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家喜歡讀台灣歷史還是中國歷史呢?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243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但是美國史雖短

東西卻豐富

你看看人家美國歷史課本上的東西

都是世界知名的過去

回歸正題

其實呢

我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史

台灣史實在是太短了

偏偏教科書又喜歡把他寫的好像很豐富

學生讀起來是很累的

反觀中國史

內容豐富固然不用說

2000多年的筆記不是隨便一個國家都有的

歐洲國家的文字歷史恐怕沒有一個比中國長

而且讀中國史會有連串性

一件事發生牽扯到另一件事

在牽扯到下一件事

連續性循環

讀起來就很有意思

在者

針對中國史

有很多章節朝代都被拿出來加以詳訴出版

像是三國史

以上 拙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某知名老詩人也說

台灣短短幾百年的歷史

跟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光以比例來看

台灣歷史卻是多了太多太多

這是事實

就我自己而言

雖然台灣史比較沒那麼複雜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史

或許感覺讀起來越有成就感吧! 哈哈

但我是認為

中國史長久的淵源

能給我們後人借鏡的例子又更多更多

左傳ˋ三國ˋ....

先不論台灣與中國歷史的深度如何

但我相信

如果透徹中國史的話

那前車之鑑對己必定是受益良多

小弟的一得之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中國史才有料值得我們花時間去探索

至於台灣史......唉 歹戲拖棚

對阿

中國史 可以說是高潮迭起 一波未平又一波!!!

讀起來 才有味道

哪像 台灣史 無聊透頂!!! 為了充頁數 拉進一大堆有的沒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阿

中國史 可以說是高潮迭起 一波未平又一波!!!

讀起來 才有味道

哪像 台灣史 無聊透頂!!! 為了充頁數 拉進一大堆有的沒的......

沒錯...在下實在贊同...

不過...身為台灣人不知不知台灣事...

也是要多了解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於台灣史的話,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日治時期到現代,特別是有關於臺灣主權部份的探討,我認為課本可以多加介紹(課本現在有稍微提到一下)。

中國史的話,我不喜歡上古史和清朝末年(戰爭太多)以及它的之後(民國時期太亂)。

世界史的話,我對於二次大戰和戰間期較有興趣,歐洲中古史也不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知为什么,大陆这边对各地本土的历史很不重视,比如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只有在国中时发过一册江苏历史和苏州历史课本,老师也没怎么讲,到高中时更是丝毫不关注江苏历史,其实江苏特别是江南的历史是很有内容可讲的。从这点来说,台湾做得比较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史 再來外國史 再來才本國史

誰叫本國史...無聊至極...

到了近100年來的歷史...日本治台 原住民慘死 228 白色恐佈

政治廢話,考試也只考那些死東西~"~掯!!!

+1 本國史還不就那幾百年....就算把最遠從孫權派諸葛直等人來台灣抓個幾千人回去 提到台灣

然後呢?

好個鑑往知來?...(學歷史的目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論讀哪個都好吧~

讀歷史可以知往以鑑來,以防在社會上受騙(超實用

西洋史感覺就是很華麗,結婚永遠都跟強國,人脈很重要;

中國史感覺永遠都是明爭暗鬥,比心機第一名;

台灣史讀起來會熱血沸騰(奇怪的錯覺),想為自己的國家爭一口氣ˋ口ˊ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我同意讀台灣史

誠如你所講『汝是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

我非常喜歡了解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 歷史古蹟 所以我愛死台南了(我的故鄉)

但是我不喜歡課本所寫的台灣史

太細根本用不到 有的我問本地人 他們也不知道哩

還有中國史 台灣史 本國史

這三個詞有必要分開來解釋嗎

台灣就課本台灣史所講

至少清朝時就很清楚的為中國的一部分

而大部分的台灣省人都是從以前我國的其他省份移居而來

台灣史不就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嗎

何必一定要說 我喜歡讀台灣史不喜歡中國史呢

這就像國小的鄉土課

先從社區 到鄉鎮 再到縣市 最後到全省

中國史只是從全省 到全國而已啊

雖然現在對岸和我們不同主權

但我們流著同根的血液

寫著同源的文字(甲骨--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正楷 --簡體字)

說著不需另外翻譯的語言(只須適應口音)

有可能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是從大陸來的

把自己的近祖先劃為不同國不是很奇怪嗎

且我們熟讀的國文 成語 經典文章都是中國的

台灣文學也是建立在中國文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這是永遠切不斷的根

放不下的牽絆啊

我的結論是:

台灣 中國乃一提兩面的東西

不可劃分

既然當局硬分為兩部份

那當然通通吸收

不可忽略了台灣

也不可排斥中國

立足台灣 懷抱中國 放眼世界

要成功 要有寬廣的器量

不要因為政治的操弄

迷失了讀書的器量了

VERY GOOD!!!!:p:E这是我见到最好的回答了;-)

楼主那句话也可以扩展的;汝是地球人,不可不知世界史:E

乡土教材大陆也有,都是作为自读本,考试不考的,所以对历史不感性趣的同学就会把数丢掉了:p我住在大陆的东北,这里在古代人烟稀少,不过文明也是有些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19樓的那位

你真是華語年輕人的表率呀!!

這些話說出我當時在台灣的心態.......

現在嘛~~~

都是唸北美歷史

俺很懷念中國史

希望我可以把中國史背起來

好好運用

甚至作成翻譯中西雙方史料的連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我比較喜歡中國史的說

中國史的內容比較吸引我 我比較嚮往從前中國的古典香

最近在寫跟文天祥有關的報導 順便看了有關陸秀夫的書籍

媽阿 我看到陸秀夫要背著帝昺投海那一段居然哭了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元張弘範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估計已經無法護衛幼帝走脫,于是便當機立斷,決心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先是手執利劍,催促自己結發的妻子投海:繼而又勸說趙昺,“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淩辱。”說罷,他背起九歲的趙昺,又用素白的綢帶與自己的身軀緊緊束在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踏上了從臨安到厓山的最後裏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楊太後聽說帝昺死去,悲痛欲絕,隨即也跳海而死。之後隨同跳海殉國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少說也有十多萬人。

陸秀夫19歲及第,和文天祥是同榜進士,歷任禮部尚書,最高做到左丞相。他受命于危難之際,殚精竭慮,顛沛流離,試圖力挽狂瀾,維護大宋江山,可是,腐敗的南宋王朝也不是僅憑個人的力量就能挽救得了的。但他最終以自己的忠節之舉報效了國家。他的努力雖未能重扶正傾之宋室,然其忠心報國的精神依然可歌可泣。深為後人多敬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