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931625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312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r931625

  1. 我有整理出一些自己做的電路和社團活動的照片。

    自己做的電路包括自製倒數計時器(用了將近十幾個IC搞了好久只為了這簡單的目的,現在想起來真是誇張)、TESLA COIL、自製充電器、自製震盪電路、自製可調整頻率和功率的高壓電產生器....

    社團活動的照片包括像是組裝遙控飛機、拆解引擎動力遙控車過程的留影、完成的自製遙控飛機....(我是航空社)

    希望這些有幫助

    讀書計畫的我目前草稿寫希望進入電機系後可以專精在電力電子,希望可以在未來用這方面的知識發展節能技術,這樣寫可以嗎?(因為感覺我之前玩的一些東西好像都跟電力電子比較有關)

    讀書計畫需要連課外活動都寫嗎(我目前草稿有順便寫一下)

  2. 念普通大學應該也學得到這些吧,不過小學有機會自己銲接電路真是不簡單,我小學只會組裝電腦。0_o

    第二句我看不懂。

    數學錯一半對申請理工科的系滿不利的,不過台科也有看其他科,還是很有機會可以進來。我聽說申請創設班的人都會附上自己的作品,也許你也可以把你的作品拍照附上來,在審查資料的部分會加分很多。

    請問科大是否比較有自己動手做東西的機會?有人還跟我說「普通大學要的不是你這種人,他們要的是會算物理的人而不是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人」

    我有一些作品有留照片或記錄,到時侯我會附上。高一時有一次我還用十幾個IC做了一個倒數計時定時器,到現在還印象深刻。還有一些其他作品也有留照片。不過可惜小東西就沒留記錄了。小學時玩了很多電子電路套件,有些還留著但是都壓的亂七八糟還生鏽了。我還自己做過好幾台遙控飛機(機體部分),也有留照片。

    請問你是說中級英檢要過才能畢業嗎?我已經過了

    讀書計畫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寫。是要寫大學打算專精哪個領域,研究所要念什麼之類嗎?

    即使知道是這樣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寫。我想我以後有可能會想朝電力電子方面發展。

  3. 以NASP計畫中的x-30為例子,這飛機的設計目標是他能從傳統機場起飛,靠著白努力定理衝上高空,然後自己飛到軌道,有沒有大氣飛行能力應該就不用我說了。

    如果類似的飛機不具備大氣飛行能力,只能像挑戰者用"滑翔"的回到地面,升上去要靠垂直的火箭推上去,他們的英文專有名詞應該是 Space Shuttle。

    (嚴格來說NASP的機場一點都不傳統,因為可能現有國際機場跑道的長度都不夠他用...XD)

    當然,我知道這種太空載具一定有能力在大氣層內飛行,但是大部分好像沒有將「執行大氣層內戰鬥/攻擊任務」做為設計目的的一部分?

  4. Trans-Atmospheric Vehicle 不只老美,基本上有一定太空技術的國家都有探討與研究,只是老美在這領域較領先。這玩意基本來說還在探索與試驗階段,存在的技術難題不輸核融合,要實用化還遠得很呢...XD

    大概用這幾個關鍵字衝浪就夠了:

    Space Airplane

    Space Aeroplane

    空天飛機

    跨大氣層飛行器

    X-43

    X-40

    X-38

    X-34

    X-33

    X-30

    我記得我在那本書上看到的構想是同時可以作為大氣層內攻擊、戰鬥用與執行太空任務。好像大部分太空飛機沒有同時設計成作為大氣層內載具。

  5. 大家盡量吃素(炭足跡少很多)

    --------------------------------------

    100公克的肉所能提供的飽足感要換成根的話大概是500公克 換成葉子的話甚至更多

    這些考慮下來吃草不見的比吃肉好(更何況肉和草的吸收效率是天壤之別)

    另外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啟動五大流氓以及幾個小混混的末日系統 把地球核平一次

    請問這是根據單位重量的熱量做的計算嗎?那稻米又如何?我覺得純就熱量來看,一公斤稻米和一公斤肉的熱量應該沒有差這麼多倍,但碳足跡一定差很多。當然,不能只從熱量來看。但是目前已開發國家的確有相當多人吃肉吃到過胖的。

  6. 不知道學弟是在何處得到如此多臆測的資訊...能否給一下訊息來源.

    現在有很多鐵道廚真的是沒事成天只會幻想...像是談文站比汐科站上下車人數來的多(阿飄阿= =).或者是要高雄利用臨港線蓋類似山手線系統的之類的鬼話連篇一_一狠.學弟想研究還是找一些比較有公信力或官方的網站去唄.

    我記得這些數字好像是在交通部的網站看到的

  7. 目前的能源消耗,電能只佔三到四成,其他都是以燃料的形式被使用。如果要透過核能、再生能源或是核融合供應目前所需的全部能源,這可能會是個問題。除了生質能可以以碳氫化合物燃料的形式使用於內燃引擎,其他都是電力的形式。

    目前電動車的發展差強人意,大家都知道。雖然近幾年有所改進,但還是不如普通汽車方便。還有上面提過的貨車不知能否做成電動車。

    還有飛機、船隻也是個問題。不知道比航空母艦小的船隻能否使用核能動力。而目前更是沒有以核能為動力的飛機。

    冷戰期間美國曾經研究過核能飛機,但未成功

    http://zh.wikipedia.org/zh-tw/X-6%E8%A9%A6%E9%A9%97%E6%A9%9F

    http://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aircraft

    還有核能火箭引擎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RVA

    http://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thermal_rocket

    好像是因為放射污染問題沒有繼續發展。

    如果要透過核能或核融合供應全部能源,這可能是很大的障礙。

    曾經突發奇想,或許可以使用電能電解水,產生氫氧,再將液氫液氧用以作為飛機或是飛行器的燃料。

  8. 我倒是覺得如果每個人都力行結能減炭,現在的能源消耗量可以減少很大一部分。

    假如每個人通勤都盡量坐公車.捷運.火車,有相關單位統計過單位運量的碳排量,火車是汽車的2/5(含建造),路上每台車輛的駕駛都採用省油的駕駛方式,對高耗油的豪華車開徵環保稅,訂定嚴格的油耗標準,每個人在家都盡量省電,力行隨手關燈,換掉所有白熾燈.鹵素燈,所有燈管全面改用T5燈管,不斷注意盡量省電,盡量不開冷氣,就算要開也只開28度,並且汰換所有的耗能機具,大家盡量吃素(炭足跡少很多)

    如果每個人每個國家都能做到這樣的話,,即使繼續使用現有能源,相信炭排量可以少很多,我猜應該可以省下1/2~1/3的總能源消耗,但是當然很難在近幾十年內看到上述場景發生,除非有一天台北變成大池塘或是一桶油要300美金

    有人在說已知的鈾只夠用近百年,那似乎是根據目前用量的估計。如果原本由石油或煤提供的能源也換成由核能提供,相信這個數字會變多低大家心理都有數。

    大家都知道假如是快增值反應爐,可以用U238,但是目前的發展和碰到的問題大家也都知道有多難以解決。

    有研究過從海水中提煉極為稀薄的鈾,雖然單位海水中微乎其微但是海水數量龐大。不知道是否比從海水中提煉金容易。

    我個人認為目前最該做的是結能減碳。而核能我不認為是長久之計,不管是鈾的問題還是合適的儲存場或營運成本等等。

    我認為長久之計應該是核融合和再生能源,或是什麼目前尚未發現或目前科學未能做到的能源(如冷融合或質能互換)。在過度期核能或許能幫上一點忙,但結能減碳也很重要。如果有看過「沒有石油的明天」這本書就知道過度期可能有多亂。

    如果要依靠核能或核融合,那運輸可能會是個問題。目前電動車仍是差強人意,更何況不知道大貨車能否做成電動車。可能目前較成熟的就只能透過鐵路電氣化,才能將電力用於交通運輸。

  9. 人會少嗎....最近新增的通勤車站人潮都還蠻多的說.

    某汐科的上下車人數快跟老東家汐止打平了XD

    不過電氣化後人數倒是沒啥顯著的增加.....當時的EMU100跟E100老是出包勒= =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看到有些數據說火車通勤指只佔百分之一,而長途旅行,火車只佔一成多。

    也常常看到火車內有空位。

  10. 鐵路電氣化的最重要的目的 就是提升列車的最高行車時速

    縮短行車總時間 亦可增加班次的發班密度(當時西幹線已經雙軌化)

    當初EMU100就是在西幹線電氣化後 創下北高直達最短的行車時間!!!

    另外

    其實像善用核能電廠的電力 鐵路電氣化反而讓台鐵開始每況愈下等這些說法

    這都跟鐵路電氣化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更沒有實質根據

    況且說節約能源是不可能的 因為電氣化鐵路需要用到大量電力

    雖然說是有點善用核能電廠的電力 但不會有節約能源功效

    而要說台鐵開始每況愈下 其實跟本身是屬於公家體制有絕對的關係

    因為台鐵經營鐵路的思維、觀念太過"保守" 沒有引進太多新概念及方式

    導致其優勢逐漸喪失!!!

    有些言論聲稱是從鐵路電氣化施工時期才開始誤點,導致客源流失,而且施工期間無法兼顧貨運,導致貨運開始轉向公路,加上中山高完成,台鐵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有聽較年長的老師提到過鐵路電氣化施工期間真的誤點很嚴重。真的是從那時候才開始誤點的嗎?

  11. 市面上有一種和原敘述類似的「空氣飲水機」,就是除濕機加上濾水和煮水的設備,能從空氣中的濕氣製造出飲用水。但是一天也只能做幾桶水而已。台灣溼度已經很高了。

    倒是有人構想出這種設備的手動版本,可以裝在救生艇上,緊急時供應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