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19yh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265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jerry19yh

  1. 大一上

    中醫基礎理論3

    中國醫學史2

    中醫診斷學2

    生物學2

    生物學實驗1

    物理學2

    物理學實驗1

    醫用微積分2

    人文及社會醫學導論2

    普通社會學2

    音樂概論2

    軍訓0

    體育0

    電腦2

    社會科學講座1

    人文藝術講座1

    基礎英文(A)2

    大學國文(上)2

    共29學分

    38堂課

    大一下

    普通化學(含分析)3

    普通化學(含分析)實驗1

    生物學2

    生物學實驗1

    中醫診斷學3

    中藥藥物學5

    黃帝內經3

    大學國文(下)2

    基礎英文(B)2

    基礎英文寫作2

    軍訓0

    體育0

    歷史學概論2

    法律實務2

    總共28學分

    36堂課

    一年級共57學分

    日子過得比高中還累阿~

  2. 對岸的問題應該也只出在升學制度

    縱使過了對岸的醫師資格認定,回台也無法職業

    我相信我國的資格認定制度,更何況,一限二不都入法了......

    國民黨是答應入法了

    但他也有說會漸漸開放

    也就是說中就還是取決於台灣人民的觀感和想法

    究竟台灣人能不能認同對岸教育出來的醫學生

    究竟對岸的學歷和把關制度能不能刪選出讓人信服的醫生

    法律是可以再修改的

    更何況台生會還要釋憲呢

    有問題的不是只有對岸的升學制度

    還有唯利是圖的對岸醫學院和仲介公司

    以及走後門到對岸念專為台生開設的學分班又想等法律漏洞回臺考執照的台生

  3. 我印象中慈濟的醫學院學測是六五級分呀

    學測完之後還有分校推和申請

    校推的分數依據當年的情形有些學校是有可能出現分數稍微低一點的情形

    申請了話就幾乎都是73以上了

    看學測分數不準

    因為像有些台大的系指考的分數比清交的熱門系所低

    但學測卻反而比較高

    我覺得真的要靠那個校系的學生實力

    指考比較明確

  4. 哪一家仲介?

    哪一所醫學大學?

    總算是在鄉下好了

    人命的事兒我想大家都會多注意的

    我們家的人基本上都不屑花錢去大陸混文品的人

    但因為是我媽的朋友

    我媽也不方便說甚麼

    當然也不會想問太多

    因此

    我承認我不知道是哪家仲介哪所大學

    但我從網路上有找到類似的

    以下共你們參考

    http://www.primus.com.tw/medical/about_3.html

    這麼有抱負跟醫德怎麼不留在大陸行醫

    大陸病人比台灣多想懸壺濟世可以在大陸當醫生

    那些家長跟學生真是討噓

    http://fubon.career.com.tw/CareerGuide/FrontShow/paper_display.aspx?menu_id=5&submenu_id=412&apmenu_id=300

    可以參考上面連結

    總而言之就是在大陸讀完中醫之後

    台生不容易找工作

    此外兩岸國情不同,其實在中國大陸,大多數醫師只有中下階層的收入,甚比不上一個外資企業的員工,筆者學長認識一位老師,是上海頂尖三甲級中山醫院(1﹐700床)內科主治醫師,不含回扣月薪只有台幣一萬多元。加上中國大陸濫設醫學系,每年畢業醫師遠超過社會需求,比如大上海市總人口和台灣相當,一年竟有五千多個醫師畢業,醫師若無博士學歷加上背景關說,根本找不到工作。

    此外台生在對岸還有許多委屈,化成一股強烈的恐懼感和壓力,逼著台生要不擇手段

    的回台灣。包括不能融入當地文化,不能習慣當地生活和飲食,網路資訊封鎖,台灣網站

    上不去,真實新聞看不到,電視無聊,被當凱子、被當地人欺負……等。加上幾年下來,

    百萬以上的學費生活開銷,在對岸行醫卻是前途黯淡,收入起薪僅五千台幣等種種壓力。

    我也覺得,讀到博士人都讀傻了,有真功夫才是真

    因為大陸現在大學生太多了,研究生也越來越多,所以本科都不值錢

    招聘門檻就越來越高了

    其實就中醫而言

    一個沒學歷但有豐富經驗的老中醫

    會比一個中醫博士的醫術高明千百倍

    中醫強調的不只是要有豐富的學識

    更要求要第一線與病患接觸與疾病搏鬥

    要有足夠的治療經驗才有可能對中醫經典理論有更深的認識和發展

    為了當一個中醫博士

    通常必須做很多實驗室的研究

    根本就背離中醫的學習方法

    因此並不會因為他是個中醫博士他就是個好中醫師

    當然我說的僅止於中醫

    西醫就另當別論

  5. 社會科準備方法要依照你的實力來決定

    如果你一二年級(甚至說國中時)有把社會認真的打好基礎

    學測前2週再把課本拿起來專心的看一遍就可以了---我自己的經驗

    如果實力不是很札實

    那只好挑考試重點念

    可以參加補習班的自然組學測班的社會課程

    或找一本夠精簡的參考書然後認真的背吧

    歷地公各一本就夠了

    建議一科全部讀完再讀另一科(1個月全念地理 一個月全念歷史 一個月全念公民)

    因為這三科本身是有連貫性的

    不宜拆開來念

    國文翻譯不用太緊張啦

    要把文言文練到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段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能照字面翻以及照意義翻

    這樣任何文章都不用懼怕了

  6. 體育館那麼屌

    但一中其他地方除了紅樓

    都破的跟什麼一樣

    假如真的有NBA

    想像一下Kobe指著明德樓說:那是廢墟嗎???

    囧rz.............

    很難跟他坦白說

    那是台南最好的高中吧

    明德樓有很像廢墟嗎?

    有必要這樣污衊自己的學校建築嗎?

    我覺得是挺有特色也挺有趣的建築阿

    如果KOBE說它是廢墟

    那也只是他的文化水準不夠高罷了

    新的體育館看起來真的很棒

    希望以後進去打球不會跟學生或校友收錢XD

  7. 我媽的朋友

    一年花一百萬繳錢給仲介機構

    一年只要去大陸上課一周

    只要連續三年

    仲介就保證他能得到對岸的中醫師執照

    不用實習

    上課天數只有21天

    這怎麼能和台灣的(中)醫學生動輒7年8年的上課+實習相提並論呢

    我媽的朋友已經在大陸執業了

    就等法律開放就要回台執業

    他也不用去大醫院大財團應徵

    反正在鄉下自己開診所

    也是會有人去掛他的診

    你說這樣大陸的學歷能叫人信服嗎?

  8. 很多台灣醫學生怎會如此天真,用盡全力去擋波蘭的學歷,其實一年也才不過幾十個人去念,(去年14個人通過實習),對於一股更為巨大的影響力,卻沒有重視和警覺,像用心去打一隻吸血的蚊子,卻放任身邊的老虎去啃自己的骨頭。現在才 7月底,今年的北京醫科大,上海醫科大,上海二醫大,台生招生都已經破50人(牙醫和西醫),成都大學,濟南大學,南京醫科大等等,更是將招滿兩班100人。

    總統要趕在 9月讓陸生來台,給立法院強力壓力,要求本月盡速通過修法。中國學生來台念書,看似和我們無關,但其實對整個台灣醫界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們要先修法承認中國大學學歷,中國學生才能來台灣念研究所。

    請先看8月17日即將通過的修正法條:

    第二十二條 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得來臺就學,其適用對象、申請程序、許可條件、停留期間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法律把學歷承認的所有權,全權交給了--教育部

    政府「目前」雖未開放醫療學歷,但相關事項並未列入法律明文規定、而是只憑藉一條行政命令。新的修正法案,把學歷承認,全權交給了一個醫界無隸屬的單位--教育部。眾所周知,「行政命令」只要行政長官的一句話就可暗中改變,不需要經過任何監督。現在已經有許多高官的子女在大陸念醫科,若哪天教育部長或高官為了私利,或是有心人士暗中運作,只需教育部的「一道命令」,大陸的醫學學歷立即合法化,依現行醫師法,這些人馬上可以參加台灣醫師執照國考。2008年遠見統計,開放大陸求學已有二十幾年,粗估台灣擁有中國大陸醫學學歷者約有25,000人,西醫和牙醫約在3000人上下,中醫學歷則接近2 萬人,其中包含許多政府高官、台商和醫師的子女。

    這不是在危言聳聽,請參考前一陣子的「美國牛肉開放事件」,再重新想想,政府高層要趁大家不注意時,選在國考報名前夕突然開放,等木已成舟,報考完畢後有人抗議時,再請一個小官下台,但傷害已造成也無法回頭,我們真的來得及擋住嗎?我們必需看清事實的本質,不應該再如此天真,沒有了明文的法律保護,絕對擋不了現在一意孤行的執政者!

    更糟的是,台灣醫學生對大陸台生和醫科的資訊不明,不了解台生會組織的龐大,人數眾多,又有媒體的支持和政治力的介入,比起波蘭台生的勢力更強百倍以上!許多媒體不斷塑造菁英學生去大陸學醫的假象,比如 7月27日中國時報頭版題到:「頂標學生xxx學測 65級分,錄取北大醫學系,台灣一流學生都捨棄台灣學校去大陸頂尖大學」,好像開放大陸學歷是很有道理的報導,創造開放醫學學歷的輿論。其實,學測65級分雖是頂標,但仍然連中、西、牙醫三系都遠遠錄取不了,醫學系最少要73級分,事實就是「在台灣考不上醫科、被淘汰的同學,都可輕易錄取大陸最頂尖名校,大陸就是考不上醫科走後門的最佳管道」,卻沒聽到有人出來導正社會許多錯誤的訊息。大家並不知道,大陸人要進大陸名校的確很難,但是台生要去卻是易如反掌。

    大陸大學對境外學生(台生或外國人)有獨立招生權,所以程度再差的台灣學生,只要願意比照外國人繳學費,都可用境外生的名額,免試進入一流名校的醫學系,加上中共統戰拉攏,鼓勵招收台生,所以台生一般都比同校的本地學生的程度差很多。就算入學後程度跟不上的,學校也會特別體諒,或是獨立一班上課、考試簡單,或是花錢找老師「輔導」一下,就會給你考題;許多程度差到無法去醫院職夜班當實習醫師的學生,去門診轉轉,仍然可以順利畢業,這些在對岸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而已。

    我在台灣工作幾年後就和許多人一樣,跑去大陸圓一個「醫師的夢」;在大陸求學多年取得醫師執照後,看清事實,現在又回到台灣重考念醫。兩岸國情不同,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其實在中國大陸,大多數醫師只有中下階層的收入,甚比不上一個外資企業的小員工,我的一位老師,是上海頂尖三甲級中山醫院(1700床)內科主治醫師,不含回扣月薪只有台幣一萬多元。加上大陸濫設醫學系,每年畢業醫師遠超過社會需求,比如大上海市總人口和台灣相當,一年竟有五千多個醫師畢業,沒有博士學歷加上背景關說,根本找不到工作。

    此外台生在大陸還有許多委屈,化成一股強烈的恐懼感和壓力,逼著台生要不擇手段的回台灣。包括不能融入當地文化,不能習慣當地的生活和飲食,網路資訊封鎖,台灣網站上不去,真實新聞看不到,電視無聊,被當凱子、被大陸人欺負…等等。加上幾年下來,百萬以上的學費生活開銷,在大陸行醫卻是前途黯淡,收入起薪只有五千台幣等,種種壓力。

    雖然台生們也知道,強迫政府開放大陸醫療學歷,一定會搞垮台灣的醫療品質和醫師人力市場,但就算搞得回台灣當醫師一個月只有二萬元,台生們也會拼了命去做,因為再怎樣都比留在大陸當醫師好得太多了。所以在現實和環境的逼迫下,很多台生都有一種要和台灣醫學生「決一死戰,擋我者死,玉石俱焚」的心態,這是我很能深刻體會的。

    這些在共產文化下訓練出來的台生鬥士們,有著賭上性命的拼勁,有許多家長、國家政府,媒體和財團的支持,不斷在暗中動員種種關係,無時無刻都企圖趁醫界不注意時偷偷闖關。面對他們,身為安逸慣了的我們,台灣的醫師和醫學生們是怎樣的心情?還是每天看著電視劇《下一站幸褔》,自以為事不關己?卻不知,我們的下一站可能早已沒有了幸褔。整體台灣醫療結構的合理規劃,正在政客和有心人士的操弄下走向窮途末路。

    大陸醫學系(含中,西,牙)每年穩定吸引一到二千名台生就讀,在馬總統上任後更達高峰,因為:

    1) 一年30萬比波蘭的100萬便宜很多,更多人付得起

    2)小孩在大陸念書,回台灣或去探望都很近很方便,還直航

    3)社會觀感和媒體長期美化大陸大學,以為入了大陸名校就是很有面子的事

    4)入學容易,花錢就可進一流名校

    5)台灣人都有對醫學系的憧憬和迷思,就是要送小孩念醫科。

    6)台灣仲介去大陸留學十分發達,長期拉台灣學生去大陸,

    7)大陸醫學還可以「走讀」,也就是留在台灣工作,一年去大陸學校一個星期, 就可以畢業取得醫學學歷,還可以考大陸醫師執照。

    8)大陸政府把拉台生看成是統一的重要一步,積極鼓勵學校多收台生。

    9)台灣的財團和醫療體系,其實態度也是暗中支持台生

    財團最喜歡醫生多得像種太多的香蕉一樣,滿地都是。此時就會和中國大陸一樣,財團老闆最大,不但不用給醫師保障薪,也不用對醫生有尊重的態度,比如長庚總覺得,病人是看「長庚」兩個字來看病的,只要留幾個台柱,其它人員能省則省,最好台灣醫生都和大陸醫生一樣便宜,也不用給醫師什麼褔利或是好臉色看。

    正因曾親身經歷,方知一個政策的轉變,加上學生和職業公會、全聯會的冷漠,造成醫療人力的過剩,產生嚴重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可以快速地摧毀一個職業的生態和品質。身為過來人,我想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不要過分樂觀而忽視這個問題!」沒有了適當的人力規劃和管控,各位畢業後,不但將收入卑微,尊重不再,考上執照更是找不到工作,愈晚畢業情況愈慘,大陸醫學系,最快的有 3年就可畢業,我們還要念7到8年,而我們現行的法律只看畢業証書,但是對學制和實習等完全沒有規定。雖然我們不怕競爭,但怕的是「劣幣驅逐良幣」。

    醫學事關人命,不是救人就是殺人,醫學教育年限長且內容複雜繁多。所以台灣都要經過一定的認證程續,不論推甄、指考或是學士後醫學考試,確定學生程度足夠,再來學習醫救人之術。很多考不上的學生和其家長們,不顧子女程度是否適合習醫,一味送他們到波蘭、菲律賓、東歐小國或是中國大陸等地念醫科,其入學門檻低且畢業更是容易輕鬆。我們不應該鼓勵這股歪風,唯有立法禁止大陸醫事學歷,才能禁止走後門的管道,真正斷了學子們投機取巧的心態,維持社會既有的公平正義,讓學子們先努力培養實力,再來行醫救人。

    我聽到很多現在正在執業的醫師,樂觀的以為學歷失守了,我們還有衛生署把關,但衛生機關能做的也只是把執照考弄得難一點,限制取得醫師執照的人數,然而畢竟國考是「及格制」又可以一直考,無法有效限制人數,而且學歷一但被承認後,考不上執照的醫生,仍可以在台灣當個萬年實習醫師。醫院財團有一堆廉價的實習生可用,將排擠住院醫師名額,有執照也找不到工作。社會多出一堆考不上執照的醫師,更會造成醫療亂象,絕非社會之褔。

    醫學學歷認證,悠關全國國民的健康,也是國家經濟實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承認中國醫學學歷,其學歷品質堪慮又無法把關檢驗,不但是危害台灣人民的健康褔祉,更是非公非義之事。開放對岸醫學學歷,就算有考試把關,仍無可避免地,將造成大量素質令人存疑的醫師湧入就業市場。

    唯有法律的約束和制度的健全,才能防止行政人員的濫權獨行。沒有了法律的保障,任何的行政命令都可以在無預警下片面更改,這是「娘要嫁人,天要下雨,擋也擋不住的」。立法院將在8月17日修改法律,我們將盡力推動我們建議的版本,希望各位同學們能用心支持

    兩岸人民條例第二十二條

    行政院提案: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學生會提案: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但涉及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之相關系所之學歷,不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各位醫師們或同學們現在能做的有以下幾個方向:

    A、身邊有認識的立委朋友、親戚、或其它管道,請傳達您的心聲,請他們支持8月17日的修法,採納我們的版本。

    衛環委員會名單:國民黨: 鄭汝芬 (彰化)、江玲君(高雄縣)、侯彩鳳(召委) (高雄)、徐少萍(基隆)(不分區)、許舒博(雲林)(不分區)、鄭麗文(台北)(不分區 )、黃義交(台中)、楊麗環(召委) (桃園)、廖國棟(台東)(原住民)

    B、打電話給您戶籍所在地區的立委服務處電話,表達您的看法(理由參考下表)支持大陸醫學學歷不採認的理由:

    1、大陸醫事學歷制度混亂,最快還有三年制到八年制都有,而我們現行的法律只看畢業証書,但是對學制,實習時數,學習品質等完全沒有規定。

    2、台灣學子至大陸習醫的入學管道寬鬆,畢業評量更是寬鬆。

    3、破壞台灣正當醫學教育入學體制,鼓勵學子們走後們和捷徑的歪風。

    4、大陸黑心學歷和走讀學歷的充斥,無法分辨真偽,一年只去7天就可以取得一樣的畢業証書,單靠文憑無法斷定其取得方式和管道,唯有立法禁止。

    5、大陸醫學教育內容和台灣迥異、專有名詞和藥名、流程完全不同,無法適用

    台灣醫療環境,緊急時刻大陸所學無法和台灣醫護人員溝通。

    6、衝擊我國醫事人力總量管制政策,維護醫療體系的品質。

    7、醫學教育事關人命,國家經濟實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故世界先進各國均有嚴格的醫教制度,不承認品質堪慮的國外學歷。

    8、大陸醫事學歷無完善評核機制。

    C、和我們連絡,將通知您參與近期抗議活動,email:[email protected]

  9. 我想一中南女每年都有很多人考上醫學相關科系

    以下是目前台灣醫界面臨的衝擊

    提供給各位學弟妹參考

    我想台灣的醫療品質攸關全體人民的健康福祉

    因此這應該是個大家都應該關心的話題

    當然如果你是想去大陸念醫科的也請你再三考慮

    這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很多台灣醫學生怎會如此天真,用盡全力去擋波蘭的學歷,其實一年也才不過幾十個人去念,(去年14個人通過實習),對於一股更為巨大的影響力,卻沒有重視和警覺,像用心去打一隻吸血的蚊子,卻放任身邊的老虎去啃自己的骨頭。現在才 7月底,今年的北京醫科大,上海醫科大,上海二醫大,台生招生都已經破50人(牙醫和西醫),成都大學,濟南大學,南京醫科大等等,更是將招滿兩班100 人。

    總統要趕在 9月讓陸生來台,給立法院強力壓力,要求本月盡速通過修法。中國學生來台念書,看似和我們無關,但其實對整個台灣醫界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們要先修法承認中國大學學歷,中國學生才能來台灣念研究所。

    請先看8月17日即將通過的修正法條:

    第二十二條 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得來臺就學,其適用對象、申請程序、許可條件、停留期間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法律把學歷承認的所有權,全權交給了--教育部

    政府「目前」雖未開放醫療學歷,但相關事項並未列入法律明文規定、而是只憑藉一條行政命令。新的修正法案,把學歷承認,全權交給了一個醫界無隸屬的單位-- 教育部。眾所周知,「行政命令」只要行政長官的一句話就可暗中改變,不需要經過任何監督。現在已經有許多高官的子女在大陸念醫科,若哪天教育部長或高官為了私利,或是有心人士暗中運作,只需教育部的「一道命令」,大陸的醫學學歷立即合法化,依現行醫師法,這些人馬上可以參加台灣醫師執照國考。2008年遠見統計,開放大陸求學已有二十幾年,粗估台灣擁有中國大陸醫學學歷者約有25,000人,西醫和牙醫約在3000人上下,中醫學歷則接近2 萬人,其中包含許多政府高官、台商和醫師的子女。

    這不是在危言聳聽,請參考前一陣子的「美國牛肉開放事件」,再重新想想,政府高層要趁大家不注意時,選在國考報名前夕突然開放,等木已成舟,報考完畢後有人抗議時,再請一個小官下台,但傷害已造成也無法回頭,我們真的來得及擋住嗎?我們必需看清事實的本質,不應該再如此天真,沒有了明文的法律保護,絕對擋不了現在一意孤行的執政者!

    更糟的是,台灣醫學生對大陸台生和醫科的資訊不明,不了解台生會組織的龐大,人數眾多,又有媒體的支持和政治力的介入,比起波蘭台生的勢力更強百倍以上!許多媒體不斷塑造菁英學生去大陸學醫的假象,比如 7月27日中國時報頭版題到:「頂標學生xxx學測 65級分,錄取北大醫學系,台灣一流學生都捨棄台灣學校去大陸頂尖大學」,好像開放大陸學歷是很有道理的報導,創造開放醫學學歷的輿論。其實,學測65級分雖是頂標,但仍然連中、西、牙醫三系都遠遠錄取不了,醫學系最少要73級分,事實就是「在台灣考不上醫科、被淘汰的同學,都可輕易錄取大陸最頂尖名校,大陸就是考不上醫科走後門的最佳管道」,卻沒聽到有人出來導正社會許多錯誤的訊息。大家並不知道,大陸人要進大陸名校的確很難,但是台生要去卻是易如反掌。

    大陸大學對境外學生(台生或外國人)有獨立招生權,所以程度再差的台灣學生,只要願意比照外國人繳學費,都可用境外生的名額,免試進入一流名校的醫學系,加上中共統戰拉攏,鼓勵招收台生,所以台生一般都比同校的本地學生的程度差很多。就算入學後程度跟不上的,學校也會特別體諒,或是獨立一班上課、考試簡單,或是花錢找老師「輔導」一下,就會給你考題;許多程度差到無法去醫院職夜班當實習醫師的學生,去門診轉轉,仍然可以順利畢業,這些在對岸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而已。

    我在台灣工作幾年後就和許多人一樣,跑去大陸圓一個「醫師的夢」;在大陸求學多年取得醫師執照後,看清事實,現在又回到台灣重考念醫。兩岸國情不同,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其實在中國大陸,大多數醫師只有中下階層的收入,甚比不上一個外資企業的小員工,我的一位老師,是上海頂尖三甲級中山醫院(1700床)內科主治醫師,不含回扣月薪只有台幣一萬多元。加上大陸濫設醫學系,每年畢業醫師遠超過社會需求,比如大上海市總人口和台灣相當,一年竟有五千多個醫師畢業,沒有博士學歷加上背景關說,根本找不到工作。

    此外台生在大陸還有許多委屈,化成一股強烈的恐懼感和壓力,逼著台生要不擇手段的回台灣。包括不能融入當地文化,不能習慣當地的生活和飲食,網路資訊封鎖,台灣網站上不去,真實新聞看不到,電視無聊,被當凱子、被大陸人欺負...等等。加上幾年下來,百萬以上的學費生活開銷,在大陸行醫卻是前途黯淡,收入起薪只有五千台幣等,種種壓力。

    雖然台生們也知道,強迫政府開放大陸醫療學歷,一定會搞垮台灣的醫療品質和醫師人力市場,但就算搞得回台灣當醫師一個月只有二萬元,台生們也會拼了命去做,因為再怎樣都比留在大陸當醫師好得太多了。所以在現實和環境的逼迫下,很多台生都有一種要和台灣醫學生「決一死戰,擋我者死,玉石俱焚」的心態,這是我很能深刻體會的。

    這些在共產文化下訓練出來的台生鬥士們,有著賭上性命的拼勁,有許多家長、國家政府,媒體和財團的支持,不斷在暗中動員種種關係,無時無刻都企圖趁醫界不注意時偷偷闖關。面對他們,身為安逸慣了的我們,台灣的醫師和醫學生們是怎樣的心情?還是每天看著電視劇《下一站幸褔》,自以為事不關己?卻不知,我們的下一站可能早已沒有了幸褔。整體台灣醫療結構的合理規劃,正在政客和有心人士的操弄下走向窮途末路。

    大陸醫學系(含中,西,牙)每年穩定吸引一到二千名台生就讀,在馬總統上

    任後更達高峰,因為:

    1) 一年30萬比波蘭的100萬便宜很多,更多人付得起

    2)小孩在大陸念書,回台灣或去探望都很近很方便,還直航

    3)社會觀感和媒體長期美化大陸大學,以為入了大陸名校就是很有面子的事

    4)入學容易,花錢就可進一流名校

    5)台灣人都有對醫學系的憧憬和迷思,就是要送小孩念醫科。

    6)台灣仲介去大陸留學十分發達,長期拉台灣學生去大陸,

    7)大陸醫學還可以「走讀」,也就是留在台灣工作,一年去大陸學校一個星期, 就可以畢業取得醫學學歷,還可以考大陸醫師執照。

    8)大陸政府把拉台生看成是統一的重要一步,積極鼓勵學校多收台生。

    9)台灣的財團和醫療體系,其實態度也是暗中支持台生

    財團最喜歡醫生多得像種太多的香蕉一樣,滿地都是。此時就會和中國大陸一樣,財團老闆最大,不但不用給醫師保障薪,也不用對醫生有尊重的態度,比如長庚總覺得,病人是看「長庚」兩個字來看病的,只要留幾個台柱,其它人員能省則省,最好台灣醫生都和大陸醫生一樣便宜,也不用給醫師什麼褔利或是好臉色看。

    正因曾親身經歷,方知一個政策的轉變,加上學生和職業公會、全聯會的冷漠,造成醫療人力的過剩,產生嚴重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可以快速地摧毀一個職業的生態和品質。身為過來人,我想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不要過分樂觀而忽視這個問題!」沒有了適當的人力規劃和管控,各位畢業後,不但將收入卑微,尊重不再,考上執照更是找不到工作,愈晚畢業情況愈慘,大陸醫學系,最快的有 3年就可畢業,我們還要念7到8年,而我們現行的法律只看畢業証書,但是對學制和實習等完全沒有規定。雖然我們不怕競爭,但怕的是「劣幣驅逐良幣」。

    醫學事關人命,不是救人就是殺人,醫學教育年限長且內容複雜繁多。所以台灣都要經過一定的認證程續,不論推甄、指考或是學士後醫學考試,確定學生程度足夠,再來學習醫救人之術。很多考不上的學生和其家長們,不顧子女程度是否適合習醫,一味送他們到波蘭、菲律賓、東歐小國或是中國大陸等地念醫科,其入學門檻低且畢業更是容易輕鬆。我們不應該鼓勵這股歪風,唯有立法禁止大陸醫事學歷,才能禁止走後門的管道,真正斷了學子們投機取巧的心態,維持社會既有的公平正義,讓學子們先努力培養實力,再來行醫救人。我聽到很多現在正在執業的醫師,樂觀的以為學歷失守了,我們還有衛生署把關,但衛生機關能做的也只是把執照考弄得難一點,限制取得醫師執照的人數,然而畢竟國考是「及格制」又可以一直考,無法有效限制人數,而且學歷一但被承認後,考不上執照的醫生,仍可以在台灣當個萬年實習醫師。醫院財團有一堆廉價的實習生可用,將排擠住院醫師名額,有執照也找不到工作。社會多出一堆考不上執照的醫師,更會造成醫療亂象,絕非社會之褔。

    醫學學歷認證,悠關全國國民的健康,也是國家經濟實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承認中國醫學學歷,其學歷品質堪慮又無法把關檢驗,不但是危害台灣人民的健康褔祉,更是非公非義之事。開放對岸醫學學歷,就算有考試把關,仍無可避免地,將造成大量素質令人存疑的醫師湧入就業市場。

    唯有法律的約束和制度的健全,才能防止行政人員的濫權獨行。沒有了法律的保障,任何的行政命令都可以在無預警下片面更改,這是「娘要嫁人,天要下雨,擋也擋不住的」。立法院將在8月17日修改法律,我們將盡力推動我們建議的版本,希望各位同學們能用心支持兩岸人民條例第二十二條

    行政院提案: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學生會提案: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得予採認,但涉及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之相關系所之學歷,不予採認。其適用對象、採認原則、認定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各位醫師們或同學們現在能做的有以下幾個方向:

    A、身邊有認識的立委朋友、親戚、或其它管道,請傳達您的心聲,請他們支持8月17日的修法,採納我們的版本。

    B、打電話給您戶籍所在地區的立委服務處電話,表達您的看法(理由參考下表)支持大陸醫學學歷不採認的理由:

    1、大陸醫事學歷制度混亂,最快還有三年制到八年制都有,而我們現行的法律只看畢業証書,但是對學制,實習時數,學習品質等完全沒有規定。

    2、台灣學子至大陸習醫的入學管道寬鬆,畢業評量更是寬鬆。

    3、破壞台灣正當醫學教育入學體制,鼓勵學子們走後們和捷徑的歪風。

    4、大陸黑心學歷和走讀學歷的充斥,無法分辨真偽,一年只去7天就可以取得一樣的畢業証書,單靠文憑無法斷定其取得方式和管道,唯有立法禁止。

    5、大陸醫學教育內容和台灣迥異、專有名詞和藥名、流程完全不同,無法適用

    台灣醫療環境,緊急時刻大陸所學無法和台灣醫護人員溝通。

    6、衝擊我國醫事人力總量管制政策,維護醫療體系的品質。

    7、醫學教育事關人命,國家經濟實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故世界先進各國均有嚴格的醫教制度,不承認品質堪慮的國外學歷。

    8、大陸醫事學歷無完善評核機制。

    C、和我們連絡,將通知您參與近期抗議活動,email:[email protected]

    

  10. 1.小明的生活模式就像豬一樣

    2.小明的生活模式像豬的生活模式

    3.大部份的小孩一樣,小明愛賴床

    4.小明愛賴床的那一點隔壁的小王

    有沒有譬喻?

    1.2很明顯有譬喻

    3的"像"如果改成"和",意思沒變,因此可知沒用譬喻

    4的"像"如果改成"和...一樣",意思也沒變,因此可知也沒用譬喻

  11. 不聯誼那高中生活不是太無趣了嗎

    我高中聯誼了6次的說

    南女大好阿

    又會念書又會玩

    唱歌排球樣樣行

    我覺得和南女聯誼不錯阿

    當然也有和其他學校聯誼過

    像南護 德光

    只要主辦人會辦基本上都蠻好玩的

    通常是人面比較廣比較high的同學帶大家去聯誼

    如果只是吃飯那真的會很難high

    但如果唱歌打球之後還可以去續攤

    聯誼的宗旨當然是認識女生

    但能透過聯誼交到知心朋友的不多

    但可以和女生聊天講話就很開心啦

    就純欣賞嘛

    如果真要進一步就看個人啦

  12. 快速拉升考英文技巧了話我也蠻建議讀考前60天

    它裡面強調的文法 句型都是大考克漏字愛考的

    我文法也不怎麼好

    但我只掌握住60天強調的文法

    克漏字就全部都會寫了

    單字了話就是把歷屆考題的拿來背熟就夠應付了

    根本不用讀完7000

    閱讀我也是靠技巧

    練習掌握關鍵字和關鍵句

    先看題目 再讀文章的關鍵

    真的有時間才全篇看完

    閱測真的很重要 分數超重

    我用這種方法指考閱測只錯2題

  13. 我覺得實力不同 目標不同的人感覺會不一樣吧

    你說那些模考就考很好 學測指考還是考很好的人會覺得落差很大嗎

    你說靠運氣

    那我只能說實力愈扎實運氣愈好囉

    如果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我覺得學測考起來真的很輕鬆自在

    但要拿70級分以上還是要有實力

    是說我的話有點多

    至於指考

    難度確實比學測高

    時間的掌握很重要

    但如果考前你有自己做過多次模考並練習控制時間

    實際考試感覺差不多

    當然如果你沒有作足夠的考試練習

    進考場難免會兵荒馬亂

    這時就看造化了(也就是運氣)

    看你今天要多久才能沉住氣或是心情平復

    看你的身體狀況會不會爆走

    以及不會的題目到底有沒有猜中

    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考試技巧

    就會發生上述的問題

    這時就真的得靠運氣了

    不過說到底也只是準備不夠罷了

    說到底我覺得考試都和我想像中的差不多

    考試難易度 作個十年考古題你就知道難易度就是這個範圍 每年有難也有簡單 實力夠就不怕它難 實力不夠當然只能祈禱它簡單一點

    準備方向就是要有主架構再去建立枝微末節 不要死命的往很難或很細的鑽 不是說這些不會考 會考 但不是重點 而且如果沒有主架構做支撐你會的這些枝微末節也發揮不出來

    至於枝微末節需要建立到甚麼程度就看你的目標有多高遠和你的興趣到哪了

    考試的流暢度 會不會平常會寫的到考試不會寫 這就和你的記憶方法有關了

    理科的話

    定義背熟 觀念清楚 再來談公式和作題目 這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不會有本來會後來忘記的問題了 公式忘了馬上推就可以了

    但要是定義不熟觀念不清楚 題目轉個彎 你就不會 那當然沒戲唱了

    觀念一定領先題目 可以用題海戰術 前提是你觀念夠清楚 不是套公式套的很開心卻不曉得背後原理 可以記很多公式快攻 愈多愈好 前提是你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 並有自信忘記時當場推得出來 自己推不出來的快攻最好平常也不要用 因為到大考那些都是垃圾(你全忘了或根本用不出來)

    文科的話(或是一些背起來就對了的東西)

    凡事都要有主軸 再延伸枝幹 最後到枝葉 並且要能縱向橫向連結

    平常要多看(不見得要多背 很多是看熟了自然就記起來了 當然還是有少數背就對了)並且多想 想這件事和這件事有沒有關聯 是相似還是相反 有沒有因果關係 作歸納 類比

    並且和生活連結 不要把它當成很死板的東西死記 那很痛苦也很容易忘

    平常多接觸 多看 多想 多問就不容易忘了

    個人覺得文科要速成是不切實際的 背得很快 忘得也快

    此外最重要的

    要把東西變成自己的

    題目自己想盡量少問人或看解答 只有自己想出來的解法才有可能應用在考場

    整理歸納的東西可以用參考書但不是就把參考書拿來啃直接記起來 這樣沒用

    自己要去翻翻課本 印證參考書整理得對不對 有沒有缺漏 自己補充 最好自己也想想有沒有更適合的整理方法 可以以參考書的為底本 發展自己的整理圖表 只有這樣 那些知識才會深刻的印在你腦袋裡

  14. 1我在發這篇文之前有爬過板規

    板規有說不可發廣告校系的文章

    而我也不是想要廣告

    因此我認為符合板規

    況且要打廣告打那麼繁瑣冗長誰想看

    2 看到各位的指教

    我有將文章稍微刪減

    希望能讓大家看起來舒服一點

    3 我打這篇文章的目的

    去年指考完我要填登記分發表時

    因為我的目標是中醫系

    想要在網路上先搜尋一下長庚和中國的中醫系的生活 活動 課程等的內容時

    都只找得到中國的介紹文 心得文

    找不到長庚的

    因此今年

    我希望能打一篇文

    讓對長庚有疑惑的學弟妹有個憑藉

    透過這篇文章讓他對長庚中醫有些許的了解

    如此而已

    希望能平息眾怒

  15. 在長庚中醫系讀一年了

    說說對它的想法好了

    順便讓有興趣的學弟妹們了解一下未來的生活

    最初的印象要從「第二屆長庚中醫營」開始

    那個營隊讓對未來仍迷惘的我

    有了堅定的方向

    醫生真的是很棒的職業

    而中醫是個美妙的領域

    中西醫雙主修的長庚中醫

    鄰近北部 清靜幽雅

    學長姐們都很強大

    因此將他定為我的第一志願

    經過一番努力

    所幸透過指考拼進了長庚中醫系

    開始了超乎想像的大一生活

    在確定錄取後

    有一場「分區迎新茶會」

    北中南各一區

    讓新生學長相見歡

    很可惜我當時有事沒能參加到

    但聽說很有趣

    甚至在茶會時就已促成我們的班的一對佳侶

    還有「新生家長座談會」

    通常是新生們第一次來長庚並且見到主任

    主任會一直恐嚇你們

    勸你們想清楚 堅定志向再來念中醫系

    並且會參觀一下系上的教室 藥園還有好漢坡和明德樓

    那時你就會發現長庚是樓梯的世界

    8月底9月初新生們就要提早到學校報到

    參加2週的「新生訓練」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有學校辦的「社團嘉年華」

    透過看各社團的表演 成果發表

    可以參觀了解全校各社團的內容

    並找出自己有興趣的社團以便參加開學後的「期初社大」

    還有我們系上的「迎新宿營」

    宿營可是一升二的學長姐們

    精心策劃 努力籌備

    為的就是讓新進來可愛的學弟妹們能好好的相互了解並且讓學長姐們初步認識的地方

    迎新宿營真的是學長姐們的心血所在

    開學後就正式面對大一生活啦

    一年級是住在252階好漢坡下的明德樓

    但通常最方便上學的路還是「木棧道」

    可是如果下雨還是有遮雨棚的好漢坡比較優

    明德樓頗新穎也頗有飯店的高級感

    但學校對宿舍的規定頗多

    須要有技巧的去適應

    舍監兩男一女

    只有一個男的還不錯

    但他實在是很囉唆

    生活機能還算可以

    「全家」一到五還堪用

    但假日它比你想像中還早打烊

    樓下兩家餐廳早午晚餐都還可以吃

    有一家還有賣滷味可當消夜

    明德樓其實很棒

    房間寬敞舒適

    男生女生同一棟(但不同層)

    要討論功課 連絡事情(感情)都方便

    男生每層樓都有「讀書室」

    女生在一樓有大間的「K館」

    每層樓都有交誼廳可以聊天看電視

    一樓電梯後 餐廳旁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集會 練舞 辦活動非常方便

    在女生K館裡還有5.6間「討論室」可以讓大家討論功課

    其實就三餐而言學校裡是有選擇空間的

    但怎麼選就是哪幾間

    總有一天你會膩

    但在膩之前還是好好的享受吧

    活動中心一樓有3間自助餐 3家店有賣麵和飯食 1家燒臘 2間飲料店 1間水果屋 1家麵包店 1家掰咖麥當勞(不賣冰也不賣大麥克)

    但你也可以經過操場到「長庚技術學院」的餐廳吃

    裡面就還蠻多選擇的

    麵 飯 粥 水餃 飲料 燒仙草都有

    和活一相比 分量較小但價格也便宜許多

    再說說圖書館吧

    藏書雖不能和台大成大的相比

    但如果就中醫的書而言

    我敢說是全台數一數二豐富的

    一樓的「雜誌區」雜誌豐富 坐位舒服

    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還有電腦室

    如果要臨時查資料 用電腦是還蠻方便的

    二樓英文區

    英文我看不懂 我只用他的桌椅讀書

    三樓中文區

    有漫畫很好

    中醫的書不管是入門或是進階都很夠用

    生物醫學方面也很齊全

    而且他的讀書區可以常常看到學長姐在讀書

    最後五樓是影音區

    可以借影片看電影 但沒有液晶螢幕我不喜歡

    喔~B1的K書中心空間寬敞 坐位很多

    是K書的好地方

    但在考試季節還是要搶才有位置坐

    來聊聊系上的事情吧

    自從系上評鑑沒過

    大陸教授不能來了

    暑假也不能排課程

    因此把很多原本放在暑假上的中醫課程

    壓縮到一二年級的學期中來上

    課程量變得很重

    個人認為不會比高三輕鬆

    而師資方面則全換成台灣的老師

    教法因人而異 各有優缺點

    就我自己而言

    讀的當下罵得要死

    但學期過後你會對老師對中醫都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這就需要學弟妹自行來體驗啦

    當然

    你也可以選擇「乙班」

    平常開心玩 宅宿舍

    考試自己念

    只要考試能過 沒有被當 平均70以上

    大一還是隨便你混的啦

    只是有沒有學到東西

    你對中醫能體悟多少 增進多少實力就看自己的努力了

    一二年級對中醫系而言

    中醫是主科

    但對醫學系而言

    普生普物普化和各科的實驗是主科

    因為我們的共同科目師資和醫學系差不多

    因此那些老師對你們的要求會和醫學系一樣

    但你們付出的努力很難和醫學系的一樣多

    另外還有很多基礎科目和選修課程

    因為中醫的課真的很重

    但其他科也不能放水流

    這時候就要去取捨了

    各科念書做報告用心的比重和時間要有很好的調配和拿捏

    詳細情形就多問問學長姐吧

    說完沉重的課業再來聊開心的活動吧

    中醫系同樣是醫字輩的

    因此輸人不輸陣

    課業比醫學系重很多

    活動卻不比人家少

    而且精采程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一上的重頭戲是「運動會」

    如果夠幸運還有「啦啦隊」

    運動會在我們這一屆可說是精采萬分

    得獎不斷還不算甚麼

    連破大會紀錄更是證明中醫系不只會念書

    體育更是好得呱呱叫

    而啦啦隊更是我心中大一生涯中最美麗的回憶了

    全班一起練舞練到半夜 再一起吃消夜

    最後完美的在操場呈現

    為大家畫上最燦爛的青春歲月

    雖然很苦但很值得

    寒假有各系隊「寒訓」和各社團的「服務隊」可以充實整個假期

    到了大一下

    更是忙碌到不行

    從剛開學的「新生盃」

    可以展現系隊苦練半年的成果

    也可以讓全班全系同心為系爭光為選手加油

    稍稍喘口氣

    接著開始準備學期中的大事

    「中醫週」和「中醫之夜」

    為期一個禮拜的「中醫週」

    我們將一二年級分四組 書鋪 藥膳 藥園 藥鋪

    各組可都是卯足了勁的在準備和叫賣

    而藥膳組的雞腿麵線和人蔘蛋糕更是超級搶手貨呢

    而「中醫之夜」更是將各年級的精華完美呈現

    不管是有愛情有熱血的華佗鼎或是道盡中醫系念書的甘苦的艋舺還是超優質的音樂歌舞劇都讓人感受到中醫系的學生實在是多才多藝實力不可限量阿

    度過了中醫週和期中考糾纏的爆炸期

    還有給大四學長姐的「揮別會」和大八的「畢業典禮」

    可以更認識了解中醫系的生活和增進與學長姐的感情

    除了屬不清的活動和考試

    系上還有很多中醫系的專屬特權

    「系學會」中強大的「教學部」

    會聘請很多實力高強的學長姐回來上課

    不管是讀書會 討論會 或演講

    都能讓學弟妹們能獲得更多動手學習的機會

    像針灸 推拿 把脈

    和得到學長姐們的經驗分享

    讓學弟妹們在學習中醫的路上不至於徬徨無措而有更多的明燈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加上到了暑假一開始的「長庚中西醫高中生體驗營」

    為了辦好一個營隊

    需要全系上上下下的合作和努力

    透過許多辦活動的合作

    無形中學長姐學弟妹們更能相互了解

    相處更融洽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中醫系是個大家庭的關係吧

    不管是學長姐對學弟妹或是同學間

    因為長時間的相處

    我們有更多了解彼此的機會

    我們也因著許許多多的活動

    可以磨練彼此

    互相使對方成長

    並且因為共事過的革命情感

    而有了更深的羈絆

    當然最後到新學期開學前

    還有一升二學長姐辦給新進學弟妹們的「迎新宿營」

    除了可以讓學長姐透過辦一個優質的活動表達對新生的歡迎

    也可以讓新生們迅速熟悉

    對學長姐們也有初步的認識

    50對50 真心換真情

    迎新宿營真的是我成為大一新生的難忘回憶呢

    長庚中醫系這一年讀完

    上學期被當一科 下學期差點被當一科

    書讀得很苦

    活動辦得很累

    雖然曾經有過天昏地暗 生活像團爛泥般的日子

    但那是因為我時間管理的不好

    我覺得經過這一年

    我又成長了

    而且是成長了很多

    不管是課業 國術 人際相處 時間管理 還有愛情都有很深刻的進步

    我認為這裡雖然是個長達八年的煉獄

    不是人人都能進來或者走完的

    但只要能順利經過這八年

    一定能成為極為優秀的「人」

    是的 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這個人可能是個震古鑠今的「中醫師」

    也可能是個名震中外的「西醫師」

    但不管如何一定是個有血有淚有情有義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