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海角七號之後呢?


Recommended Posts

我們知道海角七號近來很受歡迎。

但我們是否要思考

電影之後帶來了什麼?感動?還是...?

我在想電影是否有過度消費墾丁這個問題。

還有提到陳達的音樂。

他是否有真正的了解其背景內涵呢...?

以上是我們美術老師有提到一點。

我想想之後發表的。

純粹想法。勿筆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這句話就很討厭,沒事不會無聊去筆戰= =

另外我覺得我自己能感受到電影要傳達的一些想法&意念,那就夠了

其他什麼過度消費、商業利益、炒作,芭拉芭拉都跟我沒關係

因為是人文版

所以提

就是很多人喜歡筆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原po妳這種行為我稱為『為賦新辭強說愁』

哪來的消費墾丁?

依我的解讀,海角七號會這麼紅只是炒作

我暑假就看過了,現在第一次段考結束後在上映

有人知道在講什麼嘛?

有多少人是真的想看才去看,還是看到新聞報導有多少人排隊才跟著去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什麼看完電影要思考帶來什麼?消費什麼呢?

海角的訴求是這個嗎?若不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推推眼鏡說「我們應該看海角背後的什麼什麼圈圈叉叉」,而其他電影則少聽到這種聲音呢?

不禁讓我覺得這只是某些覺得自己會思考的人,不屑大家一窩蜂的流行,才做出的「流行性批判」,只是一賣弄的競技場。

這種感覺有些像那種看到美景,卻皺著搖頭晃腦的酸儒。

電影在大家買票進去,覺得好看時就已經成功了(除非這電影有為了特殊目的而拍)

其他諸如這部片在說什麼 或是去看的原因 都不能成為優越的理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它以 詼諧 包裝了許多嚴肅的議題:

被片面消音的日台史(日本名、日本教育、愛情,認同與融合),

族群議題(平地人、原住民、客家人、外國人),

財團剝削弱勢在地人(BOT在地資源給外來財團,漠視在地百性),

多元文化衝擊與包容(傳統與現代的激盪),

宗教自由(廟前的道教、大大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化緣的佛教比丘尼),

變異的愛情與家庭關係(再婚、外遇、單親),

傳統藝術凋謝的處境(月琴)...等,

我覺得魏導演會選擇這種音樂電影也是不得已

因為他也是在負債來開拍 已經很不容易

她那個五分鐘預告片 (我忘了片名 抱歉) 5分鐘燒了將近千萬

所以只能先以這部片衝衝人氣

沒想到效果大好

------------我是分隔線-----------------

我覺得那些媒體根本再攀關係

8月22前一則海角的廣告都沒有

到了九月中旬 才出現 不知這些媒體是否有心介紹好片 還是只是在跟上海腳潮

我真的是很真心去看這部電影 我8月22就去看了(就是上映當天)

我覺得好看 開始推薦給朋友 但他們都說:國片嗎 下載就好了啊"

我相當生氣 為何台灣會有這些爛人 我對電影很挑 連全民超人都被我評為爛片

我也覺得9月後去看這部片的人只是在趕流行 沒有用心去觀賞

但這部片深深的顯現出台灣人的無奈

每天我們的生活好像再一直循環一樣

沒有特別的地方

但從這部片才發現 原來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只覺得

台灣人對於族群認同,有非常大的欲望,卻無處發洩

雖然沒有完全看完本片(我直接拉到有床戲的看,其他都沒看到),但從花邊新聞中還是可以感覺到

《海角七號》儼然已經成為民族象徵,不可侵犯

台灣人對於政治現象感到無奈,卻又看到身旁充滿著許多奮鬥的故事

於是,國片的奮鬥故事,成了人民失落感的寄託

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

這種情緒更加容易沸騰

───────────────────

剛剛看完了

其實不需要做過多的分析

根本就沒有什麼戰後問題之類的思考

財團問題、文化消彌這些也不是重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只覺得

台灣人對於族群認同,有非常大的欲望,卻無處發洩

雖然沒有完全看完本片(我直接拉到有床戲的看,其他都沒看到),但從花邊新聞中還是可以感覺到

《海角七號》儼然已經成為民族象徵,不可侵犯

台灣人對於政治現象感到無奈,卻又看到身旁充滿著許多奮鬥的故事

於是,國片的奮鬥故事,成了人民失落感的寄託

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

這種情緒更加容易沸騰

───────────────────

剛剛看完了

其實不需要做過多的分析

根本就沒有什麼戰後問題之類的思考

財團問題、文化消彌這些也不是重點

不是重點,難道不能拿出來思考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當然不反對思考本片的某些議題,只是覺得,本片的主軸並非在於那些BOT、粗俗文化的反思、日本殖民文化陰影。那對於本片的主軸來講,其實都是很狹小的

這就是一部絕處逢生,把握愛情的影片

日本老師對於情人思念的遺憾,由阿嘉及友子來完成

一群失落卻堅強的人,組合在一起完成任務,自我實踐

這種感動的氛圍,才是本片的重點(我看這部片都哭了好幾次)

至於片中提及的那些存在已久的問題,也許本片找到了一個開展討論的契機。然而根據我自己的感覺及歷來經驗,這樣的思考多半淪為自爽與不夠專業,而且最重要的依然是---這根本就不是本片的重點。

這真的有點"硬要思考"的味道

如果是思考這部片所帶來的社會正面效應,還有一些有趣現象,我在11樓都已經說完了

─────────────────────────────────────────────────────────────────────────────────────────────────────

另外,我不認為湊熱鬧有什麼不好,海角七號的宣傳費很少,多半都是靠媒體及BLOG、網路串聯,是一種自發性的宣傳

就算是湊熱鬧,看完之後,想必大家也都有很多感觸。這樣就好了阿

大家知道國片有救,衝高國片市場,並且對國片充滿希望,這樣很好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的說法可以擴及到各種文學藝術領域的作品

有人會覺得某某作品其實意有所指,有什麼延伸意義等等有的沒的

但也有人只想好好欣賞作品對他帶來的直接感受,不想搞那麼複雜

兩種想法我都可以接受

ENA現在提及的"重點在哪裡"又牽涉到對於意義的解釋

何以"你說不是主軸"就不是?

粗魯一點的問,你是導演嗎?

還是導演還編劇有說過哪個是/不是主軸嗎?

又,導演(或作品的作者)可以控制別人看了以後的想法嗎?

「你不照我這樣想的話,你不要看」

後人對古人文章所做的註釋、解讀,又一定正確嗎?

我是覺得,應該存在著各種解讀的方法

沒有正確解答的狀態下,各種解讀都對

也或許,你沒有這個意思?

那就變成我過度解讀你的文字...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分享一篇影評:

誰的海角、誰的風?

http://www.wretch.cc/blog/cvn68/19214462

http://www.wretch.cc/blog/cvn68/19214467

我對這部片子當然也給是予正面的評價。

正如你們所說的種種優點。

不過是反面的思考。

誠如上述的網址亦有說到,

導演自己也有說這是一部「商業電影」

相信這些問題也是可以討論的

既然我們可以由正面看

為什麼不能反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既然我們可以由正面看

為什麼不能反思?

嘿,重點來了

明明沒什麼重點,卻被你硬挑出一個感覺好像很沈重其實卻是可有可無的問題

就不過是一部電影

你看蜘蛛人會去想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團結諸如此類沒啥經濟效益卻浪費社會成本的問題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看不懂這篇到底要幹嘛......

有人可以跟我說嗎orz ? 反思台灣歷史背景還是什麼orz?

還是在討論為什麼海角七號會紅? 還是討論觀後心得?

或是其他我沒提及的?

......,,,..本人智能不足, 需要大家的指引

x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嘿,重點來了

明明沒什麼重點,卻被你硬挑出一個感覺好像很沈重其實卻是可有可無的問題

就不過是一部電影

你看蜘蛛人會去想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團結諸如此類沒啥經濟效益卻浪費社會成本的問題嘛

可能不會討論到那麼沉重的

不過有個美國電影的現象常被提到

那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接著就會被延伸........

離題了,

我還是抱著閱聽人可以自由解讀的心態

有重點或是沒重點不應該是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決定的

(我也尊重有人認為"不需要討論那麼沉重的問題"的想法)

同一件事情/影像/聲音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會激起不同的感觸

這也就是這部片每個人喜歡的角色與特點都不太一樣(雖然大家對茂伯特別有感覺)

因為那個角色讓你想起你身邊的某個人...

用很淺很容易接近人的包裝法,不代表一定沒有內涵與深度...

我看不懂這篇到底要幹嘛......

有人可以跟我說嗎orz ? 反思台灣歷史背景還是什麼orz?

還是在討論為什麼海角七號會紅? 還是討論觀後心得?

或是其他我沒提及的?

......,,,..本人智能不足, 需要大家的指引

xo

這...我只是照個回覆的脈絡走

我猜是要討論觀後心得....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好吧

說實話,海角的賣座完全是因為媒體炒作

依我之見

這是部好的商業片,也是不錯的,接近好萊屋,接近大眾口味的電影

我覺得,要是沒有媒體炒作大概就賣一億多吧

我是離題了

他真的包含很多東西嗎?是阿,但都點到為止

那跟小學生寫的作文有甚麼不一樣

簡而言之,就是不深入,草率

他讓我哭了嗎?沒有

而我連看九降風都哭了

感動的點就只是這樣一分鐘就帶過去

就這樣交代完了嗎

這點我還覺得盛夏光年還處理的比較好呢

甚至我覺得導演其實根本不想處理這些問題

談到主軸

我想這其實就是簡單的愛情故事

應該說是兩個愛情故事

就只是對照組跟實驗組而已

而且你怎麼解讀都行

用60年前的分離

來襯托出今日勇敢的感情

你說是不是就是這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看不懂這篇到底要幹嘛......

有人可以跟我說嗎orz ? 反思台灣歷史背景還是什麼orz?

還是在討論為什麼海角七號會紅? 還是討論觀後心得?

或是其他我沒提及的?

......,,,..本人智能不足, 需要大家的指引

xo

算是心得吧。

以及反思這部片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會把這個主題解讀成「在樓主的發起下,以人文版慣有的理性與批判精神對『海角七號賣座』這個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與討論」。

我不懂那些一直跳出來說這個討論海角的主題莫名其妙的朋友為什麼不會質疑人文版的「這種」或「這種廣告」甚至「一樣是討論電影的這篇」,卻會認為在這裡討論「搬出一堆特定象徵符號而大賣的海角」是有問題的。樓主的首文相當偷懶,和海角對大多數故事的處理一樣偷懶。讓大家反思卻沒分享一些自己的東西,只是像海角一樣擺出一堆「山也bot、海也bot」擁有深刻形象的符號或是每個好像充滿故事卻只是路人型配角的角色。但是樓主有講到了他認為是該對這部電影有些反思,思考海角帶來了什麼,類似他或他的美術老師提到的「消費墾丁」或是「沒真正理解使用的音樂內涵」。

現在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各社群的討論中都有慣有的現象,就是討論者們極為排斥有人提出對海角負面的評價,進而對那些負面言論者進行壓迫、阻撓,我先前分享的影評裡甚至已將之定位成「寒蟬效應」。就我看來,人文版已經有這個跡象。為什麼我們不該用人文的方式討論一部充滿人文符號(我姑且不願說那是種消費)而大賣的電影,而且他的確是一部連導演都不會否認的商業電影。導演有在媒體上談過他拍海角的理念,純粹是想拍一部會賺錢的電影給那些人看、嚇嚇那些看不起台灣電影的人。對海角本身意涵這位導演說的不多,他覺得海角講出的是「解開」,對劇中各種議題的結最後都在情感下被釋放被解開。其實我看到這位導演的「解開」只是在電影裡最後用音樂、優柔的日本人跟台灣阿嫲的愛情故事把其他議題裝死似的沉到劇情洪流裡假裝沒發生過,並沒有太多的死結活結被解開。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但不論各位認不認同,討論的本身都是不該被用各種方式禁止或阻止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覺得探討那個消費墾丁不是沒有意義的......

那只是因為這很多人活在都市太久,太過以自我為中心思考

我以前也一樣覺得那些很無聊(育成在台北)

有空來東部走走(我大學念台東...其實看校名就知道)

有人問台東有什麼特產

其實我覺得滿天的星星還有清澈的湖水溪流就是最大的特產(星星多到眼花,湖水清澈到嚇人)

還有一些特有種.植物動物...等的

這些資產任誰也帶不走,任誰也無法複製

只是當外地商人利用這地方開發

消費當地資源

最後剩下的什麼都沒了

光害沒有星星 污染沒有清澈的水

有看我"我在墾丁*天氣晴"嘛?

那是公視的一部電視劇

"最後的財團決定蓋一座世界最大商城

有個主角說:可是明年可能又有別的地方蓋一座更大的商城

最後勒,要大家一起抱著那座空虛的商城一起挨餓嘛?"

即便像小學生一樣點到為止

我還是覺得有發揮到他的力量

讓多一點人注意到也好

這就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說這麼多,我相信還是很多人不會瞭解的

有空多去東部或者墾丁走走

就會瞭解,什麼才叫做真正的資產(一種獨一無二的真正資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的說法可以擴及到各種文學藝術領域的作品

有人會覺得某某作品其實意有所指,有什麼延伸意義等等有的沒的

但也有人只想好好欣賞作品對他帶來的直接感受,不想搞那麼複雜

兩種想法我都可以接受

ENA現在提及的"重點在哪裡"又牽涉到對於意義的解釋

何以"你說不是主軸"就不是?

粗魯一點的問,你是導演嗎?

還是導演還編劇有說過哪個是/不是主軸嗎?

又,導演(或作品的作者)可以控制別人看了以後的想法嗎?

「你不照我這樣想的話,你不要看」

後人對古人文章所做的註釋、解讀,又一定正確嗎?

我是覺得,應該存在著各種解讀的方法

沒有正確解答的狀態下,各種解讀都對

也或許,你沒有這個意思?

那就變成我過度解讀你的文字...XD

1.我文章裡有提到,我並沒有反對討論其他議題

2.海角七號對於某些反應台灣文化現象及窘境的部份,並沒有太多著墨,頂多只是隨口一提,也沒有較深入的探討。主軸很明顯就是「信件」及「組團」還有「愛情」,並非因為這部片是海角七號,我才會導出這種觀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海角對大多數故事的處理一樣偷懶。讓大家反思卻沒分享一些自己的東西,只是像海角一樣擺出一堆「山也bot、海也bot」擁有深刻形象的符號或是每個好像充滿故事卻只是路人型配角的角色。但是樓主有講到了他認為是該對這部電影有些反思,思考海角帶來了什麼,類似他或他的美術老師提到的「消費墾丁」或是「沒真正理解使用的音樂內涵」。

很認同這段話

套一段龍應台的話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同層次。

-來自百年思索

雖然這是講文學但對於電影亦適用

所以

海角對我來說就只是一部幾乎好的電影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