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2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Sunny*

  1. 作者:SY嵐嵐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人生的旅途中穿梭了18個春秋。

    都說女孩比男孩懂事早,可我卻用了整整十八年去明白,

    到底要在人生路上靠自己養活自己有多難。

    18年來,

    花錢吃喝玩樂從來都沒有考慮過的我曾經認為生活可以一直這樣的無憂無慮。

    從來都沒有覺得在掏出好幾張整百的鈔票與朋友嬉笑玩樂的時候,

    原來自己掏出去 的是父母10幾天來勞苦加班才能存進“家”這個銀行的血汗。

      如果說父母是辛勤的員工的話,那麼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有著一個貪汙腐敗的頂頭上司——我。我貪汙掉父母存進我生命的錢,然後很囂張地跟朋友去揮霍,去享樂。我酷愛迪吧婸R得頭暈目眩的感覺,喜歡那種使人震耳欲聾的音樂,生命似乎在此時此地綻放,全身熱血在這一秒沸騰。

    我習慣於穿梭在高級的服裝店之間,把 平時爸媽給的零花錢攢起來去買豪華的名牌時裝。雖然伸出手送上那幾千元的滋味真是難受,但當那被冠上“高貴”的衣服整齊的“掛”在我身上的時候,莫名的滿足感會讓我很快忘掉付帳時留在心堛漕漸驉孜佽h”。咖啡廳,西餐館堣p姐來結帳的時候,總是會用甜言蜜語哄得你開心,當我掛著笑容,把小費遞出去的時候,我感覺自己高貴得像一個公主,而那個和我年齡相仿的服務生便是我家堛熄臚H。甚至開始感慨上帝有意造就的不平等,和我得到公主之位的幸運。在我做這些事,想這些事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愧疚過,甚至沒有為自己的想法和作風感到羞恥過。

    然而自從走過那30天的活動後,我再也沒有做過同樣的事情,沒有過同樣的想法……

      那是一場學校舉辦的夏令營,主題就叫“用自己的錢去玩”,地點就是在繁華的首都——北京。這是一個遊戲,一個在現實生活中跟自己較量的遊戲。然而這個遊戲沒有勝利與失敗,勝利代表著你生存,然而你只能放棄卻不能真正的失敗,因為失敗就代表著死亡,代表著你在這個社會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如果不能靠自 己生存,那留給這個人唯一的選擇只有死亡。遊戲的規則很簡單,夏令營的成員可以提前一個月和北京的任何公司,任何企業,任何事物聯系工作。一個月的時間是非常充分的準備時間。但是我們不可以說明我們是夏令營活動,更不可以找家堛獐穭H幫忙,我們的爸媽當然也被學校買通,對我們狠心一次,絕對不動用自己的力量幫忙。我們在這個遊戲中需要做的,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北京這個繁華的大都市活上一個月。而我當初報名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僅僅是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沒想到每個人帶去的錢也被做了限制……

    就這樣,我和朋友們帶著身上僅被允許的50元前來到了被高樓大廈淹沒的北京。因為學校已經和家長簽了和約,保證每個成員的人身安全,在這個時候打算耍耍小聰明讓父母偷偷給點錢簡直是天方夜談。還正奇怪怎麼平時溺愛要命的爸媽這次到底是怎麼被管理員說服的,難道他們有迷幻藥不成?廢話少說,既然已經來到這堣F,就不能死皮賴臉的放棄,要是那樣我在朋友中還有什麼面子可談。于是,我們朋友一群“浩浩蕩蕩”地走向麥當勞和KFC。這些平時被我們這群“小腐敗’吃瘋了的地方今天看起來卻是如此的高高在上。那副經理一副鄙夷的眼神足足讓我反胃了一個小時,真懷疑是誰面試他讓他做經理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這群打扮怪異的少爺小姐一看就不是乾活的料,男生女生一共7個人,沒有一個人讓那個經理抬頭多看他一眼。所以我們只好識趣地離開。就這樣一連串找了好多家快餐店,小餐館,甚至連發傳單的工作我們都去問過了,就是沒有人肯“收留”我們這群“可愛”的花季少年。只有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明白報紙上說北京的勞動力多餘工作位置原來是真的。

      忙活了整整一下午,一無所獲是我們唯一的結果。于是我們一群人決定分散開來,各自行動,到晚上7點的時候回火車站門前集合。正常人能想到的找工作的方法我們大家都試過了,現在還能有什麼辦法。我開始覺得自己很無辜,為什麼變態到參加這個活動。要麼給老師打個電話回去吧?第一天就打退堂鼓不被人笑死才怪,我堂堂的才女+財女不是從此名聲掃地了?現在社會流行談論女人嫁給“鑽石”就 能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一直鄙視那些女人的我整天高聲呼喊:“等我長大了,我要做自己養活自己的女人。等我事業成功那天,天下帥哥得我來挑,可輪不到讓男人像挑商品似的來挑我!”結果……這種時候再想起這句話,我突然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幸口雌黃,事業成功?養活自己?你先把今天的晚飯考慮好再說吧~!

    我就這樣懶懶散散地在街上閒逛,偶爾路過幾個書報亭,

    看到一些老大媽在堶惜韺睋棆i散地坐著。

    我走過去,一時興起地問:“阿姨 ,有找工作的雜志嗎?最好是打工的那種?”

    那大媽用比剛才還懶散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有,10塊8。”

    “那好,給我……”我突然卡住了,10塊8算什麼啊,我平時一天花出去十幾個10塊8,可這一刻10塊8竟然成了我全部財產的5分之1。五分之一……我第一次覺得這樣的分數看起來是如此的大,如此沉重。再找不到工作的話,這10塊8也許是我3頓飯的飯錢,至少還可以讓我多遭一天的罪,可不再是平時花錢打水漂一樣的簡單了。

    “阿姨,我可以不可以借您這書看一會,看完馬上就還給您。我給您一元錢租金行嗎?”我看那雜志沒有包裝,覺得1元估計比她賣了那本書賺得還多。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很高興地答應了,還囑咐我千萬要小心,她還要賣呢。

      翻開雜志,映入眼簾的盡是金融公司的誠聘,什麼英語6級8級,什麼大學碩士畢業,我一個高中生上哪堨h巴結這些職業,就是兼職也根本是門都沒有。手不聽話的翻到了打雜工的版面上去。掃來掃去,又發現一堆體力活的廣告,見鬼,怎麼 現在工作就剩下金融和力工了嗎?!天無絕人之路,讓我發現了一份給報社編輯打下手的工作,無論如何我也得試試,這似乎是我唯一的機會。于是我撥通了雜志上寫的電話 ,還樂呵呵的傻笑著跑去參加所謂的“面試”。一切進行的很順利,我也得到了這份雜活,18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用那麼無助的眼神去看一個人,報社的編輯似乎一下子變得無比的高大,壓得我連大口喘氣都不敢。

      一切就這樣平靜的過了30天,我就靠著這樣一份早八點到晚六點都上班卻只能得到30元錢酬勞的工作生活了30天。經曆了18個春夏秋冬從來沒有經曆過的苦,睡在便宜的旅館堙A和朋友一起害怕是進了黑店。每天在報社埵ㄗ茼ㄔh,還要時刻 注意上司的臉色,生怕得罪了工作中的“同事”。偶爾也會因為過於疲勞而打印錯誤的檔案被老板批評。從出生就被嬌生慣養,心高氣傲的我差點就“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可在這種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的時候,我只能讓眼淚在眼圈堨朝遄A跑上三百六十圈也不可以滴出來。曾經自我感覺良好地把自己比做公主的我,這時候才明白:我從來就不是什麼公主,我的朋友也不是,那個從我手媟L笑著取走小費的同齡打工妹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公主。而我只是一個吸父母血不眨眼的寄生蟲,裝大款、顯高貴,卻被人打心眼兒堿搕ㄟ_的白癡!

    在這30天堙A夕日的好友一個一個地放棄……活動結業那一刻,我仰頭狂笑。笑那些在遊戲中選擇自殺,在生命中選擇放棄的酒肉朋友,也笑那些堅持下來卻在心靈上失敗的遍體鱗傷的同伴和自己。連上學也要讓父母供,18周歲已經成年,卻連上大學的費用也不敢自己去承擔。甚至在沒有通過錄取的情況下讓父母花錢,托關係,把自己送進夢想中的大學……

    走過這30天,我踏踏實實地感到,沒有父母養著,18歲的我們什麼也不是,

    沒有父母養著,18歲的我們到底還能活多久?

    難道我就真能靠著每天30塊錢的工資養活自己一輩子嗎?

    想象過每天30塊錢的除去生活費以後,多久自己才可以攢夠買一雙平日堜I之則來,揮之則去的耐克鞋嗎?

    想過我如何用每天30元的工資去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嗎?我開始害怕去想……

    已經是成年人的我們早就知道去談戀愛,也早就知道去吃喝玩樂。

    但是,親愛的朋友,你曾經有沒有想過——到底我們還要讓爸媽養多久 ?

  2. 自信的真正含義(管斌全)

    ----摘自《學習成功---中學生成就夢想的15堂必修課》

    自從那天在孫教授家確立了人生的核心目標之後,

    我的腦子堣@天到晚塞滿了“北京大學”的概念。

    星期一回到學校,我就在課桌上貼了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我要考取北京大學!”沒想到立刻招來了一片嘲笑:

    林剛,你是在做白日夢吧?”“林剛,你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

    這些迎面潑過來的“冷水”把我澆成了“落湯雞”, 我像洩了氣的皮球,一下子癟了。說實在話,別人的嘲笑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北大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即使是像師大附中這樣的全國重點中學,也沒有幾個人能考得上,更何況是我們65中這樣的普通中學。

    渾渾噩噩過了一個星期,又到了周末,我來到了孫教授家,把我的疑慮告訴了他。

    孫教授聽了哈哈大笑:“林剛,你認為自己能考上北大嗎?”

    “孫伯伯,雖然我很想考上北大,但是我……” “你認為自己考不上?”

    “是的。” “你憑什麼認為自己考不上?”

    “因為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從來沒有考過全班前三名,

    最好的一次是初二下學期的期中考試,我考了全班第8名。”

    孫教授沉思了一會兒,對我說:

    “你所說的只是表明你過去的成績不是特別優秀,

    難道這就意味著你將來一直是這樣?我給你舉幾個例子,

    也許你會明白自信對於成功來說有多麼重要。

    “有一種動物叫大黃蜂,它的身體肥大笨重,翅膀卻十分短小。

    生物學家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並經過仔細計算,最後斷言,

    大黃蜂是絕對不可能會飛的。但令人不解的是,大黃蜂不僅能飛,

    而且飛行速度遠遠超過一般的蜜蜂。你說這是為什麼?”

    “因為大黃蜂不知道自己不會飛。”

    孫教授循循善誘地給我講道:

    “對!假如大黃蜂在很小的時候就聽信了科學家們的善意勸告:

    小黃蜂,你的肚子這麼大,身體這麼肥胖,翅膀卻那麼短小,你怎麼可能飛得起來?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在地上爬吧。'它這輩子恐怕只能像蝸牛一樣在地上緩慢地爬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他在數學課上打瞌睡,

    下課鈴響了,他醒了過來,抬頭看見黑板上的一道題目,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

    回家後,他埋頭演算,就是算不出來。但他還是鍥而不舍。

    終於,他算出來了,並把答案帶到課堂上。老師見了,不禁瞠目結舌,

    原來那是一道被認為是無解的題。請問高斯為什麼能算出這道題目呢?”

    “因為高斯不知道這道題目是沒有答案的。”

    正確。如果高斯知道這道題目是沒有答案,他就不會去做,這道題當然解不出來。

    接下來孫教授給我舉了第三個例子,他說:

    “數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要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堿O件不可能的事。

    不過,在1954年5月6日,美國運動員班尼斯特打破了這個世界記錄。

    他是怎麼做的呢?每天早上起床後,他便大聲對自己說:

    我一定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堙I

    我一定能實作品我的夢想!我一定能成功!

    '這樣大喊一百遍,然後他在教練庫媢y博士的指導下,進行艱苦的體能訓練。

    終於,他用3分56秒6的成績打破了一英堛禷]的世界記錄。

    有趣的是在隨後的一年堙A竟有37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塈饇疚F二百多人。

    請問班尼斯特為什麼能打破世界記錄?”

    “因為班尼斯特相信自己能打破世界記錄。” 我說。

    “很好!林剛,你越來越聰明。

    現在給你講第四個例子。美國總統林肯在小時候,

    他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

    正因為如此,父親才以較低價格買下 它。

    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

    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

    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他父親去城媔R馬,母親帶著他在農場勞動。

    母親建議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

    于是他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 了,

    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頭,

    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請問這個故事給你什麼啟示?”

    我答道:“如果你在思想上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你在行動上自然就不會去做,

    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你講得不錯。在現實生活中,當一件事被認為是不可能時,

    我們就會為不可能找到許多理由,

    例如:我的智商沒有別人高,我吃不了苦,我天生記憶力差,

    我不是學數 學的那塊料……從而使這個不可能顯得理所當然,

    我們也就當然不會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

    最終的結果肯定是這件事真的成了不可能了。”

    孫教授接著說: “其實,`能'還是`不能'完全取決於你的信念,

    你認為`能',你就`能'。在我們一生當中,經常會聽到有人告訴我們`你是做不到的',

    而我們往往信以為真。這些聲音可能源於你的父母、師長的諄諄告誡,

    也可能是你比較接近的同學、朋友,甚至你自己。

    當他們告訴我們要`實際一點'的時候,

    他們也許是沒有惡意,有的甚至有可能是發自內心的善意,

    但是他們的話常常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使我們害怕嘗試冒險,自我設限,生活也變得千篇一律、原地踏步。

    “事實上,`你做不到'並不是真理。

    除非你確實試過,否則沒有人能肯定地說`不可能'——

    因為沒有任何人知道。 幾乎每一個偉大的構想在開始的時候,

    沒有幾個人能想到它真的可行。

    在飛機發明之前,科學家認為飛行是不可能的;

    在麻醉藥發明之前,醫生堅信無痛手術是不可能的;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科學家也都相信原子是不可能分裂的,

    原子彈的構想根本是無稽之談。

    蒸汽機發明之前,就有人數落富爾頓:`你有沒有搞錯,先生?

    你要在甲板下生起一團火,讓船能夠乘風破浪地航行?但結果呢?

    富爾頓不但實作品了目標,還因此發明了蒸汽機。

    “你能夠想象在飛機發明之前,

    有多少人告訴過懷特兄弟他們的行為既幼稚又愚蠢——

    因為那看起來很笨拙的裝置,肯定是飛不起來的。

    就連他的父親也斷言人類永遠不可能翱翔天際,

    他說:`如果上帝肯讓我們飛上青天,早就賜予我們一雙翅膀啦!

    沒想到,這兩個`不肖子'以具體行動推翻了老爸的這句名言。

    而今我們不但可以飛到肉眼看不到的天空,甚至還可以飛得比聲音的速度還要快。

    “生命中,沒有什麼比完成別人口中`辦不到'的事情是更過癮的事了。

    人生的一大樂事就是完成別人認為你做不到的事。

    去看看教你放棄的這些人,他們是否有偉大的成就?

    是否勇於突破障礙,活出自己的夢想?

    這些人連自己都做不好,又怎麼能教你怎麼做?

    記住,你得在沒有人相信的時候,對自己深信不疑。

    一旦你退縮,就永遠踏不出成功的腳步!

    因此你要慎下結論,去掉不可能'的思想觀念,相信凡事都有可能,

    千萬不要自我設限,如`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北京大學',`我這輩子不可能有大出息'等。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制約的,

    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

    ,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而這個結果又會使你對以前的觀念更加堅信不疑。

    如此經過多次循環,便形成信念,信念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

    一 個想當元帥的士兵,雖然不一定能當上元帥,

    但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則永遠不可能當元帥。

    一個想學好語文的學生,雖然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但一個不想學好 語文的學生,則肯定不能取得好成績。

    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取得他並不想要的成就。現在,你總該明白自信的重要性了吧?”

    是的,孫伯伯,經過您的循循善誘,我現在終於懂得了自信的重要性,

    但是我怎樣才能獲得自信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先請你回答我一個問題:

    什麼是自信?”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我答道。

    “你的回答只是一種字面上的理解。

    自信的真正含義是:自信不是在你得到之後才相信自己能得到,

    而是在你還沒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種信念。

    建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四種:

    一是不斷地獲得成功;二是不斷地想象成功;

    第三是把自己在一個領域堥得的成功經歷移植'到你需要自信心的新領域中來。

    舉一個例子來說,假如你的數學成績差,你對學好數學缺乏信心;

    而你的語文學得不錯,尤其是作文寫得好,經常在報紙、雜志上發表或獲獎。

    你不妨把作文獲獎時的場景‘移植’到數學課上,從而使它成為你自信的源泉。

    第四是每天運用語言對自己進行自我暗示,自我肯定。

    你可以每天這樣大聲對自己說:

    我是最棒的、我相信我能夠成功,我一定要成功!。

    另外,我還想告訴你一句名言,

    這是法國心理療法專家艾米爾·庫埃的名言。

    在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這句話被成千上萬的人反復念叨,

    這句名言就是:‘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來越好’。”

    “孫伯伯,你講得太好了,我一定按照你說的去做。”

    “林剛,我再給你講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師大附中的那個試點班舉辦講座,

    我曾經問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你認為自己明年能考上重點大學嗎?

    '他搖了搖頭。我問他:你怎麼知道自己考不上?他說:`

    我沒有這個實力,我從來沒有考進班上前十名。'

    我說:`你聽說過跳蚤的故事嗎?跳蚤本來可以跳二至三尺高,

    但有一只跳蚤居然跳不出三寸高的玻璃杯,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我。我接著說:`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堙A然後在杯口蓋上一塊玻璃。跳蚤使勁一跳,

    頭重重地碰在堅硬的玻璃上。它不甘心失 敗,又跳了一次,

    它的頭再一次重重地碰在堅硬的玻璃上。這樣,經過無數次碰壁以後,

    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你說這是什麼原因?'

    他想了想,回答道:`這只跳蚤由於受過多次挫折,

    它在潛意識堣w經認定自己不可能跳出這只玻璃杯,它喪失了再試一次的勇氣。

    我說:`你講得很好。我希望你不要像那只跳蚤一樣,

    在遭受了一些挫折和失敗以後,就自我設限,喪失了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

    其實,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並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而取決於你的信念。’

    所以說,自信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

  3. “有什麼新聞嗎?” 我問一位幾年未曾謀面的朋友。

    他立刻從錢夾堜漭X一張他11個月的女兒的照片給我看,臉上滿是驕傲:

    “她可聰明了,我簡直無法想像她怎麼能學東西學得那麼快!”

    之後的20分鐘堙A這位驕傲的父親細述了她出色的女兒正在學習的所有的東西,

    最後他意識到自己的喋喋不休,抱歉地說:“對不起,可我就是以我女兒為榮,

    我就是奇怪她為什麼這麼聰明,我相信她是個天才。”

    這類驕傲的話語僅僅限於部分剛當上父母的人嗎?

    我可不這麼認為,至少我的經驗證明不是這樣的。

    如果說我對所有觀察過的父母都得出了一個結論的話,

    那就是他們對自己孩子學東西的速度都感到吃驚。

    我所遇到的每個剛當上爸爸或媽媽的人都確信他或她的孩子

    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寶寶,甚至可能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對此我表示贊同,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與生俱來的天才,

    但在他們的成長程序中,有些孩子的天賦得到了發揮,

    而有些孩子的天賦似乎消失了,不是被扼殺就是被轉入了其他的方向。

    雖然我妻子和我沒有孩子,但新生嬰兒總是使我們感到歡欣。

    我喜歡看他們的眼睛,當我注視他們的眼睛的時候,

    我會感到他們也在用好奇的眼神回望我。

    我們很容易看到孩子們以跳躍式的方式學習。

    如果用量化的指標來形容,那就是他們在以指數冪的方式學習。

    他們的知識庫存每秒鐘都可能翻一倍,

    所有進入他們眼中的東西都是新奇、多彩的。

    這些新奇、多彩的東西被添人到他們的大腦數據庫中,

    不經過任何編輯,也不附帶任何條件,毫無偏見地被—一儲存。

    他們置身於被稱為人生的新體驗中學習著。

    有一天,我去一個朋友家,朋友正與3歲的女兒在遊泳池中玩耍。

    當我朝遊泳池走去時,他衝我喊道:

    “快看我女兒,她會成為奧運會遊泳明星的。”

    我望過去,只見小女孩正奮力地劃著水,

    雖幾近被水淹沒卻仍然不停地遊向她驕傲的父親。

    我屏住了呼吸,

    這個未帶任何救生用品的小姑娘很難將頭浮出水面換氣,

    可她還是奮力地劃著水,向遠遠等在對岸的爸爸劃去。

    直到看到她父親將她抱在懷堙A我才松了一口氣。

    “真勇敢,你將來一定會成為奧運遊泳明星的。”

    父親對女兒說,我心中也充滿著這樣的希望。

    令我驚奇的是僅僅在一周前,這個小女孩還很怕水。

    當她爸爸把她帶到遊泳池邊時,她哭個不停,

    而眼下她爸爸已稱她為“明日的奧運遊泳明星”了。

    我認為,這就是呈指數冪跳躍式的學習。

    一般人認為只有天才才擁有這種能力,

    可實際上,每個孩子出生時都具備這種潛在的學習的能力。

    所有的孩子生來具有天賦

    我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過,

    我的親生父親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曾任夏威夷教育長官,

    後來他以共和黨的身分競選副州長失敗後被迫辭職。

    我一直認為他的這個選擇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他本想憑自己的良心做事,他對政府埵s在的腐敗現象深感不安,

    他想以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教育體制。

    他認為如果能夠競選成功,

    他就能做一些事情來改革這個體制。

    當他得知自己可能無法獲勝之後,他四處奔波,

    利用競選的機會披露那些他認為應該予以糾正的事情。

    但正如我們所知道的,

    民眾有時並不總是投票給那些最誠實。最講真話的候選人。

    我始終認為父親是個學術天才。

    他同時是一位求知欲很強的閱讀者、一位很棒的作家、

    一位充滿智慧的演說家和一位偉大的教師。

    上學時,他一直是優等生並擔任班長的職務。

    他先於同班同學從夏威夷大學畢業並成為夏威夷曆史上最年輕的校長。

    他被保送到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做碩士研究課題。

    80年代末,

    他當選為夏威夷州150年來在公共教育方面最卓越的兩位教育者之一,

    並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盡管我稱他為“窮爸爸”,

    那是因為無論他掙多少錢,他總是入不敷出,

    但我仍以他為榮。他總是說:“我對錢不感興趣。

    ”他還說:“我不會發財的。”

    這些話最終變成了現實,實作品了他的自我預言。

    許多人讀完《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後說:

    “我真希望自己在20年前就讀過這本書。”

    還有些人說:“你為什麼不早點寫這本書?”

    我的回答是:“我要在父親過世後再寫。”

    出於對父親的尊重,我等了5年,

    我知道如果他在世時讀了這本書,一定會受到傷害。

    但我仍然認為,他是個活生生的教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中有所領悟。

    在本書中,許多觀點都來自我的親生父親,

    如孩子該怎樣學習以及為什麼孩子生來就具有天賦等等。

    下面這個故事講的是我的一位同班同學,他小時候被認為是天才。

    其實這也是在講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被認為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賦。

    你的孩子財商高嗎?

    當你說一個人智商高時,你所指的是什麼?

    你自己的智商水平如何?

    高智商能保證你獲得成功嗎?

    擁有高智商就一定會富有嗎?

    四年級時,老師向全班同學宣布:

    “同學們,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中間有一個天才。

    他是個非常有天分的孩子,因為他的智商很高。”

    然後她宣布我的一個好朋友安德魯是她有史以來教過的最聰明的孩子。

    在那之前,我們都叫安德魯“螞蟻安迪”,

    因為他個子很小,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就像只小螞蟻。

    這之後我們就叫他“聰明螞蟻安迪”了。

    因為不知道“智商”是什麼意思,我舉手問老師:“什麼是智商?”

    老師猶豫了一下答道:“智商就是智力商數。”

    然後她用異樣的眼光掃過我,

    意思是:“這回你該知道什麼是智商了吧?”

    可問題是我還是不明白,所以我又舉起手。

    老師極力想忽視我,可最後她還是不得不轉過身,

    拖長腔調問:“這回你的問題又是什麼?”

    “嗯,您說智商代表智力商數,那麼什麼是智力商數?”

    老師又猶豫了一下,不耐煩地說:

    “我·告訴過你們,如果不明白,就要查字典,

    現在把字典拿出來,自己查一下智商的含義。”

    “好吧。” 我皺了皺眉,意識到她也不清楚這個詞的含義。

    如果她知道的話,她就會驕傲地告訴全班同學。

    因為以前凡是遇到她不知道的事情時,

    她也是永遠不承認自己不知道,只是讓我們自己去查字典。

    在字典塈鋮魽妥慾O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 IQ)這個詞後,

    我大聲地讀了出來:“名詞,用於表示一個人相關智力水平的數字,

    計算方法為用通過一種標準測試得出的一個人的心理年齡

    除以生理年齡再乘以100。” 我念完這段話後,抬起頭說:“我還是不懂。”

    老師顯然是被我激怒了,她提高嗓音說道:

    “你不懂是因為你不想懂,如果你實在弄不懂,就自己去研究清楚。”

    “但是您認為這個很重要啊,如果您認為這個重要,

    至少您應該告訴我們那是什麼意思,還有為什麼智商很重要。

    我毫不退縮。

    這時,“螞蟻安迪”站起來說:

    我來給大家解釋。 他走到教室前面,

    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個公式:

    18(心理年齡)

    ——————————X100=180IQ

    10(生理年齡)

    “人們說我是天才是因為我只有10歲,

    可是測試結果證明,我已達到18歲孩子的智力水平。”

    教室媕R悄悄的,同學們都在消化剛才安迪寫在黑板上的公式。

    “換句話說,如果隨著年齡增長,

    你的能力沒有增加,你的智商就會下降。”我說。

    “這正是我要說的。” 安迪說,

    今天我也許是個天才,但假如我不努力,我的智商水平將會逐年下降,

    至少這個公式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今天是天才,明天就未必了。” 我笑著說。

    “很有意思,但的確如此,

    可我也根本不用擔心你會贏得了我。” 安迪也笑著說。

    “可以課後一試,” 我回擊道,

    “棒球場見,看看誰的智商更高。”

    隨著我的笑聲,全班同學都笑了起來。“

    螞蟻安迪”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都知道雖然他很聰明,

    但他永遠也當不了運動員。然而即使他永遠不曾擊中或接住一個球,

    他仍是我們球隊的一員,這就是朋友。

    智慧是什麼?

    身為教育長官和天才教師的窮爸爸,

    也就是我的親生父親,曾作過“螞蟻安迪” 的家庭教師。

    安迪太聰明了,他應該上高中而不是呆在5年級。

    他的父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大家都說安迪應該跳級,

    但他父母卻認為他應該與同齡人呆在一起。

    因為我父親也是個學術天才,

    他只花了兩年時間就讀完了4年的大學課程,

    所以他理解安迪所經曆的事情並尊重他父母的想法,

    在很多方面他們的意見一致,他們都認為學術年齡沒有感情和生理的發展重要。

    我父親還認為安迪應該在感情和生理方面更加成熟

    而不是去和比他年齡大一倍的孩子一起去上高中或者上大學。

    于是,安迪除了繼續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上小學外,

    他還會去找我父親向他學習請教。

    而我呢,則去富爸爸的辦公室開始了我的財務智慧的教育。

    現在回想起這段往事我覺得非常有趣,

    兩個父親都承擔了教育孩子的使命,可教的卻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今天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依然有許多家長自願教別人家的孩子

    體育、藝術、音樂、舞蹈、手工、商業技能等方面的知識,

    這使所有的成年人都成為了某一方面的教師。

    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教育孩子。

    老師宣布安迪是高智商的天才時,

    她實際上也是在告訴我們,我們不是天才。

    我回家向爸爸詢問他對智慧的定義,

    他簡單地答道:“智慧就是辨別更加細微差異的能力。”

    我站在那兒想了一會兒,還是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爸爸是個稱職的教師,他不會任我表情茫然地站在那埵虒m之不理。

    果然,當他意識到我不明白他的回答時,就開始用10歲孩子的語言來講解。

    “你知道‘運動’一詞的含義嗎?” 他問。

    “當然知道,”我答道,“我就很喜歡運動。”

    “很好,” 他應道:“足球。高爾夫球和衝浪運動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有呀,” 我激動地說,“而且有很大的區別。”

    “好的,” 爸爸又回到老師的方式來:“這些區別就被稱為‘差異’。”

    “你是說‘差異’實際上就是‘區別’?” 我問。

    父親點點頭。

    “所以我能說出的事物間的區別越多,我就越聰明?” 我問。

    “正確,”父親答道,

    所以你比安迪的運動智商高,而安迪比你的學術智商高。

    換句話說就是安迪讀書的能力強而你的動手能力強,

    結果是在課堂上安迪學習得很輕松,

    而你在運動場上學得更輕松。安迪學曆史和科學學得快,

    而你學踢足球和學打棒球的速度很快。”

    我靜靜地站了一會兒,爸爸是位好老師,

    他讓我充分理解了“差異” 的含義。

    最後,我又回到話題上來:“

    那麼我就可以通過玩遊戲來學習,

    而安迪通過閱讀來學習。”

    父親又點了點頭。他頓了一下說道:

    “我們現有的學校教育體制主要關注於學術天才,

    所以當我們說某人智商很高時,就意味著這個人有較高的學術智商。

    現在的智商測試法偏重於對人的語言智商的測試,

    或者說是偏重於對讀寫能力的測試。

    這樣,從技術角度來看,

    高智商的人就是能夠通過閱讀快速學習的人,

    但這並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全部智力,

    因為這個智商測試法無法測量

    一個人的藝術智商、運動智商,甚而數學智商,

    但這些都是一些應該具備的知識。”

    我繼續說道:“所以當老師說安迪是天才時,

    那只是說安迪通過閱讀方式進行學習的能力比我強,

    而我通過動手進行學習的能力比他強。”

    “是這樣的。” 爸爸說。

    漸漸地我開始想把這些新的訊息運用到自己身上了。

    “那麼我就需要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說道。

    爸爸點點頭說:

    “你們需要學習閱讀,

    但很顯然你通過動手進行學習比通過閱讀學習的速度要快。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安迪的問題是他善於讀書但卻不善於做事,

    也許他還會發現現實世界是個極難適應的地方,

    但他只要呆在學術界或科學界,他就會感覺良好,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棒球場上不成功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你和你的朋友讓他留在球隊堿O件很了不起的事,

    你們在教他一些書本根本無法傳授給他的東西……

    不同領域的技能對於在現實世界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安迪是個不錯的朋友,” 我說,

    “但他寧願讀書也不願去打棒球,我呢,則寧願玩棒球也不願讀書。

    所以他在學校媥Дo更好,顯得更聰明。

    但這並不說明他真的比我聰明。

    他的高智商只是說他是一個通過閱讀方式學習的天才,

    那麼我也需要尋找一條最適合我的路,去發現更多的差異,我要學得更快。”

    爸爸笑了:“這是一種學習方式,能夠迅速地發現細微的差異,

    你就能快速地學習。同時要記住自然界的分而增規律。”

    他接著說:“就像細胞通過個體分裂而增殖一樣,

    智力也是如此。當我們把自己的所知一分為二時,智慧也隨之增加,

    如此這般,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智力成倍增加。分而增,

    也叫‘量子學習法’,而不是直線學習法。”

    我點了點頭,明白要想學得好,就得學得快。

    “我剛開始玩棒球時,懂得的東西並不多。”

    我說,“但我很快發現了三擊不中退場、本壘打等之間的區別,

    這就是你所講的智力在分裂或發現細微差異中得到了增進?”

    “完全正確,” 爸爸回答道,

    “而且你玩的次數越多,你發現的新的、細微的差異就越多。

    難道你沒有發現隨著你學的東西的增多,你也在提高嗎?”

    “是的,”我說,“剛學打棒球時,

    我一個球也擊不中,現在我會短打、長打、擊線型球和本壘打,

    您知道嗎,我今年已擊了3個本壘打了。” 我驕傲地說。

    “是的,我知道。” 爸爸說,“我真為你驕傲。

    你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短打和本壘打之間的區別嗎?

    他們對你剛才講的這些東西沒有任何概念,更別提玩了。”

    “所以我的棒球智商很高。” 我笑著說。

    “可以說是非常高,” 爸爸說,

    “就像安迪的學術智商很高一樣,可他不會打棒球。”

    “你是在告訴我,” 我說,

    “安迪也許知道短打和本壘打的區別,但是假如他以此為生的話,他將一事無成。”

    “這就是以學術智商論英雄的弊端。”

    我的教育家爸爸說:“通常學術智商很高的人在現實世界媢L得並不太好。”

    “為什麼會這樣?” 我問道。

    “這是個我也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我想可能是因為老師們只關注知識本身,

    而不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結果吧。

    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師們總愛懲罰犯錯誤的人,

    可是假如你害怕犯錯誤,你就不會去做任何事。教育界太看重做正確的事而害怕出錯了。

    實際上這很愚蠢,正是害怕犯錯誤阻止了人們去採取行動,

    可畢竟,我們是通過行動來學習的。

    誰都知道人類是在犯錯誤的程序中學習和進步的,

    但學校體制又在懲罰犯錯多的人。

    教育界有太多人告訴你,你需要去了解棒球,可他們自己卻根本不懂棒球。”

    “所以當老師說安迪是天才時,並不意味著安迪就比我們強,是嗎?,"

    “是的,”爸爸說,

    “在學校,因為他的閱讀能力處於天才水平,他學習起來的確比你們輕松。

    但在運動場上,你就比他學得快。這就是你需要了解的。”

    “安迪擁有高智商,只能說明他在學校比我學得更輕松,

    但並不能說明我就學不會他所學的知識,

    ”我希望得到更清晰的答案,“換句話說,假如我想學,我也能學會,是嗎?”

    “是的。”爸爸說,

    “教育是一種態度。如果你對學習有一種端正的態度,你就會學得好;

    如果你帶著失敗者的態度去學習,你就什麼也學不會。”

    我從褲兜堭ルX又破又卷的棒球雜志。

    “我喜歡讀這本雜志,

    我能告訴你所有球員的得分情況、平均擊球數和薪金水平。

    可我一在教室媗玟o本雜志,老師就沒收。”

    “老師這樣做是對的,” 爸爸說

    但她還應該鼓勵你在放學後閱讀這本雜志。”

    我點點頭。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老師說安迪的智商高了。

    最重要的是,我也知道了我怎樣才能學得最好,

    對我而言,先做後讀的辦法學習效果最好

    。但是如果不讓我親手去做一件事,我也就沒興趣讀書了,

    看來動手實踐是最適合我的學習方法,也是今後我將終生使用的學習方法。

    如果我先嘗試某件事並發覺它很有趣的話,

    我就會很興奮地讀有關的書籍。

    可是如果我沒先動手試過,或只能在書本上見到它,

    我真的就沒什麼興趣,更別提想去讀有關的書了。

    雖然那年我只有10歲,

    可我已懂得了很多東西,我關心的事物的廣度大大增加了。

    我要提高我的棒球智商,對我而言,練習就是最好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如果我不堅持訓練,

    “螞蟻安迪”就會取代我在球隊中的位置。

    正是由於身為教育學家的父親給了我這樣的教育,

    我才得以高中畢業,並且能夠適應軍事院校的艱苦學習和近乎嚴酷的課程設定。

    通過這段談話,我了解了雖然我的學術智商不高,但這並不說明我不聰明,

    只說明我需要找到一條最適合我的學習之路。

    沒有同父親的這段談話,我可能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

    因為我覺得學校總是慢吞吞的,令人厭煩,讓人提不起興趣。

    我對大多數必讀科目均無興趣可言,

    可我在此程序中居然發現了一條學習這些科目並通過考試的方法。

    促使我把書讀下去的原因還有:

    只有我拿到大學學位,獲得相應的基礎知識以後我才能開始真正的教育。

    出處: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 羅伯特·T·清崎

  4. 5.選<用煙把小豬燻到暈倒>的朋友

    【你活在童話世界中,幼稚到了極點,讓大家都擔心】你的幼稚指數99﹪:

    這類型的人憑著感覺走,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原來我幼稚到極點..讓你們大家擔心了..真是抱歉阿:'( :'(

    不過既然已經到了極點了..那就多多包含吧!!~ ~:D

  5. 1.不要放棄學生時代所學。

    大概很多人會說:「大學裡學的東西,對現在的工作一點幫助都沒有。」 如果因此就將從前所學拋諸腦後,是很可惜的。人不太可能一輩子都做同一個工作,持續花心力在學生時代所學的學科上,非但不是浪費,在轉職時反而能增加選擇的機會。

    2.柔性思考,多角度閱讀。

    現今職務有細分化的趨勢,在高度專業化之下,大家都竭盡所能加強專業知識,卻造成不少人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其他的事都不瞭解。

    3.每個星期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

    心理學家表示,換穿新款式的服裝或改變房屋擺設,可以給人新的刺激,具有「自我 啟發」的功效。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下,年輕人也會加速僵化衰老。所以每個星期給 自己一個新的冒險吧!買本新書、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逛逛,給自己新鮮的刺激與活力。

    4.實際接觸熱門商品,思考其暢銷的理由。

    現今的年輕人可說都是用電視機餵養長大,鮮少關心社會脈動,因此也造成一進入職場就對社會變遷鈍感,邁向老化一途。現代社會的變動速度驚人,若不跟上潮流,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對於暢銷的產品,並不一定要購買,但應該要實際去感受思考,為什麼會暢銷。公司並不是圖書館,只想在辦公桌前了此殘生,那真的就像在養老了,多出去走動走動吧!

    5.放假時到熱鬧的地方去感覺時代的脈動。

    據統計,居上班族休閒娛樂首位的就是「看電視」,佔五成以上,剩下三成 的人則是選擇「睡大頭覺」。當然在辛苦工作一週後,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但休閒生活的品質也應該兼顧。趁休假時到百貨公司、聽音樂會等活動,能夠看到許多平常沒有機會看到的各形各色人物,說不定會啟發新商品的構想。

    6.利用通勤時間做「定點觀察」。

    對於廣大的公車族、火車族來說,通勤時間的運用也是一大學問。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發呆或打盹,要不然就是默默忍受擁擠之苦,到公司時已經筋疲力竭。其實,花一點心思,也能在上班的途中獲得不少意外的收穫。尤其每天相同的通車路線,剛好可以做定點觀察,一樣的區域、固定時間的觀察,很容易察覺到一個地方的改變。

    7.在星期天閱讀一週的報紙。

    報紙中有相當多即時性的消息,是吸收情報的重要管道。但每天一部份一部份的閱讀,只是「點」的層面,利用星期天翻閱當週的報紙,對一個議題可以連接起「線」的層面,瞭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8.看報導不要只看財經新聞。

    對於上班族而言,財經新聞當然是重點必讀,但如果只閱讀單一報紙,視也 難免會過於狹隘,因此多翻閱幾份,對磨練自己對新聞的敏銳度絕對有幫助。而其他的版面,體育版、文藝版也應該瀏覽一番,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有利情報。

    9.每週閱讀一本書。

    藉由閱讀習慣的養成,能幫助大家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充實資訊取捨的能 力,在滾滾情報洪流中獲得最有利的訊息。古典文學、世界名著、偉人傳記、學生時 代喜愛的讀物,這些看來和工作不相干的書籍,能擴展視野,在人格養成及思考能力 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10.多和不同領域的人接觸。

    大體而言,我們和能談論相同話題的朋友比較處得來。但事實上多接觸不同 領域的人,聽聽各行各業的工作概況和甘苦,能給予頭腦新鮮的刺激,活化思 考,是培養情報蒐集力的絕佳機會。剛開始工作的新鮮人,在增廣見聞、開拓視野上 是相當重要的。

    11.至少學習一種外文。

    有不少上班族在學校畢業之後就和語言學習絕緣,尤其是在非國際性的公司 工作,常常會疏於外文上的進修。以未來的趨勢而言,有潛力的企業一定會朝 向國際化發展,不趁年輕儲備實力,等三、四十歲成為公司的中堅份子時才來 學習,不但費力,也失去競爭力。

    12.每週給自己一個私人時間。

    上班認真是值得嘉獎,不過一味埋首於工作可是會出現危機! 每天反覆於相同的工作中,是否有停下來為這些日子的工作績效、人際相 處、家庭關係等等問題做檢討與規劃呢?習慣忙碌可能會讓你變得盲目,每週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做做心靈的沈澱。

    13.不要吝惜自我投資。

    市面上有所謂「在三十歲前致富」的書籍,或「二十五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的報導,讓一般年輕上班族也開始流行以金錢的累積作為工作的目標,對於進修 或旅遊增廣見聞的投資就相對減少。 年輕時代需要儲存的應該是智慧、知識資產,「無形財」的累積才能創造人 生最大的財富。

  6. ☉黑幼龍(中時•居家週報)

    我曾上過幾次中廣「快樂時光」的節目。每次主持人蕭素貞都會問,快樂是什麼?

    幾個月前我在這個專欄列出了十九項最開心的事。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頗有同感。

    今天我想與你們年輕人分享十九條人生經驗。我覺得它們是相當寶貴的。甚至覺得

    要是自己早一點體會到就好了。

    1.不要批評別人,因為批評有可能會傷到寶貴的自尊。

    2.常常想到自己的福氣。

    3.常讚美,常給他人重要感,惟必須是真誠的,無企圖的。

    4.你可以失敗,但不要忘記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5.有時候得不到你想要的,反而是一種福氣。有多少企業家沒有考取台大;有多少成功的人沒有出國留學。

    6.要對規定瞭如指掌,這樣你才知道如何突破。

    7.不要讓細微爭執傷害到珍貴的友誼。

    8.承認自己的錯誤,進而會道歉的人最能贏得尊敬。

    9.每天有一段獨處時光。

    10.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潛力的人。

    11.學會克服憂慮與壓力,否則如何在這變化快速的社會存活。

    12.重要的事先作。

    13.態度積極,充滿熱忱─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可能以為專業能力最重要。

    14.熱情的接受改變,但不要放棄你的價值觀。

    15.學會溝通,記住,聽比說還重要,怎麼說比說什麼重要。

    16.每年去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地方。

    17.重視家庭生活─幸福的家庭氣氛是人生的基石。

    18.沉默有時是最好的回答。

    19.終身學習,永不懈怠。

  7. 老李在公司服務將近二十年了,是一步一腳印,才慢慢爬升到 目前主管的職位。

    新進員工個個學歷傲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 ,薪水領得多,職位也比他高。但是做起事來,可不見得比他們這些「資深」員工行。老李老大不服氣,不知不覺以「資深」資格自居,總是問:「是你該配合我?還是我該配合你?」 結果老朋友、新朋友一個個遠離他,使他的人緣「盪(down)」到最低點,工作推展也越發力不從心。

      「是別人該配合我?還是我得配合別人?」如果這句話是你在職場上的口頭禪,那麼請你也看看下面這一則故事。曾被譽為 全世界最偉大的礦治工程師赫蒙,耶魯大學畢業,又在德國福萊堡修完碩士學位回美國找竹一份工作,遇到一位沒有學歷又不相信文憑的大礦主赫斯特。

      大礦主對赫蒙說:「我不想錄用你,是因為你是碩士,腦袋裡只裝滿一大堆沒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文縐縐的工程師。」 赫蒙貼近大礦主,說:「倘若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有個秘密我想告訴你。」 大礦主點頭,赫蒙一本正經的說:「其實我在德國什麼也沒學到 ,只是在那裡鬼混了三年。」大礦主笑嘻嘻的說:「好!很好 !你明天就來上吧!」

      瞧!人緣就是在這種「萬事互相效應」中產生的。中年朋友「送貴重禮物換交情?」這是短期存款,甚至可能只是即期存款 ;想擁有新員工、老同事的永遠人緣,還是請確實把握以下的 「五不」原則吧:

    1.依老不賣老。

    2.彈性不固執。

    3.幽默不傷人。

    4.關心不冷漠。

    5.真誠不矯情。

    有位心理學家還列出一張人際關係自省表:

    1.此人不在,萬事皆休。

    2.此人在比較好。

    3.此人在與不在都無關緊要。

    4.此人不在比較好。

    5.此人消失更好。

      你的人緣處於第幾位呢?試問:「剪刀、石頭、布」,你說孰弱孰強?

    換個角度看,其實誰配合誰都無所謂,處事圓融最重要, 因為─「人緣」將是你的養老基金!

      每個看過「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觀感,有的人欣賞的是心理學方面的探討、有的人認同的是它對於人生價值觀的辯證、有的人則趁機窺探了年輕人的迷惘與叛逆。

      然而,最教我動容的,反而是片中著墨不多的小部分─友情。男主角最好的朋友知道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和智商,卻整天跟他們一起喝酒鬼混、賣體力打零工,這位朋友不願見他埋沒了自己的天分,於是就對他說:「每天我開車去接你的時候,我都只高興十分鐘。其實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我去找你時你已不在這裡,而是到另一個地方,去發揮你的才能、尋找你的夢。我當然希望我們能一直在一起,可是如果二十年後,你還是跟我們一樣只能待在這裡,那我也許會有些恨你!」

      電影的最後一幕,男主角果真不告而別,到大都市尋夢去了,他的朋友發現他離開時,那種摻雜了詫異、高興、卻又難掩失落與惆悵的表情;他固然為自己的好友能勇敢追逐理想而感到欣喜,但內心卻未嘗沒有一絲眷戀與不捨,然而他依舊在心裡默默地為他祝福,開著車默默地離去。

      有時候,在我們的生命裡,會面臨許多的轉折與低潮,如果沒有朋友在旁鼓勵、扶持,也許就掙脫不開、跨不過去。可是圍繞在身邊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關心、了解你,真心無私地分擔你的榮耀與艱辛?你又能遇到幾個人值得你為他付出這樣的情誼?

    玩樂的朋友易尋,心靈相交的知己卻難覓;偏偏人又有一種很矛盾的性格,往往會不經意地傷害最關心自己的人, 實在是我們慣於把這種難得來的緣分,看得太過等閒了!

      一生中若能尋到一、兩個真正的知己,恐怕就稱得上幸運了。

  8. 去年我到東京參加書展,拜訪了不少日本出版社,希望可以買到一些好書的版權,把書引介進台灣。日本出版社在介紹他們的書給我之前,先很客氣的提醒我:「台灣的童書出版公司都會要求故事一定要有一個結局,可是日本的童書有很多故事是沒有結局的......」

    我笑笑說:「不要擔心,我的公司沒有這種堅持,沒有結局的故事若是很棒,也請介紹給我吧。」

    結局就是答案。

    我們唸書時,上課習慣要老師教一個標準答案;考試時,當然也要給一個標準答案。看電視、電影,一定要劇情交代得很清楚哪個是壞人、哪個是好人,最後男女主角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壞人死了沒。沒有結局的,就是沒有答案,我們就不懂了!這也是我們整個文化表現對一個作品能不能理解的標準。所以,很遺憾的,我們的編劇就覺得只要給觀眾「台灣霹靂火」這種東西就可以了。好人一路好到底、壞人完全沒心肝,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壞人不會有好下場,好人一定有好報,答案清清楚楚,完全不必用到大腦。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很多事情沒有答案。

    一個在公司討人厭的傢伙,可能回到家是個好得不得了的爸爸,因為他要給兒子最好的,不得不在公司壓過別人、好多掙一點錢給兒子買好東西。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個每天安分守己過日子的老好人,竟然得了癌症.....你說,這是好人還是壞人的下場?

    這些有關人生、人性的複雜多樣,我們一直要經歷過很多很多事之後,有幸的人才可以有一點點體會理解。這要怎麼教給孩子呢?

    很難!真正的人生是要自己親身走過才算數的,別人怎麼教都有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他設限、給他太多所謂的標準答案。

    好的故事是會讓人留在心裡想很久很久的。有沒有答案都一樣。

    我曾經看過一些法國童書在最後給了三個不同的結局。明明是同一個故事發展出來的,卻可以有三個不同的結局。我問過法國出版社的人,他們的小朋友怎麼看待這種多樣結局的故事呢?他們說:「很平常呀!就跟看一般書一樣。」顯然這對法國小朋友來說,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當一個問題看!

    我很心懷嚮往那樣的閱讀胸襟,所以很大膽的引進一本看似沒有結局的法國童書--《海上小精靈》(Un gnome a la mer)。故事裡的小男孩有一本很心愛的書,可是那本書因為太破舊了、缺了幾頁,真糟糕的是,缺的那幾頁正好是最精采的結局!一本沒有結局的書呢!真是吊人胃口!小男孩於是自己開始往下編故事了,他的結局是.....

    當然書裡面有小男孩編的結局,聽故事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編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呢?

    這就是人生!有一些是我們無可選擇的,也有一些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故事跟人生一樣,都需要一點時間練習。

    沒有從小一直接受別人給答案的小孩,會相信世界有無限可能,不會只拿一條路來堵死自己;

    也會相信人是有千百樣的,不會因為別人跟自己一點點不一樣就恨別人或怪自己,對世界的包容性會較強。

    我的蝴蝶才一歲四個月,我喜歡看她自己吃東西的樣子.....

    一般人會給一根小湯匙,教這樣的小小孩用湯匙舀起食物吃。我也是。不過當她舀不起來時,我沒有說:「唉喲!搞得一身髒,讓媽媽餵!」我讓她自己一直不斷的試。起先她也想用湯匙,每次快到嘴邊了,東西就掉出來,吃不到。她只好換個方式--用手抓!哈哈!這招有用!吃到東西了!蝴蝶笑得好開心.....

    衣服髒不髒,對我是其次。蝴蝶習慣自己摸索著學習一些事,用她的方法,這才是我在意的。她的答案是她自己找出來的,不是我給的。就算她找到的答案不是最優的,我也相信有一天她自己會慢慢調整,那是她自己的東西了。

    我唸書時,也是從小唸一個標準答案長大的。很慶幸的是,我在家沒有被一個標準答案壓著,我的父母容許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我受過學校很僵化教育的苦,也在家領略過沒有被硬性規定施壓的樂趣。所以,今天我這樣對待我的女兒;所以,我今天做童書、寫文章,想告訴所有父母--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都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不要隨便剝奪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沒有答案的故事,其實有更多可能...........

  9. 人的相處之道:不要綁、說、比、懶、藏

    ◆不要綁

    人的一切付出最終是想擁有對方,

    但若不懂得適時調節彼此的步伐,

    偶而讓彼此呼吸新鮮的空氣,

    記住:保持些許的空間,

    才能呼吸不一樣的空氣!

    ◆不要說

    相處難免會有摩擦,

    但可別逞口舌之勇,

    記得心平氣和的溝通才會有好結果,

    有時一句挑釁的話可是一百句對不起

    也彌補不了的!

    ◆不要比

    不管你們之間的感情已經有多穩固了,

    這一點是天下所有情人都無法忍受的要害喔!

    想想前任情人再好畢竟是過去式,

    你該把握的是眼前的「好」,

    且因珍惜而讓他對你「好好加油」!

    ◆不要懶

    兩人除了湊在一起,

    也會有各自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千萬不要忽略了對方的「需要」與「壓力」,

    小狀況累積久了當心讓他人乘虛而入!

    所以獻上殷勤讓他覺得更少不了你!

    ◆不要藏

    有時沉默並不是件好事,

    如果心裡有話不說,即時是一場誤解,

    也可能因為你的嘴硬或好勝而永無澄清之日,

    所謂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

    說出來不但舒坦些也可避免誤會加深!

  10. 你說你不是在逃避選擇,而是怕走錯路,怕踏出錯誤的第一步﹔怕一著錯,就全盤皆輸。

      的確,人生南北多歧路,我們很可能會走錯路,而必須慎乎始。

      但所謂「選錯科系進錯行」或「走錯路」,往往是你走到路的終點時,發現

    自己一事無成,才懊悔自己當初「走錯」了。事實上,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條路

    都有人走得非常成功﹔路本身沒有「錯」,問題端視你怎麼個走法。

      李遠哲當初要上大學時,放棄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保送台大醫科」這條黃

    金大道,而選擇台大化工系﹔大一時,又因看到化學館在晚上仍燈火通明,覺得

    化學系有濃厚的研究風氣,又毅然轉到化學系。

      這樣的選擇,跟多數人背道而馳,也讓他父親捏一把冷汗。 但今天,大家

    都說李遠哲走「對」了路。因為他以其傑出的成就向世人證明,一條原本被視為

    「不智」或「錯誤」的路,也可以變成「非常明智」、「非常正確」。

      二十世紀的哲學大師維根斯坦,也不是一開始就選擇哲學這條路。

      他在德國讀的是機械工程,十九歲到英國專攻航空學,熱衷於飛機噴射反應

    推進器的設計。因為此項工作涉及純數學的問題,而使他對數學的哲學發生興趣,

    竟至於放棄航空工程,而選擇到劍橋大學改讀哲學。

      但在研究哲學兩年後,他忽然跑到挪威,自己在鄉間蓋了一間茅屋,成為隱

    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隱士變成了戰士,他自告奮勇地回到奧地利,加入陸

    軍當志願兵,轉戰各地四年,最後被敵軍俘虜,成為囚犯。

      戰後,他又嚮往當個小學教師,而選擇進入師範學院就讀,然後在鄉下教了

    妤幾年書,直到四十歲,才又回到劍橋大學,繼續他未完成的哲學「學業」。

      今天,也沒有人敢說維根斯坦如此迂迴的人生抉擇是「危險」的,是在「蹉

    跎時光」,因為沒有幾個哲學家能有像他那樣輝煌的哲學成就。

      這不只是「成敗論英雄」,而且是「成敗論對錯」,除了作奸犯科外,沒有一

    條路在起點處就標明著「對」或「錯」,它是你這個「行人」和其他「路人」在

    後來才標上去的。

      當然,在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我們應仔細考量各種因素,但你不必為是

    否踏出錯誤的第一步而擔心,而躊躇不前。因為第一步以後還有第二步、第三步......。

    每一次的選擇雖然都是唯一的,但你不是一生只能做一次選擇。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因「系列性的選擇」而產生「系列性的自我」。

    重要的不是你今天做了什麼選擇,而是你今後為你的選擇做了什麼。

  11. 【談悔恨】 劉墉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

    即使有一天,發現自己錯了,

    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生路,不回頭

    一個多年沒見過的女學往,突然跑來,要我幫忙向她的男朋友求情。

    「妳要我去找妳的男朋友,當說客?」

    我不敢置信地問:「他不是向來對妳百依百順嗎?」

    「是啊!是啊!」女學生直點頭。

    那男孩子我認識,以前常陪這女生來上課。女生站在那兒畫石膏像素描,男孩就坐在旁邊看。

    女生畫不好,心急冒汗,男孩過塊幫她擦汗,一邊擦還一邊挨罵。

    「現在情況不同了。」女生對我說:

    「都怪我,還是常發脾氣,一氣就要他走遠點。每次他走,都隔一 下就打電話回來,問我還氣不氣。可是前兩個月,有一天,他走 了,沒打電話,也沒回來,他再也沒回來找我,老師!你知道我 多麼愛他,五年了耶!你看到的。現在他居然不理我了。」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把男孩子找來。

    「是不是有人要老師找我?」

    男孩子居然開門見山地說:「沒用的,她己經托了一堆朋友了。」

    「為什麼?」我問。

    「因為當我離開她家那天,我就告訴自己,這次絕不回頭。」

    男孩子走了,我坐在那兒好半天,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只為調解失敗而不是滋味,更因為咀嚼他斬釘截鐵的那句話。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絕不回頭!」

    多麼熟悉的一句話啊!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從小到大,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好像一回頭,事情就能化解、仇怨就能消除,錯誤就能補償。

    可是,在同一時間,我們也總被灌輸一種「不回頭」的觀念--

    小時候,聽人講鬼故事,說狐仙。

    「沒樂到家的狐仙,還一臉狐狸像,後面夾個大尾巴,牠不敢正面 衝人來,只敢從後面拍拍你的肩膀,叫你的名字。」

    說的人瞪大眼睛:「所以半夜一個人在野地走,有人拍你肩膀、叫你名字,你可千萬 別回頭,一回頭就會被牠一口咬斷喉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少年時讀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有個叫所多瑪的城市,因為罪惡深重,上帝要把它毀滅。

    但是所多瑪城裡有羅德一家好人,上帝就派天使去把羅德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帶出城,並對他們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

    沒想到羅德的妻子走在最後面,捨不得家園,偷偷回了一下頭,立刻變成了一根鹽柱。

    那聖經故事的插圖,我記得很清楚,一尊回頭的石像,直直地立在荒野之中,爬滿了藤蔓。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大學,看了部當時名演員楊群的電影。

    片名忘了,只記得楊群飾演個很善良的醫生,因為受人陷害而被判死刑。

    「我死了沒關係,可是我半生研究的醫術、藥方,如果不能傳下去 救世人,就太可惜了。」楊群臨刑感慨地說。

    好心的劊子手就教他:

    「我不能不殺你,但是可以給你點時間,回你的家,把藥方寫完, 再下陰間。

    記住!當我手起刀落,你心裡默念你家鄉的地名,拼命往前跑, 後面會有很多人叫你,你可千萬別回頭。」

    醫生的魂魄就這樣跑回家,在他妻子的協助下完成了「遺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學畢業,在電視公司做了五年記者,每天報黃金檔的新聞,卻覺得愈來愈空虛、愈來愈不足。於是決定辭職,出國進修。

    我把想法告訴岳父。

    岳父來回踱著方步,說我人正紅,收入也高,捨不捨得?

    又有沒有把握在美國念得下去?

    隔了半天,他說:

    「我不反對,只是如果你決定了,就再也別回頭!」

    岳父淡淡的這句話,真重,讓我背著,硬撐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其間,國內的電視公司不知開了多少優厚的條件,我都「沒回頭」。

    所以當男孩不聽勸,說他絕不回頭的時候,我怔住了。

    發現從小到大,我們「不回頭」的時間遠比「回頭」的多,甚至可以說我們受到的教育非但不是「回頭是岸」,反而是「絕不回頭」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今天下午,帶女兒去看星際大戰 (STAR WARS)

    這部喬治盧卡斯的「新搖錢樹」

    是描述前面三集中男主角「天行者」(SKY WALKER)的童年。

    跟母親一起身陷為奴隸的「小天行者」,有著過人的膽識,居然參加星際大賽車,得到第一名,而能獲得自由。

    小天行者的母親,送孩子離開的時侯,摟著兒子說:

    「你要勇敢,不要再回來!不要再回來!

    (BE BRAVE!DON'T COME BACK,DON'T COME BACK!)」

    電影散場了。

    十歲的女兒突然問我:

    「爹地!小天行者的媽媽為什麼叫他不要回來?

    她難道再也不想看到她兒子了嗎?」

    我對女兒笑笑:

    「這個問題,爸爸以前也想不通,但是現在想通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不能回頭。

    想想!妳從媽媽肚子裡出來,能回頭嗎?

    妳出來就回不去了。」

    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

    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就再也不能回頭。

    回頭是危險的....

    一邊跑一邊回頭的人絕對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總是回頭緬懷過去的人,就不容易開創未來。

    所以,這世界上即使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

    就好像我們出門發現忘了帶樣東西,你不會倒退著走回家,而是轉身回家。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

    即使有一天,妳發現自己走錯了,

    妳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

    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

    我對女兒說:「記住!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

  12. 幾星期前,我隨朋友走進美術用品店,

    看她挑選水彩顏料。

    我很驚訝,因為我知道她不懂繪畫。

    「我報了名參加水彩畫班,下星期就上課。」

    她有點靦腆的說:

    「我其實沒時間學畫畫,

    不過這是我『死前需要做的五十件事』清單上其中一項,

    所以我就報了名。」

    聽起來很有趣。我問她:「妳的清單上還有些什麼?」

    「各種各樣的事情,」她說,

    我每隔幾個月就拿出清單來看看,

    決定下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

    有這張清單以前,

    我常常抱怨自己錯失了些什麼。

    現在我只管做就是了。」

    「改天可以讓我看看妳的清單嗎?」我問。

    「不大好吧,」她說

    「清單上有太多隱私了。

    你自己也開一張吧,

    開好了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那天晚上我開了張清單,

    發覺她說得對。

    清單上列著一大堆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

    從中可以看出我怎樣耽誤了自己渴望做的事情。

    光是寫上項目就已幫我把事情分出緩急輕重。

    我很快就添滿了頭二十個空位,

    但往下去就要仔細思量。

    最後,

    我添上一些考慮很多年的事情,

    年輕時就嚮往的事情。

    稍候我重看清單,

    上面有些項目使我很詫異。

    首先,我想多旅行,

    尤其是因為現在孩子已長大了些,

    可以跟我去看看世界。

    我想和兒子一起去的地方有十個,

    包括騎腳踏車橫越丹麥,

    去加拿大落磯山脈露營。

    我也赫然發現有些事情非趕快去作不可。

    例如學滑冰,最好五十歲前去學。

    不過有些事情可以等我老一點才去做。

    我想種花,從事園藝,

    但現在我要工作,

    要帶孩子沒有時間種玫瑰。

    我也想去醫院育嬰房作義工,

    抱起那些啼哭的嬰兒輕搖,

    為她們洗一生的第一次澡。

    我也想作輔導青少年的工作,

    或者去本地中學幫忙。

    可是如果我要作這些事情,

    得再想想還能不能答應在每年的學校賣物會中作蛋糕賣。

    有幾個項目很嚇人,

    因為必需很有毅力才可以完成。

    我想在去世前出版一本小說,

    想念個英文文學博士的學位,

    想學素描,也想彈鋼琴,與弦樂四重奏合奏。

    如果我要達成這些目標,

    立刻就要開始每天寫作,

    也練好鋼琴。

    我也許不能把清單上每件事情都完成。

    有些事情也許是我能力作不到的,

    例如去紐西蘭;

    有些則可能與我下半生生活格格不入,

    例如養一匹馬。

    但我知道我已經為許多這些夢想造好了架構,

    要是我今天就把這些夢想視為目標,

    一定就可以在明天就找到途徑去實現其中一部份理想。

    像我那位朋友一樣,

    我現在不必抱怨了。

    每當我覺得生活苦悶,

    就把清單拿出來。

    然後,

    我也許會寫信去索取旅行資料小冊,

    或者取出鉛筆到窗前去亂勾亂描一個鐘頭,

    設法把樹畫得像樹。

    我不知道我和兒子是否可以到非洲去,

    但如果這事真的要緊,

    相信一定有辦法的。

    可能有個兒子長大成了動物學家;

    也可能我當了自然作家,奉派去非洲出差;

    又或者我們每星期存個幾塊錢,

    存夠錢就動身。

    我有個表親已經把許多她想做的事情完成。

    她告訴我,

    秘訣在於做好準備,

    然後聽神其奇的命運安排。

    她說:

    「你想船來,首先得建個碼頭。」

    全仗那張清單,

    我如今正在建造幾個大碼頭。

  13. 當媽媽辛苦,尤其是單親媽媽,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也要承受更大壓力,才能把小孩撫長大.

    我,就是個單親媽媽。三年前,因先生有外遇被我抓到,最後以離婚收場。如今,兒子已經七歲,也唸了國小一年級...

    說實在,兒子長得蠻可愛的,可是他的可愛非常像他父親,兩個人的臉簡直就是一個模子 做出來的,所以,有時看到兒子,我就聯想到那...寡廉鮮恥、沒有人性的風流老公,心裡不免也會生氣。

    平時我在美容院工作,每天從早忙到晚,累死了。我實在沒時間去管小兒子的功課。還好,小兒子的級任老師會在家長聯絡簿上,寫些兒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老師有兩個橡皮圖章:一個是微笑的臉,用來表示孩子在校表現良好,值得稱許;不,如果孩子在校不遵守秩序、上課大聲講話、作業忘了寫、或和其他小朋友吵架..,就會被老師蓋一個哭喪的臉...

    雖然我兒子長得很可愛,但也頑皮,經常故意捉弄女同學、上課也不專心、寫字更潦草馬虎,所以,每次他拿聯絡簿給我看時,我就會和他算帳...

    你看看,你又得這麼多個哭喪的臉..上課講話、排隊不守秩序、又是和女生吵架、鬥嘴.... 兒子啊,你乖一點好不好?不要跟你爸爸一樣,只會跟女生糾纏,可不可以?

    一天我從美容院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一進門就看兒子一張紅撲撲的小臉,

    向我跑過來: 媽咪,妳回來啦?!

    當時,我好累的嘴巴仍然說著那冷冷的老話:去把你的聯絡簿拿來,讓我看看你又得幾個 哭 喪的臉?

    此時,小兒子抱著我的雙腿,撒嬌地說:

    媽咪,今天我們一起數一數,這學期我總共得幾個微笑的臉好不好?

    小兒子一說完,立刻從書包裡拿出聯絡簿,數一數,這個星期到底有多少個微笑的臉?

    他甚至翻到上星期…上個月…十月、九月...

    小兒子低著頭,專心又高興地數著:

    三十、三十一...四十五...

    聽著兒子興奮的聲音,我的眼眶竟泛出淚水!

    是的,兒子..你有好多好多微笑的臉,值得我和你高興地一起

    細數,我為什麼要一直反覆挑剔你那為數不多的哭喪的臉呢?

    記得上星期,我騎車載著兒子到外頭買麵包。

    當天,天空下著毛毛雨,我叫兒坐在機車後座,不要亂跑,我買 完麵包馬上出來。當我付完錢,走出麵包店時,看見小兒子懶洋洋地整個人趴在機車椅墊上..

    我一看,好生氣地大聲罵他:「你趴著幹嘛?坐要有坐相!」這時,小兒子挺身坐起,笑著對我說:「媽咪,你看我多聰明...我趴著用身體蓋妳的座位,就不會被雨淋到。妳坐上去,屁股就不會濕、不會冷了!」

    兒子啊,我當時真的好感動!可是媽媽太忙、太累,媽媽心中的感動,又忘記...只記得去數你「哭喪的臉」。媽媽很壞對不對?

    當我含著淚,望著可愛的兒子時,他天真興奮地抬起頭,告訴我:「媽咪,這學期我總共有八十二個微笑的臉!」

    那時,我緊緊摟抱住兒子,真心喜悅、滿足地對他說:「媽咪今天加你十八個微笑的臉好不好?讓你有一百個微笑的臉!」

    於是,我在兒子聯絡簿上,畫上十八個微笑的臉,並簽上我自己的名字...

    …別用放大鏡來看別人的缺點…^^

  14. 《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

    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

    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

    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

    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

    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

    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以聯考為例:一向

    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

    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

    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

    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

    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

    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

    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

    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

    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

    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

    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 (光榮或悲哀的) 時刻!

    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

    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

    一時順逆的際遇。

    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

    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

    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

    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念人文

    科學的東西。

    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在為

    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

    出國念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

    你現在才要出去?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

    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

    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

    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

    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

    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

    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

    但是,再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

    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

    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

    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

    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

    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

    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

    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

    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

    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

    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

    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

    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

    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會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

    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

    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

    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

    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四暮三",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三暮四"

    。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原不值得計較。

    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績,老愛將一時

    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

    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

    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

    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

    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

    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

    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 "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

    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這樣回答: "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

    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

    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

    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

    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

    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人生的路這麼多,

    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

    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

    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

    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

    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

    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

    乖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

    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

    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

    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

    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

    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

    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

    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

    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

    這十幾二十年我在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

    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

    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

    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

    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

    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

    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

    碩士就出國,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

    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

    "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

    人生長得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反過來說,

    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

    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

    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

    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

    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兵役時,

    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

    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

    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

    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

    (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

    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因為,我知道

    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

    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

    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

    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

    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

    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

    ,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

    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1/31/2002

  15. 書給我的東西超乎想像,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我一位好友的親身經歷。

    他在一所明星高中當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在高一下學期決定休學。他問學生, 是

    不是家裡的經濟出了什麼困難?

    學生撇了撇嘴笑了笑,坦白說:「老師,不是你想的那樣。我只是不想念書了,

    我最近和幾個同學一起做生意,賣大補帖(包含多種盜拷軟體的光碟),賺了些錢,

    我打算專心做生意,比較起來,我對讀書沒興趣。」

    老師第一次聽到這種休學的理由,不知怎麼勸學生,苦口婆心地跟他說:「可是你

    現在不多讀點書,將來一定會後悔的,現在大學生已經到處都是了,你連高中文憑

    都沒有,將來不怕被人家笑?」

    「老師,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學生忽然岔開話題,「應該是五、六萬吧,你念到

    碩士,還不是為了賺五、六萬元,每天那麼辛苦,我才不想為那麼一點錢苦哈哈的

    讀書呢?我現在賺的都不只這個數目。」

    這位老師氣個半死,他對我說:「我更生氣的是,對他的嘲笑,我一時竟提不出反

    駁。我難道能告訴他書中自有顏如玉,或書中自有黃金屋嗎?我也知道,沒有。我

    自己也不相信『讀書是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這種老話--是的,我明明知道讀書得

    到的是精神上的滿足,但我也明白,對e世代(.com世代)而言,這麼說他們根本

    不會心領神會,我到底該怎麼告訴他們,讀書有什麼好處?」

    我相信,我的朋友不是唯一要同學們讀書時碰了大釘子的老師。

    自從大家知道微軟的董事長比爾•蓋茲只在哈佛念了一年就開了公司,從此鴻圖大

    展之後,老師們在知識上的「勸進」成了八股說教。

    如果我是老師,要針對利來談的話,我會告訴學生,有成就感的錢和沒成就感的錢

    感覺不一樣,請他好好體會。

    其實,優等生比爾.蓋茲只是離開了學校,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在知識上的冒險與慾

    望,也不是為了「短視近利」;還有,不是每個休學的學生,就可以成為比爾•蓋

    茲,如果只有統計數字才能使這個世代信服,大可以數給他們看看,許多高科技公

    司的董事長,有更多人是電機博士。

    我們現在要談的不是學歷,而是讀書;喜歡求功名和喜歡求知未必相關。這個社會

    上也充滿著象牙塔中的博士,對於研究項目之外的東西全然無知,他們不是我眼中

    的讀書人。

    還是先把學歷和讀書分成兩件事吧。科舉制度或升學主義像被如來佛詛咒的巨石,

    把我們像孫悟空一樣鎮住了不只五百年;如果不先將升學制度和讀書當

    成兩件事;書,恐怕會一直蒙受不白之冤。

    因為曾經被升學主義壓迫過,很多人心中對書懷有莫名的恐懼感。

    就好像是表哥殺了人,卻一直讓有點血緣關係的表弟頂罪一樣。

    在一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書展為讀者簽名時,有好幾個朋友希望我幫他們寫上

    和「開卷有益」相關的話,鼓勵他們多讀書。我問他們,「你買了書,不就是因為

    你覺得開卷有益才買的嗎?」每個人的答案都很妙,其中一位坦白說:「我

    知道看書會有益處,但我總是看三頁就睡著了。」另一位不太好意思地搔搔頭說:

    「平常實在很忙啊,幾年也看不完一本。」

    有個女孩也很誠實:「人家說多看書氣質才會變好,看起來比較優雅,所以我希望

    自己多加油囉。」

    還有人很驕傲地強調:「這可是我第一次買書哦。」我抬頭一看,這位女士的孩子

    應該很大了吧。

    她確實很賞臉,可是不知怎的,我沒有任何被特別重視的虛榮感,反而有一種悲涼,

    我心裡想的是:這麼多年來,她一定錯失了許多可以放進心靈的美好收藏。

    還有成年人問:「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作家,請問我要從何開始?」

    面對此種大哉問,我說:「套句老話,多讀書吧。」「啊?作家要讀書啊?讀哪些書 ?」

    (寫書的都不讀書,那還有誰該讀書?)又是一個大哉問。我索性開他玩笑:

    「先把四書五經朗誦一遍,再把莎士比亞原文全部看懂,然後再讀諸子百家…。」

    這個社會的成人普遍不看書,如何讓孩子喜歡看書?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一直到現在也並未改變太多:很多媽媽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但

    她們從沒為自己買過一本書;也不喜歡孩子看「閒書」--所謂閒書,就是教科書以

    外的書。

    我看過許多時髦女子,買起名牌服飾一刷數萬元面不改色,要她買一本書卻嫌浪費

    錢。絕大多數女子,一年買的新衣服比看完的書多。喝下午茶喝了三個小時,講的

    是哪家餐廳好吃、抱怨老公婆婆孩子、哪家沙拉油便宜五塊錢,咖啡廳裝潢很有書

    香氣質,裡頭只有不想謀求昇華的瑣碎話題窮兜圈子。

    有人以為看報紙就是看書。「知識使你更有魅力」這個報紙的slogan打得實在響,

    但報紙上傳遞的其實不是知識,是資訊,資訊數日即死,不會使你更有魅力。

    也還有一些爸爸打麻將輸了錢,竟然怪孩子在一邊看「輸」。我從小愛書,會在書

    中找到改變想法的箴言,在我踏入所謂現實世界的時候,並不了解,為什麼有人不

    愛看書。因而,面對以下問題,我曾經一頭霧水:

    有個記者曾如此問我:「你這麼忙,還會看書嗎?」(這個問題使我深感受辱,但

    看看問的那人一本正經,她應該沒有這個意思。)

    有位廚師朋友看我在等主菜時看書,問道:「你不是已經有很高的學歷嗎?

    還要看書做什麼?」

    錄影空檔時,我也會帶著一本書靜靜地看;有一次有位男主持人忍不住過來對我

    說:「書有這麼好看嗎?」在節目中,他也嘲笑我:「書念那麼多,還不是跟我們

    一樣來拿麥克風。」

    有人知道我不曾打麻將殺時間,驚訝的表情好像遇到了恐龍。我想,如果我告訴他,

    看書比打麻將有趣,他也一定以為我自視清高吧。

    我慢慢才明白,對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讀書只為應付考試,在他們的生命

    經驗中算是苦差事。

    本地看書的風氣確實會讓大多數作者傷心。以我來說,能夠清楚說出我主持的節目

    名稱的人,總比知道我寫書的人多十倍。

    有人嘲笑過英國人的勢利:「在法國,所有的作家都會被尊敬;在美國,有錢的作

    家會被尊敬;在英國,所有的作家都不被尊敬。」台灣呢?我不知道,但小孩若立

    志當作家,家長一定還是會很沮喪吧。

    為什麼要讀書?

    把學歷因素清除之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好處。

    讀書可以擺脫平庸:余秋雨說得好:「閱讀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

    果在青年時期就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何謂平庸?平庸是 一種被

    動又功利的謀生態度。」不讀書的人所失去的,就是一個人在他有限一生中沒辦法

    獲得的所有東西。

    讀書使你容易快樂:有一次和侯文詠聊天,他笑道,不管怎樣,他都可以安貧樂道,

    老婆逛街買一隻鞋,最少也要花三千元,也許只穿一次;而他花三千元,就可以買

    三公斤書,可以逍遙很久。物質慾望不貪的價值觀、人生觀都不易隨波逐流。

    讀書給你真正自由:美國作家Roger Holmes說:「讀書,像是乘著作者的翅膀飛翔,

    讓你看到從沒看過的風景,體驗從未有過的自由。」

    「什麼書才是好書呢?」對我來說,沒有書該被列管,但請不要偏於一隅,你愛看

    漫畫,可以,但只看漫畫的人,會變成無厘頭思考者;愛看言情小說,可以,但只

    看言情小說,你會以為感情就是那個樣子;只看投資獲利,錢未必能賺 到,但只能

    一味俗氣。

    沒有人能說什麼書是好書,你是自己的主人,就算是千萬人讀過的名著,你讀不下,

    暫時放下吧,如果你繼續讀書,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就是現在,我想讀它。

    書給我的東西超乎想像,最美妙的是,它隨時為我開一扇門,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

    界,即使寂寞,未曾孤獨;即使在窮困窘迫時,也能看見生命樂趣;傷心時,我知

    道如何寬慰自己;憤怒時,也能不繼續讓情緒暴風圈加大;因為書,我沒有變成一

    個盲從於「平庸大隊」的人,書以最不讓我尷尬的方式指出我的錯誤,使我看見智

    慧的光芒比鑽石明亮,久而久之,我就像一枝鑽石檢驗器,碰到靈光閃動的鑽石,

    便會見獵心喜地作響。

    ............

    感想:

    我想我從這篇文章中.也慢慢找出我的答案..

    以前看的都是同領域.雖然有看和沒看好像差不多= =|||||||

    現在我要改跑道..多看看不同的..:E

    趁著暑假..狂跑去書局看自己想看的書吧..^^

  16. (以下是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獻給對選課跟人生不確定的同學)

    你不要問我你未來的20年會怎樣.

    沒人能告訴你.有人是因為別人跟他說怎麼活才活下來的嗎

    我當年清華書讀的不好.玩玩的不好.又沒女友..

    大3學分一個也沒拿到.

    你那時如果跑來跟我說."我會讀MIT.之後回清華當教授.之後做到

    清華大學學務長"

    我會把你扔出去!

    大3我決定要考研究所

    原因無他.因為我啥事都做不好.所以太閒了

    就去讀書.考上了.就做專題.之後到核能所做事

    每天一開門就看到一堆博士.覺得讀博士好像也不錯.

    於是我就去考MIT了.去讀那要考資格考.

    我有一年的時間.到那每天就想起一首台語歌....補破網

    要讀的書就那些.考的就那些.每天翻開書.這不懂.那不會.

    怎麼辦.硬讀阿.躲不掉的.一科一科補阿補阿的讀完他...

    之後畢業沒事做.便申請回國當教授

    其實人生有點命中注定

    有種力量再推著你.

    我有個學弟.學歷跟我一模一樣.也是麻省的.他人生第一志願...回

    清華教書偏偏他申請時.沈君山不給核工系申請核工教授.要請外系

    的才能可是到我.劉兆玄很開明.我就當了教授.之後作課指組組長.

    現在當了學務長...

    但回首20年前.一切都不是生涯規劃規劃出來的

    所以.人生充滿了不確定.你只能努力

    我們40歲的人跟你們想法不同.

    你們會說.一直努力又不一定有收穫.我何必努力

    但是.你不努力就沒機會了.你努力起碼有機會成功.

    最少知道成功為何.

    所以.快樂最重要.不是叫你縱欲.

    是說你有多少實力完多少東西.

    你考試考90分跟80分是一樣的.你可以去玩你的興趣.

    但你考了50分.你就少玩點.

    30分.書拿來.到我旁邊讀.

    不要問我你要做啥.我能給建議.但我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

    所以你要做啥請自己決定.半導體景氣時.你讀什麼都一樣

    非電機的在竹科也不比電機不吃香

    但是如果不景氣.就各找出路.這時如果你走的是沒興趣的路.

    你不就很慘....

    所以.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你們實在不用想太多

    因為你們心中的疑惑不會有答案的.

    起碼我知道的人都沒有.

    清大物理系第一名畢業的黃一農.立志讀哥大的理論物理

    哥大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資格考前3名才能讀理論物理

    他一定可以吧.偏偏那年李政道帶了些大陸人去考.

    他考第4....念天文物理..現為清大人社院院長..歷史教授

    比我的人生還扯.

    所以.你現在想一堆未來.實在沒必要

    但想想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未來所有事

    你還要活下去嗎.都確定了阿.

    恩.要放假了.我不想跟你們說明白.

    但這個暑假真的也許是你人生能玩的最後一個

    有機會去放鬆一下.大3是大學的精華.但開始前

    你要先輕鬆一下.好好規劃你的暑假

    要玩要讀書都好....別跟我說你到補習班讀喔!

    補習是沒用的.補習的目的是什麼.考研究所.

    可是.你連大學的書自己都做不了歸納

    不能獨立吸收歸納.動不動就要人家給你最終結果.

    你以後怎麼做研究...

    1.好好玩

    2.要活著(ps.之前有個博士班的跳樓死了.所以他會說這個)

  17. 最初由 冷雨 發表

    讀自己有興趣的可能會比較認真吧

    如果你讀得好的話讀哪個學校都沒關係,只要能力很強態度好公司都會很樂意用吧..

    如果能力差...混個漂亮文憑也會被請走路吧...以上只是純屬個人看法..

    你喜歡上了什麼特別科系呢................(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我是想讀傳播.只是怕到時如果考很差的話.我選擇我有興趣的科系.

    但那個學校是超後段.出來大概也難找工作吧~

    因為去應徵時不都是看學歷.如果不是大家聽過的傳統大學.

    他們應該連面試都不想吧.~ ~

    因為補習班老師就講有一個學生讀後段的私立大學.畢業後應徵工作.

    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刷掉...= =|||||||

    所以想先問問看大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