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蟑螂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30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小蟑螂

  1. 不知道生研平常都在研究什麼呢??

    我們生研社平常除了社課以外還有不定期的日夜間外採,其中夜間外採(夜採)主要是針對兩生類、爬蟲類、夜行性昆蟲以及部分的水生昆蟲作採集調查;而日間外採(日採)則主要針對鳥類、日行性昆蟲與植物作觀察解說。通常夜採的地點主要為富陽公園、烏來和四崁水等,日採的地點則包括富陽公園、陽明山、植物園、關渡等。而社課當中除了投影片教學或影片欣賞以外,還包括了解剖實驗、微生物實驗、植物標本製作等等。往年還有過動物的飼養,但近幾年受限於校規規定不能飼養動物,所以動物飼養只能由幹部自家做飼養,然後在社團成果展或重要的社課時拿出來做為活教材展示。而植物的栽培,則在最近幾屆剛取得學校分配的一塊小農地,可以作一些小型的栽培活動。:$

  2. 松山高中生物研究社是一個與松高同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廣和深入探討生物知識的學術社團,學弟妹若有興趣加入生研社,可參加今年八月份的生研暑訓。生研社每年的寒暑訓都會請一些老師來上課,例如台大、陽明大學、台北鳥會、台灣蝶會、荒野、北醫、等學校或學術團體的老師,有的是室內課程,有的是戶外的外採課程,有的則是操作實驗等。十分的充實。

    以下是小蟑螂去年曾經發在深藍的介紹文(也幫所有的學術社團做介紹):

    【給新生的簡介】關於松山高中的學術性社團

    松高生研社的其中一個網站:

    生研社20屆所建立的無名部落格

    本來生研社在yahoo奇摩有建立自己的家族,該家族自13屆經營至20屆,但是很不幸的該家族網頁所有珍貴資料已於今年的四月,隨著yahoo奇摩家族的全面關閉而遭到毀壞:'(,目前正在和yahoo客服聯繫中,希望能救回一些檔案T_T。

    另外,第21屆在facebook建了一個社群。但要加入需要由社網管理員的同意。

    歡迎各位學弟妹加入生研社這個園地。

  3. 一_一狠能夠深入討論是非常好的事情。基本上現在的十二年國教根本是七拼八湊並且根本硬湊上來的政策,很多實務面的配套措施都沒有作好,兩黨卻只為了面子問題以及證明他們那些政客有在做事情,然後硬要搞起來。這樣受苦受難的還是只有現在的中學生。十二國教推行之後公平面首先受到質疑,學區制搞不定,許多資源仍然集中在一些傳統的明星高中如建中和北一女或是有大學附設作為後盾的高中,難不成以後為了要念好學校,每個家長都要來搞個孟母三遷,這樣算是肥了都更建商的荷包嗎?其次許多辦學良好受到家長與學生喜歡的新興學校像是松山高中,以及某些在近幾年頗具特色深得家長支持的好學校如板橋高中,據傳在2007年的初步規畫中都並未被歸入到明星高中名單當中,這些學校都頗具不錯的辦校經驗,憑什麼不被列入到明星高中?評估的標準在哪裡?分明有許多問題。完全並未顧及廣大家長與學子的民意。有大學撐腰的學校就可以當然入籍明星高中嗎?但從過去的升學率與學生進入社會與職場的後的發展而言,全國的許多“附中”未必比其他市立高中好到哪裡。而某些新興的“附中”難道不用先列入考核然後直接就可以加入到明星高中嗎?特別是後者,據傳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因為一些利多而準備大肆開辦“附中”,那麼以後當全國的市立中學大多都“死在”社區化以後,是不是台灣的高中教育將淪為各大“附中”的戰場?十二年國教強調學區化,那偏遠地區的學校從以前到現在都存在教育資源的差距,是不是以後住在鄉下的小孩就活該該死去唸沒有資源的學校?現在的基測至少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公平性。讓貧困學生只要能憑實力就能唸好學校。取得翻身改變命運的機會。以後當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律都採取類似資料審核或齊頭式平等的學區分配,那越有錢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有越多的補習資源,有更多機會能夠拿到好的履歷與背景資料,有更多機會能夠搬到好的學區,台灣的社會終將導致貧富階級對立,距離整個社會崩潰也就不遠了。其實光是基測問題就不少,十二年國教既然可能塑造的問題更多,那為何不靜下心來,先就目前現有的體制去作改善 :@?教育部每次都是這樣,一件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又丟下另一塊看似大餅實則充滿問題的燙手山芋,然後山芋越積越多。

  4. 學妹,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自修室通常週日和週一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週二~週五則為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九點。以前配合指考考季都會延長自修時間到晚上十點,不過最近幾年聽說圖書館人力不足,因此不再延長。我個人覺得這是有點好笑的= ="",如果人力不足的話,就應該多增派人力,若真的圖書辦公人員員額不足,就應該多增加國家考試的錄取名額,然後編入圖書館當中,而不是每年做一些無謂的精簡人力,導致該有的服務被縮減了。台北市作為首善之都,居然還不如中南部的一些圖書館,考季竟然沒有嘉惠學子的延長讀書時間,非常的不應該 :@。算了,發發牢騷而已。學妹加油!:)個人覺得在圖書館讀書仍然是很不錯的。因為台北市立圖書館包括總館和各分館的環境還不錯。距離學校較近的幾個分館包括松山分館、信義分館、永春分館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以前我在高中時,常常放學後選擇在圖書館或是在學校晚自習。加油!加油!

    當中的信義分館打錯了,應該打為總館和六合分館。

  5. 學妹,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自修室通常週日和週一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週二~週五則為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九點。以前配合指考考季都會延長自修時間到晚上十點,不過最近幾年聽說圖書館人力不足,因此不再延長。我個人覺得這是有點好笑的= ="",如果人力不足的話,就應該多增派人力,若真的圖書辦公人員員額不足,就應該多增加國家考試的錄取名額,然後編入圖書館當中,而不是每年做一些無謂的精簡人力,導致該有的服務被縮減了。台北市作為首善之都,居然還不如中南部的一些圖書館,考季竟然沒有嘉惠學子的延長讀書時間,非常的不應該 :@。算了,發發牢騷而已。學妹加油!:)個人覺得在圖書館讀書仍然是很不錯的。因為台北市立圖書館包括總館和各分館的環境還不錯。距離學校較近的幾個分館包括松山分館、信義分館、永春分館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以前我在高中時,常常放學後選擇在圖書館或是在學校晚自習。加油!加油!

  6. 魔術社的學弟妹有沒有注意到今天google的首頁圖片?今天是魔術大師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的誕辰紀念日,小時候我記得好像在discovery看過他的紀錄片,不過印象不是很深^o),他早年也是以撲克牌來玩魔術的戲法,但之後專研逃脫術,而成為最早從事逃脫術表演的先驅人物之一(H)。之後還出版過書籍介紹魔術的戲法,他痛恨詐術,曾經幫助美國科學人雜誌街穿許多詐術的騙局。大家可以從維基或是google打Harry Houdni關鍵字搜尋一下大師的丰采...

  7. :$許久沒回深藍了,結果發現也沒什麼新的主題。由於一直處在忙碌階段,也暫時沒有辦法幫學弟妹找尋更多有趣的資料或是最新的活動訊息。最近松高應該也正處於期中考階段,高三的同學則應該正在準備繁星、推甄等大學的入學準備,各位學弟妹都加油吧!我在遠處祝福你們一切順利!;-)

  8. 接近歲末年終,:$感覺上這一年忙碌甚多,但瞎忙的時候也不少,很多的進度都還是沒有達成。之前遇到幾個高三的學弟妹,感覺上他們好像又消瘦了一些。大家都在努力吧。無論是學業或工作,只是不同的岡位。在這裡給與母校的學弟妹祝福,尤其是高三的學弟妹,接下來一連串的大型考試,祝你們一切順利!:D衝刺之餘,身體也還是要注意。

  9. 我寧願專心活在當下

    因為

    數學快要被死當啦!!!

    以前數學也死當過:'(,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越是害怕的科目越要花時間下去攻讀它,高中數學真的是要天天去算的。試著在班上找到志同道合然後數學比較強的同學,然後每天算一點,向他請教,要不就常常去煩老師。以前曾經用過這樣的方法。否則以後除了文科和法科,幾乎每一個領域都躲不開數學。

  10.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D。我也希望我能周遊世界諸國,其中,走完整個古代從洛陽到河西四鎮、羅布泊、到新疆天山南北路,到帕米爾高原,再到印度、哈薩克、伊朗高原、巴格達、大馬士革、希臘,最後抵達威尼斯的大絲綢之路,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走完。窮困的我目前也是希望慢慢存錢,然後一步步的慢慢實現這個夢想。

  11. 大家好,這裡是松山高中青年社。

    我是社長 DE August。

    新一期的囧報已經正式出刊了。

    校慶園遊會已於校門口零星發送,各班將會在11/9(二)領到。

    本期內容已全部公開上線,歡迎大家自行下載。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囧報 Vol.3 電子版

    如有批評指教,請向我們提出,

    也歡迎各種形式的投稿、來信。

    We still dream about a better life, a better sssh.

    十分精美,文章內容也不錯。;-)

    學弟,身為個無力的學長,我其實有很多事情想跟松山的學弟妹分享...只是事情都有點糟糕XD

    不知道你們接不接受老人投稿呢?

    話說很久以前的校刊好像有考慮讓校友投稿,我還記得我們那一屆是第一期校刊的發行,校刊題名為抽芽。十三年前的事了...一_一狠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如果還可以的話,或許可以揪一些現在已經就業或是還在研究所的老人團來投稿一下。

  12. 政大包種茶節

    往年差不多在十一月到十二月之間舉辦,今年活動的時間是在十二月11日,包種茶節是政大自己主辦的校園博覽會,有點類似台大的杜鵑花節(今年的三月份舉辦過),大致上介紹各個系所與各系擺設攤位的園遊會。對於想要了解政大的學弟妹,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E。尤其是一類組的學弟妹,政治大學雖然也有理學院,但相較於政大其他文法商社等學院而言,政大理科的科系比較少。政大也是傳統上除了台大、師大與台北大學以外,一類組在北部最重要的學府,一般所說的台清交成四大名校主要是針對理工科而言,對於文組班的學生則主要為台大、政大與師大這三間學校,然後再來則為清、交、成、中山、中興、中正、台北大等學校,不過清交成三校的文組科系比較少,而如果要選擇中字輩的學校如中興大學或中正大學等就得要到外縣市去讀了= ="。所以如果學弟妹有興趣於了解自己未來的方向,這是個不錯的活動。目前相關的活動資訊尚未完全公佈,有空時大家可以到政大的網站或是詢問在政大唸書的學長姐。

  13. 找不到就沒有動力,多想找個人愛?

    愛的本身其實並無需過分的追求,這種事情隨緣相聚,不可太強求。反正只要知道自己有付出過就行了。而如果只是單相思,那也算是一種經驗。人生的道路其實很長,當你做過努力,總會有一些果實。即便有時候的果實不一定是自己原先追求的,但是世事難料,有時候某些人一生追求個老半天,最後的伴侶卻是在從未注意到的燈火闌珊之處。所以一切只要做到盡力即可,苛求是無益的

    無慾才能追求清境,可是無慾的同時生命的精彩在哪呢?

    清境的本身確實是要無慾,但此無慾並非是全然虛無的無慾= ="",就像許多古往今來的修行者或是有道之士在黎民百姓真的遇到困難所在時,仍舊願意傾力相救,或是赴湯蹈火的阻擋災難降臨。這是在大方向上積極的動力。而在小事物上,古人常說落花水面皆文章,哪怕是一片葉子飄落,一處小鳥的鳴啼,一陣清風的吹襲,也處處有禪意,處處有玄機,古代禪宗有許多公案正是來自於對大自然與我們周邊生活小細節的觀察。近代的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很多時候也都是來自於對生活環境週遭的體驗,就像愛因斯坦在瑞士專利局百般無聊的上班生涯中,有一次看到有東西在他眼前掉落,他即聯想到物質在高速行進下,重力與加速度的關係,並且從而修改了相對論對於重力的描述:D。科學家在思考事物時的冷靜和專注,其實一如禪者的空明寂靜。這樣的無慾不是全然對於世間沒有追求;只不過不同於縱情聲色那樣的享樂;而是另一種體驗周邊事物,並且詮釋週邊事物的樂趣。然後積極的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尋,並且能夠使自己與旁人都能獲益的人生道路,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中道,也就是圓融處世的精神。所以無慾並不是撇開生活中的一切,也並不是製造寂寥的空虛。正如同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於教人不偏不倚﹐去偽存誠﹐然後增進人生的價值。佛家的中道所講的非有非空﹐中道實相,其實是教人擺除偏私的欲望,然後明心見性。

    雖然這樣說,可是追求快樂的過程甚至獲得快樂之後,

    很容易感到空虛阿...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執著於想要一直維繫快樂的心情,過份執著於快樂的本身,才會變得容易感到空虛。但如果我們能夠盡量讓我們隨和,那麼很多時候曙光會不斷地躍現,並且讓我們能夠擺脫掉許多不必要的小煩惱,生活中的許多小事情不僅不會讓我們煩心,反倒能讓我們感到喜悅和滿足,那麼心情自然也就不太會有較大的失落之感。當然關於這方面我也還在努力學習中。學著怎樣豁達、開闊自己的視野。

  1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絕不是指向虛無而悲觀的:D。所謂的夢幻泡影,只是在講世間無常,沒有一個定向的事物,所以對於每一件事情都要圓融,而不可執著。佛家的哲學其實是積極的,絕非消極的。佛家的學說中,真正的中心原則在於四諦,也就是苦集滅道,正因為了解世間的事物沒有一定的定向,因此排除了對於物欲這些夢幻泡影的追逐,反而朝向追求內心的清靜,所謂的道是來自本心的自我觀照,時時不停的觀照,這種境界即為明心見性,他能對自我的貪瞋痴煩惱有所覺知,因此心中能夠不再為這些夢幻泡影而苦惱,因此就產生了滅的作用,當覺知的時間越長,而滅的作用也越強,終有一天能達到不再受到貪瞋痴煩惱所限的喜樂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涅槃。也因此涅槃並不是死的意思,它是一種終極的悟道境界。就如同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時的喜悅。他找到了那份深層而能使得世人皆能得到心靈解脫的一種方式。超越了對於生老病死恐懼的格局,而讓人們理解到生命所具備的無窮價值。其實生命的本身即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旅程;我們在這不可逆的過程中,追求著如何讓生命有所獲得,而使得這個旅程能夠是一個豐收的旅程。既活得漂亮也活得精采。不論佛家或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道家與墨家,皆闡發世人在面對生命時,所應具備的積極。付出的本身有時不一定要收穫,生命就是這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當人們締結善緣的同時,即便那份真切的付出不一定能在短期產生效益,但卻已冥冥當中逐漸將周遭的世界轉向到正向而光明的方向。老子也曾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當那份執著能夠放下,而以圓融的態度去面對世界時,其實人生是無入而不自得的,也就是當你活著的時候,當你呼吸這每一口來自美麗世界的空氣時,當你用心的去做付出與貢獻時,那就是在闡發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來自於自我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