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報紙上看到北一同學寫的文章


Recommended Posts

試評遠離桃花源 孫連成老師

〈遠離桃花源〉文章一出,拍案叫絕者有之,揎袖攘臂為淵明討公道者有之,冷眼嘲諷者有之,「雖不能至,心嚮往焉」者亦有之,堪稱眾荷喧嘩。韓愈〈答劉正夫書〉言:「“文”貴在能自樹立」,而非一味依傍古人,拾前人牙慧唾餘,王國維《人間詞話》論及有我及無我之境時也強調「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就這點而言,羅晴同學能提出迥異流俗的見解,是值得擊節讚賞的。如果說「讀史漢可以下酒」,〈遠離桃花源〉對昏昏濁世又何嘗沒有振聾發嘳的警醒。

不過如果再深一層去看,個人以為,重點恐怕不在於〈遠離桃花源〉原作者羅晴最後說了什麼,而是羅晴翻案文章背後隱含的價值意涵和道德預設, 也就是史觀背後似乎滲入過多的當代價值觀投影和個人主觀的歷史認知,對古人並不盡公平,對人物的深刻性複雜面以及理想與現實面的衝突糾結,以及歷史的實存背景,也似乎失之浮面觀察,而這些稍嫌激越的史觀究竟是如何逐步浸潤形成,恐怕更是一值得探討的課題。記得單兆榮老師曾經說過,歷史人物的血肉靈魂在老師點滴的銓釋裡,或在與學生討論思辯的過程裡,但何以北一女與南女學生在面對同一篇文學作品以及相同歷史人物,卻出現截然迥異的評價表述,恐怕仍與個人的人生經驗以及問學思辯開展歷程有關。

對中國隱士的道德命題判斷的確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觀點紛呈乃意料中的事,但一切恐怕仍須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架構中來理解,否則率爾臧否月旦人物,難免流於價值觀的各自表述,或主觀情緒的宣洩。誠如清華大學張元教授在某篇專論所云,史論有其嚴謹、精審、細密的一面,如果能先蒐集豐富的資料再來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論證,進而提出一個精彩的論斷,展開與古人的對話,可能會比一昧的激烈情緒訴求或質疑更來的深刻和有說服力......

〈遠離桃花源〉原作者羅晴大體上肯定陶淵明的文學成就,卻大加撻伐陶淵明的為官態度及人品,這正是最大的弔詭所在。誠如某些論者所云:「我們可以拿衡量政治家的尺來衡量一個哲學家或文學家嗎?」,何況在中國古代文人身上,人格和文學風格恐怕是很難截然劃分的(請參閱李長之《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許多精采甚至不朽的文學篇章,都是在經歷人生困頓滄桑和深邃世事感悟後撞擊出的,司馬遷如此、王羲之〈喪亂帖〉如此、李後主如此、蘇軾〈寒食帖〉亦然,恐怕還可以列出一長串的清單,如果作品背後沒有一顆溫熱的心、真實澎湃的情感和美的觀照,作品剩下的恐怕只是淡然無味的文藻堆砌而已,何來磅礡大器可言,又何能感人肺腑賺人熱淚?抽離甚至否定作者的個性人品,純然抱著純文學的態度欣賞作品本身,如「新批評」所持論調一般,有可能嗎?縱有可能,這樣的欣賞真的能進入作品的內在世界探其神髓乎?如樓上同學所云,陶淵明的率真地個性或許不值得被歌頌,陶淵明的處事態度或許不足為法,但輕率的否定恐怕仍是有待斟酌的,至少陶淵明在人格及詩文風格上乃是真誠地面對自我,並沒有去出賣自己的靈魂。

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下,古人為何會做出那樣的抉擇,也就是古人生命的實存感受,可能需要更多同情的了解,史家柯靈烏嘗謂:「了解一個時代的歷史,必須進入那個時代,以當時人的思考方式來看歷史」。時人和後世的評價透顯何種玄機,陶淵明的形象和評價在歷史上曾經數度轉換,視角轉換背後究竟透顯何種歷史意義,這些可能都有賴史料的細膩爬梳和深沉壯闊的思考來解答,而非空想臆測吧。

在時局混亂政治黑暗的前提下,淑世與避世原就是道德上的兩難抉擇,也涉及時代氛圍和當事者思想背後的儒道傾向,果如羅晴所言,或許中國歷史多了一些勤奮孜勉的小吏,做一些上級長官要求的違心之事,如被迫去宣揚那搜刮民糧、耗損國力的五斗米教之類,也或許生民少一點痛苦,社會少一點亂象,但也可能少了一些精采的生命典範,照耀萬古長空,讓後人追慕嚮往,滌淨因世俗喧囂而蒙塵的心靈。文學也好,生命也好,當現實關懷和終極關懷如果發生牴觸時,在價值天平的衡量上究竟孰輕孰重?就回歸真實的我(本真)而言,淵明似乎並未背離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將陶淵明歸到不負責任的隱士其實也不無商榷餘地,畢竟陶淵明絕非一消極的「隱者」而已,否則就不會有大量的田園文學傳世,開創另一種生命和文學典型,對照當時文壇的尚華靡(駢四驪六),陶淵明在歷史上其實沉寂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方受重視。危危東晉或許少了一位以蒼生為念「解民於倒懸」的官員,昏昏濁世或許少了一位以撥亂反正澄清天下為己志的知識份子,但浩浩文學史卻多了一篇令人低迴流連的歸去來辭以及不勝嚮往的桃花源記。 桃花源究竟是誰的桃花源或有爭論,但畢竟讓廣大苦難生民在現實困頓中有一個心靈的避風港,文學史也多了一些精采的不朽篇章,如果連這一點心靈的慰藉奢求尚且要剝奪甚至摧辱,其專制程度恐已不下中國歷代君主了。

解消否定古典名篇和暗諷古人,只要佐證紮實立論推理嚴謹,原無不可,何必非要依傍古人踡伏在一言堂立論腳下,可惜〈遠離桃花源〉雖已觸碰中國傳統價值核心和知識份子尷尬處境,卻夾雜過多的主觀預設判準,也混淆了文學和現實的曖昧擺盪關係,似乎未能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歷史世界去探索,立論或許酣暢痛快,但以強烈地淑世出發的春秋大義責人,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另一種一元價值觀的陷阱。何況原文在史實上的謬誤破綻頗不在少,而且錯將後人(如教材及課堂上)的詮釋當作陶淵明的原貌加以批判,似乎也犯了稻草人攻擊的謬誤。

問題似乎可以分幾個層次來談:在魏晉汙濁的現實陰暗面下,真實的陶淵明內心究竟有幾重世界?陶淵明的士大夫身份(沒落士族?)、傳統社會中士大夫的社會責任與自我期待、乃至士人的經濟來源等問題如何放在歷史脈絡中來思考?如何去如實地同情地理解陶淵明在那樣的時空下的選擇?如何適當地評價陶淵明的治才與品格?

陶淵明的父祖固非陶侃嫡嗣,然則陶淵明為何放著好好的縣令不當,偏偏要辭官歸田,自討苦吃?除了對熱衷五斗米道信仰的江州刺史以及宦場黑暗的失望不滿外,據說原因之一是不屑迎督郵,督郵又是怎樣的人呢?把自家親妹妹嫁給郡守做小妾而得此官職,行為令人不齒,陶淵明視之為小人。所以當有差役大搖大擺的通知當時堅拒不入此五斗米道的淵明,趕快整束衣冠去見官職比他還低的狐假虎威的鄉里小人時,淵明就只好帶著傲骨辭官歸家了,詩人以具體行動表明堅持理想不向現實低頭的心志,不願出賣靈魂違背自己的真性情,在「飢凍」和「違己」的矛盾下,他做了艱難的抉擇,賦〈歸去來辭〉見志,即使窮的只剩下家門前的五棵柳樹「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生活困窘到了極點,仍只求「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不願妥協於官場現實。

妳當然可以如清代焦循批評古代諸多隱士「吟詠風月則有餘,操天下之柄則不足」,甚至更有人質疑「社會上有一二個陶潛,或者有人覺得有趣,或者可以出賣清高;若有了十萬個陶潛,那就不知要糟到什麼程度,亂到什麼程度」頗可以和原作者羅晴的「我真慶幸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陶淵明,不然大家都這樣率真自然,早被五胡徹底殲滅了!」遙相呼應。但相較於只要出賣良心違背道德便可換得衣食溫飽的古今官場,為了撈頂烏紗帽,溜鬚拍馬者有之,重金行賄者有之,搭上妻、妾(情婦)諂媚上司的鮮廉寡恥者有之,敝鞭撲逋稅錢不恤民命者亦有之……陶淵明的遯逃亦自有其可愛處,這是官僚體制與社會制度面的問題,卻也是每一位古代讀書人的自我矛盾。宋代蘇軾將陶詩抄錄自勉,在晚年尤覺「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原作者羅晴認為「只要有心,入世也可以有出世的清明」,衡諸古今官場,這恐怕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了。

即使只從經濟面考慮,一個清官怕也是很難當的,硬要當在經濟上恐怕註定是個失敗者。道德力量有限,剛直不阿的清官又未遭誣陷在歷史上怕是罕見。森林中有兩條路展開,陶淵明選擇了人煙稀少的一條路,但卻也更能面對自己的真性情,對陶淵明而言,世俗之人要怎麼看待就由他去罷。每個人看待歷史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視野,何況多元社會下的價值觀原本就是交涉互迸的,〈遠離桃花源〉原作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恐怕還是在於過度化約歷史人物的人品及內心世界實存感受從而加以揶揄,也就是電影《英雄》裡所說的:「把一個人想簡單了」,原作者有意無意忽略淵明內心的儒道情懷糾葛以及對魏晉當代回歸自然和田園此一主題的真切回應,然則魏晉的「個人自覺」恐怕仍須放在當時的時代脈絡中來理解,其時代意義方能豁顯(注:請參閱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聯經出版)。

話講回來,過度美化古人固然值得非議,但過度強調道德責任感衡諸歷史經驗其實也有其危險性在,多少朝代標榜以孝治天下,結果呢?道德也者徒然成了統治者的御用和迫害異己的工具而已。在道德責任感的摧迫下,個人內在生命意識不免有異化的危機,很可能淪落為一具乾枯的靈魂而已。知識份子的使命感在儒家思想薰陶下也很容易導出「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結果往往在缺乏紮實雄渾的專業學術知識、豐厚實務歷練及對問題的深刻掌握下,閉門造車治天下,造成另一種災難。放眼台灣的教改及政壇亂象,恐怕和一群躲在幕後操縱「什麼都要插手管一下」的知識份子甚至御用國師難脫干係,所謂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聽來不覺得諷刺嗎?所有的一切,都只成了統治者眼中的御用工具,徒見「工具理性」而已。知識份子的包袱未免太過沉重,鬧的古今文人憂傷之下投江的投江、墜馬的墜馬、絕食餓死者有之,鞠躬盡瘁過勞死者有之,甚至「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恩」的愚忠者亦有之(注:請參閱《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究竟出版)。

個人生命情調境界事實上很難放在同一個爐子裡,也很難去論斷是非高下,否則曠達自適寧可效泥龜「曳尾於塗中」的的莊子豈非也成了歷史罪人,許多古人古事,如果純以當代的眼界去觀看評論,恐怕都不知要擺在哪個位置才好。抱著欣賞和同情地瞭解古人的眼光,或許較能得其平,也或許更能挖掘古人內在生命精采的一面,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對北一女羅晴同學的文筆和才氣,以及勇於挑戰世俗成見,我個人還是頗為欣賞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110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樓上~挑錯字很令人尷尬耶(好像一直在挑錯字)

其實我並不覺得她獨立思考

因為我自己也有這種想法

她只是勇於表達吧(還是有我和北一那學姊地想法的人比較少?)

不過我也覺得她寫的過於偏激阿

(流暢的文筆阿...我做不到><)

雙方我覺得都有點道理

但在台南那位我覺得比那北一學姊更主觀

似乎批評本人的篇幅佔太多了

感覺重點不像在幫陶潛講話阿

孫連成寫得比較深入

(似乎對我來說有點高深)

OK,北一那位學姊的確沒考慮到歷史背景(孫連成講得好複雜阿)

不過...作彭澤令就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就可以退隱嗎

好吧,我只好相信"歷史背景"這回事...

當時人很多都不切實際,是吧?

所以說,這回是再當時人眼裡卻也不是那麼嚴重了吧

(我歷史從國中爛到現在,有錯敬請改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兩篇文其實講的本質是不一樣的東西,就像台南女中漂亮的紅樓(晚上還有燈光造景喔~真浪漫,可惜溜進去的企圖老是被識破)跟北一女狹小的鐵門相提並論一樣,當然我沒有貶抑北一的意思啦,即使台南女中在全台灣女校正妹指數第二...言歸正傳,要正妹排行表的左邊領單。北一的說的是陶淵明的逃避,這俺同意,但是我也同意台南女中那位同學的說法--或許是因為我也是南部人?下次去他們校門口舉牌等人,這傢伙看起來很值得聊聊,跟我去的PM我,限高雄屏東台南嘉義雲林--我欽羨他這句話。「世上因為存在這些對立,才達成平衡。」,(消音)上說的,分離與對立統一才有成就,不要每次都下同一個注,不是如此嗎?北一那位同學所說的,是陶淵明本人的問題,南女那位,說的是現在、過去的後人的教育問題,八竿子打不著就不要簽第九注,可能會輸,這是我給後者的一點批評,對於前者,我說的是,人家愛墮落有什麼不好的?教育的表率只是個表象,真實是要到社會上才能實戰的,有心墮落的,像我,早墮落了,鳥大學也考不上。由人類行為群集的歷史的必然會控制一切包含人類的毀滅,您看看,樂透彩還不也是開放賭博了?肅貪反賭哪裡去了?見鬼去了嘛,對不?他們愛搞,由他去吧,爭這幹什麼?愛避世的,沒一個陶淵明,還有千千萬萬個,怕他造成社會風潮麼,先搞好社會道德還比較實際,不然加點功利主義和資本主義,把台北蓋成拉斯維加斯,誰還要用功啊。

  其實呢,叫李白那混蛋來當皇帝,他絕對跟晉惠帝有得拼。陶淵明呢?應該也是,或許跟(北齊)高氏王朝某位酒精中毒而死的傢伙有得比。要他的作品麼?其實你去找班上被排擠的同學有沒有,對他好一點叫他寫篇文章,找個文筆好的修飾修飾,噲,這又是一個陶淵明。他罵他的兒子那篇是我覺得寫最好的一篇,天命狗如此且近杯中物,原來那時代就有香肉了,吃之前還要聞酒看好不好再決定下酒的吃法,真幸福又墮落的快樂生活。

  陶淵明同志想當官嗎?當然想!為什麼你說我這麼篤定啊?因為真正有愚忠的蠢蛋只會跑到首陽山上去餓死、不承認大東亞共榮圈的光輝燦爛(簡而言之:現實!),而不是自個在山下幹那種粗重的活--為五斗米折腰跟給現實生活彎腰,不是同樣的東西嗎?他只是選擇了後者而已,因為後者比較有骨氣,比較爽,而且透過另一個形式把他的逃避情緒發洩在這個軌道上--他的行為是種逃避心理,自個去翻書,同志。革命不只是要槍桿子,筆也要拿起來!(所以朝鮮勞動黨的旗幟上啥來著?鐮刀榔頭還有筆!因為那根筆,他們現在才有了初步的核子武器,偉大的主體思想和先軍精神也才能在世界上大放光芒。眞理로 빛나는 이 한길은、人民이 가야할 未來、一心團結의 힘을 떨쳐、信心높이 나가자、더높이 추켜들자 主體의 이 旗발을...)--比較給他那幫通通該被抓去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的朋友看得起。畢竟人的怨氣還是給人製造的制度比較合適,給大自然大都是瘋子,給自己的不是聖人就是和尚。你看倒扁(這裡忘記消音了),有誰會想到自己努力一點還是有好工作的?少!大部分人都買樂透,每天都想"中獎!中獎!中獎!",彷彿你很快就要穿越,喔不,超越那些帳單之門(Gates of Bill,大家都說叫做"Bill Gates"),不必再當卡奴。但那實際上是機率很小的,不過想了比較爽,人家收錢更爽而已。那你說為什麼我知道他想當官?喝酒啊,老婆兒子都可以放下了,人家來請他這老番顛,推就推就,還不是有了?自己技術差,東西種出來自個囤積都不夠吃了,重工業也沒有,沒辦法像金正日搞千里馬,只好幹什麼?當官,反正當到長官來視察,兩三句話對上,不爽了,又回去搞錯誤路線的自立更生艱苦奮鬥,寫幾篇可以濃縮成「喔,幹,這個世界沒效了」、「襙人(台語:大惡人)」、「你爺爺跟別人不一樣,好爽」,循幾個週期,他爽了,他掛了,後世的人被貶官之後覺得這種思想很不錯,人家寫你也跟著寫,人家怎樣幹你也跟著怎樣幹,所以中華文化缺乏進取精神,被外國輾的亂七八糟,還好還有救,不像我和2260號趙建銘一樣腦殘沒藥醫。但是就是還是有人跟我、跟(消音)一樣腦殘沒藥醫(後者還是台大醫科的),他們就是一脈傳承下來的某些教育思想。他們幹的最大的好事就是使我立志成為一個政客,其他都是殘害國家社會黨人民黨政軍主體思想和大浦洞洲際飛彈的幼苗的東西:矛盾。古人甲只要說好你就拍手,乙又說另外一個好你也拍手,叫我們自個背,不必理解,會比較會考試就好了,按照資料寫入硬碟--或是我該說大腦--再傳輸出來的速率、CPU的運算速度--或者我該說歸納比較計算能力--統一決定我們的未來,即使沒有相關領域也一樣,王八蛋,念國文的考排列組合幹什麼?學EXCEL還比較有用;學醫的幹麻學(消音)?留給他的(消音)就好啦,這就是混亂化教育下的偉大結果,讓我們歡呼吧!大聲一點!舉起你的雙手,拇指伸出來,向下,角度180-270,sin跟cos是負的,tan正的...對對,大喊吧!(要消音~消音)!(消音第二遍)!(消音三號)!

  我也要下台了,再見,各位同志(爛水果下次要丟請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超越那些帳單之門(Gates of Bill,大家都說叫做"Bill Gates......  我也要下台了,再見,各位同志(爛水果下次要丟請早)

帳單之門...真幽默阿(這從哪來的??)

Gates of Bill 哈

似乎Microsoft真很會A錢(Vista真貴阿...越來越貴了從3XXX到了6XXX)

不小心離題了一下

現在針對北一那位學姊

似乎北一很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我覺得 他做的這件事

在現代或在當時

看法不可能一樣

做法當然更不可能相同阿

(不過在現代眼光來看說他"靖節"有些扯...這對我來說很奇怪)

只要任何一個條件有差別看法出來就會不一樣

人啦,政治啦,時間之類的,搞出來都是這樣

你說靖節?印象中清末有個大思想家,叫啥來著忘記了,跟著清朝殉國(他說他不能接受民國和民主制度).....

這我們看當然奇怪,可他看不奇怪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帳單之門...真幽默阿(這從哪來的??)

Gates of Bill 哈

似乎Microsoft真很會A錢(Vista真貴阿...越來越貴了從3XXX到了6XXX)

不小心離題了一下

現在針對北一那位學姊

似乎北一很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阿

自己寫的--

國造永遠比用別人的東西好(個人的信條)

你說Vista....還不簡單,Any DVD和燒錄軟體幹什麼用的?

多找幾個人出錢......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肯…

每次上國文課我心裡面都在想說

最好是那些人有那麼高尚!!!

他們不過就是寫了些詩

然後就跑去躲起來

不然就是自己嘴巴X,然後被貶官

搞不懂線在的學者幹麻把那些人吹捧到天上去…

(不好意思,純粹個人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肯…

每次上國文課我心裡面都在想說

最好是那些人有那麼高尚!!!

他們不過就是寫了些詩

然後就跑去躲起來

不然就是自己嘴巴X,然後被貶官

搞不懂線在的學者幹麻把那些人吹捧到天上去…

(不好意思,純粹個人想法)

同學言論過於偏激了吧!

詩,是精美的語言,不是人人都寫的出好詩的!

躲起來,是避免受到迫害,避免小人的覬覦

有時就算一人有遠大抱負,也難以改變整個時局阿!

且不能說那些文人亂說話!

他們勇於表達出當局者的不是,才遭不才的皇帝貶官

像唐太宗的開明,就造就了魏徵,杜如晦,房玄齡等名臣啊!

難道那些名臣像你說的"嘴巴X"嗎?

少了臣子的批判而使得皇帝一意孤行

世界會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肯…

每次上國文課我心裡面都在想說

最好是那些人有那麼高尚!!!

他們不過就是寫了些詩

然後就跑去躲起來

不然就是自己嘴巴X,然後被貶官

搞不懂線在的學者幹麻把那些人吹捧到天上去…

(不好意思,純粹個人想法)

可是你想想為什麼被歌頌的是那些人而不是你我?

而這些歌頌一定有人不同意

只是時代已經走過這麼久

而未有強而有力的反對的聲音留存,一定有其道理

唐太宗縱囚有人翻、孟嘗君識才也有人翻

「陶淵明高潔」怎麼就沒人翻案?

(所以這位學姊有這種膽識又能舉出這許多證據真的非常厲害)

因為翻案者的言論還不夠合於情理讓大家接受

時代繼續走下去,就被遺忘了

任何東西終究要通過這道關卡

再說,你似乎把人類以及歷史都看得單純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從另外一種角度

北一女與台南一女的腳力其實是"現實主義者"與"人文主義者"的角力

任何一方的見解皆無法改變另一方的想法,因為這已經涉及到個人思想價值

不能說北一女的同學太傲慢

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不能說別人是錯的

人們常常會以為自己的話就是正確的,別人的話是錯的,表面上雖然知道"我應該要客觀"、心理面卻很難達到這種要求

時代久遠了,很多事情也無從追尋

像我非常認同北一女的講法,我非常認同能力導向、為民奮鬥、這樣對社會有實質幫助的力量

太多的"藉口"在能力導向的現實主義者面前,只淪為"謬論"

文學家自有他們的一套見解,但大家要知道,國家社會的成長絕對不是靠文章寫的好

而是有能力的人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可是你想想為什麼被歌頌的是那些人而不是你我?

而這些歌頌一定有人不同意

只是時代已經走過這麼久

而未有強而有力的反對的聲音留存,一定有其道理

唐太宗縱囚有人翻、孟嘗君識才也有人翻

「陶淵明高潔」怎麼就沒人翻案?

(所以這位學姊有這種膽識又能舉出這許多證據真的非常厲害)

因為翻案者的言論還不夠合於情理讓大家接受

時代繼續走下去,就被遺忘了

任何東西終究要通過這道關卡

再說,你似乎把人類以及歷史都看得單純了......

因為我們還沒死

我們還沒征服世界

我們還沒幹偉大的事情

如果我明天把家裡的自製毒素對台北發射出去,藉口是因為台北反伊斯蘭

就一定會有聖戰者來膜拜我--因為我熱愛伊斯蘭,我符合偉大聖戰的英雄形象

但是我現在幹麻幹這種事?

時間這麼久了,過往的論點該被推翻--但我懶得去推翻他

現在人有現在人的想法,但是也不能企圖消滅掉古人的想法

主體思想說,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但也不能抹滅過去朝鮮被侵略的歷史

歷史不該被遺忘,無論是啥形式的

後起會有辨士基於他們的時代加以攻防---

歷史本來就很單純:毛主席的詩說,

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大家都想風流,不過如此而已

(請勿作過度聯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今天這個場面

讓我想到一個真實故事

那就是"范可欽應邀參加某市場座談會,談到葡式蛋塔"

當中某學者談到葡式蛋塔現象時,說"這是現代人對於壓力及什麼東西的憤怒.....(內容我有點忘了,在"范人告解"裡看到的)

總而言之就是一堆學術名詞、一堆有的沒有的。那個學者講那麼一大串的用意,就是要解釋葡式蛋塔現象

輪到范可欽先生講話,他說:以後有這種座談會不要再找我來了,葡式蛋塔現象是啥?不過就是消費者吃膩了...

我看到萬里清風講那麼多,我真的都看不懂他要講什麼....

基本上我是以"陶淵明"為出發點來批評

我不否認很多文章、藝術..等對於人類社會的陶冶、藝術與哲學是人類進步的象徵

好的文章、人文風氣、詩句,對於社會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我個人是學美術的,我非常推崇文化創意產業對於民族以及人文水準的幫助,

但,陶淵明讓我感覺到他在狡辯,事實擺在眼前,還藉口一堆

個人對國家的貢獻,可以分為文化類、經濟類

有些人的寫的著作可以為世界帶來幸福、有些人致力改善能源使用、研發新能源、提出量子電腦,造福人類

但我從陶淵明身上我看不到

還有我實在搞不懂,很多事情要陳述,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表達,為什麼非得講那麼大一串。(這句話不是罵陶淵民)

陶淵明那麼會過日子,那麼清高,那麼有學問、那麼懂得內心修練,俗人最喜歡去崇拜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天啊...上面的真的是大咖...

我的東西大家不想看就算了

說真的,我不很喜歡南女中那位的態度

認真看的結果

南女中的論點只有一點:一個人對事判斷價值的差異

當然我並不是說

10(假設)>1

10的那方(北一女)就贏了

但是在南女中的論述上並沒有給我一個很明確的

陶先生真的就是那樣的想法嗎

那部份有一個清楚的交代

所以我以為北一女中算是較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你做過調查,你可能會發現,包括北一在內的所有「名校」的學生平均家境

將高於那些不是「名校」的學生

﹝當然,還是有例外。可是,例外之所以被大張旗鼓地報導,正是因為她們的稀少﹞

(亂入)

噢這我相信

高一班上一半以上的人學過鋼琴

其中更有不少人會一樣以上的樂器

說到出國經驗,更是豐富

(我還因此小小難過了一下- -")

的確資源優勢很重要

先不說經濟地位(補習才藝之類),台灣還是存在著城鄉差距

(師資、活動、競賽機會.......)

我之前也是非常反對這種說法因為我與我一些同學也並不是很富有甚至不佳

只是想想後發現的確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比其他人多太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亂入)

噢這我相信

高一班上一半以上的人學過鋼琴

其中更有不少人會一樣以上的樂器

說到出國經驗,更是豐富

(我還因此小小難過了一下- -")

的確資源優勢很重要

先不說經濟地位(補習才藝之類),台灣還是存在著城鄉差距

(師資、活動、競賽機會.......)

我之前也是非常反對這種說法因為我與我一些同學也並不是很富有甚至不佳

只是想想後發現的確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比其他人多太多

話說我是個基隆鄉下人ˊ ˋb

(回到正題XD)

辯論本來就很少有對與錯...

觀點與立場不同,對與錯就很少存在

就像名言:對的不一定是對的

我覺得北一同學有點小小的炫才,想引起注意,想語出驚人(不過文才倒是沒話說)

而南女中的則過於批判,兩人文章都有點太主觀...(個人認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結論:

1.范可欽會吐血,因為我竟然花了一個半小時才讀完。

2.出世入世之討論為源頭。再來才是陶。

3.被看到最重要。推蘇聯遺民,接收到了,才有意義。

4.都好,說服自己比說服別人重要,也有效。

5.我是瘋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