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奈月 11 發表於 October 25,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October 25, 2008 為什麼我們在做實驗時,鍍銀的顏色會不太相同?可以解釋一下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阿班=~ 10 發表於 October 26,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October 26, 2008 我只是舉例...金屬奈米粒子的形狀與大小,對於光的散射與吸收有決定性的影響。例如: 奈米金會轉為紅色,主要是表面電漿子共振就發生在近紅外光的範圍,產生較長波長(紅移)的散射。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調控金屬奈米粒子的形狀和大小,來達到特而定波長的光波散射與吸收。當奈米微粒的尺寸減小時,它們的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發生藍移,若奈米微粒的尺寸增大時,則會產生紅移。因此,奈米金的顏色隨其直徑大小和周圍化學環境的不同而呈現紅色,甚至紫色。所以...是不是改變了原本元素的組成密度或顆粒大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uron 10 發表於 October 26,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October 26, 2008 我還在想說有沒有可能是變成化合物= =雖然說銀的活性很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江湖舊夢 10 發表於 October 27,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October 27, 2008 雜質、密度、均勻程度都會影響吧只要能夠影響光的反射的因素都有可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魂.奈月 11 發表於 October 29,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October 29, 2008 這有一個關於銀鏡反應的實驗用氫氧化鈉水溶液、硝酸銀水溶液、氨水溶液加上葡萄糖水溶液混和後倒入以處理好(擦拭乾淨)的錶玻璃凹面,靜待數分鐘所以雜質、密度、均勻程度皆有影響其鍍銀色澤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