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leV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35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JungleV

  1. 國文嚴重打擊自信心 學測寫了大概 2X分 / 54分

    英文還OK 而且後面有些分類的單字蠻值得背背

    數學Bye bye

    歷史 難度不一 我從47.5 - 92.5 內容有些冷僻

    地理 某部分也是有些冷僻

    公民 寫起來OK

    物理化學 生物 我覺得比詮達的簡單欸 可是我還是不推薦 還是好難

  2. 國文還建議看文學史演義 蠻多東西我覺得學測北模...嗯 你知道的

    雖然有些東西頗冷僻

    可是可以稍微記一下

    還有看看現代文吧 把張愛玲 余光中 徐志摩 朱自清 這類名家看過,

    對現代文理解也是有幫助的

    當代小說名家 也不錯!

    大概兩個禮拜一本小說 或是更快看完一本

    我覺得真的是一種潛移默化

    當作睡前的助睡工具有頗有效... (我是覺得蠻好睡的 ,那些名家的文章...)

    英文的話我覺得

    空中英語雜誌、常春藤 頗推薦 內容包羅萬象 背背單字也不錯

    Six-way Paragraphs 閱讀 也是累積實力

    看看學生郵報背背單字 練習翻譯

    還有不建議一開始就 翰林命中詞彙100%

    還是先背4000單字累積實力 ,推薦三民版 那本 一天2回 連那種 同義字反義字用法補充都要看

    不過背單字這種事是每天累積的

    利用零碎時間

    像是 算完物理化學數學後 背一下再準備下一個科目這樣

    翰林這本比較像是準備大考的急就章

    還有片語的話 基本上大考會越來越少... 可是適當的用在作文中也是不錯的

    英文其實越來越重視閱讀 比分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長

    還有不建議一次補超過三科

    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很笨 還是抓不到讀書方法

    之前補四科根本沒什麼時間讀書

    還有問題私信呦

  3. ※注意:

    可跟【心得】一類組唸書方法 -庫德學長 的文章一起看!

    主要都是攻略一類組的方面

    我只是做一些心得補充而已。

    還有原PO並不聰明 只好用一些很笨的方法

    Part I 高二&暑假&國文

    各位大家好!

    我今年升大一 上 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獻醜了)

    考完指考後 其實一直想說什麼心得的

    是我這一年半生活的寫照...

    一年半前的今天,我也希望自己能學測就上!

    可是 學測上的又有多少人呢?

    拿我母校新竹高中來說 大概1/7的人是學測就上的

    那剩下6/7的人當然毫無疑問的選擇考指考囉!

    想當初我想學測就上 ,想說沒上高二的物理化學會不會吃虧

    毅然決然地選了二類

    然而,在裡面待了一年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跟上物理化學

    只能苟延殘喘的求個過

    當然,物理化學數學就花掉我大部分的時間 ,幾乎很少時間是花在國文英文社會的

    (因為我不夠聰明(泣))

    但是高二下的時候 我就對時間有了調整

    知道自己未來會跳到一類去

    所以我國文英文數學的比重略略增加

    國文:假日有開始看四十篇(翰林版) 還有 抄寫形音義(很笨的方法卻很受用)

    英文:背4000單字 跟 片語本

    數學:其實我建議如果學校數學老師比較不是那麼讓人理解,一類組可以考慮補數學...

    社會科仍舊保持(暑假準備都不遲)

    到了高二結束之後,我就決定快點跳槽吧!!!

    這時候暑假很重要了!

    暑假真的是準備學測的黃金時間!

    可是這段時間到底要如何準備呢?

    我一天有10個小時在讀書

    我花了2小時在看國文

    2小時在看英文(這裡指的是文法 、 Cloze 、閱讀、句型練習 、作文)

    2小時在看數學(其實我有補習就是)

    剩下4小時在看社會跟自然

    社會自然時間我都盡量壓縮

    老實說 原本自然社會我都花更多時間

    到考前才換成這樣

    學測有個我覺得還OK的分數 可是高的都是社會自然

    其實對於申請比較沒有幫助(當然有比總級分的有差)

    題外話:

    像是原Po申請的 政大會計系 跟 成大會計系

    一個採國文英文 一個採英文數學

    結果我國文數學 爆炸了

    第一階段一個都沒上...

    暑假時間分配大概如上 ,暑假到學測這段時間的用書我就分科攻略!

    要怎麼在每科的分數上都掠奪到好成績呢?

    國文:

    其實我的國文也不是非常好,所以只有靠幾本書來撐撐場面

    但是聯想其實才是拿高分的關鍵

    當形音義都有一定程度的時候 ,其實一二三題也不再那麼棘手!

    重點是在後面的閱讀理解跟作文!

    所以多看多寫 真的頗重要!

    像是原PO高二無聊的時候會看一些小說 倒是能培養語感

    (原PO的國文一直都是很低落的狀態...)

    到了高三,就要準備一本空白筆記本

    每次考試都有錯的地方,我就會分形音義跟國學常識

    把它抄在筆記本上,到時候復習的時候就要避免這些錯誤

    作文的部分我每一周都會寫1~2篇

    我覺得是個合適的分量

    至於書的部分:

    搶救國文大作戰/龍騰(當作工具書使用!!!)

    古文四十大探索/翰林(其實我覺得這本比四十不惑好欸...)

    閱讀新賞/晟景 (我覺得題目不錯)

    現代詩文理解/翰林

    國文學測總複習/詮達

    念40篇的時候 縱然有他X的不願意

    還是要唸出來!

    唸出來才會有印象!

    搶救國文就當作形音義成語詞語國學的工具書

    基本上會考的都有在裡面了!

    兩本閱讀測驗其實是為了彌補自身理解能力低下

    強迫自己思考的書

    國文學測總複習其實跟搶救國文大作戰有些重複

    可是裡面有些東西實在很棒!

    尤其是他把四十篇古文的字音、字義特別抽出來整理

    搶救的內容像在增加國文實力,

    可是國文學測總複習這本卻可以臨陣磨槍

    (我累了...)

  4. 數乙的話:

    第一冊第三章 多項式 一部分

    第二冊第一章 指數與對數

    第四冊第二章 排列與組合

    第四冊第三章 機率與統計(I)

    第五冊第一章 機率與統計(II)

    第五冊第二章 矩陣

    第五冊第三章 不等式(絕對不等式除外)

    其中第五冊大概考了50幾分左右 (96-99年)

    然後國文推 四十不惑(晟景)

  5. 我想說 地理其實更重理解

    如果無法融會貫通

    就算是記熟了應該也不容易念好

    通常是要把通論理解後記起來(並非死背)

    地理是很重因果關係的

    EX:地形.洋流.風系->氣候->土壤.景觀帶.農業分區

    所以一年級把通論讀好的話 二三年級比較不是問題

    二年級幾乎就是靠通論+多記一點區域特色就可以了

    圖表的判讀正如上樓所說的 很重要

    然而地圖記熟真的並非讀好地理最重要的關鍵。

    如果你念三年級的地理

    其實地圖....

  6. 我看了【置頂】 【分享】借代與借喻 這篇後,我發現其實還有兩種修辭是很容易搞錯的,所以來分享一下。

    錯綜

    1.交錯語次(語序變換)

    將原本正常順序的句子,故意調整先後次序的修辭。

    Ex: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陟臧罰否

    2.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始得西山宴遊記〉→ 岈然若垤,洼然若穴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4.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黃州快哉亭記〉

    →連山絕壑,振之以清風,長林古木,照之以明月。

    2.抽換詞面(詞 的變換)

    把下一句中原本該繼續沿用前一句中的詞語,換成其他近義詞,使文句不繁複。

    Ex:1.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何害。〈詩經、蓼莪〉

    2.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典論、論文〉

    3.伸縮文身(字數變換)

    將原本應該相同長度的句子,增減字數後,使文句產生長短變化、參差不齊的效果。

    Ex: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

    〈上樞密韓太尉書〉

    4.變化句式(句式變換)

    1.變換原先的肯定語氣為否定語氣,直述句變為疑問句。

    2.把肯定句、否定句,直述句和詢問句等穿插使用 。

    Ex: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諫齊王〉

    互文

    1.句中互文

    一句之中的前面與後面各有互相補充彼此涵義的詞語,而作者分開來寫,而讀者須合併一起讀。

    Ex:1.岸芷汀蘭。〈岳陽樓記〉

    →岸:河岸 汀:水邊平地 芷:一種香草。蘭:一種香草。 河岸邊的香草

    2.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以魚蝦麋鹿為侶為友

    3.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將軍征夫皆白髮落淚

    2.單句互文

    前後兩句互相補充對方的意義。

    Ex: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不以物喜己悲。

    2.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蓼莪》→父母生我、把我養大

    ◎錯綜、互文的差異

    錯綜 句子中意義皆完全,只是故意改變字句,交錯有變化。

    互文 句子中意義不完全,得需要互相補充才能完備其意義。

    引用修改自:高雄女中【錯綜】、【互文】修辭辨析

    http://w3.kghs.kh.edu.tw/UploadDocument/6376_錯綜互文辨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