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ellicles] Historian as a novelist──《歷史學家》讀後感


Recommended Posts

  「小說家與史家,究竟何者是對方的倒錯?」

  這是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在《戰夏陽》這本書的序中,藉由他自身與司馬遷穿越時空的爭論「韓信到底是真正的大將,抑或只是以雄辯家的身上,作為幕後的蕭何投射在幕上的一個影子?」所拋出來的一個問題。

  正面迎接這個問題的,無疑是歷史小說,因為它在名稱上就具有「歷史」與「小說」的兩面性,就如同「科幻」同時受到「科學」與「幻想」兩方面的拉扯一樣。我自己認為歷史小說有兩種切入點:一是描寫歷史的正面,即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二是描寫歷史的「月球背面」,對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小角落小人物所發生的事情做出想像。但不管是哪一種切入點,事實上所寫出的歷史小說很難截然兩分,因為單寫月球的正面或背面,都不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月球。有時候,「建構完整的月球」甚至會凌駕於「建構正確的月球」之上,讓作者不惜改動「正面」的細節來遷就被創造出來的「背面」,譬如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雖然以描寫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為出發點,卻加入了很多顯然與已知的「歷史事實」相違背的想像,假如我們跟著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的路線在「正確的地圖」上走過一遍,就會發現問題百出。

  《歷史學家》:是正面也是背面

  《歷史學家》這本小說,看似以卓九勒這個自Bram Stoker《Dracula》以降開始變成一個家喻戶曉人物的「歷史的月球正面」為起點,但是無論是環繞在虛構主角四周的眾多虛構人物、或是這些人追尋卓九勒足跡的過程中翻閱的諸多「史料」,可以說都屬於不為人所知的「歷史的月球背面」,而最吸引人的部分也莫過於這些「背面」了。書中有兩段民謠(不知道是真的存在還是作者編造)我相當喜歡,節錄如下:

  (一)

  龍來到我們的山谷,

  燒毀了作物,擄走了姑娘。

  他嚇跑土耳其異教徒,保護我們的村落。

  他的氣息燒乾河流,我們徒步過河。

  現在我們必須保護自己,

  龍曾經保護我們,

  但現在我們要提防他。

  (二)

  他們坐車到城門口,大城的門口,

  他們從死亡之地坐車去大城。

  「我們是上帝的僕人,來自喀爾巴阡的訪客。

  我們是神聖的僧侶,但我們帶來不幸的消息。

  我們給大城帶來瘟疫的消息。

  為我們的主人服務,我們來為他的死哭泣。」

  他們坐車到大城的門口,進城後,

  全城會跟他們一起哭泣。

  除去史料部分,本書對吸血鬼的特性描述其實跟本書的愛情橋段一樣傳統,讓我有些失望(原本期待有些更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的……)。

  結局:難辨正反的麥比烏斯帶

  有趣的是,正面跟背面的分野可能是浮動的,也就是說,同一個東西有可能從背面變成正面。《歷史學家》有兩個我誤以為是結局的地方,第一個是女主角父親結束追尋返回紐約的時候──在那裡完結的話,是我意料中「安全」的收尾方式;第二個是女主角找到父親的時候──這倒是一個非常好萊塢式的美滿結局;最後的結局方式我倒滿喜歡的,彷彿在說真正讓卓九勒比他那「以不自然方式存活的軀體」更栩栩如生的,是我們對歷史的想像(小說)。當一個原本是「歷史的月球背面」的東西,被小說家建構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可見樣貌時,多年後的讀者很可能會直接把這個「被建構出來」的東西,當成「歷史的月球正面」看待,就像因Bram Stoker而廣為人知的歷史上的卓九勒,或是三國演義中種種被後世許多讀者「奉為正典」的描述。前面提到正面迎接「小說家與史家,究竟何者是對方的倒錯?」這個問題的是歷史小說,但當我們思索至此,那些因為名稱上沒有「小說」兩字而彷彿可以迴避掉這個問題的歷史典籍,已無法再躲開我們懷疑的目光:在我們心中建構出某種歷史樣貌的它們,是不是也有小說的成分呢?

  大王,這世界無處不是小說,你已經沒有辦法回鄉了(註)。

----------------------------------------------------------------------------------------------

註:原文出自夕月《蠻王孟獲在上海》:「大王,這世界無處不是上海,你已經沒有辦法回鄉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記憶中這本書的賣點不就是傳統卓九勒形象?

愛書好像就是創新了……吧(笑)

我也很喜歡書中那些帶著黑暗意味的童謠

總覺得這種讓人忍不住戰慄起來的兒歌,

真是迷人至極啊!

(拜黑死病所賜,歐洲超多這種歌的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裡面有一首關於小女孩死去的歌。(書我昨天借人了,不在手邊)大意大概是女孩死了,母親哭了又哭。女孩的妹妹安慰媽媽,但卻是徒勞。

保羅讀完之後說「天哪,難怪這民族會相信,甚至製造吸血鬼。」

那時候我想到的是那阿茲特克人怎麼辦?

小男孩一出生接生婆就要對他說:運氣好的話,你將死於黑曜石刃。(獻祭或戰爭,兩者基本上是類似的)

然後親友祝賀時都要順便說些戰士英勇、光榮戰死的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