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淪次選擇 宣導進不了國中


Recommended Posts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02110100-1.aspx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台北11日電)台灣孩子缺乏選擇技職的權利,除了來自家長的壓力,國中輔導機制長期「偏食」,相關教師缺乏技職經歷也是重要因素,很多職校想進國中宣傳,連大門都進不去。

技職體系在五○、六○年代,曾是許多學子的第一志願,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最常與人分享的一件事,就是國中畢業時,苦惱於該讀高中還是職校?他母親到台北工專(台北科大前身)校門口問警衛,「讀這間比較有前途、還是建中?」警衛二話不說回答,「當然是台北工專」。

台北工專知名校友不少,除了姚立德,還包括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今年1月,童子賢和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一起捐出新台幣6600萬元回饋母校,在教育部風光召開記者會,但言談中對台灣技職體系的發展憂心忡忡。

童子賢說,台北工專時代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人請;台東公東高工訓練出來的木工師傅,至今仍引領台灣家具業風潮;然而現在的台灣卻過於鼓勵升學主義,導致高中職消長,人與人之間藏了太多的虛榮心,每個人都想要大學文憑,美容科系畢業的學生,講起化妝品的成分頭頭是道,要她做頭髮卻不知從何下手。

曾幾何時,台灣家長已普遍將技職當成升學的「第二選擇」,網路青年創業者蔡承宏畢業於有「明星國中」之稱的台北市立介壽國中,回憶國中3年,學校幾乎沒有給予任何技職體系的資訊,「老師只想著計算自己班上有幾個建中、附中,即便是高職第一志願大安高工,也完全不放在眼裡」。

一名科技大學主管表示,技職體系想進入國中宣傳非常困難,他好幾次想「闖關」都不得其門而入,甚至被說「你不要教壞我們學生」。

這名大學教授說,大部分國中教師都畢業於師範體系,一路從高中唸到大學,對職校完全不熟悉,更遑論技職體系的升學管道;許多輔導教師連統測(升科大)都沒聽過,也不知道許多一般大學科系,都開放用統測成績申請,只會不斷地傳遞錯誤觀念,以為高職「插大」難上加難。

為了扭轉「偏食」的問題,教育部近年積極改造國中的輔導課程,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91年開始在全國陸續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職教育宣導專案」,國一時認識職業,國二時性向試探、體驗職場,國三時生涯定向、適性選擇,按部就班讓孩子瞭解技職體系升學發展之路。

高雄市大樹國中生涯探索辦的有聲有色,被教育部拍成宣傳微電影,輔導主任郭政源說,關鍵就是「把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孩子」。他們安排許多職校教師、職場達人講座,讓學生依興趣參加。有些人一聽就是10幾場,老師好奇去問,學生說,「不是要我們多聽多看嗎」?

大樹國中不靠海,但他們卻辦過「海事類」的講座,郭政源說,當時很多人擔心沒人來聽,沒想到最後還有14人參加,從此他再也不怕冷門熱門,「只要有一個孩子有興趣,聽了講座改變了想法,這場講座就有意義」。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吳清山表示,技職、普通高中並無優劣之分,理想的全民教育,應該是「各取所需」,盡量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吳清山說,目前策略是讓技專校院從「近水樓台」著手,多到鄰近的國中宣傳、帶孩子到學校參觀;舉辦相關活動時,務必要加強家長的參與,畢竟國中生處於「半成熟」的狀態,易受到長輩影響,家長的觀念改了,就不怕技職成為「Second choice(其次選擇)」。1020211

=================這只是個分隔線==============================

技職體系被弄成這樣,除了教育部,瞧不起技職體系的家長跟老師要付不少責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技職體系被弄成這樣,除了教育部,瞧不起技職體系的家長跟老師要付不少責任。
有沒有高職生都愛打架的八卦ˊ_>ˋ

老話一句,社會結構塑造一個人。

我可不相信每天看高職生打架腥蚊的家長跟老師沒什麼偏見。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風雲白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問題是,社會結構給技職體系加諸了偏見,使得家長跟老師瞧不起--但是很多人會把社會現象視為單一事件(這個講來會很長,而且會離題……)

偏見形成的原因就不說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風雲白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是高職體系設計不良,從分科到課程,再到出路

二是國中環境封閉而死板,高中職都民國一百年了,國中還在清廷鎖國,難怪一堆人一進高中就覺得是「自由的新生活」。當然,部分學校例外啦。這種觀念的教師留著道聽塗說對高職的壞印象,就死硬硬的傳達給學生,當然讓高職發展不良

最後第三點的問題才是升學制度造成的高中職層次落差,選材分流靠學科,但進入高職是要學術科,這兩碼不相干,並且用分層過濾的方式將較優秀的學生都篩到了高中,更讓高職環境不佳。

但現在企圖解決三,而一二都還在,而且三不見得能解決。

只能默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只說出感覺好想有些不足的地方,可以試著指出哪裡偏掉、怎樣才算正題,這樣會比較有助於討論(L)

我自己經歷過的是

基測考完的時候學校會讓私立高職進來宣班

至於有沒有公立的教務主任說他們沒打算進來

其實在國三上的時候有一間不錯的私立高職有開技藝班

有時候我們班的去完回來我們還有餅乾吃(H)

有時候放學隔壁班也會有人擺人頭在練習弄髮

我覺得不錯啦 至少可以先試試看適不適合 也可以度過國三時光

進來宣傳不是壞事

但有的就擺明說 : 進來念我們學校 你不用讀書也沒關係 反正可以保送我們的科技大學

再擺幾個帥學長正學姊來拉人 為了10張小朋友拚了老命也要拉人

再者 其實大多數老師反對學生去高職的原因

多半是學生的 : 高中好累哦 不如去高職比較輕鬆 多爽

我有兩位學長國一一進去就立志要念機械科

即使他們考到前三他們老師也沒有攔住他們

當然社會觀感也是原因啦

但我覺得各方面都要負責任就是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自己經歷過的是

基測考完的時候學校會讓私立高職進來宣班

至於有沒有公立的教務主任說他們沒打算進來

其實在國三上的時候有一間不錯的私立高職有開技藝班

有時候我們班的去完回來我們還有餅乾吃(H)

有時候放學隔壁班也會有人擺人頭在練習弄髮

我覺得不錯啦 至少可以先試試看適不適合 也可以度過國三時光

進來宣傳不是壞事

但有的就擺明說 : 進來念我們學校 你不用讀書也沒關係 反正可以保送我們的科技大學

再擺幾個帥學長正學姊來拉人 為了10張小朋友拚了老命也要拉人

再者 其實大多數老師反對學生去高職的原因

多半是學生的 : 高中好累哦 不如去高職比較輕鬆 多爽

我有兩位學長國一一進去就立志要念機械科

即使他們考到前三他們老師也沒有攔住他們

當然社會觀感也是原因啦

但我覺得各方面都要負責任就是了

我們學校以前也有私立高職來宣傳(學校還會帶去高職參觀)

你看見的跟我看見的是同一間嗎(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的國中小教育只想把我們訓練成一個通才

不去想說適才適性發展,去發掘個人的興趣與能力

用固定的幾個學科來分成績升學競爭

在過去進大學就有高階的社會地位

所以使得人人想讀高中以為了考大學

至此技職變成了成績不足以進入高中的人剩下來的管道

這不僅只是志趣或偏見的問題,教育的資源分配也不均(望向五年五百億)

教育體制的規劃,使得技職的社會地位是比不上普通科的

也當然使得人們會不想進技職體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我們的國中小教育只想把我們訓練成一個通才

不去想說適才適性發展,去發掘個人的興趣與能力

用固定的幾個學科來分成績升學競爭

在過去進大學就有高階的社會地位

所以使得人人想讀高中以為了考大學

至此技職變成了成績不足以進入高中的人剩下來的管道

這不僅只是志趣或偏見的問題,教育的資源分配也不均(望向五年五百億)

教育體制的規劃,使得技職的社會地位是比不上普通科的

也當然使得人們會不想進技職體系

國中小教育是通識型教育,不是專才教育,目的是要教育正常的人

技職教育看起來很美好,新聞說的黑手月入十萬沒人要做等等的

以汽車師傅來說,分成學徒、半技師、技師、技師長,你高職畢業就進入車場當學徒,要熬五到十年,月薪六千,有的還沒薪水,半技師和技師兩萬多,技師我知道的有到四萬,每天最少十台車,每台車子的維修費用要過萬,全場不過三個,技師長的薪資就有過五萬,整間車場只有一個

簡單來說16歲讀夜校進入車廠,你大概會在三十歲的時候成為技師,然後你的薪水大概和大學畢業生相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對於技職教育,個人所知甚少(眾毆)

只是想建議這個主題討論的方向

--------------------------------------------我是分隔線---------------------------------------------

綜合以上說法,技職教育的淪落並非一時、一地、一人所造成的,

因此如何釐清這些事情的因果關係才是重點

在此獻上個人淺見:

背景(先天、後天)→導火線(讓事情浮上檯面的關鍵)→主題(技職淪次選擇)→影響

首先是背景:

背景包含了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像是舊有的制度、價值觀等屬於先天因素

以及對於這些先天因素,執政者和人民對它的態度及處理都屬後天因素

再來是導火線:

通常是指一些重大社會新聞

因為媒體是將這些事昭告天下的一大力量

至於主題,應該不需要再贅述了

最後是影響:

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

這些改變毫無疑問就是下個事情的背景因素

--------------------------------------分隔線--------------------------------------------------------------

希望透過這種規則,能讓別人更容易整合事情的始末,

而不是在看完一堆資料後,還是分不清楚誰是因誰是果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夜遊神
補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