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ku.com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289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ncku.com

  1. 英國的諾曼王朝是法國人 喬治王朝是德國人

    而且不像法國只是混血 而是純種外國人

    維多利亞女王也是德國人

    法國國力是被拿破崙三世給毀了的

    尚武精神則是在一戰被消滅

    在一戰前法國的戰爭總則就是攻擊再攻擊

    諾曼王朝不是法國人,他們是住在那裏的北蠻人後代;喬治是國王的名字,來自德國的漢諾威選侯

  2. 以高中程度來說沒有必要教太多解讀的技巧和理論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要將歷史"學"來當作自己的專業的

    如果歷史課本要講方法論之類的東西的話光中國治史和歐美治史方法兩大體系大概會嚇走很多高中生

    高中教歷史的目的只是要讓你了解的你所處的環境和你所處的世界的過去,如此而以,因此

    為了這個目的,通史才是高中歷史課本所使用的方法

    真不愧也是修過歷史系課的學生XD

  3. 明朝吧~ 正值大航海時代初期

    雖然明朝除了兩個皇帝外都是......

    但是明朝還是挺不錯的

    -----------------------------------------------------

    現在大家都在講清朝阿~

    鎖國有鎖國的好處 通商有通商的好處

    (鎖國可避免外族深入政治 通商可以促進文化交流)

    只是要看時機用的對不對.....

    中庸之道是大家都在努力找尋的

    只要找到中間點 必定能開創盛世

    (以上唯本人的意見 請勿炮轟引用....)

    你提到一個重點:中庸之道

    這是千年以來中國人的處事哲學

    也是為何中國比較少有「偉人」的其中一個解釋

  4. 不同程度的學長要重考

    本身在起跑點就不同

    適合的補習班也不同

    例如儒林有所謂國醫重考班

    就只有一堆已考上台大的人窩在裡面苦讀

    所以毋論是全科班還是單科班

    怎麼選學費都很貴...真的不需要揪團

    不如試聽一下比較一下

    找個最適合自己的班別(不是只選補習班而已)

    因為到底未來要讀一年啊!

    哈!說得好

    怎麼報都很貴

    犯不著花大錢省小錢~

    竟然下定決心就衝吧

  5. 清朝!!

    因為我算過,清朝的治世好像是歷代以來最長久的?!

    但是那個可惡的雍正,封閉了中國這點,我很不滿就是了...

    不然我覺得只要中國持續和外國接觸的話,清朝的盛世會更長久的!!!!

    請區分世宗憲皇帝的禁教跟他兒子的一口通商哪個才是鎖國

    可惡這兩個字絕對用不到憲皇帝身上

    大家總愛說康熙是千古一帝

    但世宗皇帝才是清朝最偉大的皇帝

    他才是真正奠定大清將近三百載的偉大統治者

    高中課本講到的火號歸公,改土歸流,儲位密建,設軍機處

    通通都是在憲皇帝統治十三年中立下的基礎

  6. 唐朝

    族群融合

    制度又好

    又是天可汗體系

    真的很了不起

    不用太高估天可汗體系

    對唐太宗而言

    天可汗絕對不是人間最至尊的稱號

    外族的君長在武功蓋世時也可以稱天可汗

    因此太宗皇帝曾說:朕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天可汗事乎?

    這裡太宗用了「下行」二字

    可見在皇帝的心中天可汗的稱號並不高於皇帝尊號

    因此唐天子對內依舊稱皇帝對外才稱天可汗

  7. 你信不信我說有問題的那題,一出現就會被台大歷史系的教授打槍要求送分

    題目不能出的有問題有爭議性

    不信

    因為幾年前指考就出過這樣的問題

    那年題目敘述明明是在講達達主義

    結果答案給寫實主義

    一樣抗議無效

    大學教授除了去出題的以外

    誰會去關心大學聯考的爭議題

    作研究忙升等都來來不及了

    又不是不送分自己就會無法升等

    或著因為不送分國科會補助就不過

    來那題達達主義錯得離譜都不送分了

    可是這題按照高中課本講述的內容是選得出答案的

  8. 既然如此請你指出第十三提為何無解

    樓主是請教解題不是請教你如何寫論文

    要寫論文你該另外開主題

    如果你要這樣鑽又拗我也會

    拿研究所的東西來糾正高中課本太容易了

    但是人家只是請教解題不是教你作學術

    就算這題今天出在今年指考

    你把你的意見送給大考中心

    大考中心也絕對不會送分的

  9. (好像誤會了...)

    不過光復後還是叫國民學校阿...直到開始弄九年國教的時候才有國民小學這東西冒出來

    那題C.D兩個選項都有問題...

    C:當時雖有新式交通工具和食品加工廠(或者要說沒有也可以 問題不在這) 但是沒有國民小學這東西

    (還是叫公/小學校 等)

    D:那個時候還是叫國民學校 國民小學這叫法要等到開始搞九年國教

    大學聯考是不會考那個過渡期的

    不用擔心

  10. 是你沒搞懂

    1902年台灣已經有輕工業,題目說他的妻子去上班,但是沒規定上什麼班,也就是說CD都有可能對

    1920年代台灣的小學叫做公學校,不是國民小學或國民學校,正式的國民小學要到1968年這個名稱才有,但是在台語裡面國民小學也被稱做為國民學校

    而即便是後來的義務教育,在當時的情況也是符合題目中的描述,多數的家庭還是沒辦法提供小孩就讀國民學校,必須要額外的上班才可以

    也就是按照整個脈絡來看,裡面唯一可以使用D這個答案的只有國民小學這個講法

    照你這樣解整份考題我都可以說無解

  11. 要談假設性問題還是另開一個主題吧!

    在這裡有點名不符實了,我們大家都大學生了應該知道如何掌握題目主軸吧!

    雖然說我在歷史學程所受的訓練告訴我說歷史學不作假設和未來性的問題,但是若不是嚴格的學術討論的話除了未來我們無從得知以外,聊點假設性的if問題我想是無所謂。

    所以我想有必要重新定義這個版,區分為"閒聊"與"學術"

  12. 但您應該也同意教授沒開的課、沒教的內容,並不代表真的不存在或沒有吧。

    我明明是說沒有教授開假設性的課程,哪來否定沒教的事不存在?

    小弟想強調的是,談論假設歷史時推斷和論定的「過程」,而非結果。

    的確,從結果來看,討論假設歷史並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但這是一種刺激思考的過程,也是一種檢視自己想法的方式

    我覺得這些假設性問題在板上只造成為數不少的言語暴力,這叫做刺激思考?

    例如中國上古史總是會談論秦朝速亡的問題,

    依錢穆先生的說法,秦朝速亡之因是役使民力過度,

    那假設秦朝不役使民力過度,是否就不會速亡呢?

    那我想你沒搞清楚什麼叫"提出問題"跟"假設性問題"之間的差別

    你可以提出"秦朝滅亡與使役民力無關"的假設,然後運用史料去驗證,

    最後得到結論,但絕對不是天馬行空的假設這樣假設那樣。

    從這裡開始去想,就可以提出很多質疑。

    所以某些問題的反面,其實也包含了假設歷史的問題。

    如上,您搞錯了提出問題跟假設性問題之間的差別

    更何況中國傳統史學的特殊傳統就是拿來當執政者的範本與參考,造成在談論歷史時,假設性問題變成一個重點,

    有嗎?難不成現在你相信秦朝滅亡是"失德"造成的?我想在"history from below"的影響下已經沒有人只從統治者角度來看歷史了,至少現代的學者不是只從統治者角度解讀史料吧?現代的學者檢驗過往的史料時,也不可能完全分不清哪些是執政者觀點,哪些是該被質疑的嗎?不過古代的史學家絕非喜愛討論假設性問題,他們一樣會針對已發生的事做檢討與找出緣由,如唐德宗朝時,朝臣們與皇帝討論安史之亂造成的原因,就較客觀的針對當時社會的弊病分析,可沒一直討論"如果沒發生安史之亂那現在就OOXX..."

    科舉考試中的策論,在某部份也是回答假設性歷史的問題。

    唐朝前期的科考是文采取士,後期則重視策論,考生必須對國家當前文題提出看法;北宋年間慶曆改革時,范仲淹的改革也希望著重策論;對國家當前遭遇的問題提出看法與解決之道,怎麼能算是假設性問題?再者,就算科考題目中充滿假設性問題,所以就可以依此為由說現在也可以嗎?這樣類推適用似乎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了~

  13. 一般來說,社會大眾都很喜歡討論假設性問題,

    但假設性問題除了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之外,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基本上,歷史學做為一門學科,本質上就是在解決某項問題的,

    所以面對假設性問題時,總是會覺得沒有意義,

    因為問題本身不存在,沒有足夠的問題意義。

    但假設性問題毋寧說是問問題,倒不如說是挑戰思考者本身對當時代的認知和理解。

    就像有人總是說滿清不滅亡明朝的話,中國就可以自我演進到資本主義社會。

    於是乎,正反兩方開始說明自己何以如此認為的理由和證據,

    也從這裡開始,深入了解其他有關歷史的各個層面,

    因為所有討論都需奠基於歷史的基礎上,

    不然就是在寫架空小說。

    所以說,小弟的立場,其實是十分歡迎出現假設性問題的討論,

    只是,希望討論內容不是一廂情願、毫無根據的幻想或自嗨。

    我在歷史系打滾三年了

    目前還沒遇到過專門開"如果....的話"這種課的老師

    或是上課一直討論"假設.....會怎樣"

    講這些假設的東西就是說好玩的,講爽的

    偶爾聊聊還好

    但是整個版有多篇在討論假設性問題

    大家好像也屢試不爽

    恩......

  14. 我個人其實是覺得應該把台灣史和中國史合流,

    從舊石器時代開始、新石器、夏商周...

    然後到元明,這裡開始寫台灣史,

    清朝就大陸與台灣的歷史都寫,

    總之就是順著時代順序下來。

    畢竟讀台灣史一定碰到明朝清朝,

    這些背景知識要有吧,

    而且一些比方英法聯軍鴉片戰爭,

    就不用累贅的分成台灣或大陸兩個篇幅來敘述。

    88課綱就是這樣編寫的

  15. 感謝樓上這麼認真地講解

    是哦 現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只是一所工科類學校了,而北京大學是文理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蠻可惜的。 最近看了清華人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以及另外一本《北大往事》,講的都是老清華、老北大(“老”是指1952年院系調整之前)故事。當時清華、北大、交大是前三志願,而清華高於北大。不過現在世道變了,清華北大並駕齊驅。。。不過因為中央領導人多系清華幫,且清華的工科院系所需經費甚多,故國家對清華的資金扶持多於北大。

    有人說清華、北大在墮落,即“三化三無”——平庸化、體制化、政客化,無思想、無個性、無獨立精神。。。 大陸近年來掀起一股“民國大師熱”,大概是對那一個時代(尤其是西南聯大時期)自由學術氣氛的追思吧。

    噗!

    不用這麼在意吧

    學校會變成這樣也是應映社會風氣塑造出來的

    在臺灣復校的大學也都失去了初衷阿

    以我念的政大為例

    整間學校就像是一所學店:P

    創校之初的精神早就僅見於校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