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同志遊行「彩虹征戰,歧視滾蛋」之後


Recommended Posts

前言:昨晚從凱道的同志大遊行回來之後,陸陸續續開始整理、撿拾過程中很複雜的感覺及想法。作為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何春蕤、黃道明、丁乃非、白瑞梅的學生,很幸運被引領進台灣性/別運動的脈絡,我仍是很初步而資淺的觀察者,試著蒐集這一年來觀察性/別運動大小事件的心得,在2011年第九屆同志大遊行之後,完成這篇書寫。

這篇文章,不只是想分享給同志、關心同志議題及性/別議題的朋友,期許發生的事情是,能讓運動脈絡之外的更多人開始思考與討論,所以妳/你願意的話,歡迎盡情轉載本文,這不僅是關於「我們」的同志權益,而是關於所有人,大家都壟罩在「恐性」的精神狀態中,如果沒有更多的思考及討論,願意回看與誠實面對自己曾有的性經驗,談「性」及坦蕩做愛的空間就出不來,性/別友善空間更如空談。

是的,我知道有人會害羞說:「為什麼要談這些,很害羞」,我承認自己在面對「性」、談「性」時也仍會害羞,但我們不能停滯在害羞的情緒,而是要去思考我們為什麼害羞,也要知道害羞到達某種程度就會成為恐懼,而「恐性」正使國家得以順水推舟,制定各種性壓迫(人權壓迫)的政策,包括電視上惱人的馬賽克和禁播,包括無限上綱的保護兒少條例,也包括性工作政策最終可能是「罰嫖又罰娼」。

我們還沒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身體與情慾,我們的愛做的還不夠坦蕩。

前言最後,引用與何春蕤通信中,老師給我的話作結:「開明尊重多元都是現在用爛了的字眼,人們對於接受邊緣的身分認同也看穿了,反正沒什麼大礙,所以可以表示善意。說穿了,汙名不在於同志.....,而在於性。這也是同志教育爭議的核心。」

第九屆同志遊行「彩虹征戰,歧視滾蛋」之後

2011.10.29 Sat.

文/Vickie

在總統府前的抗爭與遊行,今年不知道第幾回了,卻是首次參與同志遊行,首次在街頭經驗愉悅、興奮、以及眼神勾引著四方流竄的情慾。往年總從他人的文字或影像輾轉得知一點什麼,都是二手消息,直到自己親身處在這樣的場域,那些論述,以及細緻而複雜的想法與感覺,才有個比較具體的存在於思緒狂流之中。

聽許多同運前輩說,今年同志運動遇上很大的反挫勢力。或許我們以為時代進步了、人們思想比較包容而開放了,所以同志的處境比以往更好了,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還有兩個中學女同戀人道出「我們的本質不適合這個世界」後,選擇離開這待人仍有太多苛刻而荒謬條件的社會?如果同志已經在台灣社會有友善的生存空間,為什麼仍有「以愛之名」的宗教右派人士,披上「文明」的羊皮,用著「文明」的語言暢談「尊重」,骨子裡卻散逸一股野蠻的虎豹之氣,要求所有人依循他們的標準生活?知道嗎?真正懂得尊重的人,不會用說的,而是默默地體現它。當你們說:「我們尊重同志、多元性取向」,卻在後頭補上一句:「但在國中小教同志教育(其實是性別平等教育)太早了,這樣小孩不就都會變成同性戀?」叫我們如何理解這樣邏輯錯亂的言詞?

口口聲聲的「尊重」,其實是把對方視為他者,在一個有距離的、過於狹隘的認知框架中去想像他人,客體化了對方,不願同理的將心比心;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共享了類似的生命歷程,端看我們是否敢於誠實回溯-我們在未成年就曾有情感及身體的慾望(無論對象為同性或異性),有過有意無意覓尋色情影音、圖像資源的經驗,甚至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的初次親密接觸、性行為,只是我們被教導或恐嚇,說那些是汙穢的、須被噤聲的、得永遠隱匿在記憶的秘密,從此我們被訓練成避諱直接的談「性」,無法誠實面對、述說情感/肉體的渴望及需求,層層的櫃子把我們逐漸包裹,於是我們長成裡外不一的扭曲人格,一方面渴望著性,一方面卻假扮正直純潔的打壓它,自己不談更不讓他人談,何等道理?

這樣情慾壓抑的經驗無分異/同/雙性戀,只是在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其他的情慾敘事更顯得難以開口而不堪。難道你們從未聽到很多男同志、女同志,說自己中小學就覺察自己的情慾對象不(只)是異性嗎?這麼多的生命故事明白的擺在眼前(其實在這樣仍保守的社會環境,要公開說出自己櫃子裡的故事,還是困難而需要勇氣的),卻要被視為假的、「情境式同性戀」?說我們還小,不夠成熟到足以理解真實的自己,殊不知這番話語中,正預設了唯有身為「異性戀」,才符合所謂「真實而正確的自己」,排除了多元情欲的具體存在;又,難道他人會比自己更了解內心的情感及身體的慾望?衷心懇求,請別再以自我中心的視野去看待甚或壓迫他人。

標舉著「LGBTQ PRIDE」,在同志大遊行的現場,很能切身感受到歡樂、陽光、樂觀的氣氛,不少人極盡所能展現自己最「妖」的扮裝,或者裹著一條皮內褲近乎全裸的身體都好,以及成雙成對男男女女的十指交扣,體現異性戀霸權不敢正視身體的逾越/愉悅,在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上,形成一幅幅花枝招展的豔麗風景,我很是欽羨這些勇敢展示身體的人們,能夠學習欣賞然後愛自己的身體,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然而,除了同志大遊行這屬於我們的節日,其他三百多個日子也能包容我們妖模魅樣、離經叛道的存在嗎?是否每年都在期待這能彼此取暖的空間?我想,我們要感念同運前輩幾十年下來的衝撞與努力,使得2011年的我們擁有更多討論同志議題、體現自我的空間,但是運動並非線性發展,前進的同時必然也會遭受反挫,以往明目張膽的歧視,轉化為更為幽微、瑣碎的散落在生活細節,或者迂迴的被漂亮言詞包裝。

我們的運動走得還不夠遠,因為同志間各種樣貌的主體還未清楚被呈現、被認識、被含納,同志汙名之下還「藏汙納垢」著太繁雜歧異的污名,包括階級的、用藥的、年齡的、濫交的、體態的、跨性別的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因為「愛滋」還不夠被更多人理解,所以大多數人常將愛滋聯想到男同志、濫交,以恐懼甚至指責的眼光及語彙,逼視、描述著「愛滋」及感染者,恐懼很容易因為無知而蔓延在眾人之中,乘駕著刻板印象成為歧視;而恐懼也很容易被政府利用,將國家未妥善規劃的政策制度,歸咎於個人沒有負起「照護自己健康」的責任,指責感染者占用國家資源,擅用人民因資訊不足而產生的恐懼,煽動民粹,醞釀感染者部分負擔藥費的政策,除了加深感染者已經背負著的汙名,更是棄其人權及尊嚴如敝屣。換句話說,同樣都是慢性病,高血壓及糖尿病,卻和愛滋卻有著不同對待標準,暴露出的是社會最核心的恐懼及歧視,源於對「性」的不敢正當面對,將這每個人(除了無性慾者)的基本生理需求,視為洪水猛獸,政府當局在防治愛滋的同時,最終目的是希望每個人能規訓自己成為純潔的好公民,以利它的治理。以「愛」及「關心」之名行使的歧視,以制度歧視換得的秩序與規範,正是那種喧嚷著政治正確的語言的文明暴力,倘若缺乏理解及思考,也正是分化社群戰鬥能量的利刃,就像有人會說:「同志都已經是弱勢、邊緣族群了,還去濫交、用藥,得了愛滋,讓同志社群黑上加黑」。

類似邏輯的批判,也在原住民同志身上發生著:「原住民已經是社會弱勢了,幹麻還去搞同性戀?」在遊行隊伍回到凱道的重新集結,主辦單位安排學者及各團體進行分享(包括陰陽人、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G蝶園的周逸人、殘酷兒Vincent、露德協會的愛滋感染者、日日春鍾君竺、原住民同志咖啡),不同階級與狀態的酷兒現身,從「同志」的大傘下浮現一個個真實而繽紛的樣貌,這麼難得的生命相互看見的機會,卻記得旁邊的幾個男生,在跨性/扮裝舞蹈團體「Go Go Paradise」登台表演時,說了一句:「終於有可以看的了」,也牢牢記得逸人說:「有的跨性姊妹可以活得很好,但像我這種沒有條件、在低層工作的跨性別者,生活就過得很辛苦」,一股憐惜及辛酸之意浮上心頭,難不成為了取得「晉身」異性戀主流社會的認可,又長出一套篩選機制,只留下陽光、青春健美、上進及所謂「溫良恭儉讓」的酷兒作為代言?

這樣社群內部的排除或者歧視,像寄生蟲一般不斷繁衍,吸取然後削弱對抗主流刻板印象的霸權、掌權者的力道,這是運動的瓶頸。沒錯,運動需要團結才有力量的,然而團結不是去「河蟹」社群內部不同主體的差異,我想,這樣的團結撐不久,這樣的運動也走不遠。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需要好好的被聆聽、被串聯。參與同志運動的個體,不可能只擁有「同志」的身分,「同志」只是彼此疊合的其中一塊,在這個社會我們還有更多的身分,可能是原住民、勞工階級、移工、聽障者、身障者…等,是這些不同的身分將我們聚合成一個社會人。如果坐落在社會的大結構下,不能透過彼此的故事而看見彼此的差異,將不同汙名、不同位置的主體綁一起,那麼能收成運動成果的,終究是有條件的人(通常是擁有社經地位者),沒有條件的依舊被排除在外。

如果同志遊行仍是台灣同志運動中重要的一環(至少我如此認為),那麼它的政治性應當持續保有其強度。我們要清楚認知到,社會大眾可以接受「同志之愛和異性戀沒有差別」的這種「愛無分性別」論述,因為「愛」是情感的、溫暖的、乾淨的、易被同理的,但是同性的、婚外的、多重性伴侶的、人獸的、戀物的性,卻仍被視為骯髒汙穢而不道德,所以多數的人選擇用「同志」而非「同性戀」去稱謂自己,因為後者直截明白的表露了性,是扛著汙名的。

如果我們能在同志遊行的場子大喊「我要性高潮」、「活到老,幹到老」、「不只真愛,還要做愛」,那麼在這個時空之外,每個人也能在日常生活自在的實踐,我想大概是同運與性/別運動的一大階段收穫。引一句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演說:「要牢記著我們最基本的信息:『我們可以思考其他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人們總是渴望一些東西,卻又不是真的想爭取它。不要害怕爭取你渴望的東西」,不要輕易妥協、限縮理想被實踐的程度及範圍,遊行只是一天的事,其他日子能享有平等權利和性/別友善空間,得去掙來,歧視不會自己滾蛋。

照片均轉載自苦勞網 http://www.flickr.com/photos/coolloud/sets/72157628001838886/detai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知道你聽懂不懂這個比喻

就好像爽哥要把偶像簽名世世代代傳下去一樣LOL

這種層次的比喻的確讓人聽不懂呢。

回到正題,既然你反對讓她們的孩子認同他/她的家長,

難不成要讓他們「看不起」自己的家長,

只因為他們的家長是同性戀嗎?

這種思考才真的讓人無法理解呢。

世界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

而這值得我們尊重,

而不是閒言閒語。

最後,你沒辦法教導自己的小孩正確的性教育,

不代表這些同志家長不行,少瞧不起人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竟然有人洗腦自己的小孩

我的媽媽是同志

我的媽媽一百分

就不要等小孩學會打手槍才來鄙視你

閣下定義的一百分是什麼?

跟男人作愛生下了他,或是真的用心愛他教育他?

沒有血緣,不代表沒有親情

先假設你知道你的父母很愛你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並非父母親生,你要鄙視你的父母洗腦你說他們很愛你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