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最近報紙社論的制服問題


Recommended Posts

最近每天報紙都可以看到有關制服問題的社論

想把他放上來嘴砲一下

可以提供給學生會參考看看

開頭是星期五的這篇文章

別小看我》太超過?不紮衣服記警告

【聯合報╱譚翊/高中生(高雄市)】

2008.09.26 03:00 am

進雄中已經第三年了,最近有些事令我不得不言。

最近校友會寄了一封信給學校,內容大致如下:「最近看到雄中生在公共場合都不紮衣服,真是成何體統。」於是校方規定,在校時間穿制服沒有皮帶沒紮衣服,記警告。不得穿著上半身制服下半身短運動褲,否則也是警告。

校規原本於二○○七年五月十八日修改為校園內可外放衣襬,而上制服下運動褲也已是種默契,但最近教官又雷厲風行的執行「走倒退路的校規」,令大家不禁暗暗叫苦。

紮皮帶紮衣服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學習態度,就像我們會染髮不代表我們會到處作亂,那何必強求呢?而制服配運動短褲又有何不妥?我還真不知道。

最令人不爽的是,校方聲稱是有經過校務會議及學生代表共同協商,但從頭到尾都沒有人來通知我(班代)要修校規,而且我連誰是學生代表都不知道。

另外,校刊「雄中青年」又要出刊了,個人認為內容乏善可陳,而且常常延期出刊,不打算再買,沒想到學校硬性規定非買不可。這種強迫推銷,嚴重侵害我們的權利了!

【2008/09/26 聯合報】

隔天雄中就回覆了

行政效率真快啊!

服儀懲處 公共服務可銷過

【聯合報╱高雄中學學務處(高雄市)】

2008.09.27 03:04 am

廿六日民意論壇刊載本校學生有關服儀和校刊的意見,回覆如下:

本校校規都是依據法令並經教師、學生、家長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充分討論後,提交校務會議通過實施。

學校考量南台灣天氣炎熱,整天紮上衣和繫皮帶恐怕較不舒服,故有變通規定。同學們進學校後,可以換穿運動服及班服上衣上課活動,非常多元自在。本校對於學生的服儀要求,已經過一段時間的勸導、輔導後,才開始執行校規條款,事後犯規同學可以循改過銷過辦法之途,經過公共服務後撤銷懲處。懲罰不是我們的初衷,教育輔導才是我們的本意呀!

此外,「雄中青年」是一本全權由同學們主導編輯的校刊,數十年來始終保持良好的水準,成為保存校園記憶、培養書寫能力很重要的花園。容或有同學對刊物之內容有不同看法,本校予以尊重。

【2008/09/27 聯合報】

星期日

其他學校加入

放假大家都很閒啊!

脫裙好過穿短褲 校規想啥

【聯合報╱鍾偉如/北一女學生(台北市)】

2008.09.28 02:45 am

讀完廿六日「太超過?不紮衣服記警告」一文,讓我心有戚戚焉。

我們學校校規一向有不得穿短褲出校門,我不大清楚原因,猜想是教官們認為不雅觀,但是真的常造成大家的不便,於是常常在校門外看見同學在眾目睽睽的人行道上脫下裙子,露出裡面的短褲。

上述行為的不雅觀是可想而知的,我看到都會覺得有些丟臉,但教官卻認為在校外穿短褲,比在校外當眾脫裙子較不雅觀,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既然知道學生出校門就會把裙子脫掉,為什麼不乾脆讓我們直接穿短褲出去?穿短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再者,以前也有紮衣服或穿繩的規定,但也是教官和學生之間的默契,看到的話講幾句就算了。現在竟然嚴厲執行抓到三次一支警告,試問紮衣服的理由何在?若如雄中校友所說「成何體統」,所謂成何體統就是看不順眼不雅觀,請問雅不雅觀、好不好看是誰決定的?在大人眼中的紮衣服好有精神,在我們眼中卻是醜斃了。

這些不合理的規定學生自然不會遵守,為了不要惹上一支警告,在出校門時稍微紮一下,一離開校門衣服就拉出來,請問這樣大費周章的在放學時派一堆教官站在門口,有什麼意義嗎?學校也不要隨便拿警告小過來威脅學生!

【2008/09/28 聯合報】

模糊焦點沒誠意 制式回應

【聯合報╱羅印沖/研究生(台北市)】

2008.09.28 02:45 am

閱畢廿六日雄中學生表達對學校強制(因附帶懲處條款)實施「服儀」規定不滿投稿,及次日校方的回應。然而,這樣的制式回應既沒有解決問題,更是一種模糊議題核心的論述。

其一,學生的疑惑是,紮上衣和繫皮帶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是一種禮儀的規訓,還是學校對於畢業校友、社會大眾不滿的回應?如果只是為了平息看不過去的校友及民眾的觀感,試問從學生的角度看,難道把衣服穿得舒適、自在,有錯嗎?學校可以不顧校園莘莘學子的感受,只為了對外營造所謂「好學生」的大眾觀感,這樣的作為究竟把學生放在哪裡?

其次,該名學生已經表明自己身為班代,卻從沒有接到校方的任何說明,而校方還是以一個包含學生代表的委員會經過「充分討論」後所做成的決議為由,認為整個程序既合法又有代表性。在台灣,幾乎任何一個念過高中的人都知道,學校重視課業的程度絕對遠遠超過推廣社團活動或鼓勵參與學校政策之討論。

最後關於該校的刊物「雄中青年」,既然該刊物是由學生全權主導,更應該給學生是否購買或收藏的決定權,這個決定權請完整地歸還給學生,不論校方所持的理由多麼堂皇,學生才是校園的主體,一個學校如果真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學生自然會去蒐尋屬於他自己的校園記憶,不用校方多慮,更不必強制學生一定要購買,這種被強制的校園記憶,只會讓人窒息。

【2008/09/28 聯合報】

星期一終於有一中生加入了= =

設計不紮制服 就好了

【聯合報╱徐麟芳/中一中學生(南投市)】

2008.09.29 03:51 am

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將衣服紮進去,覺得很拙啊!很蠢啊!我也是這麼覺得。但是很遺憾,現在許多學校的制服設計就是要把衣服紮進去的。

今天學校有「制服」,就是希望能讓全校的學生看起來是同一個團隊的,而今天這件制服是應該紮進去的,學校當然可以要求學生應該將制服紮入,讓整體看起來較雅觀。

我覺得當衝突發生時,規範就應作適度調整,學校可以放寬限制。以我的學校為例,進出校門、各處室及集會等正式場合將衣服紮入,但若只是在學校活動,就應讓學生的穿著有所自由,畢竟科學並無法證明不將衣服紮進去的學生就是壞學生,學校也不必為了強迫學生紮入衣服而到處巡邏。而學生若被抓到在正式場合衣服不整齊,學校可以改為愛校服務,讓學生選擇是否用愛校服務來換紮不紮衣服。

當然,最根本的方法應該是,既然學生不喜歡紮進去的制服,學校就應該就制服做些改變,設計一套不用紮進去的制服。像我國中的制服就是不用紮的。

【2008/09/29 聯合報】

校服戰爭》別重表面 他們是…自主新人類

【聯合報╱吳珮瑛/台大農經系教授(台北市)】

2008.09.29 03:51 am

我任教於大學,制服的問題好像與大學教師無關。但是每每見到中小學生為了頭髮、制服的問題,不是與學校來場貓捉老鼠大戰,就是看到這一群廿一世紀的莘莘學子,如何費盡心思將自主表現在與學校無謂的對抗上。這一群學生未來會送到我們手上,我們希望送到我們手上的是一群自主、負責、樂於學習、不做表面功夫的學生。這些對抗會折損我們對他們的期待。

人的心理、特別是難纏的中學生,越是不要他們做的事,他們就越想嘗試。即便沒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學校制服的穿著也只是圖個舒適而已,尤其中學生活動量如此大,要他們時時關注衣服是否外露而成為「壞學生」,各位中小學老師及教官,只要到台大校園走一圈,露肚擠、衣衫清涼透明、內褲外顯,你們所謂的「壞學生」比比皆是。

回想六年前我兒子念北市一所所謂「明星國中」時,我也常常為了他的制服穿著,而認識了學校個個長字級的人物,但是威權的管理方式毫無商討的餘地,於是我被訓練成為我兒子的心理諮詢師。今天,我女兒同樣念該國中,衣服已不用紮進裙子或褲子中,且體育服、制服的衣褲也可以不成套的搭配著穿。不知道學校是否已認定全校都是壞學生,而做了這樣的轉變?

再回想我們那個年代的西瓜皮頭髮,對照今天中學女生可以留長髮,只要不染不燙,這些轉變是否讓我們的學生變得更壞?相反的,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更有自主性的新新人類,如此不是正好可以讓他們的精力用來挑戰更有建設性的事物,以獲取更高的成就上。

孟真/雄中生媽媽(高雄市)

我是二位「雄中生」的媽媽。應屆畢業的哥哥,常激勵初升國一的弟弟,要以考上雄中為目標。理由是:雄中校風自由,一進校門便可脫掉白襯衫,穿著舒適排汗的便服。冬天,在夾克的包裝下,大兒子不曾穿過一點都不保暖的雄中長袖白襯衫,幾件棉T輪流替換,讓他自在的地度過雄中的三個寒冬。雄中三年,輕鬆地上了台大第一志願。操行品德,更不用說。

「嚴官府,出厚賊」。雄中一向以校風自由聞名,而孩子們也不負所望,以優異的升學率回報。這一切足以告訴我們,雄中的孩子自有分寸。

校服戰爭》穿好衣服 教育是…把禮傳下去

【聯合報╱簡麗賢/北一女教師、雄中校友(台北市)】

2008.09.29 03:51 am

「穿好衣服」、「穿對衣服」攸關健康、衛生與禮儀。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教導學生「穿好衣服」、「穿對衣服」,這是健康教育和禮儀教育重要主題,「不學禮無以立」,國際禮儀專家必然更強調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

胡蘭成曾描寫江南鄉下人,儉樸的農家婦女穿著家居的粗布褲坐在門檻上織毛線、撿豆子,但是一見鄰居來訪,即使是極為熟悉的街坊鄰居,她也必先進屋裡去將裙子換上,再出來和客人說話。穿裙和穿褲代表什麼符號會因時代而變,但是認為「禮」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的尊重,在農婦身上顯現的其實是一種文化與教育的底蘊,亦即未接受過正式教育的人也知道的禮數,因為祖輩父輩代代相傳,因為家家戶戶耳濡目染,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於焉形成。農婦或許不知道仲尼曾經說過「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但是她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禮。

少數學子未能注意穿著校服的意義,也許說使命與榮譽感顯得太沉重,但在校外的言行舉止略有失當,並不是一句「那是我個人的行為,與學校無關」可以搪塞,畢竟學校是屬於一群人的學校,更是眾多畢業校友、現職與退休老師、家長以及現在幾千名學生的共同體。

目前高中學校表達意見的管道很多,不論時代如何演進,教育工作者對價值和秩序要有所堅持,對破壞這種價值和秩序有所提醒,相信才是符合教育的目標。

葉世仁/大學生、北一女校友(台北市)

北一女同學在人行道上脫裙子,相當不雅。穿短褲的確比較方便,我也曾經等到教官離開後穿短褲溜出校門,但很多事情不是方便就可以的。紮衣服與否有討論空間,但短褲比起長褲或裙子比較不莊重是事實,同學將來到公司上班應該不會為了方便就天天穿短褲吧?

即便學校的規定有時令人覺得麻煩,但選擇了名校的優良師資、學習環境、高知名度,也該同時選擇服從該校的規範,如此才是負責任的選擇。

今天

紮不紮衣服 包容多元差異性

【聯合報╱涂立青/建國中學學生(台北市)】

2008.09.30 03:02 am

「不學禮無以立」此言極是。但何謂禮呢?

夏商周乃至於秦漢三國,人皆留長髮,蓄長鬚,不同階級穿著不同服飾,君臣有別,以此為禮。而現今君臣之分已無,大家都穿著不一樣的服飾,街上也少見蓄鬚之人,難道這就是無禮?由此可見所謂禮儀是與時俱進的。

大部分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外表很重視,希望能給予朋友及異性良好的印象,而翻翻流行雜誌、看看電視上,鮮少有人將衣服紮進褲子內,造成在大部分年輕人的價值觀中,紮衣服反而不甚美觀,如此就造成價值觀的衝突。

學校認為,紮衣服是有禮的表現,學生則不一定都贊同。有人說:「你選擇這所學校,就應該接受規範。」但多數學校都有相同的規範,有何選擇呢?只能想辦法在體制中尋求變革,希望部分人的意見能受到重視。

另外,學校規定服裝儀容,若是為了校譽著想的話,就更應該全面開放所有規定。若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定穿著,總有人會認為不妥,有人會說不紮衣服毫無秩序可言,但也有人會認為服飾僵化就是思想僵化的第一步。

在民主社會中,差異性應該是被保護及包容的,和別人不一樣只能說你不被大眾所認同,而不是你錯了,邁向多元包容的社會不是全體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嗎?硬性的消除差異,只會讓人類與這個理想漸行漸遠。

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高中的話,

未必是廢,

要找出折衷管道不難,

只是思想僵化能醫的藥不多。

上面有一些反對的笨蛋,

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講了。= =

不過一時之間沒有心力去做這個發言

最多只能騷擾可憐(?)的學生會學弟

有其他方向的事情要努力啊(遠目

所以導致我現在腦漿顧的了東邊顧不了西邊- -

這種穿制服哲理的辯論,

我想還是留給其他人發揮吧,

但是,

根據我下面貼的這個,

請大家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見。

----------------------------------------------

波士頓屠殺紀念館勒石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起初納粹黨人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社會主義民主黨人,

我不是民主黨人,

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不是工會成員,

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不是猶太人,

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

他們奔向我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英文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social democra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德文原文

Als die Nazis die Kommunist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Kommunist.

Als sie die Sozialdemokraten einsperr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Sozialdemokrat.

Als sie die Gewerkschafter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Gewerkschafter.

Als sie die Juden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Jude.

Als sie mich holten,

gab es keinen mehr, der protestieren konnte

亞洲新版

起初中國國民黨屠殺228菁英,

我不是228菁英遺族,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共產黨清算鬥爭資本家,

我不是資本家,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國民黨迫害自由中國雷震,

我不是自由中國讀者,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共產黨清算鬥爭黑五類,

我不是黑五類,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國民黨追殺海內外台獨人士,

我不是台獨人士,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共產黨屠殺西藏人,

我不是西藏人,

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中國國民黨追殺江南,

我不是江南家屬,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共產黨屠殺維吾爾人,

我不是維吾爾人,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國民黨鎮壓逮捕美麗島人士,

我不是美麗島人士,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共產黨屠殺六四天安門學生,

我不是天安門學生,

我不說話;

接著中國國民黨污辱批鬥第一夫人,

我不是第一家庭,

我不說話;

後來中國共產黨獵殺販賣法輪功學員的內臟器官,

我又不練法輪功,

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國共兩黨聯手打壓台灣主權捍衛者,

我不是台獨份子,

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要我紮著制服我一點也不介意....

又不會感覺不自在~何必麻煩把他拉出來(通上我感覺熱的時候才拉出來XD)

但是在夏天我不太喜歡熱所以~

第一節就上面換便服了~

冬天就....一直穿著(冷歐~~)

話說最近這種天氣~

運動外套依然是不出來(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看到...一中的同胞發表再聯合報上的文章~~~真是感動阿(淚奔)

對阿..正式場合再紮衣服+1

平常蠻熱的欸(熱到感覺領口有一股熱氣裊裊升起...)

還有我發現量制服的大叔把我的腰量27=口=(事實上是29)

看上去雖然很帥氣(自以為)

但是只要紮進去,就會感覺卡到腰...卡到某個地方Orz

(版大:嗶~深藍禁止開黃腔)

在下的父親是一名職業軍人

父親的idea裡面...紮衣服是本分(汗顏)

所以我回家衣服都是紮著的(冏)

說真的...有誰看過軍人(or教官)衣服拉出來的-.-?

所以說呢...教官們的觀念裡=====>

紮衣服,紀律養成習慣轉變為自然

學生的觀念=====>

他X的...不舒服咩,不然是想怎樣~~~

以上 個人觀點

111默默無名的小卒敬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類的文章在我們板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那位登報的建中人是我班的人

我覺得他講的十分中肯

那篇文發在聯合新聞網後

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但到最後流於挑人語病與無謂謾罵

我發現這種文在聯合報上最後都會變這樣...

話說雄中校方的回覆蠻有笑點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沒想到社論也成為了高中生的發言管道之一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利用報紙的社論

可以讓社會更注意到當今的教育問題

而且,從學生的角度去寫的話

更可以讓大人們了解學生們的想法

10/5 8:48分補上

這件事情上新聞了啦!

我剛剛吃早餐的時候

看到年代新聞台在撥這個新聞

不過只有短暫的一分鐘=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來說,合理(對於管理者而言)

教官室是正式場合我是不怎麼附和啦 (←某人喜歡在經過莊敬樓的時候就給他路過一下XD

不過最為不爭的正式場合是:

朝會週會和正式會議以及演講與表演

這些時候紮一下會比較好!

(唉,說到這個話題本來想好好唇舌一番的但礙於課業啊...

不過曉明女中這學期開始制服改不紮了,看來台中市越來越美好了=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也不能完全怪那些保守派的人啦..

在早些年的台灣學生理平頭紮衣服是天經地義的事

(像是之前髮禁開放我家的老爸就一直在碎碎念..)

但是時代在進步啊..

自由開放、順應民意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況且就如其他大大們所說的

燙、染頭髮及不紮衣服不代表我們就會變壞、功課變差..

我覺得說的不好聽一點那些保守的大人們之所以反對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看不順眼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用何來評斷誰對誰錯?年齡嗎?

況且我覺得也應該請他們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當年高中時的那顆不願受到壓抑、桀傲不馴的心

以上為個人淺見(話說我是不是越講越激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