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9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安萍

  1. 我想加一個Q,是我在朋友的狀態上看到的,覺得值得想一下.

    Q. 如果你是教授,有人提早放春假而沒出席,那麼你該不該點名?(點名對出席的人似乎比較公平,而對那些歸心似箭的孩子們似乎也應該諒解他們而不點)

    我不想點名…

    我不太喜歡老師點名(尤其是那種老師教很爛可是每節課都會清點人數的最討厭了),出席不一定代表這個學生有認真學習,不出席也不一定代表他不用功。而且為什麼出席要算成績啊...

  2. 只要是自願的就沒有怨言可言啊

    我的感覺是,某天學長姐說要辦宿營班上就乖乖投票選幹部開始動起來,根本沒問過每個人是不是願意加入,就自動把全班都當成一定要參加了囧。

    雖然幾個星期之後副召有發單子問大家願不願意參加,不過我猜迎新宿營是責任義務的觀念(雖然我不知道這算哪門子的責任義務)大概已經深植人心了…

    假如有人死硬不繳錢或不參加的話.....你們會對他們怎樣?

    不參加的會勸他們「贊助」,不肯贊助的話,幹部們還沒討論出來該怎麼辦…

    另外有決議不要把沒參加的每個人各繳了多少都列出來,而是列沒參加的人總共交了多少錢;不過這大概沒什麼用,只要有心人掐指一算大概就知道他們平均繳了多少,如果平均比有參加的人交的少底下又會有聲音了嘎啊啊啊

    四五十個人都要忙到這種程度好像有點難...

    我比較好奇你們每一屆辦活動的資料有沒有傳承到(企劃、文書、活動...)

    學長姐也是辦得這麼辛苦嗎?

    所以看起來是有參與規劃的都會去參加活動?

    系上/學會對這件事的立場與看法呢?

    如果純粹為了延續往例,

    被問及「是怎樣的傳統、是怎樣的責任?」時應該很難自圓其說(強辯、詭辯?)

    在自願、無官方強制規定的狀況下

    我忙你閒的情感考量是沒有說服力的,也無所謂公不公平可言

    唔,為什麼你會覺得四五十個人很夠用?上下屆的幹部會互相交流,資料也有傳承。主要是下學期的晚會練習,聽說學長姐們練習節目、跑流程、活演花了很多時間。

    (或許實際上辦起來根本不會很忙,我們現在只是自己嚇自己?)

    是,有參與規劃的都要參加活動。(參與規劃和參加活動有分別嗎?)

    我把意見發到B板班版後系學會會長是這麼回應的:

    "為什麼不去的人反而要繳更多的錢?"

    這問題非常的有趣,我來試著解釋一下為什麼。

      既然這個活動是由你們所辦理,當然活動經費也由你們所負責籌措,在籌備這活動當中大家都很辛苦的出錢又出力,但到了活動當天,卻可能面臨人手不足的局面時,事前的準備是否就因此而白費了?要知道,本系各年級人數不多,要是很多人不願意參與活動,那自願參與的人豈不是成了冤大頭?於是這筆增加出來的費用就成了關鍵,自願參與的人付出了勞力,而不願參與的人怎麼辦?當然是出錢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個社會本就依循著這個原則在運作,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這是甚麼歪理,但仔細思索便能理解其中的原因。

      一個工作交派給你,你不願意做,那我們只好請別人來做,而請別人來做的錢我們就從你身上拿。同理,迎新宿營活動中,分配給你的工作你不做,那我們就只好請妳多出點錢我們來請別人做,這就使其他願意參加活動的人所負擔的費用少一些。

    "為什麼一定要辦迎新宿營?可以不辦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了解到迎新宿營這項活動的本質,也就是這個活動之所以要辦理是為了甚麼?幾個原因不妨可馬上想到,例如:幫助學弟妹認識同班同學、認識系上的學長姐、透過活動來學習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與生活技能。我相信在你們辦理這樣的活動時,一定會學到怎麼去與人溝通,讓別人能夠了解你的想法、同時也能學到別人不一樣的看法。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如何籌備活動...等等,而不是只有從中間學到玩而已。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玩,但如何能玩的愉快、玩的有效率、玩的省、玩的充實。本身也是有許多的學問在裡面。

      大學生在學校裡不應該只會學到如何念書,重要的是去學會如何獨力去思考、學會將來出社會以後種種能夠應用的技能,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往往許多最需要的東西,都是老師沒教的事、課本上沒寫的文章,唯有透過自身去體會、去實際操作,才能夠學得到。

    所以迎新宿營到底要不要辦?我相信你們可以找到答案。

  3. 我猜下屆大一人數應該和我們這屆差不多,大約50個。幹部團預估會參加迎新的有40個

    一般來說全班(約50個)都要參與籌劃,可是實際參與籌劃的可能只有45個(或許會再減個一兩位)。

    會變成苦差事的原因是很麻煩。幹部要去場堪、召集全班會議、寫企劃書;各組籌劃自己分內事,人不夠還可能跨組抓人幫忙;而且全班都要下去的晚會表演,練習會用掉很多很多時間非常麻煩。(說不定還要拉贊助…)

    而在我們忙得身心俱疲的時候,沒參加的人卻涼涼地在旁邊看,參與籌劃的人會有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4. 辦迎新主要是讓大一熟悉自己的同學、玩的開心,以及認識學長姐(嗯,意思是不限定是大二的?)。

    我很懷疑大一會對大二的學長姐認識多少,頂多記得自己小隊輔、晚會上某些表演的很誇張的人、或至少認得哪些是系上的學長姐;不過有人說能到這種程度也就夠了。

    另外有人認為這是磨練的機會。

  5. 對於那些沒有重大理由(重大理由,如家逢喪事禮俗規定不能參加活動、出事故需長期躺醫院),而僅僅是怕麻煩而不願一起籌劃迎新宿營的同學,班上的表決結果是,沒出力那就出錢吧;而且既然你沒出力,那麼錢要繳比參與規劃的同學所負擔的費用更高,不然不公平。

    至於轉學考、重考出去等二年級不會留在班上的情況,班上會退費給他。

    雖然班上的表決結果是這樣,可是,我們真的可以要求不參與籌劃迎新宿營的同學繳錢嗎?或者,繳更多的錢?

    我的想法是,這裡好像預設了班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參與迎新宿營的規劃,接下來才會產生「該怎麼處理那些不參加的同學呢」的問題。當我問為什麼每個人都得參與籌劃迎新宿營時,得到的回答不外乎:這是傳統、這是責任。

    學長姐這麼做了所以我們就得跟著做,這是合理的嗎?為什麼我們有責任舉辦迎新宿營把自己累個半死?

    而不參加籌劃的同學如果拒絕繳錢,我猜他們的理由大概會長這樣:我又沒有去玩,怎麼可以要求我繳錢。

    會有這兩種不同的意見我想是因為參加的同學把籌劃迎新宿營當成苦差事;不參加的則覺得那是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