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非選解答(大考中心公佈)<<<<7/18已更新


Recommended Posts

歷史

一、以下為三則與臺灣史相關的口述歷史文獻,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甲:「到了山頂,她望見成列的屍首上吊在樹枝上,一共21名親人,夫君的屍首也在其中,親人都穿著傳統服裝,夫君穿著羽織和服,想必他在死亡前是充滿怨恨、矛盾、茫然和遺憾。」

乙:「在川中島,優秀的青年都爭先恐後地赴海外出征。我們都在志願制度下血書報效。這是告訴日本人,我們也是男子漢呀!不要對我們有差別待遇!」

丙:「每逢建設,我們必定被強迫從事砍伐森林等苦工,工資比其他地方低很多,還時常領不到錢,只給我們鹽代替工資,強迫勞役的日子有增無減。」

1. 這三則文獻和哪個歷史事件有關?(2分)

Ans:霧社事件

2. 請就甲、乙、丙三則文獻內容,依時間先後,排列順序?(2分)

Ans:丙、甲、乙

3. 乙文獻中的人會在川中島,是因為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措施?(2分)

Ans:強制遷村

二、請根據以下三則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范陽盧秀才墓誌〉:「(盧)……竊家駿馬,日馳三百里,夜抵襄國界,舍馬步行,徑入王屋山,請詣道士觀。道士憐之,置予門外廡下,始聞《孝經》、《論語》。……凡十年,年三十,有文有學,開成三年來京師,舉進士。」

資料二:《衡山府志》:「石鼓山,舊有尋真觀。……元和間,士人李寛結廬讀書其上,刺史呂溫嘗訪之,有『願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

資料三:朱熹說:「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無所於學,往往擇勝地、立精舍,以為群居講學之所,而為政者乃或就而褒美之,若此山(衡山),若岳(嶽)麓,若白鹿洞之類是也。」

1. 資料一與資料二所述內容,應是哪一個朝代的現象?(2分)

Ans:唐代

2. 資料一與資料二顯示出一個現象,這個現象的重點為何?請用自己的文字說明。(2分)

Ans:到山林的道觀讀書

3. 資料一與資料二所述現象,與資料三之間有其關連,請說明從前者(資料一、二)到後者(資料三)之間的演變。(2分)

Ans:從山林教育發展成書院教育

三、以下為兩位西方哲學家的論點:

甲:「水是萬物生存的根本。」

乙:「人的靈魂裡面有一個較好的部分和一個較壞的部分,而所謂『做自己的主人』就是說較壞的部分受天性較好的部分控制。」

1. 這兩位哲學家身處於哪一個時代?(2分)

Ans:希臘時代

2. 這兩位哲學家思考的重點有何不同?(2分)

Ans:甲強調自然(或物質);乙強調人性(或倫理)

四、以下是與納粹崛起相關的圖、表資料,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表格省略

1. 圖2、表2共同呈現的轉捩點出現於何時?(2分)

Ans:1932 年7 月

2. 圖2應是德國哪項社會資料的統計圖?(2分)

Ans:失業人口

psˊ口ˋ爆掉好多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hala2010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