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所謂的學生自治會這回事


Recommended Posts

大學的學生自治會,在大學法設立之後已經鞏固了。

而台灣在大學以下各級學校的學生會組織,卻都沒有明確的法源根據。

教育部也表示是「鼓勵」性質,所以各校的學生會,都是由學校自行成立。

而在我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大學以下學生會,都不具有實質的價值,包含選舉方式、決策過程、權利內容,都是由學校自行訂定,也就是說,學校不見得是為了學生權益而創立學生自治會,「可能」是爲了績效,或是一種安撫機能,甚至是成為招生的工具,或許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國立宜蘭高中的自治會結構:

我們的選舉方式,是由學校二年級學生「自願」參與報名,任期為一年,選舉時需要先擬定政見,然後學校會開一場政見發表會,讓候選人可以對全校學生解釋他們的理念。

上一任的自治會選舉,有一位候選人提出「減少考試」的政見,似乎是希望學校可以取消週考,但在政見發表會剛開始時,咱們的校長說:「有些政見根本不可能就不用去想,像取消考試這種事根本就不會實現!!」這已經很明顯地說明「學校拒絕溝通」,同時也捍衛了學校對自治會的杯葛權利。

再來是自治會的權能,宜蘭高中的自治會,當會長與副會長決定之後,該會的會員就由會長與副會長「自行派任」,時常可以看到整個班級都是自治會成員,挺多只是零星幾人在其他班級。而自治會的重大會議,討論核心在於「運動會、校慶、班際比賽、社團」,也因如此自治會本身聚會並不多,一學期下來可能只有兩三次,而關於學生權益的部分,似乎不是會議重點,當然基本上他們也沒被要求需要這方面的「績效」,會議本身也是由學校監辦。

一位自治會的人員跟我透露說:「曾經我們有跟學校建議過一些事情,而事情是由會長私下直接跟主任談,但主任只回一句:『我們會參考看看。』就沒下文了。」自治會的能力僅限於此,當然,校規與自治會權責是學校定的,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所有決策的核心,都是必須經過學校的「認可」才能執行,或是當自治會決策後,轉由導師會議,甚至家長會決定(先前一位候選人曾經提議希望學生代表能參加導師會議,但馬上也被學校否決)。

我想應該很多學校都是這樣的情形,這跟先前教育部的解除髮禁政策很類似,髮禁很早就解除了,但是教育部卻把權力下放到各級學校,讓學校自己決定「頭髮的規定」,直到學生團體把事情搞大,才讓教育部正視這個問題,並明令要求「完全解除」,而不是任由學校的價值觀不同,犧牲了學生的權益。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哪些學生團體去正視學校學生會的問題,也就是說,短期間不會有類似要求廢髮禁的舉動來改變這個狀況。

我想先就這個主題,來詢問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大家認同的話,我再來談解決之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畢竟學校的營運,還是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行政與現實考量,

無法完全與學生的意見相配合。

我想各校的自治會、班聯會、社聯會等等,

大多數功能都是在規劃活動與討論學生事項上,

一些牽涉到行政層面的提案,要學校點頭恐怕很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現況之下當然不容易,最基本的理由是學校本身並不賦予我們參與這類事情的絕對權利,如果說可以立法並給予學生有自決或參與學校對學生方面的行政問題,那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我並不是要以這個方向來達成。

另外,有很多問題都是來自於學校自己的意識形態,學校以自己的價值觀考量為優先,並不是真的以「現實」來看待問題,而且重點是學生們都忽略了很多問題的本質,學校的思維,不見得是正確的。在升學主義的蹂躪之下,學生的權益是犧牲最多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生自治會是否能真正發會作用,我想除了校方壓力之外,成員心態對是個重要的關鍵。

----------------------------------------------------------------------------------------

●由DUST所提出國立宜蘭高中自治會的例子,國立宜蘭高中正副主席是由自願報名參加選舉,在透過一班選舉程序而產生。

●我所舉的例子是我所就讀的台北市中正高中學生班級聯合會(以下簡稱中正班聯),在這之前我要先提出我們與前述不同之處。

中正班聯成員共分部在高一生與高二生,想加入班聯的高一生需在開學之後參加由高二內閣學長姐(已加入班聯)所舉辦的〝班寶(班聯寶寶)面試〞,面試結果經由學長姐開會討論後在公布入選名單,故想在高一成為班聯儲備幹部(班寶),需透過此項程序,絕無特例。此後一年將由學長姐帶領實習各種活動並吸收其經驗與能力,但期間若有不當心態等,經由學長姐考察,開會討論後決定是否踢除班寶資格。

當高一升高二時將舉行新正副主席的選舉,新任正副主席選出後,將由新任正副主席挑選進入班連內閣的高二幹部(在此幾乎都是採用高一是班寶,因較有經驗也較了解班聯)

※高一絕對不可能成為班聯內閣(決策幹部)

※高一是班寶高二也不絕對會是班聯內閣(看正副主席是否邀請你加入內閣幹部)

※高一沒參加過班聯,但高二想加入班聯(此可能性不高,對於一個不是班寶不了解班聯的人,經由開會後,內閣幹部幾乎不願冒此風險)

----------------------------------------------------------------------------------------

據我所知有些學校班聯會內閣成員是由班代所組成,就以我們學校曾與其他學校辦過的活動來說,他們有向心力缺乏、認同感不足、效率低迷、較無經驗等被我們所是為不好的缺點。

有些學校除了純以班代直接任命為閣成員外,底下更沒有高一的成員,這樣的情形下,班聯會頂多只有20~30個決策人員,而向心率不足的情況之下,決策人員數目不敢令人想像,除高二外沒有高一幫忙執行人員,活動將更加難以執行,但這卻是部分學校的情形,學生所關切的權利問題又有被這些班聯會所重視嗎?

〝引用DUST:該會的會員就由會長與副會長「自行派任」,時常可以看到整個班級都是自治會成員,挺多只是零星幾人在其他班級〞

此情況的可能結果或許會是班聯會會辦成為一群好友喝茶聊是非的最佳天堂!學生權利問題有被丟置在哪呢?

我們學校班聯會的內閣成員每週固定有兩天的例定開會日,依活動大小於前數個月~兩週內依照需求增加開會日數,包括早自習前的時間、中午時間、放學後的時間、假日等。

對於高一儲備幹部,每週固定開一次會,除了傳達最新活動消息之外另加訓練企劃等能力。

**************************************************

身為班聯會內閣幹部的心得(豈只有下述幾句!):

不是班聯人,不知班聯心酸血史

同為班聯人,不知知不知班聯事

活動前期的忙碌,難以言喻。

會辦的燈總是亮著的,

人不在─是去接洽廠商;

人不在─是去勘查地點;

人不在─絕對不會在家。

每天十一點回家,早出晚歸、功課下滑的內閣,必鬧家庭革命

每個人都是從家庭戰爭中爬出而繼續努力

早上想的是活動,中午想的也是活動,晚上想的還是活動

上課想、下課想、吃飯想、走路想……

拋開一切阻礙無不是想把活動辦好?

〝太誇張,或許你這麼認為〞

但是,這真的是事實

〝一群瘋子,或許你所不認同〞

但我們樂在其中

不是想邀功,因為那是我們所自願的

但過程真的是很苦很苦

〝怎麼做都會有人罵〞

代客之道我們銘記在心

心酸苦悶也只往自己腹中吞

但只要活動辦成功,我們也就忘卻了那難敖時光

對外舞會、茶會、電影欣賞、校慶徽章、紙袋、L夾、中正大樂兵(歌唱比賽)初賽、複賽、服儀會、北京、新加坡參訪學生團接待……

就讓一群枉顧己身的瘋子替你爭取權利吧!

※ 校慶由本校社團聯合會與學校策劃社團表演

※ 畢業典禮由本校畢聯會規劃

不同學校,同一團體,能力不一樣

同所學校,不同團體,能力也不一樣

取決在〝人〞與〝制度〞的問題。

---------------------------如有冒犯,請恕。以上僅表示個人意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g00065 發表

學生自治會是否能真正發會作用,我想除了校方壓力之外,成員心態對是個重要的關鍵。

看到您的描述,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在看到您所敘述的狀況之前,本來對台灣的高中職校內自治組織感到失望,以我過去所詢問過的它校學生,不是完全不知道校內的情形,就是只能提供我所可以預料到的各種模式,當然,偶爾也會見到令人動容的爭取權益過程,但也僅限於曇花一現。很難可以有持續性的組織,這就是目前高中職的學生運動難以發展的因素,受限於制度的綑綁,受限於各校模式不同而難以團結,以致於更難以發揮影響力。

你們在徵選與傳承上的制度設計的十分完善,我想這可以作為全國高中職的參考模範,想請問您一下這個制度的產生,是學校本身的規則,還是班聯會自行制定的方式?如果是後者,那又是學校給予的權力,亦或是班聯會爭取來的?

另外,能不能說明一下你們班聯會與學校的互動關係呢?像是決策的過程,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權力?如果可以的話,可否請您分享一下您的經驗?期待您的答覆: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 1 year later...
大學的學生自治會,在大學法設立之後已經鞏固了。

而台灣在大學以下各級學校的學生會組織,卻都沒有明確的法源根據。

教育部也表示是「鼓勵」性質,所以各校的學生會,都是由學校自行成立。

而在我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大學以下學生會,都不具有實質的價值,包含選舉方式、決策過程、權利內容,都是由學校自行訂定,也就是說,學校不見得是為了學生權益而創立學生自治會,「可能」是爲了績效,或是一種安撫機能,甚至是成為招生的工具,或許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國立宜蘭高中的自治會結構:

我們的選舉方式,是由學校二年級學生「自願」參與報名,任期為一年,選舉時需要先擬定政見,然後學校會開一場政見發表會,讓候選人可以對全校學生解釋他們的理念。

上一任的自治會選舉,有一位候選人提出「減少考試」的政見,似乎是希望學校可以取消週考,但在政見發表會剛開始時,咱們的校長說:「有些政見根本不可能就不用去想,像取消考試這種事根本就不會實現!!」這已經很明顯地說明「學校拒絕溝通」,同時也捍衛了學校對自治會的杯葛權利。

再來是自治會的權能,宜蘭高中的自治會,當會長與副會長決定之後,該會的會員就由會長與副會長「自行派任」,時常可以看到整個班級都是自治會成員,挺多只是零星幾人在其他班級。而自治會的重大會議,討論核心在於「運動會、校慶、班際比賽、社團」,也因如此自治會本身聚會並不多,一學期下來可能只有兩三次,而關於學生權益的部分,似乎不是會議重點,當然基本上他們也沒被要求需要這方面的「績效」,會議本身也是由學校監辦。

一位自治會的人員跟我透露說:「曾經我們有跟學校建議過一些事情,而事情是由會長私下直接跟主任談,但主任只回一句:『我們會參考看看。』就沒下文了。」自治會的能力僅限於此,當然,校規與自治會權責是學校定的,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所有決策的核心,都是必須經過學校的「認可」才能執行,或是當自治會決策後,轉由導師會議,甚至家長會決定(先前一位候選人曾經提議希望學生代表能參加導師會議,但馬上也被學校否決)。

我想應該很多學校都是這樣的情形,這跟先前教育部的解除髮禁政策很類似,髮禁很早就解除了,但是教育部卻把權力下放到各級學校,讓學校自己決定「頭髮的規定」,直到學生團體把事情搞大,才讓教育部正視這個問題,並明令要求「完全解除」,而不是任由學校的價值觀不同,犧牲了學生的權益。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哪些學生團體去正視學校學生會的問題,也就是說,短期間不會有類似要求廢髮禁的舉動來改變這個狀況。

我想先就這個主題,來詢問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大家認同的話,我再來談解決之道。

看到你發這篇文章就想到我們學校的班聯會也是如此。因為我們是國小國中高中一起的,班聯會原則上是高一及高二生自由報名選舉,然後也是學校開一場政見發表讓候選人發表政見。班聯會每學期會開依次學生自治會,這個會是全校都要參加的。但是訓導處也常常杯葛學生的提案,導致政見無法落實。說真的那些候選人發表完政見後似乎就不把他放在眼裡了。一個學期也只有幾次的聚會,也不知道他們是在討論什麼,最長提的就是說希望減少升旗次數,將目前升旗的次數由每天減少為每周三次。這議題已經連續很多年被拿來討論了,一年一年過去這問題終究是沒有任何結果。還有之前曾提到攜ˋ學校開放電腦教室讓住宿聲響上網或是要用電腦查詢資料有個地方。這點我是贊成,因為雖然我們學校各班教室都有電腦,但是有很多根本是不能用的。學校也已開放電腦教室怕學生弄壞電腦為理由拒絕。我覺得這分名是拒絕溝通嘛!難道只有禁止而沒有其他辦法嗎?管理模式很多套可以慢慢來商議,難道學生永遠只能聽學校的嗎?就如你所說學校的邏輯不一定是正確的。難道我們只能讓學校不斷壓縮學生權力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學校的行政人員是長期待在學校的,而學生則是每年都有更遞,假設今年這一屆的班聯(or自治會與其他類似功能組織)因為某些領導能力突出的學生表現出色,以及學校方面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提高班聯的權力,等到明年這些學生畢業了,他們或許有可能基於照顧學生利益利用權力不當(ex:分配利益不均,偏袒某些班級團體造成校園內的班級對立),導致學校遭遇到必須裁撤班聯權力,甚至解散班聯...etc

-------------我寫的好像劇本Or2----------------------

假設性的想法在上面

下面要說的是一點想法

班聯會的人員很辛苦,人員配置太少,(假設以班代組成的話)以及升旗時間沒有辦法上台跟大家哈啦(這是我們學校),而且流動率每年都會換血,學校有沒有心讓學生自治以及學校對學生的看法是關鍵,還有一個關鍵是班代對學生的影響力,科科,班聯會現在似乎更像是一個幫忙舉辦活動的跑腿會,他們付出很多辛勞以及時間,卻還是有人喜歡抨擊班聯會的決策損害他們的利益,高分貝的批評,班聯會的確也沒有公權力去真正"治理"學生,學校也不願意把更多的權力分給班聯會,因為學校有顧慮班聯會對學生的影響力,導致班聯會被夾在中間兩邊不是人,科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無所突破當然是基於班聯會不用非正式手段來達成,正式手段如果可以做得到,那早就顛覆了這樣的循環,我認為做為一個班聯會如果真有其理想,那就應該要用體制外的方式來達成,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無所突破當然是基於班聯會不用非正式手段來達成,正式手段如果可以做得到,那早就顛覆了這樣的循環,我認為做為一個班聯會如果真有其理想,那就應該要用體制外的方式來達成,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你的意思是........鼓動學生革命? 不會吧?= ="" 這件事我夢想好久了(亂入 開個玩笑 其他人請繼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高中與大學的落差仍然很大啊! (就管理來說 ), 中間的過渡壓縮了自治會的空間, 高中因為仍然是受學校嚴格管束, 因此自治會當然也就... 嗯對! 就是這樣...

我覺得是校方的心態

有的學校是敷衍了事

有的學校很重視

像我的高中

再開會時根本都是校方在開講 根本輪不到學生

跟他們反應問題愛理不理 有的關係到校方的利益根本不處理

我的國中(是私立高中附屬) 每次開

高中部跟國中部 一起開

那個場面就像立法院在質詢官員

我們的主任都上在台上讓我們開罵

我們跟學校說哪有問題 馬上解決

最重要開完會 還會把開會時提問的問題 和解決列出來

印下來每班一張 看到時學校有沒有按上面的處理方式做

2個學校都有自治會

一個看起來就像虛設 一個看起來好像很民主

其實在都是校方的態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的意思是........鼓動學生革命? 不會吧?= ="" 這件事我夢想好久了(亂入 開個玩笑 其他人請繼續)

我的意思是以一般學生的角度,或是以一般人民的角度來處理(排除掉使用學生會既有的權限),嗯,革命也是可以啦,不要流血就好了(H)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覺得自治會要有用處,有必要的兩點:1學校重不重視

                    2自治會要有完善的制度和傳統

關於第一點,學校如果重視而且開明,對於學生會推行的政策願意支持,那這

個自治會會有用的。即使學校不贊成推行的政策,也要用很重視的態度,跟自

治會說明不行的理由,我相信學生是可以理解的,而絕對不是用敷衍或強硬的

態度。

關於第二點,這很重要,因為一個完善的制度,可以減輕幹部的負擔,而且即

使主席是個沒用的人﹝這應該不太可能﹞,下面的各個部門或幹部,也可以正

常運作。而且自治會最大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在民主社會中,一個政

策是如何從一個提案變成一個政策,政策又如何去推行,在從推行的政策過程

中了解分工的重要。

歸結以上兩點,我覺得師大附中的學生會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學校非常重視

學生會,而且據我所知他們重視到,學生會是隸屬於校長之下,由校長直接管

理。而他們的制度也非常完善,看過他們學生會的組織章程就知道了,讓我很

羨慕。

ps我很贊成4樓的話,那些不了解班聯會的人,盡在旁邊說風涼話,

  說班聯會很廢怎樣怎樣,要不然自己來作作看,我就不信他們會作

  的多好,就看到時他們講不講的出那些風涼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years later...

台灣教育仍然尚未成熟,

講這些是…浮誇的

行政單位舉辦個活動都是要由社會人事策劃

老實說我是主管的話,實在不放心讓無經驗、無實權的學生去主導這校內大活動…

原因樓上許多位大德有說,不贅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的意思是以一般學生的角度,或是以一般人民的角度來處理(排除掉使用學生會既有的權限),嗯,革命也是可以啦,不要流血就好了(H) 。

革命?

這言詞太敏感,應該是請願…

沒有一個學生跟政府機關作對是有好下場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6 months later...

當學生會要超出自己「本分」,做些體制內默許或不樂見的行為時,要尋求體制外的支持,比如媒體、學生、校友、家長、老師,在適當的時機點出手,審時度勢,小心操作,才有可能跟學校進入所謂的談判或協商程序。

這個原則即便放在高中或大學都一樣成立,的確大學學生自主意見增強,甚至結社,而師長也多有開明、民主派人士,但學生會如果沒有戰鬥的精神,再多外力也借不了,甚至更進一步強化自己在執政時間的發言力道。

然後,如果帶著一點僥倖,行動成功了,就要擔心學校的秋後算帳了,畢竟學生會仍屬於體制內,雖然是最邊陲的那一種,但在體制內一個行政命令或指示,便是雷霆打擊,這就是反噬了,不僅如此,由於受到壓制,學生會利益受損,但有部分人會對學校更激烈,更多人則可能責怪先前的「魯莽行為」,造成分裂,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除非學生會夠小,夠團結,夠一元)。

通常學生會一但搞議題了,就是開始要接受民意的檢測了,

各種壓力,絕對不只來自校方,

但如果對學生自治懷抱著理想的人,就要對理想跟現實有著清晰的判斷就是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守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