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xwl

註冊會員
  • 內容數

    1873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Znoxwl

  1. 這首我彈過

    他大概在描述戰爭以及有愛國情操

    我不認為可以說在「描述」戰爭與愛國情操,只能說這首音樂受俄國傳統音樂影響深厚,很可能與愛國有關。我自己貼的連結的維基介紹上面,似乎也不太嚴謹。基本上這還是一首非標題音樂的創作;作曲者可能有各種想法,但我們只能猜測,並當作一首純音樂來處理。

  2. 因為之前有一所高中停辦

    所以竹中就吸收了他們的招生名額

    不過我覺得因應少子化

    可以逐年減收

    (首先要先跟國中生家長抗衡...)

    --------------------------------------------------

    如果新竹縣市的出生率一直維持

    新竹的人口素質會不錯!

    某年竹一中(在新竹縣的樣子)併入竹中,

    所以也不是增加,而是兩校合併。

  3. 另外一場表演內容則是「台灣民謠」,這看起來是國家級樂團應該有的水準嗎?

    台灣民謠不好嗎?

    音樂有沒有水準不是白痴記者能鑑定的吧

    倒覺得是篇唯恐天下不亂的新聞

    樓上可以去看看那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與內容,

    如果你認為這半年只有這種安排,就有國家國樂團的水準,再發表看法。

    你怎麼知道這位記者下多少功夫寫這篇報導?

    為什麼記者沒有資格評論音樂好不好?

    不合你意就是白癡記者嗎?

  4. 一段時間之前有說明過,

    由於國樂、傳統音樂與音樂劇方面的流行音樂還沒有清楚可用的討論區,

    所以先在這邊討論。

    有興趣可以爬爬文看一下以前的公告。

    另外,現代音樂本來就是古典音樂的一個正式的風格名稱,

    (以二十世紀初期至中期為主的音樂流派,或泛指二十世紀音樂)

    我想您說的是流行音樂而不是現代音樂吧?

  5. Trio WaS daS 聯合音樂會 之 貝多芬

    Trio WaS daS 由三位師大音樂系學生組成,

    2008年六月首次於音樂會演出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

    現在將以獨奏與室內樂形式,用作曲家最嚴謹的奏鳴曲為媒介,

    介紹貝多芬的經典鋼琴與弦樂作品。

    這場演出的貝多芬作品,包括前期的小提琴奏鳴曲,中期的大提琴奏鳴曲,

    與後期頗有浪漫風味的鋼琴奏鳴曲。

    這場音樂會同時也將演出知名度相對較低,

    卻同為德奧弦樂作品名家的俄裔作曲家 Paul Juon 的作品。

    Juon 有許多弦樂經典作品,在十九世紀末是很常被演出的音樂會曲目,

    包括數首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奏鳴曲等,

    我們將帶來一首輕鬆又有強烈作曲家風格的小鋼琴三重奏(Trio Miniatures)。

    曲目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3, Op. 27 No. 1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7, Op. 90

    Beethoven: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No. 3, Op. 69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1, IOp. 12 No. 1

    Juon: Trio Miniatures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Op. 18b

    演出人員

    小提琴/陳又寧

    大提琴/黃筱軒

    鋼琴/林韡函

    協演

    鋼琴/徐潔亞、陳儷文

    場次

    1/15 (四) 19:30

    台北 致凡演奏廳

    台北市南昌路二段216號3樓之1 (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

    1/17 (六) 14:30

    新竹 中華信義神學院

    新竹市大學路51巷11號 (新竹客運2路公車神學院站)

    1/18 (日) 14:30

    彰化 永福基督長老教會

    彰化市陳陵路2號

    海報: http://www.znoxwl.net/trio1.pdf

  6. 剛開始上台都會緊張

    不過多表演幾次其實就還好

    看著指揮就好了XD

    而且表演都有打spotlight啊

    幾乎就看不到下面的觀眾

    用力用心唱就好了哈哈

    反而是比賽我真的比較緊張耶

    連下台後都在發抖....

    比較要解決的問題是獨奏吧,

    合奏感覺上不太需要緊張..

    獨奏時怎麼克服那個壓力,

    或最基本的體力的考驗,

    真的是很需要訓練的一件事情。

  7. 戲曲學院與台北愛樂今年合作推出游昌發作曲、曹永義重新編劇的孔尚任《桃花扇》歌劇。

    說它是歌劇,我並不是完全認同,但作曲者這樣標明,姑且就先稱作歌劇吧。

    最近似乎流行各種傳統唱腔與管弦樂的組合創作,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方向,卻並不是非常容易作得好的。

    東西方藝術有非常大的差距,所強調的內容也不一樣,

    最理想的狀態是創作出一個跨東西優勢的完美作品,

    然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一部互顯缺點的作品。

    一踏進系劇院,我就看到刻意設計過的扇狀舞台裝飾在地上,舞台中後方則是扇狀的帷幕,

    這整場歌劇在舞台的變化上並沒有非常大,

    卻很象徵地運用了這兩個扇狀佈景,

    透過不同的光影與色彩變化以及帷幕的位置等來表現各種意涵。

    這部七幕的歌劇模仿西方傳統歌劇的習慣,

    由一段類似序曲(但又很短)的序奏開場,

    樂團編制頗小,而序奏時似乎不太進入狀況,

    在整齊度上出了學生團才能出現的錯誤,嚴重的弦樂錯開。

    第一幕正式開始後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

    或許在作曲者期待內的,在聽覺上強烈的對比感。

    傳統戲曲的音色與音準,配上西式管弦樂團,

    我認為這是迄今許多類似嘗試皆未克服的地方,

    即管弦樂團凸顯出傳統戲曲在音準上不及西方精準的特性,

    而傳統戲曲特有的唱腔與唱法所營造氣氛會被太過講求準確的西樂摧毀。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如果哪天可以將中式意境融合在西洋的細緻與準確中,

    才是真正成功而完美的藝術品,

    只是,這是不是可達的,我們也不知道。

    今天的演員們,從我非常不專業的傳統戲劇觀賞者的角度來看,

    至少在資歷上,都是國內優秀的演員。

    然而從同樣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的角度來看,

    仍然看得出資歷深淺對他們的影響,在舞台上面的掌握力,

    不管是詮釋自己口中的音樂與台詞或動作,

    看得出來有些演員,還尚未完全有職業劇團團員在台上的能力。

    話說回來,在掌握完全屬於他們專業的武場演出、傳統唱腔等,

    他們的演出非常有感染力,配合上現代燈光與舞台、經過導演設計的位置與動作搭配,

    各處都在細心詮釋這部名作。

    傳統舞台戲劇的誇張動作和語法,對觀眾而言並沒有平常感覺上的距離感,

    透過拿捏得當及穩健的舞台風範,演員們順利將這齣戲劇重新搬上舞台。

    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的演員,在唱腔與管弦樂團的配合上,都不是非常純熟,

    與管弦樂團配合的確並不是他們專業需求的一部分,

    然而這場實驗性質的劇碼今天是在國家戲劇院的舞台上演出,

    我認為,縱使會唱會演傳統戲曲又精通西洋音樂的演員非常難找,也應該要找到,

    才真正對觀眾負責。不然今天有幾次我在台下都有點擔心會出狀況。

    唯有演後半部李香君的花旦朱民玲在與管弦樂團的配合上非常精彩,

    使用跨界的中國聲樂技巧,將傳統唱腔與西樂要求完美地配合。

    在尾聲的第六、第七幕,作曲家留下了大量高難度的樂段給女主角來表現,

    由於朱民玲用了極為精準的音準控制(或許多少也違反了傳統戲曲歌唱藝術的習慣),

    使得傳統唱腔的音色完美與管弦樂團搭配在一起,

    使觀眾能不受音準影響,直接體驗管弦樂與傳統唱腔搭配的特殊效果。

    老實說,真的很不錯!

    謝幕時,我非常努力地將我最大的掌聲給了這位演員,

    很可惜今天的觀眾似乎並沒有很多人與我對這位演員的感覺一樣,

    大部分的觀眾並不怎麼鼓掌。

    今天的指揮是廖曉玲女士,留奧的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女指揮家。

    今天以前我對她非常不熟,連我有沒有聽過她名字我都不敢確定,

    但擔任過三個德奧歌劇院指揮(其中兩個職位是首席指揮)的廖曉玲,

    很明顯對於歌劇有獨到的指揮能力。

    這場演出,很明顯不管台上演員或樂池的樂團,都在指揮的掌握下,

    即使台上與樂團搭配並不順暢時,廖曉玲也能以優美的從容的音樂解決狀況。

    廖曉玲對歌劇掌握能力,最明顯在於她對音色的控制,

    她很能調配台上台下的聲音對比,而她對樂團的指示也很精準。

    看到她的指揮與資歷,包括受布列茲邀請指揮Lucerne音樂節,

    感覺上,這是個十年前的簡文彬,未來將可以期待!

    舞台、燈光,我都很喜歡,完全參與了戲劇的演出。

    崇禎皇帝登基時,音樂用著輝煌的銅管樂,燈光用了紅黃色為主喜氣洋洋的效果,

    背景卻用了一個破扇,彷彿在預告著一個昏庸皇帝登基的諷刺畫面。

    血扇的出現,則以燈光效果來表現當時的沉重心情。

    地面上的扇狀佈景,也不斷用燈光變化,以及演員的位置,來與劇情對話。

    有很多音樂家說過,歌劇是古典音樂最龐大最為藝術的形式,

    那以崑腔、傳統戲劇融合管弦樂團,則是一個更為跨界的、更大的合作藝術,

    今天的演出,讓我看到了一部分的實驗成功,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作曲家,

    再加上更好的樂團與專業演員、歌者,類似這種的大型製作將可以繼續被期待!

  8. 正常殘想應該試1.7秒

    國家音樂廳殘想過長 不過適合演奏浪漫派曲子倒是真的

    我喜歡 因為我是重口味XD

    國家音樂廳小廳比大廳音響標準許多

    如果想要在台灣找最標準的大音樂廳

    句我聽過應該是台南市立演藝廳最標準

    供大家參考

    沒有正常殘響應該是幾秒這回事。

    當然有些音響學者會喜歡講什麼是標準,

    但事實上,耳朵聽到哪個覺得最好比算標準有意義得多。

    再說,國家音樂廳跟很多音樂廳比,

    殘響還未必是長的呢。

    所言即是

    我的經驗也是如此

    再談上根本聽不到指揮另外一邊的樂團聲部在眼什麼

    只能緊盯著指揮看

    我第一次去表演時 也是在驚險中眼完全場

    給以後要去國家音樂廳演出的人一些小建議

    如果沒有要用到管風琴的話

    建議把天女圖放下來

    因為就算把天女圖放下來舞台回音就已經很大了

    那更不用說直接把聲音送進管風琴的共鳴管了=ˇ=

    一點小建議 希望以後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我自己是覺得,國家音樂廳舞台上聽別的聲部,

    跟大部分音樂廳比是差不多的,

    舞台上本來就與排練時會聽到的差很多,

    畢竟很少人會在一個可以容納樂團人數的20倍的空間排練。

    另外,如果這邊的人要上國家音樂廳演出,

    也輪不到決定要不要放反射幕吧= =

  9. 絲弦縷縷訴衷情

    師大絲竹小集絲弦獨奏之夜

    師大絲竹小集於2007年底初步成團,由音樂總監張宇安發起並邀請師大校內具優秀國樂展演能力的學生們自發性組織而成,樂團成員除了音樂系傳統樂器組主修生外,也包括師大國樂社中許多非科班的傑出演奏者。絲竹小集於每週固定時間皆有合奏與協奏的練習,平時也頻繁的接洽對外演出。2008年5月於師大音樂系演奏廳舉辦「絲竹新聲」創團音樂會,頗受好評。在新的一年裡期許小集不斷的自我學習精進,也誠摯地感謝各位樂友們不吝蒞臨欣賞指教。

    曲目:

    周煜國、雷光耀《趕街》

    王建民《長相思》

    王建民《天山狂想》

    劉德海《童年》

    陳鋼《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劉文金《長城隨想》

    瞿春泉《江南好》

    11/4 (二) 19:30

    師大音樂系演奏廳

    演出者:

    胡琴/林育丞

    胡琴/趙晏瑩

    胡琴/張雅嵐

    箏/洪詩雅

    琵琶/黃凡芝

    揚琴/黃心蕙

    指揮/張宇安

    師大絲竹小集

    海報:http://www.znoxwl.net/ncco.jpg

  10. 推學弟。

    我高三胖虎上任時,很多人在鬧反彈,

    有部分人說得出理由,很有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我很佩服,也願意跟他們交換意見,

    但有不少人純粹想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這樣很爽,

    反對的對象是自己不爽的規範,

    除了以自己為中心的爽或不爽來決定是否支持外,毫無立論。

    鼓勵學弟們不管支持什麼或反對什麼,不管是在校內還是以後的事情,

    成為第一種人,找出自己的理由,這樣才讓人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