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S‧F

  1.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裡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裡,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撥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像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像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樓下的:瑪麗蓮夢露

    只需要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兩句話發上來就好,不需要全文PO出,本主題的要旨不是爲了,練習大家搜文能力,而是想通過接話的形式,讓大家通過別人給你提供的一些線索,去做一些相關搜索和閱讀,然後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閱讀后得到的精華部分。

    by 信義

  2. 輔導室的老師也常告訴我們,不要有公立迷思,許多私立學校也不見得是不好的,但校方的態度,就是叫我們去填那種公立偏遠學校,然後硬在榜單上擠上幾列名子嗎?難道我們學校所有的老師都是公立學校畢業的?就可以這樣看不起,上私立大學的學生?

    我認同樓主

    因為我們學校也是這樣><

    榜單上國立永遠擺前面

    明明都是一堆冷門中的冷門 和xx教育大學之類的

    私立只有放後面的份

    其實當中有很多熱門科系 分數要上國立名校根本沒問題

    我覺得自己興趣真的比較重要

    反正畢業後都一樣會失業

    還不如唸個自己喜歡的系

  3. 據我所知不只一所學校這樣...

    至少台中就...咳咳

    在私校的同學說他們幾乎每個學期都在考試

    然後按成績能力分班

    所以要動手腳超容易

    就算其他學生家長有疑慮也沒能說啥

    我猜應該就是這樣才會被人爆出來吧!

    話說...在私校好班的學生不等於成績優秀的學生

    只要有錢一切好解決→曾在私校待過3年的心得...(好險現在不是了)

    成績動手腳...我猜學生和家長多多少少都知情吧!

    如果不取消錄取資格

    那對那些真正可以上去因此而沒上的他校學生又情何以堪???

    對他們自己學校真正的優秀學生又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