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上建中,教育部怎麼辦?


Recommended Posts

新聞報導,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因電腦程式並未設定須達一般生最低錄取標準—簡單來說,就算考零分,只要填第一志願建中,也能錄取—導致一百一十三名特殊身分考生,未達一般生最低錄取標準仍獲得錄取,其中真的有一人幸運錄取建中。這個烏龍事件,因為特殊生入學是採外加名額的方式,不影響其他考生的分發結果,平安過關。但明年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因為超額比序的計算複雜無比,同分需增額的名額一定不少,教育部要各校準備多少名額補破網?

除了志工、檢定、獎懲…這些大部份學生應該都會花時間去準備周全的項目外,真正能分出高下的,大概就是教育會考和志願序了。今年試考的結果,每科大約十五%學生列「精熟級」、六十到六十五%列「基礎級」、二十至二十五%列「待加強級」。「待加強級」得兩分,基礎級得四分,精熟級得六分,同一等級學生數目這麼多,到時候同分的學生一大堆,如果志願序又一樣,怎麼分發?增額錄取嗎?增額的數字學校吃得下來嗎?高中一班已經滿滿四十二、四十三人,實驗室、運動空間已經不足,再增加人數,對學生公平嗎?

志願序本意是卡志在菁英高中的學生,問題是各區教育資源不一,到時候卡死的可能是社區高中的學生。以新北市新莊區來說,新莊高中只有一所,附近卻有七、八所國中,為了就近入學,都把新莊高中填第一志願,到時候怎麼也容不下這麼多學生,他們必須越區就讀。可是,基北區每一個志願序差三分,比會考級距兩分還貴,第一志願三十分,第二志願只有二十七分…,志願沒填好,搞不好得到汐止就讀!一位賣早餐的媽媽就急得跳腳:「我又不能送,以後上學怎麼辦!」

昨天聚會時,就有幾位八年級學生的家長笑嘆:「一○三年十二年國教,看來爸媽真得多用點力,多去廟裡拜拜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22/today-o11.htm

==================

標題下得有點聳動,不過既然記者都這樣打了那我就照貼吧ˊˇˋ

個人覺得其實會考的配分跟志願序佔分比例根本就是一項很不公平的措施

只對那些穩上的學生有所助益而已

不過在這教育體制越改越讓人難以捉摸的情形下誰敢說自己是穩上的w

這政策看起來讓人似乎不太放心呀w

話說我家裡好像還有一個正好就是要103年面對12年國教上路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重點來了,為什麼建中的分數依舊這麼高

這跟台灣產業刻板印象有關

即使私立大學林立,再怎麼有特色

但是考生、家長被這社會所「應該作角色、定位」給囚錮了

國立傳統>>>>>好大學>>>>>研究所>>>>>>辦公室吹冷氣

但是真的是這麼單純嗎??

教育部很明顯無法對社會固有行產業進行改善

或者是說政黨、企業、人民甚至國家也尚未準備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樓上提出一個重點來了@@

學校老師的教法跟習慣一旦碰到理解比較慢的學生會很悲劇

我爸以前唸過建中,他說建中的老師是不太管學生怎樣的,教完拍拍屁股走人

重點來了,為什麼建中的分數依舊這麼高

這跟台灣產業刻板印象有關

即使私立大學林立,再怎麼有特色

但是考生、家長被這社會所「應該作角色、定位」給囚錮了

國立傳統>>>>>好大學>>>>>研究所>>>>>>辦公室吹冷氣

但是真的是這麼單純嗎??

教育部很明顯無法對社會固有行產業進行改善

或者是說政黨、企業、人民甚至國家也尚未準備好

你還有一個重點沒說到,私立大學比國立大學學費貴....

讀國立的比較省錢,一學期快3萬

讀私立的比較貴,一學期5萬多塊

一樣進去混個大學文憑,大部分的人會想選擇學費低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重點來了,為什麼建中的分數依舊這麼高

這跟台灣產業刻板印象有關

即使私立大學林立,再怎麼有特色

但是考生、家長被這社會所「應該作角色、定位」給囚錮了

國立傳統>>>>>好大學>>>>>研究所>>>>>>辦公室吹冷氣

但是真的是這麼單純嗎??

教育部很明顯無法對社會固有行產業進行改善

或者是說政黨、企業、人民甚至國家也尚未準備好

我爸以前唸過建中,他說建中的老師是不太管學生怎樣的,教完拍拍屁股走人

你還有一個重點沒說到,私立大學比國立大學學費貴....

讀國立的比較省錢,一學期快3萬

讀私立的比較貴,一學期5萬多塊

一樣進去混個大學文憑,大部分的人會想選擇學費低的

不好意思不過我覺得本篇想討論的主軸為12年國教志願序這一項佔分過重的弊端xd

新聞標題會提到建中只是因為剛好有那麼一個學生就這樣碰巧錄取了建中

但我認為這間學校總是被新聞媒體放大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情就是了

我想聽聽你們對"志願序佔分"這一件事情提出的看法

不要再拿我的母校作文章了T_T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所謂的"志願序佔分"是為了確定學生真的想讀才這樣安排

本意應該是給特殊生或相對弱勢的族群有比較多的選擇機會

不過要選誰不要選最好的 學生家長就更不用說了

所有人都一窩蜂填同一間學校 而且幾乎沒有鑑別度

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

我同意不要只會死讀書

總覺得台灣的學生好像沒什麼目標

好像升學就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才會一窩蜂往所謂的明星高中擠

我認為應該是先確立目標 再決定該如何進修或升學

不然就只是在拖延出社會的時間

就算出了社會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爸以前唸過建中,他說建中的老師是不太管學生怎樣的,教完拍拍屁股走人

你還有一個重點沒說到,私立大學比國立大學學費貴....

讀國立的比較省錢,一學期快3萬

讀私立的比較貴,一學期5萬多塊

一樣進去混個大學文憑,大部分的人會想選擇學費低的

私立的不只五萬吧?

還是政策有又改了 呵呵

不過讀歸讀,學費大概也父母在支付

少數的會半工半讀,辛苦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私立的不只五萬吧?

還是政策有又改了 呵呵

不過讀歸讀,學費大概也父母在支付

少數的會半工半讀,辛苦啊…

私立的要看學校

價差可以差到兩三萬

家裡沒錢又念私立的學生,通常都會學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家也有一隻十二年國教第一屆的xD

是說相關政策不是天天改嗎

雖然說現在是照分數高低決定明星學校的地位

但是實際上各校學生的程度並沒有落差真的很大吧==

實施基測以後

基本上很多程度與考上明星學校相當者

最後也沒考上明星學校

呃,應該說考試本來就有可能有這個問題

畢竟「程度」這種東西考試不是唯一一個可以審核的面向

志願序佔分可以確定學生真的想讀(雖然有可能是他們爸媽真的想要他們這樣讀)

不要像以前一樣,大家就只是照著分數填下來

而是可以想想,我到底要走哪個方向的學習路?

當然就像樓主所說的不管這個事情原先立意如何,

它還是可能存在著弊端

太小看了家長的威力了

只是我不認為志願序佔分這個制度

真的能讓國中生跟他們的家長

去思考自己(或孩子)想要走什麼路、適合走什麼路

最後應該還是像過往一樣按照分數高低填志願

那麼原先的用意就很難達成了。

我不認為有一個制度會是沒有「弊端」的

選一個立場來站,別的立場的人可能就會不喜歡這個制度

就會認為這有弊端。

只是如果真的如樓主選用的新聞所說的

志願序本意是卡志在菁英高中的學生,問題是各區教育資源不一,到時候卡死的可能是社區高中的學生。

那麼制度所要追求的跟其產生的效果不一的時候

這個制度可能就要被好好檢討一下@@

只是這個制度實際實施到底最後的狀況會是如何

其實也很難說吧,這也只是他們的猜測?

(如果這是我理解錯誤請指正==)

唉,期中考ing,我的敘述好亂OAQ

我到底在說什麼OAQ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私立的不只五萬吧?

還是政策有又改了 呵呵

不過讀歸讀,學費大概也父母在支付

少數的會半工半讀,辛苦啊…

私立的要看學校

價差可以差到兩三萬

家裡沒錢又念私立的學生,通常都會學貸

另外,科系也有影響:我是東海社科生,加上住宿的確是五至六萬左右。

普遍來說,理科生的學費會比文科生高一點,我聽說私立醫科生光學費會直攀七八萬。

==================

修訂:

剛剛我看到有人說改來改去,忍不住發這篇……雖然一定有人會人身攻擊。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風雲白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