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有人喜歡刀(日本刀、瑞士軍刀)吗?


Recommended Posts

我超喜歡刀(日本刀、瑞士軍刀)的,可惜父母不讓買……只能在網上過眼癮了……

:D 台灣有沒有志同者呢?我們來分享樂趣吧……

轉些資料:

  日本人非常重視裝備製作精良,在中古時代,一把鋒利和堅韌的長刀恐怕在戰場上要起決定性作用。

  日本人製作器物時的認真和一絲不苟早在那時就顯現出來。比如《郂余叢考》記載:明永樂年間,高麗作為貢品獻給明帝的日本扇,其實是高麗的仿造品,但高麗仿製的工藝、繪畫等均不及日本扇,所以其售價據說僅及日本扇的十分之一。

  蒙古人的粗刀可說吃盡了日本精刀的虧,一碰就折的狀況不知損了多少蒙古和中國士兵的命。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據歷史學家記載,日本戰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古代最優良的鋼按性能排列依次為大馬士革鋼(鑄造花紋鋼),日本鋼(暗光花紋鋼),馬來鋼(焊接花紋鋼)。中國最好的鋼(鑌鐵)其實也是一種焊接花紋鋼,不過性能沒有馬來鋼那樣出色,中國最好的刀劍一般由進口的馬來鋼製造。大馬士革鋼為高級合金鋼,冶煉技術複雜,成本高昂,具體製造技術已失傳。在古代,大馬士革鋼刀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擁有。最頂級的大馬士革鋼刀為烏茲鋼刀,產於印度,其次為斯切爾彎刀,產於波斯。斯切爾彎刀的做工和裝飾極盡精緻奢華,是蒙古貴族的愛物。相比之下,日本鋼其實並無太大特色,日本戰刀的優良性能主要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大馬士革鋼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製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兵民都可擁有一把好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还是怀念中国古代进乎完美的青铜剑铸造技术。剑,刚正不阿,不偏不倚。它更多的是中国人一种精神的寄托。王者配剑象征威道,高士配剑象征气节。

龙泉 太阿 鱼肠  虽然它们一定没有村正锋利。但我还是喜欢他们。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怎么说呢

古代的东西有些很玄的,也不知真的假的

像泰阿剑,传说楚王用它一剑斩杀了百万大军呢!

干将莫邪会凌空而舞

村雨会自己洗净刀上血迹

这不是科学能解释的,不是锻造技术的问题,就像武功一样,玄之又玄.

而且古时铸剑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有什么剑胎,剑魂的.有时甚至要以生饲剑

不是现在用流水线生产刀剑的人能想象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刀不适合大规模战争  虽然锋利但十分不耐用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折刀

相比之下战国时大规模使用的是竹枪  弓  以及铁炮

它并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而被列入世界三大刀具之一   武士刀可以代表日本的一切   是一件蕴涵国家文化的无价工艺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普姓 發表

十分不耐用..?易折?

還是先請各位參考一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88%80

光是千层钢的工艺以及材料的选择已经决定日本刀根本不是平民武器 所以民兵是拿不了好刀的 日本刀的危险很多时候并不来自敌人 而是持刀者本身

我说的耐用并不是指武器 一把日本刀在普通人的手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刀身很重但刀面很窄 没有经过多年的练习根本连正常的挥砍都很难做到

而日本刀超强的切割力决定了其刀身弹性不足 也就是脆 所以一个错误的挥斩动作足以使刀身受损 甚至有折刀的危险 如果拿两把刀成直角角度对砍 我想除了波斯刀具 就没有出日本刀其右的了 蒙古刀其实是斧的变种 属于骑兵刀具 用途本身就大不相同 适合高速移动时侧面抡砍 自然在白兵战时不敌日本刀

关于耐用这点可以由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几次交战中看出 日本武装海盗在元末至明初期间骚扰中国沿海时 常与中国的武僧交锋 出现的情况便是经常连人带刀被钢棒打断

而反观太阁秀吉在远征朝鲜时 遭遇明朝的重骑兵 曾有记载敌一金甲倭将手持倭刀 锋利异常 连斩数骑 无人能敌 虽不清楚那名日将的名字 但应该是当时朝鲜远征军中 立花宗茂麾下的人 当时应该是去增援加藤清正时与明军精锐交锋

不同的人用日本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而只有可以大量生产 又简单易用的武器才是冷兵战中最佳的选择 你可以想象的出罗马人整齐的挥舞着短剑刺杀 但足轻统统拿上日本刀冲锋的情景可能只会在西方大片里看到吧

无论是日本战国还是对外战争 日本军队的组成大部分还是民兵 武士只是很少部分 而真正用刀的剑豪武士就更少了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刀队也曾与日本刀较量过 大刀其实与现在大陆普通家庭中的菜刀差不多 刀背厚重 很适合劈砍动作 而战斗中结果往往是大刀虽然已经用的卷刃 但依旧可以砍人 日本刀一但受损只能撤出战斗 这并不说明大刀有多好 刀法有多精湛 事实上中国军队也只是些民兵 但这足以说明日本刀不适合大规模战争 因为日本军人中大多数也是民兵 都是不会用刀的人

归根结底日本刀可以流传至今而且为青年一带所喜爱 其工艺水平和文化蕴涵才是不可多得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刀也经历了很多代的进化吧,有太刀啊,打刀啊,这类区别。

不过在冷兵器时代,由于铠甲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是长枪,重斧。锤之类的吧

日本刀的性质不适合军团级的混战,因为剑豪级的高手通过苦练掌握的技巧在混战中其实作用不大的。在混战中不可能绕过铠甲砍咽喉之类的要害,日本刀一般砍过几件重甲后就无法使用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9a10 發表

日本刀也经历了很多代的进化吧,有太刀啊,打刀啊,这类区别。

不过在冷兵器时代,由于铠甲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是长枪,重斧。锤之.............(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支持^

現在當藝術品才好……

日本刀不該用於戰場,只有在劍士比武時才能散發他的光輝……

那種禮節,氣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卡塔納 發表

看著那些描述名刀的傳說

我在想 會不會從前的鍛劍技術比我們好吧 那些技術都失傳了嗎

一把好刀都好貴啊 實在買不下手

不只是很貴..............:|

聽說好像有法令管制...................要先登記......................:|

PS:樓上的回覆怎麼是空白的.....................=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zvx 發表

嗯 很好奇各位大大

你們欣賞刀卻不能用 會快樂嗎 我自己感覺這倒是種折磨耶

就跟看A片不打槍很痛苦一樣

你可以去劍道社問問看相關問題,裡面有些學長對各種刀械都很有研究,包括購買與使用等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記得一前有看過一篇詳細的日本刀文章(雖然記憶中該網頁斷字與排版很令人難以閱讀..)

.

日本刀其實是很奇妙的,因為比起同時代的其他武器採用高溫煉鋼,日本刀是採用低溫煉鋼法(原因是日本的冶鍊科技較低,沒有高溫爐的關係),但反就造出日本刀鋼質較韌的特性,.

不過低溫爐要犧牲的是產量,同樣的鐵礦要煉出足以造出一把兵器的鋼量,日本的冶鍊技術生產的就是比較少,名刀是有啦,但是各亂世中為了大量分配給戰場上的人使用,大量生產品的品質就不要太期待了..

而當時也有品刀家提出替刀劍分級制度的說法,有的是利用斬屍體來評斷其鋒利程度,另一派則認為屍體與活體有別,所以與官府合作利用死刑犯來做測試材料(大抖)...

高品質刀要一擊腰斬人體是真的可行的.

那篇網頁卷末附有當年新譔組襲擊池田屋後的武器損傷報告(武士刀是會壞掉的,有損傷的也要做修補),該刀劍修理師傅有一一檢視各組員組長的刀劍紀錄損傷,並加以鑑定是否真的如傳說中的都是些名刀(武士刀刀身都有刻所謂的"銘",類似刀劍師傅的出廠證明),結論是偽物還真是不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0 months later...
光是千层钢的工艺以及材料的选择已经决定日本刀根本不是平民武器 所以民兵是拿不了好刀的 日本刀的危险很多时候并不来自敌人 而是持刀者本身

我说的耐用并不是指武器 一把日本刀在普通人的手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刀身很重但刀面很窄 没有经过多年的练习根本连正常的挥砍都很难做到

而日本刀超强的切割力决定了其刀身弹性不足 也就是脆 所以一个错误的挥斩动作足以使刀身受损 甚至有折刀的危险 如果拿两把刀成直角角度对砍 我想除了波斯刀具 就没有出日本刀其右的了 蒙古刀其实是斧的变种 属于骑兵刀具 用途本身就大不相同 适合高速移动时侧面抡砍 自然在白兵战时不敌日本刀

关于耐用这点可以由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几次交战中看出 日本武装海盗在元末至明初期间骚扰中国沿海时 常与中国的武僧交锋 出现的情况便是经常连人带刀被钢棒打断

而反观太阁秀吉在远征朝鲜时 遭遇明朝的重骑兵 曾有记载敌一金甲倭将手持倭刀 锋利异常 连斩数骑 无人能敌 虽不清楚那名日将的名字 但应该是当时朝鲜远征军中 立花宗茂麾下的人 当时应该是去增援加藤清正时与明军精锐交锋

不同的人用日本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而只有可以大量生产 又简单易用的武器才是冷兵战中最佳的选择 你可以想象的出罗马人整齐的挥舞着短剑刺杀 但足轻统统拿上日本刀冲锋的情景可能只会在西方大片里看到吧

无论是日本战国还是对外战争 日本军队的组成大部分还是民兵 武士只是很少部分 而真正用刀的剑豪武士就更少了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刀队也曾与日本刀较量过 大刀其实与现在大陆普通家庭中的菜刀差不多 刀背厚重 很适合劈砍动作 而战斗中结果往往是大刀虽然已经用的卷刃 但依旧可以砍人 日本刀一但受损只能撤出战斗 这并不说明大刀有多好 刀法有多精湛 事实上中国军队也只是些民兵 但这足以说明日本刀不适合大规模战争 因为日本军人中大多数也是民兵 都是不会用刀的人

归根结底日本刀可以流传至今而且为青年一带所喜爱 其工艺水平和文化蕴涵才是不可多得的

以前台灣的某些團體在槍械氾濫之前

都是拿武士刀在打群架的

所以說~~應該蠻普級的

現在也很容易買得到的說

不過呢

中原樣式的刀劍不是拿起來更有歸屬感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光是千层钢的工艺以及材料的选择已经决定日本刀根本不是平民武器 所以民兵是拿不了好刀的 日本刀的危险很多时候并不来自敌人 而是持刀者本身

我说的耐用并不是指武器 一把日本刀在普通人的手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刀身很重但刀面很窄 没有经过多年的练习根本连正常的挥砍都很难做到

而日本刀超强的切割力决定了其刀身弹性不足 也就是脆 所以一个错误的挥斩动作足以使刀身受损 甚至有折刀的危险 如果拿两把刀成直角角度对砍 我想除了波斯刀具 就没有出日本刀其右的了 蒙古刀其实是斧的变种 属于骑兵刀具 用途本身就大不相同 适合高速移动时侧面抡砍 自然在白兵战时不敌日本刀

关于耐用这点可以由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几次交战中看出 日本武装海盗在元末至明初期间骚扰中国沿海时 常与中国的武僧交锋 出现的情况便是经常连人带刀被钢棒打断

而反观太阁秀吉在远征朝鲜时 遭遇明朝的重骑兵 曾有记载敌一金甲倭将手持倭刀 锋利异常 连斩数骑 无人能敌 虽不清楚那名日将的名字 但应该是当时朝鲜远征军中 立花宗茂麾下的人 当时应该是去增援加藤清正时与明军精锐交锋

不同的人用日本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而只有可以大量生产 又简单易用的武器才是冷兵战中最佳的选择 你可以想象的出罗马人整齐的挥舞着短剑刺杀 但足轻统统拿上日本刀冲锋的情景可能只会在西方大片里看到吧

无论是日本战国还是对外战争 日本军队的组成大部分还是民兵 武士只是很少部分 而真正用刀的剑豪武士就更少了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刀队也曾与日本刀较量过 大刀其实与现在大陆普通家庭中的菜刀差不多 刀背厚重 很适合劈砍动作 而战斗中结果往往是大刀虽然已经用的卷刃 但依旧可以砍人 日本刀一但受损只能撤出战斗 这并不说明大刀有多好 刀法有多精湛 事实上中国军队也只是些民兵 但这足以说明日本刀不适合大规模战争 因为日本军人中大多数也是民兵 都是不会用刀的人

归根结底日本刀可以流传至今而且为青年一带所喜爱 其工艺水平和文化蕴涵才是不可多得的

看當這位仁兄所說的日本刀劍鋒但易脆 讓我想到1864年新撰組一夜成名的池田屋事件 雖然這一戰讓土方歲三 沖田總司 近藤 勇 等人的名子大放異彩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一戰卻使得不少名刀折損 甚至毀壞 這些高手作戰的時候難免也是會讓刀劍受到損傷 何況是沒學過劍術的普通人 況且日本刀已經接近一種工藝藝術了 拿真打跟敵人對戰真的有一點......浪費=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