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哲學只有論證加持才能存在?


Recommended Posts

哲學家名言錄= =|||||||:

海德格爾:「語言是存在之家。」

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丹麥哲學家祁克果:「真理是主觀的,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屬於個人的,只有這些真理,對我而言才是真的。」

康德:「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蘇格拉底:「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

德國哲學家包爾森:「一個民族的宗教,在超現實的世界裡反映這民族本身的意志,在這超現實的世界裡,實現他內心最深處的願望。」

西洋哲學家萊伯尼玆:「天賦各部分機能和力量的和諧發展,是人生的定律,也是宇宙的定律。」

英國哲學家穆勒:「做一個不滿足的人,好過做一隻滿足的豬。」

米南德:「勤勞可以贏得一切。」

哲學到底是否需要嚴謹論證的過程呢?

從上觀之,似乎都只是個人的「觀點」(或觀察),而非絕對的「真理」,就算有經過論證,不免還是想問他:「為什麼?憑什麼你說的是真理(絕對的、唯一的答案)?」

亦或是哲學可以容許多個答案,針對同一件事得到不同的觀點都可以視為「正確的」?(從這些哲學家言論看來,他們是「斷定」的態度):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的問題是有意義的,可是例子是不倫的。

對於任何有著嚴密論證的哲學主張,我都可以只取其結論的一句話,PO在網路上,然後說"看,這傢伙根本就沒有論證!"。

我相信,在你舉的大部分的例子背後,哲學家都有提出解釋那句斷言為什麼為真的論證。

如果某位哲學家說了某一句話,而這句話在該哲學家提出的主張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能是他的主要想法的表徵,等等)

而且這位哲學家從來不論證說明為什麼這句話會是真的,

那麼,這句話所表述的主張就不是一個好的主張。

一個不好的主張,在論戰之中通常演的是砲灰。

最初由 DUST 發表

亦或是哲學可以容許多個答案,針對同一件事得到不同的觀點都可以視為「正確的」?(從這些哲學家言論看來,他們是「斷定」的態度)

大部分的哲學家不會容許兩個互相矛盾的主張同時存在(即,他們絕不會承認P與∼P有可能同時為真)。

不過這並不表示,"針對同一件事得到不同的觀點"之中只能有一個觀點是正確的。

因為"針對同一件事得到的不同的觀點"之間不一定存在矛盾。

200605011833重新編輯時加入以下:

老實說,那些例子讓人非常不爽阿。

怎麼可以看了名言錄就打翻一船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唔,我所謂的「針對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指「矛盾的觀點」。

舉例來說,我經過論證得到某種處世價值:「生命要有奮鬥的過程才算有意義。」

然而另外一個人經過論證卻得到:「零合的生命觀才是真理。」

兩人的論點可以說是不同角度對生命意義的論證,沒有衝突,但兩人所持的結論卻不同。

所以我要表達的是想要問:「那意義到底是哪一個?憑什麼你可以斷定?」

當然前提我是假設兩人的論證都沒有錯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從一樣的前提的確可以導出不一樣的結論。

例如從"花是紅的而且草是綠的"

可以導出

"花是紅的"

也可以導出

"草是綠的"

如果這兩個結論沒有衝突矛盾,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呀。

PS,如果兩個結論(命題)沒有矛盾,表示他們可以同時為真而不會導出矛盾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又或許這便是目前哲學所遭遇的處境 , 因此部分的哲學家便試圖找尋一種 , 建立於不同價值觀的哲學體系間的共識 , 雖然許多哲學家的觀點不盡相同 , 然而卻仍就可以透過其背後所欲傳達的精神來找彼此間的共識 .

而論證只是為了使某個哲學體系的立足更加有力 , 因為我們很難相信一個立足點薄弱的哲學體系能夠說服一個擁有思辯能力的人來接受它 , 甚至可以說 , 我們很難相信一個立足點薄弱的哲學體系能夠來給一個追求知識的人某種好的信賴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唔,你看你看∼翔宇把觀點跟論證分開了xd(小孩子的語氣)。

很多哲學觀點感覺比較偏向於「觀察」,而非一種「論證」後的結論或結果。

我主要表達的還是這個居多(也就是前面說「就算有論證」之前),而這種觀察可能是建立於一種不一樣的角度,或是一種經驗,它可能沒有所謂「需要論證」的空間,就某方面而言,像是一種信仰,就像愛因斯坦說的:「我不相信上帝是用擲骰子的方式創造宇宙。」,那,這樣算哲學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要表達的是,所有的主張,都是在assert某一個命題為真。

你所說的"觀察"的內容,是一個命題嗎?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提出"觀察"的人就沒有說出任何有內容的主張;

如果是的話,論證的存在與否就會影響到這個主張的學術(或實用)價值。

我知道有一些命題非常難以論證,甚至根本不可能被論證為真,

不過我不懂你說的"沒有論證的空間"是什麼意思。

"我不相信上帝是用擲骰子的方式創造宇宙"

如果這句話的意思是"愛因斯坦不相信上帝是用擲骰子的方式創造宇宙",

那這個命題描述的是愛因斯坦的一個心理狀態的內容,

如果有可靠的方法讓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心理狀態,我們可能就可以藉此來論證這個命題。

如果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帝不是用擲骰子的方式創造宇宙",

那麼這句話是對世界的描述,如果要使理性人信服,也必須拿出論證或理由說,世界的確是像這個命題描述的那樣。

我不懂,你說的"這句話沒有論證空間"指的是什麼。

是說說話的人不想論證?

還是說話的人覺得這句話目前無法論證,所以只要相信就好了?

還是老話,所有的命題在被提出時都需要該命題為什麼為真的解釋(論證)。

不然就是砲灰。

嗯,如果你要問的是說,砲灰算不算是哲學。

我想,在這裡以有沒有論證區分算不算是哲學是滿奇怪的...

其實算不算是哲學根本就不影響砲灰的學術價值,只影響到他是一個"不好的主張",或是一個"不好的哲學主張"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阿啦(發語詞,無義),「沒有論證的空間」就是講「無法論證」xd。

比如像一個後天色盲看到綠色說:「這是綠色。」但是大家看到卻是紅色。

只是角度不同的觀察而已。

很多純觀察的東西無法直接論證,就好比要你用論說體裁寫抒情文一樣。

另外,想必論證是必須透過語言來表達,然而人的思想有很大部分來自於非語言式的情感或認知,這或許在我所說的「觀察」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DUST 發表

阿啦(發語詞,無義),「沒有論證的空間」就是講「無法論證」xd。

比如像一個後天色盲看到綠色說:「這是綠色。」但是大家看到卻是紅色。

只是角度不同的觀察而已。

很多純觀察的東西無法直接論證,就好比.............(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A蘋果是紅色的

B蘋果在一般人看來是紅色的

C蘋果在紅綠色盲看來是綠色的

這三個命題講的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這三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而不造成矛盾,也各有被論證為真的可能。

我還是不懂。

什麼是"純觀察的東西"?

為什麼這些東西無法直接論證?

我在想,你說的"因為觀察角度不同造成的不同結論之間有所不同,而沒有論證空間",

是不是因為語言不嚴謹,造成一些原本完全不同的命題,

卻讓你以為她們是在指"從不同角度對同一件事物的描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純觀察,顧名思義,即為「一個事情的呈現,我把它描述出來。」

只是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而非其他人所觀察到的面向。

這...不能論證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DUST 發表

純觀察,顧名思義,即為「一個事情的呈現,我把它描述出來。」

只是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而非其他人所觀察到的面向。

這...不能論證吧?

有一些東西,他是事物的特性。

事物的特性不會隨著觀察的角度而變動。

如果一個命題描述的是事物擁有的特性,他的形式會是

X是Y

對於一個特定的X而言,如果"X是Y"為真,"X不是Y"就不會為真。

(例如"蘋果是紅的")

你說的,從不同角度的觀察,說的是觀察者的經驗吧。

描述觀察者的經驗的命題形式是

Z感覺到X是Y

(Z是觀察者,X是事物,Y是X呈現給Z的經驗)

在這個情況之下,隨著Z的改變,針對特定的X,Y可以跟著改變而不造成矛盾。

例如

A.一般人感覺到蘋果是紅的。

B.色盲感覺到蘋果不是紅的。

1.AB並不是針對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角度的"描述,而根本就是不同的命題(指涉的是不同人的經驗)。

2.即使AB無法徹底地被論證為真,至少也有某些適當的理由支持我們去相信他們為真,

否則我們相信他們為真的信念就是不理性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舉個例子好了。看事情的不同角度:

一天,小白鹿跟小卡在路邊小憩。搭搭搭搭...

小卡:「...下雨了。」

小白鹿:「哎呀,真討厭呢。」

小卡:「...緣分就像是雨滴一樣...」

小卡:「大家總以為滴到自己身上的雨是第一滴落下的雨。」

小卡:「其實真正的雨或許是落在其他的地方,只是你沒察覺...」

小白鹿:「...^o) 」

小白鹿:「雨就雨嘛∼與其去想這些不如想想怎麼回去。」

小卡:「...(沉默)」

過一會兒....

小白鹿:「阿,雨停了,走吧。」

小卡走出騎樓,望著天空------

搭.

小卡心想:「這是最後一滴雨嗎?我也不知道。」

灰塵大魔王:「.....噗」

---------------------

小卡與小白鹿的觀點就不同,這...論證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論證是為了使的某種觀點或概念或理想等等 , 增加它的立足點的支撐力 , 使得他人能夠信賴於這樣的理論 , 如果他人能直接充分地瞭解如此的觀點或概念或理想等 , 那麼論證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

然而 , 基於人之主體性的不同 , 每個人總是擁有不同的思想 , 且永遠也無法瞭解對方完全的無時無刻的每個思維脈動 , 因此在表述這樣的觀點或概念或理想時 , 必須要有某種方法使他人瞭解 , 因此透過文字或語言等 , 再透過更細微的方式手段來加以表達 , 而所謂的論證簡單說便是條理分明地將抽象思想給具體化表現出來 , 而使他人瞭解 , 且使之信賴 .

且論證有一個相當核心的意義 , 便是具有影響力 , 一個具體事實的發生 , 在不同主體上 , 因為官感以及理解的不同 , 會形成不同內化的過程 , 因此產生不同的觀點或概念或理想等 , 然而這些東西若沒有欲使他人瞭解產生信賴的話 , 也僅為單純的內在意思罷了 , 但是當我們想要將如此的思想表達出來 , 與他人分享討論時 , 便會產生一種價值的衝突 , 因為不同主體的價值思維皆不相同 , 若欲解決如此價值衝突的情形 , 便需要更嚴謹的方式來使的雙方能夠產生一種彼此間的互動 , 我們常聽見的理性討論或論證即是出於如此 ; 也因為彼此間的互動而產生了一種交替作用 , 換言之 , 在討論的過程中 , 雙方各自有自己的論證 , 然而在互動交替下 , 卻也會因此而產生修正 , 而後再提出 , 再修正 , 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 且歷時漫長 , 一般哲學家總喜歡稱呼這是一種接近真理的過程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噗,那所有領域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哲學版討論了xd(噢,我也相信是如此)。

不過這串討論的用意是要定義哲學分享的範圍,總是會有個範疇以達成透過討論來促進哲學思考,我正在與小白鹿摩蹭那條界線。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定義哲學討論的範疇就好像在挖掘什麼東西才是人們所思所想的全貌一般 , 就好像永遠也不曉得思想的邊界一般 , 只能夠說 , 它的浩瀚無垠的 , 而僅有在我們需要它的時候 , 我們會用到它 , 它只是靜靜地放在一處 , 等著我們有天將它拿起 , 成為能夠摸到的東西之一 . 自己認為的拉...^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DUST 發表

一天,小白鹿跟小卡在路邊小憩。搭搭搭搭...

小卡:「...下雨了。」

小白鹿:「哎呀,真討厭呢。」

小卡:「...緣分就像是雨滴一樣...」

小卡:「大家總以為滴到自己身上的雨是第一滴落下的雨。」

小卡:「其實真正的雨或許是落在其他的地方,只是你沒察覺...」

小白鹿:「... 」

小白鹿:「雨就雨嘛∼與其去想這些不如想想怎麼回去。」

小卡:「...(沉默)」

過一會兒....

小白鹿:「阿,雨停了,走吧。」

小卡走出騎樓,望著天空------

搭.

小卡心想:「這是最後一滴雨嗎?我也不知道。」

嗯,我還是不知道你所說的觀察和觀點是指什麼。

你可以說清楚一點,在這個例子裡,這兩個人分別支持的命題是什麼,和這些命題無法被論證的原因嗎?

哲學的美在於清楚的呈現主張和論證。

在哲學討論裡,隱喻只有阻礙溝通的功能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麼說好了,我所認識與以往接觸的哲學是有更廣的空間。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類似「戀愛哲學」、「處世哲學」之類的東西,裡頭不是像你說的「必須是個有過論證的命題」,而是一種不同於普世價值看待事情的方法,書的作者只是分享他的觀點,一種有別於大家對該主題認識的角度。

就像我之前用的例子,不管是有諷刺性質(?)的小卡與小白鹿對話,或是一樓的那些名言,有些都是提出自己的認知,如果把「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或小卡小白鹿對話拿來論證,都會變得非常畸形。因為說話的人主要並不是要你去瞭解論證的過程,而是只是讓你去體會他說話內容的意義。接近一種「啟發式」的感覺。

如果要用什麼詞來表達的話,大概是「哲理」吧(雖然我不知道哲理這個詞有沒有被嚴謹定義過),我指的不是「哲學理論」,而是比較接近像石頭的「解理層」的「理」的意涵。

你瞭解我要表達的是什麼了嗎?^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所說的是哲學的本質 , 也是哲學開展的基石 , 也就是所謂的"認知" , 不過反過來說 , 這卻也是哲學使人難以理解的地方 , 從簡單的看法來說 , 因為每個人的認知皆不相同 , 而我們又無法全然地瞭解對方的認知 , 最後便是讓人覺得這是一些形而上的東西 .

哲學的討論 , 論證只是其一 , 而當我們藉由哲學而與其他領域碰觸時 , 討論的手法亦會有所改變 , 以文學特有的描述方法來闡述某種哲學的觀點 , 這也是常有所見的 .

關於論證就如白鹿一再所強調的 , 是為了在討論過程中能夠使參與者更精準地切合問題核心來產生互動 , 然而這樣的方式僅是其一 , 並非全然地要求皆非如此 , 哲學版目前的討論亦有趨向於此 , 前提是能夠使得參與者更精準地切合核心來產生互動便已足 , 手段的選擇是有很大的空間 , 更遑論哲學版僅是提供一般學生討論的場域 , 畢竟不是嚴肅的學術研討 , 因此以論證方式作為哲學討論 , 僅是方針性的規定 , 沒有一定或必須的性質 , 我想白鹿的相關文章中是可以找出如此的觀點的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翔宇 發表

更遑論哲學版僅是提供一般學生討論的場域,畢竟不是嚴肅的學術研討,因此以論證方式作為哲學討論,僅是方針性的規定,沒有一定或必須的性質

白鹿叔叔說一定要有「論證」的過程,否則無法達到「更精準地切合問題核心來產生互動」。對「需要論證」這點並沒有寬鬆唷。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DUST 發表

這麼說好了,我所認識與以往接觸的哲學是有更廣的空間。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類似「戀愛哲學」、「處世哲學」之類的東西,裡頭不是像你說的「必須是個有過論證的命題」,而是一種不同於普世價值看待事情的方法,書的作者只是分享他的觀點,一種有別於大家對該主題認識的角度。

如果要用什麼詞來表達的話,大概是「哲理」吧(雖然我不知道哲理這個詞有沒有被嚴謹定義過),我指的不是「哲學理論」,而是比較接近像石頭的「解理層」的「理」的意涵。

你瞭解我要表達的是什麼了嗎?

嗯,我了解了。

根據獨裁的小白鹿,那些東西不是哲學討論的範圍。

「戀愛哲學」、「處世哲學」中的愛情觀或人生觀,

或許可以被分析成具有清楚邏輯形式的命題和論證,

但是這些命題和論證在相關哲學領域的討論裡(如倫理學),通常是不堪一擊的。

順帶一提,有時哲學家們會認為,這些暢銷書就是造成大眾對於哲學誤解的元兇。

或許哲學學術界應該把自己研究的玩意另外取個名字,例如"比較無聊的哲學"之類的,以作為區分一_一狠

最初由 DUST 發表

白鹿叔叔說一定要有「論證」的過程,否則無法達到「更精準地切合問題核心來產生互動」。對「需要論證」這點並沒有寬鬆唷。

其實我雖然要求大家論證,不過我對"一段文字要怎樣才能算是論證"的判準是放得很鬆的。

最初由白鹿發表在【分享】為什麼要論證?

當我們要求論者對於自己的主張進行論證,我們所希望得到的,

只是一個可以說明為什麼這個主張是正確的的推論過程。

所以大致上,我在這方面的態度,和翔哥*1是差不多的。

*1:好俗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戀愛哲學」、「處世哲學」中的愛情觀或人生觀,

或許可以被分析成具有清楚邏輯形式的命題和論證,

但是這些命題和論證在相關哲學領域的討論裡(如倫理學),通常是不堪一擊的。

白鹿叔叔,我只是舉例xd,很多坊間的神學、思考書籍也都有這種取向。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這類型的命題沒有所謂的「論證」過程(只是「觀察」),拿來「哲學論證」中去討論不是莫名其妙嗎xd ?

當然是不堪一擊。

所以說,假如我看待一件事情跟別人的角度不同,而我把我的觀察提出來,這不能算是哲學領域囉^o) ?

其實我雖然要求大家論證,不過我對「一段文字要怎樣才能算是論證」的判準是放得很鬆的。

多鬆呢?舉個最鬆的例子來瞧瞧吧xd

話說翔宇的暱稱很難取,想不到有笑點的暱稱:P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類型的命題沒有所謂的「論證」過程(只是「觀察」),拿來「哲學論證」中去討論不是莫名其妙嗎 ?

當然是不堪一擊。

在倫理學領域裡有對於人生的目標的研究,研究什麼才是值得追求的價值,並企圖使用一些原則來推導他們(雖然我覺得推不出來:P )。

我相信很多暢銷書的內容也是闡述自己所認為的,生命中值得追求的價值,

但是他們只是感感時悲悲秋就算了,完全不打算在理性的質疑面前為自己做任何辯護。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兩者討論的主題相似,也沒有哲學家會想研究暢銷書的內容。

所以說,假如我看待一件事情跟別人的角度不同,而我把我的觀察提出來,這不能算是哲學領域囉 ?

對。

多鬆呢?舉個最鬆的例子來瞧瞧吧

不要吧,舉了傷感情一_一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