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e53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yurie53

  1. 歷史對於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兩極,他的政治手腕高明,剷除建國功臣,讓他們不會在朱元璋死後獨攬大權,但是用的手法太過激烈,例如抄家等等,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汙點,由於他是窮人出生,對於人民的權益較為看重,在朝上設置廷杖,侮辱士人,據說在當時,官員上朝都要先跟家裡的人道別,不然可能有頭上朝沒頭回家。明惠帝年紀輕及即位,心裡想要削弱諸王侯的權利,但是看在他舅舅朱棣的眼裡,認為他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沒有這個實權可以說削就削,但是他的皇叔仍有人回到京城,不是被惠帝監禁就是被殺死,所以才會有靖難之變。明英宗時期寵信宦官王振,發生土木堡事變,跑去打瓦喇,結果被抓,大臣于謙輔佐代宗復辟,明朝政府暫時回復平靜。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是促成明朝衰亡的三個皇帝,除了不上朝以外,寵信宦官也是一個問題,在神宗時期,東林黨爭的越演越烈,其實,明朝的衰亡東林黨需要付一定的責任,因為他們不只排斥閹黨,還排斥中立的士人,始得士人必須依附閹黨,神宗的20年不上朝也讓朝綱敗壞,宦官專政(在這裡需要說明,靖難之亂時,宦官是站在明成祖這邊的,所以當成祖當皇帝的時候,便開始寵信宦官)。最後的崇禎皇帝曾經試圖振作,一開始就要把魏忠賢給宰了(不過魏是自殺的)可惜的是,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讓他誤殺了袁崇煥(雖然當時袁崇煥真的氣燄囂張,不過事實證明了殺了他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努爾哈赤都被他打敗過,證明了他的戰術運用很恰當,是明末的戰略奇才)。簡單來說,明朝的歷史並不比清朝的簡單,只是因為清朝馬上決定修明史,所以資料保存較為齊全,讓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皇帝的行為,其實仔細觀察明朝歷史,會發現有很多奇怪的皇帝都在明朝,不過不可否認的,對於跟海外的交流,明朝皇帝的確有做到一定的程度,包括擊敗倭寇或朝貢貿易等,所以其實明朝的皇帝也有不少厲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