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爆炸曼陀珠


Recommended Posts

汽水加塩....汽水製造過程中,不是利用高壓和低溫將CO2溶於液體中嘛?

若將一杯飽和的鹽水在加入糖,糖是否會溶解?其實是會的吧!!!

鹽溶解於水中與各分子相互靠近,但其中會有可讓其他溶質所溶入的空間

溶解度達到飽和,而有另一種溶質介入破壞平衡吧....

而將其溶質的溶解度快速降低所導致的.....

而汽水加入曼陀珠真的是因光滑面嘛???

對不起!!!(舉手)

我看不懂....

可以再白話一點點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汽水加塩....汽水製造過程中,不是利用高壓和低溫將CO2溶於液體中嘛?

若將一杯飽和的鹽水在加入糖,糖是否會溶解?其實是會的吧!!!

鹽溶解於水中與各分子相互靠近,但其中會有可讓其他溶質所溶入的空間

溶解度達到飽和,而有另一種溶質介入破壞平衡吧....

而將其溶質的溶解度快速降低所導致的.....

而汽水加入曼陀珠真的是因光滑面嘛???

就是...

A(二氧化碳)跟B(水)在一起

然後C(曼陀珠)突然進來

讓A過飽和而其溶解度快速降低

讓大量AB噴發出來

就形成了噴泉現象

C就是所謂的催化劑

催化劑也就是阿拉伯膠

光滑面不可能

你倒入光滑鐵珠一大堆都沒事= =""

問題解決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是...

A(二氧化碳)跟B(水)在一起

然後C(曼陀珠)突然進來

讓A過飽和而其溶解度快速降低

讓大量AB噴發出來

就形成了噴泉現象

C就是所謂的催化劑

催化劑也就是阿拉伯膠

光滑面不可能

你倒入光滑鐵珠一大堆都沒事= =""

問題解決啦;-)

.........所以....

妳說這個反應兼有物理反應(溶解度問題)&化學反應(阿拉伯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是...

A(二氧化碳)跟B(水)在一起

然後C(曼陀珠)突然進來

讓A過飽和而其溶解度快速降低

讓大量AB噴發出來

就形成了噴泉現象

C就是所謂的催化劑

催化劑也就是阿拉伯膠

光滑面不可能

你倒入光滑鐵珠一大堆都沒事= =""

問題解決啦;-)

喔喔

大概了解....

這麼說只要是有氣泡的都會囉???

如果是沙士還是雪碧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剛看一集Mythbuster在講這個

他們研究的結果發現主要是不平滑的表面,加上aspartame(來自可樂,某種甜味劑),potassium benzoate(來自可樂,防腐劑?),caffeine(來自可樂,咖啡因),gum arabic(來自曼陀珠,前面說的阿拉伯膠),gelatin(來自曼陀珠,某種膠?)造成的cascade effect(不懂)

抱歉因為我沒有中文字幕所以直接打上聽到的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剛看一集Mythbuster在講這個

他們研究的結果發現主要是不平滑的表面,加上aspartame(來自可樂,某種甜味劑),potassium benzoate(來自可樂,防腐劑?),caffeine(來自可樂,咖啡因),gum arabic(來自曼陀珠,前面說的阿拉伯膠),gelatin(來自曼陀珠,某種膠?)造成的cascade effect(不懂)

抱歉因為我沒有中文字幕所以直接打上聽到的詞

aspartame就常聽到的阿斯巴甜

potassium benzoate看樣子應該是苯甲酸鉀 公用我不知道

gelatin呢 吉利丁吧 動物凝膠的一種

cascade effect就前面說的噴泉效應

我記得我小時候試過把汽水加入糖粉 氣泡也會大量冒出

尤其是沙士 反應好像特別快 不過還不至於到"噴泉"的情形

這樣看來應該是新溶入的物質 會破壞原本二氧化碳跟汽水之間的結構

導致一瞬間讓所有的二氧化碳從液體中冒出

其實我以前就想問 

如果把一杯飽和的糖水 加入NaCl加到飽和所加入的量 

會跟同一杯純水 加入NaCl加到飽和 所加入的量一樣嗎?

如果不會的話不就表示糖跟NaCl之間也有跟水競爭溶解的傾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剛剛試了一下,用15mL的可樂,分別用一顆和一顆的碎片,結果是

完整的那一個反應很少(只有外面那一層被溶掉),切碎的則有比較大的反應。

用這麼少劑量,好像只可以知道,反應速率的概念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weeks later...
  • 1 month later...

我不是有意要炒冷飯的

但是前天東森網路追追追有出這篇

http://www.ettoday.com/2007/02/10/515-2053440.htm

到網址看比較好 有影片和連結喔

以下為純文字轉貼

網路追追追/曼陀珠和可口可樂不能一起吃?(一) Video

2007/02/10 12:29

網路流傳一封轉寄信,警告大家曼陀珠跟可樂不要一起吃,並指出已有兩名巴西小男孩因此致死,信末還附上兩者相加後爆發的圖片為證,天啊……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清涼好喝熱量低的健怡可樂,是許多人愛喝的飲料,皮脆心軟的曼陀珠,也是許多人喜歡吃的糖果,不過最近網路流傳一封轉寄信,警告大家曼陀珠跟可樂不要一起吃,並指出已有兩名巴西小男孩因此致死,信末還附上兩者相加後爆發的圖片為證,天啊……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看原信:可樂不要跟曼陀珠一起吃

像這種好玩又好像有點驚悚的謠言,我們當然是先試試再說。我們總共做了四個實驗,不過第一個實驗和後面這三個相隔了很久的時間(原因下一篇再說),所以只有後面三個實驗有影片可看(請參見文末所附影音檔)

↑我們用來實驗的材料

<1> 實驗一:2000ml可樂+薄荷口味曼陀珠一條

→結果:雖然不是健怡可樂,但如同謠言中的影片,一下子就爆發了。作過相同實驗的陳偉民老師則在其網頁中表示,他選用健怡可樂,純粹是避免爆發後地板黏黏的。

<2> 實驗二:600ml可樂+葡萄口味曼陀珠一條(請看文末所附影音檔,因為錄影時雜音太多,所以竹子湖七號在轉檔時加了音樂進去)

→結果:可樂遽然噴發,顯示其他口味的曼陀珠也會形成噴泉現象。

<3> 實驗三:600ml可樂+紹興梅 (竹子湖七號的回憶)

→結果:投入第一顆梅子時,瓶內明顯產生許多氣泡,但後來投入的梅子都浮在上面,瓶內產生的氣泡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才增加,然後慢慢溢出來。我們推測,可能是梅子都浮在上面,表面沒和可樂完全接觸,所以二氧化碳無法找到附著面,於是我們使用湯匙攪拌、也用手搖晃瓶身,企圖加速兩者反應,果然,兩種方式都讓泡泡又持續溢出一陣子,不過後勁一樣弱;最後,我們使用大絕招──「雪克可樂瓶」(shake the cola bottle),用手封住瓶口並倒置可樂(算是搖晃的干擾動作),讓數顆梅子和可樂充分混勻,結果可樂猛然噴發!(淡水河註:這算作弊吧)

我們詢問竹子湖七號,實驗情況和他遇到的狀況不太一樣,竹子湖七號表示,他以前投入的梅子是直接沉入瓶底,因此才丟三、四顆就完全噴發,完全沒有攪拌或搖動瓶身;而實驗中的梅子都浮在上面,產生的氣泡不多,且要透過攪拌等外力加速二氧化碳附著,和他遇到的狀況差很多。(竹子湖七號背後音:時代變了,連梅子也不一樣了)

<4> 實驗四:600ml沙士+薄荷口味曼陀珠一條(請看文末所附影音檔)

結果:→沙士在10秒內就噴發完畢,顯示碳酸飲料都能製造噴泉現象。

總結一下,可樂加曼陀珠還真的會「噴」,但還不到「爆炸」這麼誇張。

為什麼會「噴」呢?

從網路上用「可樂加曼陀珠」搜尋,很快就發現已有一些理化老師與學者做了分析。第一篇是發現月刊中,新莊高中陳偉民老師發表的「與表面張力何干?」,第二篇是期刊「科學新天地」的「可樂的噴泉現象」,作者張哲政教授目前在台大化學系服務,也是TVBS報導這則新聞時的採訪對象,最後一篇「【潭秀版】曼陀珠VS可樂」則是台中潭秀國中理化老師張俊材,與學生實驗後發表在個人部落格的分析。

瀏覽一下這幾篇文章,老師們對可樂噴發的看法很一致,綜合陳老師與張教授的說法就是「瓶內的氣體壓力驟然上升,而將可樂推排出瓶口,由於大量氣體挾帶液體同時要通過狹小的開口,因此產生噴泉效應」。

張哲政教授更進一步以「亨利定律」來解釋:剛開瓶的可樂,因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CO2)變得蠢蠢欲動,隨時準備逸出,液體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候如果投入曼陀珠,會「加速釋放」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因「瞬間」產生太多,窄小的瓶口無法即時釋放,因此可樂被氣體擠壓出去,就形成了噴泉現象。

什麼是亨利定律呢?大家可以參考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網頁的說明。

參見: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亨利定律實驗─原理篇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亨利定律實驗─汽水篇

此外,張教授也指出,「曼陀珠表面的玉米粉、糖粒等微細的粒子成分,其表面在微觀世界裡極為粗糙,會加速二氧化碳溶出」,這個「粗糙固體表面加速反應進行」的論點,張教授表示可以從沸石置入可樂瓶的實驗得到驗證。

不過,關於可樂噴發的原因,網路上也流傳另一種說法,說是曼陀珠中的阿拉伯膠降低了水分子的表面張力,使水更容易形成氣泡,ABOUT.com的謠言版主也支持這個論點,認為表面張力與曼陀珠提供附著表面,都是促使可樂噴發的原因。

針對表面張力的論點,張教授的看法則不同,他認為乾燥後的阿拉伯膠不易溶於水,因此不可能瞬間減低水的表面張力,讓可樂噴出。此外,在陳偉民老師以糖和食鹽進行的實驗(糖、鹽會增加表面張力)裡,可樂仍然會噴出(淡水河註:在我們的實驗裡,用酸梅也會)。因此,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可樂爆發的原因,偏向亨利定律與粗糙表面加速二氧化碳逸出說法的證據較有力。

了解完可樂噴發的原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兩者能不能同時吃進肚子裡吧?針對這點,大家可以看看張教授的分析,簡單的說, 「可樂進入胃內與曼陀珠作用時,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氣體的量,將遠不及影片中所顯示的噴泉效應。」換言之,要衝掉腦袋是不可能,但打嗝倒是可能的。

以上參見:

發現月刊第113期 與表面張力何干?/陳偉民

期刊「科學新天地」 可樂的噴泉現象/張哲政

材哥的筆記本 【潭秀版】曼陀珠VS可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在探索頻道的"流言終結者"裡面也有看到這個實驗,

其實, 這跟曼陀珠表面粗糙程度也有關係,

因為曼陀珠表變面上布滿一顆一顆的小洞(成核點),

很容易使汽水裡面的氣泡從小洞裡一顆一顆攜出來,

而且速度很快!!

還有, 他們還拿許多種可樂作實驗,

健怡可樂是噴的最高的, 再來是一般的可口可樂, 最後噴的最低的是蘇打水!!

這三種飲料的含氣量其實都一樣,

所以跟可樂裡面所參的成分也有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