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漫廷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30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夢漫廷

  1. "文化大革命是幹什麼的,是階級鬥爭麻"是出自何人之口?

    朋友有難T_TT_T

    那個...

    以下為三民課本內容摘要

    請小心服用

    1966 AD 5/16 一篇由毛澤東審定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五一六通知)

    宣告了文革的展開...

    藉由鼓吹年輕學生起來造反...去推翻腐敗保守的當權派...

    這場政治運動不僅將難以數計的官員打為"反革命"...

    甚至還有不少中共元老被批鬥致死...ex 劉少奇(毛的政敵)

    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政治運動

    剛好當時60年代國際情勢主義盛行

    人民會有一種"將一切破壞之後便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的這種想法

    (特別是學生) (可比照法國5月學運)

    至於是不是階級鬥爭...

    應該說...

    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特點就是階級鬥爭

    不只這個運動

    還有很多相關運動也有 ex 土改

    以上為小孩我的淺見

    如有錯誤還請大家幫忙

  2. 2.不懂得改進自己生活條件??? 北方的環境就是這麼嚴苛

    請說出改變他們生活條件的方法!!!

    那個...就容小孩我來分析一下吧

    第一級產業

    農...大家都知道 草原不適合農業

    林...草原氣候的森林少

    漁...不靠海 而且內陸湖泊大都為鹹水湖 也沒什麼魚

    牧...這就是他們的選擇了

    礦...草原地區的礦產主要為煤(一直到18th工業革命之後才日漸重要)鐵以及稀土族元素(這個

    就別提了) 而發展冶鐵的大量燃料也非草原可供應的起的

    牧業的單位產值並不大...

    (若是為了增加產值而增加牲畜量 則又會有過度放牧引發草原沙化)

    限制了人口的發展

    若硬要發展單位產值高的農業...

    則必要的水利灌溉設施又須動用相當大量人力

    然又要考慮草原的地力(不然就會像現在一樣...土壤鹽鹼化)

    第二級產業

    人力...人煙稀少的大草原 並沒有人力的優勢

    資金...以物易物居多的游牧民族 我們就不先考慮資金吧

    原料...要有第一級產業做基礎 而第一級產業的情況請參上

    動力...早期的二級產業並不重視動力這區位

    政策...既然沒有完整的國家制度 怎麼有政策這項呢

    市場...遠離了人口稠密區 沒什麼市場優勢

    看來並不適合發展二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

    同樣是遊牧民族 拿阿拉伯的成功例子和他們比較

    阿拉伯的地點極佳...佔住了紅海和地中海交界的關鍵位置

    西方有拜占廷 東方有印度

    而我們北方的游牧民族...好像沒有這些優勢嘛

    SO......

    似乎沒有什麼方法耶...

    3.如果中國文明不受到北方民族干擾

    那現在就可能不會到處都充斥著美國文化的東西了

    你們覺得呢? 這個是我看到會笑到摔下椅子的話(沒惡意唷)

    沒有北方的侵擾 中國的天朝觀念還是會有 清朝還是會被列強侵略 然後 WWI跟 WWII照樣開打 美國文化還是會成為最強勢的文化

    嗯...的確...

    結論是...

    我好閑...打這麼長的一篇= =""

  3. 糧不夠便搶? 所以是合理的囉!

    你是說他們的行為是對的囉!

    如果事情是發生在你或家人身上

    你還會這麼認為嗎?

    在我看來 那些遊牧民族除了武力強外

    其他幾乎一無是處 說白點就是一群野蠻民族

    而中國也不知把多少中國文化傳播進去 試圖同化

    然結果非常不好 只是讓他們知道說南方人都富

    有需要去搶就行 自己卻不懂自力更生 只知弱肉強時 更不懂什麼叫做和平 只知屠殺與奴役

    大漢沙文主義......

    如果他們可以學漢民族那要耕種的話

    那還需要搶嗎...

    在那種地方根本就不適合種米種麥的

    環境是如此嚴苛...

    再說...游牧民族很多本身都沒有文字

    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可能都是漢人史官們

    為了自己的政府所寫的

    像司馬遷把冒頓單于寫得很像怪物一樣...

    說他兇猛得像惡魔惡鬼撒旦似的

    他的後人又能怎麼樣呢...怎麼反駁...當時的匈奴人沒有文字

    同樣地...歷史上留下的資料大部分都對漢人有利

    現代除了一本蒙古祕史之外...幾乎沒什麼蒙古史的資料

    妳又怎能武斷的說他們一無是處呢

    那些在當時完全不認同中國文化的人 到底有哪些好呢?

    只知破壞屠殺和奴役

    不懂得建設 像蝗蟲似的

    所以你為何要為這種當時未開化的民族的行為給合理化呢?

    不認同中國文化為什麼就一定不好呢

    只有認同中國文化的才好嗎

    而且中國不是一直以自己的標準

    去使其他民族放棄本身文化並接受我們的文化嗎

    (不一定是以武力...也有從經濟或其他方面的)

    這不是淺移默化地破壞他們的文化嗎

    為什麼是我們去要求別人認同我們

    而對他們則抱持輕視的態度呢

    未開化...使用這種詞彙同時

    大大妳不就間接的說出妳認為中國文化高於遊牧文化了嗎

    文化並不能分出高低的...

    文化有的只有差異...而分優劣

    我覺得中國文化是整個世界的瑰寶

    的確...中國文化的確是沒錯

    但除此之外

    其他文化應該也是吧

    包含那些游牧民族的文化

    以上...

  4. 本書即使未能全部提出你所期待的解答,至少也能提供一些衝擊性的參 考史料及啟發性的思考方向。

    嗯...

    雖然大家把這本書罵的很慘

    但我認為..

    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應該沒錯

    的確會讓很多人去翻孫中山的資料

    然後思考(像我就是)

    嗯...

    算是話題性十足的一本書吧

    也可以思考對以前對孫中山的認識

    (我發現...我在高中前都把他視為聖人或神)

  5. 我不這麼覺得耶

    還有

    當時距離靖難之變結束已經三年了

    應該有休養生息的時間

    但要是帖木兒跟瓦喇或韃靼聯合起來

    那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嗯...記錯了

    我以為還在靖難

    不過明朝當時也沒辦法出動全力吧

    成祖遷都北京

    一方面是鞏固自己勢力

    一是軍隊離北方近...方便大量兵力防備蒙古吧

    一但大軍抽離

    就會被蒙古有機可乘

    但不管怎麼說

    最後受害的都是可憐的老百姓

    這就是戰爭的悲哀

    這點也是一個影響耶

    如果打起來的話

    對百姓的負擔便會加重

    會對明朝的國力產生影響

    可能會像乾隆那樣

    雖然打勝仗

    但消耗國力使國家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