘇格拉底就是?

唉...

蘇格拉底「信仰新奇的神祇」所以被判有罪。

請謹記這決議不是單個人有能力做到的,問題出在整團人,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

也別說讀建中就是天才與菁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蘇格拉底「信仰新奇的神祇」所以被判有罪。

請謹記這決議不是單個人有能力做到的,問題出在整團人,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

也別說讀建中就是天才與菁英。

嗯...同感+1

現在社會黑的都可以說成白的

價值觀混亂異常...

是不是我們該多讀聖賢之書?(不過也有那種口口聲聲仁義道德,背地裡雞鳴狗盜之徒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同感+1

現在社會黑的都可以說成白的

價值觀混亂異常...

是不是我們該多讀聖賢之書?(不過也有那種口口聲聲仁義道德,背地裡雞鳴狗盜之徒唉)

不是不是。而且應做「異常混亂」而非「混亂異常」,前者正式些。

a) 仁義、道德,是一種個人自修的信仰。

b) 雞鳴狗盜是不得已之下的小手段。

c) 什麼書都讀,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比汲汲營營於尋找一個完美的他人體系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是不是。而且應做「異常混亂」而非「混亂異常」,前者正式些。

a) 仁義、道德,是一種個人自修的信仰。

b) 雞鳴狗盜是不得已之下的小手段。

c) 什麼書都讀,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比汲汲營營於尋找一個完美的他人體系好。

呵呵

上了很棒的一堂課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認為這個社會的冷與暖,很多時候都是主觀的感覺。但是批評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先評斷一下別人值不值得可憐,然後在得到結論(值得或者不值得)以後,才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去製造理性的結論的情緒呢?這真的很不自然耶。

--

選擇醫學系是因為「這是賺錢,脫離貧窮、獲得優良聲望與社會觀感的最佳途徑」。

為什麼?是因為集體的喪心病狂?或者,這個科系就是如此地與金錢掛鉤……

在景氣變好以前,不會有人敢離開能賺錢的地方太遠。並非人人都是天才,並非人人都無包袱。很多時候,選擇學校、科系的因素,不是興趣,而是父母與長輩的要求,包在柔柔的眼神裡的無限沈重的要求。

況且,這個世界不需要太多的天才。因為這個世界已經足夠地擁擠。

--

再者,認識了醫學系高利益的工作,就此想要進去這個科系,不代表這個孩子就對醫職毫無熱情。錢夠多的話,才能把人拉進來。熱情有一部份是天生的,但是要先有人,才能培養醫生。潛移默化之下其實也有可能造出好的醫生,他可能從此喜歡這個職業。

賺的錢多少不是重點,夠用就好。當然這句話有問題,因為大部分時候錢都「不夠用」。

加上引號,代表竊不以為然。

--

早上看到這篇新聞的第一個感覺是很痛心,那就是原始的感覺。

之後的不以為然,已經是批判了。

我要很嚴肅地跟你說,一個在自殺邊緣上的人要的不是苛責式的拯救,而是無限的包容。這可能是很自私的,但我相信這比任何的理則推衍都有效。

社會的對待,殘忍到讓你無法繼續在這個社會生存嗎?殘忍到讓你無法追求理想嗎?殘忍到你必須用自己生命捍衛尊嚴嗎?答案都是肯定的,也都是否定的。屈原就會連續回答三次,對、對、對。如果是漁父,那他根本聽不懂這些問題,所以就會很認真地工作、究竟活了下來。哪個好?哪個壞?你真覺得自己有辦法幫這個世界做下一條註腳嗎?

--

我把你的回文貼上來囉,抱歉。要拿掉的話請跟我講。不然還要點過去,脈絡會散掉。

首先請大家先看這篇新聞:

苦命建中生 父母兄為債喝通樂

早上看到這篇新聞的第一個感覺是很痛心

在搭車去政大的過程中,開始想這篇新聞

接著是一陣不以為然

這就要從自己家開始說起

我一直以來很少說,其實我家是清寒

沒有刻意隱瞞,也沒有聲張,別人問我,我一樣照實回答

直到近期拿到北市低收,家中經濟才比較穩定

這也是有來由的,我爸八十多歲,難道有經濟能力?

社會的殘忍不公,有錢人家無法想像清寒的窮是多窮

這些我也遇過,我們也都遇過

但是,因為我們就是這種和樂的天性、和睦的親情

我們不曾因此而惱怒,不曾因此而放棄追求更高的目標與理想

新聞中的建中生一家,固然很苦;社會的對待,固然殘忍

殘忍到讓你無法繼續在這個社會生存嗎?

殘忍到讓你無法追求理想嗎?

殘忍到你必須用自己生命捍衛尊嚴嗎?

我一直覺得答案是沒有

我可以一樣用我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快樂的那種

幫助別人、不感到辛勞;窮困,不感到窘迫

瑜哲也一樣,雖然家庭並不是非常和樂,處於這種所謂低收的狀態

但我們依然有理想,而且正在實踐

如果你用生命換一個別人對你的平等看待

我認為不值得

九把刀筆下獵命師的烏拉拉,很怕死

即使打不贏敵人,不會豪壯死去,會求饒

因為他說:"活著,才知道有比打架更美好的事情,你們這些武癡是不會懂的。"

何必一死?

有更美好的事情,是你可以追求的

有更崇高的理想,是你可以達到的

為此而死,不值得

而新聞中的建中生

被父母說乖巧懂事,要考醫學系

這令我又更不以為然

姑且不論他對醫學系的態度

就是因為這個社會的價值觀讓很多人以為醫學系可以賺很多錢

當然事實也是如此

但因為這樣,太多太多不是自己興趣的人,進入醫學系

這又要說到另一篇報導了:

火車上,醫生只談錢

醫生已經變成這樣了

那這位建中生呢?

是否有自己的興趣跟理想呢?

我窮,但我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理想,拼醫學系

但我想,這世界上就是有人會

對,他們的境遇很可憐

但你問我,他們真的值得可憐嗎?

我笑笑,不置可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認為這個社會的冷與暖,很多時候都是主觀的感覺。但是批評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先評斷一下別人值不值得可憐,然後在得到結論(值得或者不值得)以後,才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去製造理性的結論的情緒呢?這真的很不自然耶。

--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並非先評論之,而是先把結論寫出來,然後再詳細敘述觀點

這只是寫文章的一種方式吧?

選擇醫學系是因為「這是賺錢,脫離貧窮、獲得優良聲望與社會觀感的最佳途徑」。

為什麼?是因為集體的喪心病狂?或者,這個科系就是如此地與金錢掛鉤……

在景氣變好以前,不會有人敢離開能賺錢的地方太遠。並非人人都是天才,並非人人都無包袱。很多時候,選擇學校、科系的因素,不是興趣,而是父母與長輩的要求,包在柔柔的眼神裡的無限沈重的要求。

況且,這個世界不需要太多的天才。因為這個世界已經足夠地擁擠。

--

再者,認識了醫學系高利益的工作,就此想要進去這個科系,不代表這個孩子就對醫職毫無熱情。錢夠多的話,才能把人拉進來。熱情有一部份是天生的,但是要先有人,才能培養醫生。潛移默化之下其實也有可能造出好的醫生,他可能從此喜歡這個職業。

賺的錢多少不是重點,夠用就好。當然這句話有問題,因為大部分時候錢都「不夠用」。

加上引號,代表竊不以為然。

--

沒有錯,的確這個同學可能對醫學系有熱情

可是問題不在於這位同學,而是普遍現象

文末只是討論普遍的現象而不是這位同學的興趣取向

當然也是有可能這位同學對醫職很有熱忱

早上看到這篇新聞的第一個感覺是很痛心,那就是原始的感覺。

之後的不以為然,已經是批判了。

我要很嚴肅地跟你說,一個在自殺邊緣上的人要的不是苛責式的拯救,而是無限的包容。這可能是很自私的,但我相信這比任何的理則推衍都有效。

社會的對待,殘忍到讓你無法繼續在這個社會生存嗎?殘忍到讓你無法追求理想嗎?殘忍到你必須用自己生命捍衛尊嚴嗎?答案都是肯定的,也都是否定的。屈原就會連續回答三次,對、對、對。如果是漁父,那他根本聽不懂這些問題,所以就會很認真地工作、究竟活了下來。哪個好?哪個壞?你真覺得自己有辦法幫這個世界做下一條註腳嗎?

--

謝謝你的觀點

或許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批判吧

但我覺得,不同的觀點是很重要的

畢竟所有值得同情的人相當多

有時候甚至會因此而被表象蒙蔽

換個觀點看,不代表我完全以負面看法來看這個新聞

跟標題一樣,此新聞的確是悲劇

我單純提出一點點看法罷了,只不過是另外一種觀點

並沒有要批判或給予否定的答案:

就這位學生境遇來說,的確值得同情

但如果要說選擇自我了斷這件事,是否值得同情就見仁見智了

補:

我剛剛了解你所說的值得與不值得的結論了

不好意思,原文是指對獵命師劇情的節錄

那個不值得也是書中劇情的觀點

因為打網誌寫的,沒有說得很清楚

如果是論這位同學的話

我的結論是寫在原文最後,就如上所述

By the way, 引用的時候是否可以麻煩把新聞超連結連上呢?

我個人認為後面那則新聞很重要,跟一句話差很多...應該要連結上去比較順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