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的浪子+~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83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離鄉的浪子+~

  1. 恩 ....我的生理時鐘也一樣 不過如果我是在11點左右睡 隔天早上一定醒的來

    12點的話就算有4個鬧鐘也沒聽到 然後隔天早上才忽然驚醒 衝去上學

    我要在早上唸書喔 就是起床馬上去洗臉 不過先不要急著讀書

    因為這個時候還是處在"恍神"狀態 就稍微讓自己活動一下(在房間玩足球= =' )

    我大概要這樣玩個半小時 才能確保接下來能一直清醒讀書直到上學 個人的經驗:E

  2. 的確,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

    蜀國是以攻為守,

    因為那時長期戰亂,

    關中早已空虛,

    而蜀中也一樣空虛,

    12萬孔明大軍不過是假象罷了,

    因為一但被吳魏看出蜀中空虛,

    那蜀國就完了,

    於是孔明便進軍空虛的關中,

    來掩蓋蜀中的空虛,

    也就是空城計,

    不同於他在西城弄的那個小空城計,

    而是涵蓋整個蜀漢,

    矇騙整個三國的超大空城計,

    真是千古奇計!!!

    這就是我最佩服孔明的地方。

    可惜的是,

    吳魏也不是笨蛋,

    一定也有人看穿孔明的騙局,

    我猜司馬懿早已看出蜀中空虛,

    才會領兵和蜀軍正面衝突,

    更別說張合了,

    他既然看得出孔明連續兩次的小空城計,

    當然也看的出孔明在蜀中搞的大空城計。

    如果說,

    我們在這裡假設,

    其實劉禪是個天才,

    那他必定也料到,

    這超大空城計總有一天會被人給刺穿,

    那接下來就麻煩了,

    於是劉禪便以靜為攻,

    就戰略上來說,

    這也是空城計,

    一方面蜀軍攻的又強又快,

    一方面蜀中卻靜的和死城一般,

    像司馬懿和曹丕這些狡詐多疑之人,

    必定不敢輕舉妄動,

    真要說的話,

    劉禪是在幫孔明,

    補足他在空城記上的缺陷,

    如果劉禪不笨,

    那他就真的是天才。

    果然思考方式與常人不同 佩服佩服

    不過真的以一個人的角度去想

    劉禪真的是很聰明 他投降無非跟之前劉璋一樣

    對自己跟百姓都好 自己還可以在那裡享福

    不過對一個國家來講 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畢竟是他老爸和其他英雄一輩子的心力阿!!!

    至少他在愚蠢也不至於像晉惠帝一樣吧 「何不食肉糜?」 = =""

    劉禪至少還記得要給趙雲封號

  3. 同意樓上的看法........想我之前對三國的瘋狂是從那套三國志漫畫來的

    之後又在玩三國志6 到最後根本不是在玩

    每找到一個新武將就馬上先看列傳 XD.....

    之後才進入三國演義 然後才更進一步去看正史

    到現在還好難相信 關興是文人阿.........都讓他去打仗的說

  4. 咖啡喝到久了會變成催眠飲料 之前一天喝2-3杯持續一個月多

    很神的是在讀書的時候很有精神 書本剛闔上就睏的半死 結果當然就安然入睡了!!!

    不過後遺症是之後每天早上胃腸都會不舒服 然後咖啡喝起來跟開水一樣

    然後情緒會變的很容易衝動 搞到現在想再去喝咖啡的勇氣都沒有

  5. 我也一樣是今年高一的同學 先用前三個禮拜適應高中跟國中的差別 再去調讀書方式

    我是晚上8點才開始讀書的 讀到11點 11點以前一定要睡覺 讀不完隔天早上最早3點再起來

    8點以前就先用時間寫作業 每天1小時練習數學

    1小時作為當天比較多節的科目做複習(只唸1科)

    剩下1小時寫作業.作報告.準備考試......等 然後就隔天早上5點多起來去預習雜誌

    6點聽雜誌英文聽到6點50多 聽兩課 六日就去複習雜誌跟其他沒讀完的書

    其實六日最好去運動.旅遊比較好 所以我都排文科的預習還有雜指沒聽到的部份

    畢竟要工作也要休息阿!!! 以上是個人淺見 請多指教

    (目前我也正在嘗試這種方法,還不知道成效)

  6. 推樓上的 畢竟羅貫中本來就是特別尊崇蜀國 按照正史 事實上劉備的薯國才應該叫叛賊

    畢竟曹操也是正統的漢丞相啊!!! 最最最推崇曹操

    本來劉備在夷陵之戰就耗掉大部分蜀國的兵力 又折損許多武將文臣

    加上之後諸葛亮幾乎年年北伐 蜀國能強到哪去???

  7. 我是從國小開始從三國漫畫中入迷 到了國中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就開始去讀正史

    這改不掉的習慣也深深影響到我

    當然學到最多的是從曹操身上了 他的知人善任

    雖然劉備跟孫權也會 不過就是覺得他比較優秀

    他可以當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 又得部下們的喜愛

    也可以當一個謀士 運籌帷幄 可以當一個政治家 使人民富足

    又兼音樂家跟文人 真是一個世紀大人才

    他的決策更是厲害(除了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可以以少打多

    從他的用人方法.戰略.治國治縣方法......等 好多好多學習不完

    諸葛亮身上也可以學到很多........

    還有像趙雲.張遼.郭嘉.或是赤壁之戰啊.官渡.夷陵之戰等

    印象最深刻當然是逍遙津之戰啦 張遼與樂進他們的處理方式.尤其是打仗的勇猛

    根本到最後就是幾乎每個人物都崇拜極了 他們真的好厲害呀!!!

    大家的看法呢???

  8. 超推薦的一本書 除了三國志外就是最愛這本書了 分析的好精采 中國人會輸給西方列強的原因 還有為何宋朝經濟富裕卻輸給 經濟貧乏的蒙古人 令人心服口服

    越來越喜歡狼了

  9. 當初阿斗要投降魏國的時候 他的兒子劉諶(好像是第五子,記不得了) 很生氣去找他的父王理論 阿斗不理他 之後劉諶就先殺掉他的妻子所有小孩 然後自殺

    出處:陳壽 三國志 後主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註: 漢 晉 春 秋 曰 :後 主 將 從 譙 周之 策 , 北 地 王 諶 怒 曰 :「 若 理 窮 力 屈 , 禍 敗 必 及 , 便 當父 子君 臣 背 城 一 戰 , 同 死 社 稷 , 以 見 先 帝可 也 。 」 後 主不 納 , 遂 送 璽 緩 。 是 日, 諶 哭 於 昭 烈 之 廟 , 先 殺 妻 子 ,而 後自 殺 , 左 右 無 不 為 涕 泣 者 。

  10. For Mr.Faster 抱歉喔 個人沒有邏輯了一點 不過關羽進攻就是失荊州的主因

    之前看三國志中有一段引用魏略說劉禪蠻有智慧的

    不過經過其他的歷史證明 不是真實的 時間不對

    劉禪不是個君主的料這是無可否認的...... 實在不是很喜歡他 應該是說對他嗤之以鼻

    倒比較欣賞他那個自殺的兒子

  11. 每個國家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劉備打著是要光復漢室 孫權聽從魯肅的要守住這1/3

    也跟諸葛亮講的一樣 是三分天下 劉備就算真的能打下曹操 孫權也沒好處 還會被滅國勒

    所以孫權就周旋於魏蜀之間 極少出兵 大部分都是魏跟蜀再打

    看三國志 陳壽+裴松之 比較好 畢竟三國演義影響太大了

  12. 荊州可不完全是關羽的剛愎自用而失的~

    個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劉備諸葛皆未出兵援助關羽!!

    我認為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司馬懿可不是孔明可以輕易擊敗的對手

    另外,除了補給線的問題,還有兩國國力過於懸殊~

    另外,劉備征吳的論點過於結果論~

    您的文中,提到了北伐需要荊州漢中兩地並擊,那麼,就戰略上來說,劉備討回荊州的目的可不單只是報仇而以~

    因為是關羽自己要去進攻的阿 劉備跟諸葛亮完全不知道

    但是奇怪的是 關羽發兵完之後 沒有任何一步指示 像是叫他退兵或發兵支援......等

    目前三國事件裡面覺得最畸形的一個地方

    不過失荊州是要怪關羽阿 自己沒把部下的關係處理好 又跟吳國關係搞的那麼糟

    諸葛亮不是千叮嚀萬交代要連孫抗曹嗎 劉備自己也知道關與的個性 派他管理荊州 也要付一點責任

    不過阿斗確實讓他的部下們竭盡發揮所長 算是不錯了 不過要怪也要怪黃皓辣

  13. 可是歷史沒有一定個對錯 每個人的看法也不一樣 就像秦始皇有人說是明君.也有是暴君

    不過做的事 是非對錯 後人自然會去分辨 就只能感嘆三國演義的影響 真的要看三國志才能撇清一些觀念 曹操畢竟有些殺他部下的紀錄 有些是政治上必須的 有些是自己情緒

    三國哪一個君主沒有過? 不過他的能力作為還是一樣閃耀 最支持.崇拜曹操的

    http://www.millionbook.net/lszl/c/chenshou/sgz/001.htm 陳壽三國志武帝紀

    看完再做評價比較好 畢竟三國演義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