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34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55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40834

  1. 關於我提出朝鮮有35000輛MBT之數據一事,我要在此澄清並鄭重道歉。

    朝鮮並沒有35000輛MBT,大約只有4000輛左右。

    因為我的數據是直接引用Wikipedia,造成如此大的誤差,向版上各位版友道歉。

    Wikipedia"朝鮮人民軍"條目目前確定是被一些有心人士惡搞,

    希望大家日後引用數據不要直接從Wikipedia抄。

    35000輛.......

    當初還想說T62產量大概也才2萬多一點

    這數目是蘇聯把大部分T72+T62都送給北韓才能達到XD

  2. 哈哈我笑了

    很厲害的移花接木嘛

    請在原有的裝備上在額外多加最少兩個基數以上的彈藥,以及一組發射筒,也就是說在原有跳傘重量之外再額外增加大約三十公斤的重量,我不介意你去嘗試

    那麼你提了我就問你了!全球海軍是白癡嘛?既然魚雷有效位什麼不直接做魚雷艇呢?不過我想算了爪哇號你都可以讓他輕巡變重巡了你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真高興你會用google了 能查出爪哇號是輕巡

    但是你很明顯不知道魚雷艇的用法,如果你的魚雷艇能巡弋1500海裡或能在高海況的狀況下也能使用 那各國海軍不造那還真是白癡

    但很明顯魚雷艇根本做不到這兩點

    所以才一直被擺在近岸的位置上

    而且現代的神盾艦上也有魚雷 你認為美國海軍會浪費寶貴的噸位在無用武器上嗎?

    還有RPG-7一般是都是讓射手攜帶四發(一枚裝彈 三枚在攜行帶中備用)

    這樣全部帶最重的PG-7VR也才讓整個系統大約在24公斤左右

    真不知你的30公斤哪來的....

  3. 這是一種理解方式

    另一種理解方式,在同樣的空優壓力下,時間對於進行轟炸的戰機是一個很強大的壓力,特別是台灣這種變態的國家,呆太久是回不去的

    也就是說在同樣能攻擊三個目標的時間內,你必須達到最大效果,例如有效的遏止一次進攻,消滅敵人最具威脅的目標等等,來為地面部隊創造出更有利的作戰環境

    但是我們現在的經費不足,那麼對於我國來說在同樣的狀況下,盡量的維持進攻壓力,殲滅敵軍對我國比較有利,也就是說盡可能的製造出大量的威脅目標,進而即使產生損失對於整體的作戰也不會有影響

    別忘了,空襲的機會很可能就只有那麼一次

    這文還在戰令我還蠻吃驚的= =

    戰到24頁還蠻驚人的...

    不同的單位的強度也不同

    越脆弱的單位能摧毀的難度也不一樣

    主戰車可能要小牛命中正確的地方才能摧毀

    但甲車可能被丟一顆CBU-97就掛一群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戰車能造成的"進攻壓力"可能是裝甲車比都比不上的

  4. 戰車反登陸並不只有在灘頭放煙火一種模式阿....

    在敵軍登陸後發起反衝擊也是一種模式

    而且在防止敵軍搶奪港口方面也是很有效的

    只要對方還沒辦法取得港口,重裝備要上岸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只要沒有重裝備,台灣陸軍在面對敵軍的時候優勢還是相當大的

    對驅逐艦開砲"過"<---這是重點

    特例並不是常態,更不是正道

    F-15曾經用副油箱"擊落"過一台直升機

    可是我好像不能說副油箱可以克制直升機.......:P

    這裡是批判國軍在漢和光演習中把戰車放在灘頭排排站的窘樣

    雖然買入了新戰車,但是戰術沒改的話還是....

    而戰車對岸反衝擊?

    德軍當初做的也是這件事,但是也被艦隊火力趕回內陸阿

    而且如照漢光演習繼續在灘頭排排站

    這個特例很可能就會上演了

  5. 回到本串主題......

    昨天講到武直和戰車適合和不適合的地形其實沒差那麼多...

    如果台灣不適合MBT那武直的主要目的(是打戰車沒錯吧)不就沒了嗎囧

    我就覺得買阿帕契不知道要買來幹嘛的....

    武器可選擇性太少,而且主要都是拿來反戰車用....囧

    買海眼鏡蛇就感覺實用多了....

    武直最大的用途我覺得是在共軍空降時,快速掃蕩共軍用的

    戰車感覺根本是在登陸後要在巷戰中拖時間的....

  6. 所以我提出正確的"機動性可換成防禦"的版本

    和k大的不一樣

    不知道耶,不知道會不會進水

    至少故障率應該是會變高......

    總之,適合坦克大決戰的地方更適合武直(甚至是定翼攻擊機)

    不適合的地方大致上也不適合武直

    例外是"只有2D障礙卻沒有3D障礙的地方"

    像越戰時如果落葉酸戰術成功的話,葉子掉了,飛機可以打地上

    但樹幹還在,MBT還是不方便

    再問一個問題,武直應該可以打水上目標吧?

    這樣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鄉民說"武直不好是因為武直出動時我們已經被佔領了"

    因為武直應該可以出海打登陸艦艇啊......

    我原本的目的就是要質問k大他的想法是不是有問題

    只是看來他目前不能回了.....

    阿帕契的武器根本不適合打船

    那本來就是美國設計拿來在坦克大決戰時用的.....

    等共軍要派登陸艇登陸時,他們"應該"取得制空權了

    這時武直和靶一樣

    而且出海還要面對艦艇的防空系統

    生存性堪慮

  7. 我猜kingflyer大概沒出過台北

    我在中壢就到處可以看到4線道......

    而且撞進民宅=/=會倒

    至於相信機動性可以增強防禦

    所以裝甲可以不要太厚

    這不是豹一,74式那年代的造車思維嗎?

    落後現代30多年了

    而且先不管橋梁的問題

    那造橋設備(倍力橋,造橋戰車,浮橋)就不能在買戰車時一起買回來?

    買戰車只買本體 就完全不管其他的東西?

  8. 小小糾正,T-80在韓國陸軍的地位主要是實驗性質,並不是主戰用途,就像以前美國空軍的Mig-29,美國空軍的確是有在"用",但不是拿來作戰。
    就數據上來說T-90比較適合台灣使用,但是他的主炮為125MM這邊有麻煩,老美適用120MM北約標準化的東西,M1A2比較有優勢,另外就是M1A2經過實戰證實好用,因此最終幾乎可以確定是M1A2入選

    --------------------------------

    韓國人不也在用俄系MBT?

    另:新戰車的主炮用啥都還好 反正120和125我們本來都沒有

    韓國人的主力戰車不是M48,K1,K1A1嘛?

    哪時變成了俄式戰車了....

    還有有沒有人能教一下如何引用阿= =

  9. 你不是唸管理類的對不對

    民航機高單價,興建時間長,資金被吃的很死

    軍方訂單不同,先付錢後享受的

    資金吃的死.....

    這只是代表短期融資可能會不便

    但是你看波音在民用客機光747就生產了1412架

    後面還有112架的訂單

    再加上客機的高單價

    很明顯波音公司要賺錢是靠他們的客機阿

  10. 依照此片的效果.美軍潛艇應該是被150MM艦砲解決掉的

    (我知道.U艇的砲大多100MM.沒有150MM)

    感覺上就不是被100MM炮打到

    結果...

    電影裡頭是...美軍操作一艘受損的敵方潛艇...無可能阿!

    接下來的潛艇戰鬥...一整個無言...

    對方是受訓與服役的潛艇官兵.結果被一個完全沒開過U艇的美軍解決?

    至於途中的魚雷打阿打沒什麼好說的.反正就是射魚雷...

    既沒交代.魚雷型式(磁性雷?音響雷?還是純粹直直走的古董雷?)

    只能說.U571上面的魚雷必定是MK48mod5以上等級.而對方用的是一戰的古董雷...

    早期艦砲主義海軍戰鬥裡有"搶T頭"的位置

    相信看過黃海海戰的台灣學生都知道北洋海軍覆滅原因是因為被日軍聯合艦隊佔到T字的頭...

    能集中火力打縱列艦隊隊形

    可是...

    交會的兩船...很忌諱採T字位...

    海浪會造成兩船越來越近.導致碰撞.所以大多採平行會船

    上浮後.U艇水上極速17節.單車頂多10節.驅逐艦追不到??

    驅逐艦A砲位的雙連裝100MM砲打不中潛艇?

    抱歉刪掉一部份= =

    德國在二戰中的U艇艦砲只有88mm和105mm兩種

    皆為一般海軍用防空砲的改版型

    英國海軍二戰驅逐艦用的艦砲有120mm和114mm兩種

    德國我記得是統一127mm

    補充一下

  11. 一般我們使用道路,並不會產生數百噸上千噸的重量同時出現在道路上面的狀況

    即便是超載的卡車最多也才二三十噸(盜採砂石的車輛),但是一台M1重量就是兩台大型卡車超載的重量,在考量到路寬等等,基本上我們在使用這類橋樑時,戰鬥的重量應該會是一般使用的4到6倍以上

    像我國國軍在救難時使用的倍力橋,承載重量也不過才30頓而已

    而這種跨河的大橋,因為兩岸差距過遠所以本身的承載能力必須要很強,說穿的它的能力比我們一般隱藏在路面下的橋樑更好,但是事實是他並不能夠承受沖刷等等的攻擊已經倒塌

    當然你說應力不同所以應該有不同的考慮,這是對的,但是台灣的橋樑普便都是遭到這種沖刷過的橋樑,他的橋墩已然不穩,那麼就沒有辦法保證他依然能夠承受住M1的重量了

    也就是大約兩個橋樑間必須乘載六輛M1那就是360頓以上的重量大約是一般使用的60倍六輛轎車的話

    橋梁的允許的最大活載重本來也就會超出一般活載重的4-5倍 沒問題的

    而應力橋這點.....你把MGB和浮橋放到哪去了

    而且一般的路上高架橋的承載力可是不一定會比跨河大橋的承載力差

    最大的原因還是跨河大橋比較可憐,會受到水流衝擊

    而你說的橋墩在沖刷過不穩.....這就是要看風災事後保養的能力了

    戰鬥重量:

    勇虎:50

    M-1A1(非衰變鈾裝甲):57.1

    只差個7噸的說...

    沒裝衰變鈾裝甲的M1-A2也戰鬥重量應該會略小於60噸....

  12. 風災斷橋效應/陸軍戰車夢 「重量級」幻滅

    〔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八八風災吹醒陸軍的重戰車之夢!據表示,陸軍下一代主戰車原本鎖定美陸軍現役的M1A2戰車,也認為台灣道路橋梁應能負荷近七十噸的車重,但這次風災上百座橋梁應聲而斷,陸軍才發現原來高估橋梁堅固程度,正重新檢討作戰需求,下修車輛重量。

    陸軍現役的主戰車為M60A3與M48H兩種,服役年限都將近卅年,早已面臨需要汰換的情況;美軍M1A2戰車幾乎篤定是陸軍下一代戰車的選項,由於車重六十餘噸,在國內就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但是軍方初步研究認為台灣的道路橋梁應能負荷,不影響採購。

    但這次風災後,救災主力的陸軍官兵到災區救援,發現許多原本認為安全係數較高的大橋照樣保不住,更不要說次等或更小的橋梁,幾乎是不見蹤影,這才知道原來按照造橋標準進行的評估,實務上卻有不小落差。

    軍方人士指出,交通要道上的大橋在戰時都可能因敵軍空襲而毀損,部隊的移動與部署必須仰賴次要道路、橋梁或甚至要涉水而過,這次風災顯現出橋梁確實高度易毀,M1A2的車重未來可能會有困難。

    也因此陸軍內部重新評估M1A2是否真的完全適合台灣地形。有軍官指出,台灣需要的是四十到五十噸之間的戰車,或許陸軍可借鏡南韓在技術移轉下發展小一號M1戰車的模式,找到適合台灣的戰車。

    這是近期的相關消息遠期我不舉了

    在這邊先說一下

    車重給橋的應力和水流給橋的應力方向完全不同,大小也可能差到數十倍

    水流更是會直接衝擊橋墩→橋墩地基流失→橋墩無法支持橋的重量 →斷裂

    要討論橋梁的易毀性前也應該要注意這些

    而不是單單注意到橋毀這件事

    而且還有M-60魔改這條路可以走阿

    以色列公司連套件都幫你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