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份文化史的報告


Recommended Posts

  這篇文化史報告對我來說還頗困難,許多文字跟觀點都是硬擠出來的,而且看的文本是簡體字,雖然說大誌上看得懂,但還是有些名詞的字完全無法辨認,囧。大家不用客氣用力地罵吧xd。

————————————————————

無言以對的文化史報告

【前言】

  這次的作業,老實說難度十分高,這篇文本的內容,主要是描述特定事件的客觀歷史,評價性的描述則十分少。對於要寫一篇報告或讀書心得,前者需要具有比文本所及的內容有更廣泛的知識,才有可能進一步延伸或做出評論;而後者,也就是讀書心得,則必須對文本所描述的時空有充分的理解,進而可以作出比較或解釋其歷史意義,或是,對史學有一套自己的信仰或見解,可以看見文本所未涉及的部分,甚至是,像是寓言故事一樣,可以推敲出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如果文本中的評價性論述較多,也可以就此分析作出批判。但這些都是未具備的,對我來說,讀這些文本挺多讓我更了解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心得僅止於:「噢!原來發生過這樣的事阿!」、「哦,原來如此!」罷了。

  比較理想的方式是,老師可以開個題目,好讓我們可以有個方向來作評價或討論,舉些例子,像是「試描述或申論過去的商業活動與現今之差異」、「試探討過去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或之間的觀感」、「如果你是張騫,到了西域後你第一個重視的是什麼(排除任務不說)?」、「試寫出西域商人一日的生活所見所聞或想的事情」……。如此一來,除了方向清楚以外,也不會因為文本的限制而造成寫作業的困難,老師可以參酌看看。

【匈奴族群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統治西域的?】

  文中有提到:「匈奴政權機構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單于王庭,直轄匈奴中部;二是左賢王,管轄東部;三是右賢王,管轄西部。」似乎可以說明,從匈奴部族的視角來看,世界是北下南上的,他們面對的是中原地區,所以右方是西邊、左方是東邊。

  印象中的匈奴,感覺似乎都是住在蒙古包裡,真難想像匈奴們的政權體系可以細分出這麼多層次,原以為只是一堆部落散居在廣大的地域上,且只有簡單的自治原則而已。

【細君、解忧是什麼人?他們是怎樣出嫁烏孫的?】

  古代的政治婚姻是常見的,包含現代社會也常常出現名門間的婚嫁聯姻,雖然看似平凡無奇,但對於他們的生活,總有些說不出的遺憾,特別是面對語言不通、生活環境差異甚大的狀況時更是如此。

【李廣利伐大宛是怎麼回事?它有什麼影響?】

  衝突常常是缺乏溝通或誤會所引起的,文中的導火線,也是因為誤會導致戰爭。反觀現代社會的戰爭逐日減少,很大原因也是因為通訊發達,可以很容易地透過談判來化解誤會或取得妥協,在過去時代光是往返兩個國家之間一趟就已經不知道要花幾個月了。

【東漢政府是如何統一西域的?何謂"三絕三通"?】

  感覺起來,看這些歷史上的政治問題,百姓的生死總是被決定在朝廷身上,這點教訓至今依然有人不以為然,不斷主張過去中國各朝代的政治體制,進而打壓所謂「民主這個新寵兒」。也有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民期望回復過去的專制時代,比起擁有各種權益,不如有個了不起的政府來帶領台灣,也許只能說,似乎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權益的可貴,偶爾我是這麼想著。

【班超是什麼人?他在西域有哪些主要活動?】

  文中有提到,班超抵達鄯善時受到鄯善王的冷漠回應。值得一提的是,鄯善王似乎是擔心在鄯善的匈奴使者,而非這些使者所代表的匈奴勢力。如果是擔心背後的勢力,那就算班超殺了這些使者應該也沒有用的,而且多此一舉。但為何鄯善王會害怕匈奴使者?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也許鄯善的勢力比這些百餘名的匈奴使者還來得小?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班超的勸說,而導致鄯善王改變心意,而原先鄯善王其實是害怕整個匈奴的勢力的,不過這樣一來,班超的殺匈奴使者的行動,一樣是多餘的,除非鄯善王很笨,會因為班超這樣的舉動而變成會聽班超的話。

【耿恭是如何駐守疏勒城的?】

  在中西世界史上的許多戰役中,常常出現因出現異象而導致軍心惶恐或不戰、撤退等事,對未知的恐懼,以及對異象的神化,促使了歷史推動到今日,也許我得感謝這些事情,而讓我可以出生在現在這個時空裡,如果沒有這些經歷,也許我根本就不存在;當然另一方面,卻也犧牲那些因為沒有這些經歷而導致他們存在的生命,真是個殘酷的世界。

【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又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絲路途中應該可以看到各個文化體系的交流、混合的景像,我也想像著,應該有熱鬧非凡的街景交雜著許多商業買賣與酒館,如果有機會可以一遊那樣時空下的絲路,那真是件不錯的事情。

【玄奘是什麼人?《大唐西域記》一書有什麼價值?】

  文中提到,玄奘一人獨自混出玉門關,然後花了20年經歷110個國家的過程,實在是令人難以想像,好比一個人要用游泳的方式橫跨太平洋一般。

【高仙芝是什麼人?"怛羅斯之戰"又是怎麼回事?】

  在文中的描述,說明石國之事就算沒發生,大食與唐朝也會發生衝突,理由是因為怛羅斯之戰後,中亞地區的小國開始臣屬於大食。這樣的說法很奇怪,就個人的理解,中亞地區臣屬大食,一來因為大食戰爭勝利,投靠強國的心理是有可能的,二來是之前俘虜石國國王並且加以處死引來西域各國不滿,這樣的臣屬動作怎麼會是必然的?如果石國事件沒有發生,那應該不會導致這樣的對立才是。

【薩圖克‧布格拉汗是什麼人?他是怎樣接受伊斯蘭教的?】

  強迫人民接受宗教信仰,為何可以確保汗位?這是我對這段文章的一個疑問。開放宗教自由,不是應該更容易鞏固民心?

【喀喇汗朝同于闐王朝的戰爭是怎麼回事?其性質如何?】

  如同文中所敘述的,這是一場宗教戰爭,而且動機是為了改變異教徒的信仰,而非對宗教信仰理念上的衝突。真得無法理解要求別人相信自己所想信的事物究竟有什麼好堅持的?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什麼人?他的長詩《福樂智慧》有什麼價值?】

  對於這麼一部什麼「學」都放進去的百科全書,真是令人驚愕。但也很難想像怎麼用「長詩」來表達以「對話」所組成的文章?或是兩者互相穿插著?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是什麼人?他的《突厥語大辭典》有何價值?】

  有時候我會覺得,究竟文學家對「尋根」為何有所執著?文化的變化並非是成為沒有文化的世界之人,而是當下的文化被改變了,但依然存有。保留過去或即將被消滅的文化有其價值,也許是豐富生活的觀點。但強行「復古」、要求大家一起提倡某種文化,就是一件令人想不透的事。文化變化是件壞事嗎?或者,失了根(無法銜接過去)的文化為何會令人沮喪?

【佛教在新疆是怎樣興起和衰落的?】

  宗教成了統治者安撫人心的工具,這讓我想到了有些大學以下的學校以設立自治會來安撫學生的心態,實在令人髮指。另一方面,現在的中國大陸,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很難想像他們的人民沒有精神慰藉下所倚靠的是什麼?他們怎麼面對生老病死與命運呢?

【石窟寺為什麼又叫千佛洞?新疆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常常涉及到神佛鬼怪,有些遊戲中所描繪出來的場景,就會藉由一些古廟或宗教聖地來傳達其神秘感。比起遊戲中透過圖像、音樂所傳達出來的形象,古書中所記載的反倒是沒那麼具有吸引力。對平凡無奇的世界,存在一點想像的渴求,也許也是人類欲望之一吧;而現代神話,大概就是以科幻作品為主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似乎有點文不對題

如:

【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又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絲路途中應該可以看到各個文化體系的交流、混合的景像,我也想像著,應該有熱鬧非凡的街景交雜著許多商業買賣與酒館,如果有機會可以一遊那樣時空下的絲路,那真是件不錯的事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似乎有點文不對題

那個標題只是文本的標題而已。

要從20篇文章裡挑15篇來寫。所以我寫的東西只是各篇文章中的一個點的延伸。

直接看這篇會產生一點疑問,因為我不知道文本裡面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因此針對文中的一些評析和意見提出,對於歷史底子普通的我而言,會無法把每個事件串起。當然這可能只是我的個人問題。

我是覺得沒有看應該也可以理解。: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直接看這篇會產生一點疑問,因為我不知道文本裡面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因此針對文中的一些評析和意見提出,對於歷史底子普通的我而言,會無法把每個事件串起。當然這可能只是我的個人問題。

小弟我資質魯頓實在看不懂這篇在寫啥@@

這是... 由不同的歷史事件去找問題(或者是專題)嗎?可是看不出什麼觀點或是問題啊^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小弟我資質魯頓實在看不懂這篇在寫啥@@

這是... 由不同的歷史事件去找問題(或者是專題)嗎?可是看不出什麼觀點或是問題啊^o)

因為這是一篇心得或評論的報告。換言之,老師非常不負責任地要我們根據這些文章寫份報告,寫啥都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是覺得沒有看應該也可以理解。:P

但是整篇文章讀起來,跨越的內容太多了,除非我一段一段慢慢讀,然後再去找資料深入了解該文化史的背景,不然還滿吃力的,會覺得斷斷續續。這是我的感想~ 因此也沒辦法對於文章給些什麼意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這是一篇心得或評論的報告。換言之,老師非常不負責任地要我們根據這些文章寫份報告,寫啥都好。

那我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是在講文化史,那我以新文化史中「民眾的歷史」的角度來解析一件事情

就是在中國大陸的民間,宗教力量從來沒有退卻過,這是我們以城市人、已經過度工業化的台灣人的角度來「閱讀」神州大地

複雜的事情不提,共產黨在50年代有一陣子在全國各地演秧歌,耍大神,這就是把農村的信仰(當然不見得是有組織有系統思想的宗教,但是中國啥時出現過有組織的宗教有很大的農村信眾呢?)帶入城市,而1974在中共十年浩劫,看似已經消滅了中國文化,也把中國傳統社會翻一翻之後,挖出兵馬俑的農民們還以為兵馬俑是「尼神爺」,有的人跪下來拜,有的以為是「瘟神」,當場就把兵馬俑砸的稀爛,這能說沒有「宗教」嗎?大革命的激情歲月裡都處處是神明、宗教了,現在還說大陸上沒宗教也太奇怪了吧?

有的時候我們以古老的文化史的角度,把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時代定義成我們以為的樣子,比如說17世紀的法蘭西大地,我們以為宗教勢力已經退卻,處處沙龍,彷彿街上每一個人都是盧梭、孟德斯鳩,但是實際上呢?《貓的大屠殺》一書告訴我們,17世紀的法蘭西,到處都是迷信和宗教,沒有法國17世紀的宗教狂熱,就沒有營養滋養伏爾泰,相同的,沒有神州大地上遍布的各種信仰,就沒有共產黨的反宗教口號

因此,你那一題佛教在新疆的興衰的答案,前後句已經彼此矛盾了,正式因為人多少都需要精神寄託,宗教才不可能消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我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是在講文化史,那我以新文化史中「民眾的歷史」的角度來解析一件事情

就是在中國大陸的民間,宗教力量從來沒有退卻過,這是我們以城市人、已經過度工業化的台灣人的角度來「閱讀」神州大地

複雜的事情不提,共產黨在50年代有一陣子在全國各地演秧歌,耍大神,這就是把農村的信仰(當然不見得是有組織有系統思想的宗教,但是中國啥時出現過有組織的宗教有很大的農村信眾呢?)帶入城市,而1974在中共十年浩劫,看似已經消滅了中國文化,也把中國傳統社會翻一翻之後,挖出兵馬俑的農民們還以為兵馬俑是「尼神爺」,有的人跪下來拜,有的以為是「瘟神」,當場就把兵馬俑砸的稀爛,這能說沒有「宗教」嗎?大革命的激情歲月裡都處處是神明、宗教了,現在還說大陸上沒宗教也太奇怪了吧?

有的時候我們以古老的文化史的角度,把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時代定義成我們以為的樣子,比如說17世紀的法蘭西大地,我們以為宗教勢力已經退卻,處處沙龍,彷彿街上每一個人都是盧梭、孟德斯鳩,但是實際上呢?《貓的大屠殺》一書告訴我們,17世紀的法蘭西,到處都是迷信和宗教,沒有法國17世紀的宗教狂熱,就沒有營養滋養伏爾泰,相同的,沒有神州大地上遍布的各種信仰,就沒有共產黨的反宗教口號

因此,你那一題佛教在新疆的興衰的答案,前後句已經彼此矛盾了,正式因為人多少都需要精神寄託,宗教才不可能消失

  我以為共產黨的反宗教已經確實地影響了大多數的人,進而多數人都成了無神論者。:P

  我是對事實認知的錯誤,語句上本身應該沒有矛盾才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匈奴并非都是住在蒙古包中的

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以及后来的女真、契丹、蒙古、满人)在内政处理上都非常差

通常都会有几个汉人或者具有汉学思维的人来辅佐。

匈奴军中有很多汉人,各种情况下投奔匈奴的。比如李陵

正如他们这样的人促进了游牧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但无可避免的也沾染了中原文化的缺点

最后逃不出中华文明的同种归宿

老K所说的在各种浩劫之后的神明崇拜(迷信崇拜)并不是单纯的

跟教育以及传统的文化有相当大的因果因素,共产党的确是有意愿消灭宗教

但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容易操作的事情,于是为了统治之便,就形成了无神论和宗教的并存

大陆的确有多数人都是无神论者,(也许钱是最好的宗教)

而有些地区比如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等这都是传统宗教的聚集区

宗教政策也是统治的一部分。

(话说伊斯兰原教旨带着没事就往身上绑炸弹不是闹着玩的)

(藏传佛教的苦行僧们的弯刀也是合法存在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