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孫立人-維基百科


Recommended Posts

孫立人(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7%AB%8B%E4%BA%BA

生平

[編輯] 立志從軍

宣統元年(1909年)一個星期天早上,孫立人在青島海邊玩耍,撿到一塊紅色透明的石

子,心理正是高興的時候,有三個住在青島德國租界地的德國小孩走了過來,硬搶過

去,並且打了他兩記耳光,然後揚長而去。此時他立志獻身軍旅,以圖強兵救國。孫

立人日後回憶此事時,常告訴子女們甚至孫兒們說:「我在維吉尼亞軍校受苦的時候

,一想到這兩記耳光,就能忍受一切!」

[編輯] 早期教育

孫立人於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

接受八年的留美預備訓練。當時的清華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鍛鍊,孫立人在校風

薰陶下,熱衷於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手球、棒球等各項球類運動,在眾多項目

中孫立人最擅長的是籃球。1920年他任清華籃球隊隊長,率隊擊敗當時稱霸京津籃壇

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獲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參

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身高1米85的孫立人當時擔任球隊的主力後衛

。當時籃球項目有菲律賓、中國、日本三國參加,東道主中國隊經過激戰,先以32-29

擊敗日本,再以30-27擊敗菲律賓,獲得本屆運動會籃球冠軍,這是中國在國際大賽中

第一次獲得的籃球冠軍。孫立人進清華後的第二個學期,因玩蹺蹺板受傷而住院治療,

又因輸尿管障礙,休學一年,終於治癒,故在清華九年,於1923年畢業,同年赴美留

學。因其在清華學校已習基礎工程多門,故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

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期間曾為美國橋樑公司受聘當設計繪圖師,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也學到很多經驗。但孫立人將軍有他遠大的抱負理想,他眼看自己的國家內憂外患日漸

加深,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逐鹿中原。尤其日本和俄國對中國的鯨吞蠶食,預料中

國不久將兵連禍結。所以要救國家必須要飽學中西文韜武略,孫將軍毅然投入維吉尼

亞軍校,接受嚴格之軍事教育,因其已有學士學位,故直入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

文學士畢業,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

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任中尉軍訓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

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德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

生擔任。在孫立人的訓練下,其所屬部隊官兵教育水準、以及學科、術科和緝私方式的

水準都遠高於一般部隊。事實上,稅警總團、第36、第87、第88師、和中央教導總隊

即是第一批接受德械裝備與訓練的部隊。

由於當年孫立人任團長的第四團曾在華東射擊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孫式訓練遂逐漸嶄露

頭角;也因孫熱愛籃球,是政府播遷台灣後,中華民國國軍早期籃球運動鼓勵提倡者。

[編輯] 抗戰初期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會戰,與日軍血戰兩週,在周家橋

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七次擊退強渡蘇州河的日軍,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

亡最重之處。但此役孫立人為奪回友軍失去陣地,遭迫擊炮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

昏厥三天,藉由宋子文之協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

傷癒後,孫立人返回武漢加入財政部重組之緝私總隊擔任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

州都勻練兵。重組之緝私總隊為松滬會戰後傷癒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

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

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團規模。

在國民政府急需有力部隊之要求下,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

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

晉任少將師長,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精銳部隊之一。

[編輯] 第一次中緬印作戰

1942年2月,中華民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

率新三十八師於進駐緬甸曼德勒,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線

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

陷於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

趕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史萊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

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

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剋日軍陣地,殲敵

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及

婦女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及盟軍在亞洲戰場唯

一的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

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勛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勛

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勛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奉命掩護盟軍撤退。

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

聿明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

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經野人山熱帶叢林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孫立

人則認為野人山屬瘴癘之區,縱橫千里,難以穿越,當機立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

往印度。由於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

順利地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

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阻擊和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

機,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

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

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

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

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編輯] 第二次中緬印作戰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

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軍改編成新

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

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

,12月29日攻佔於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

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麥瑞爾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日

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

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

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

……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

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

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

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18師

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

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祕密渡過南高江

,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

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

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給

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

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中國駐

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

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

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

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緬

甸八莫、中國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

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兩軍於芒友舉行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

會師的前哨。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

日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

隊,勝利結束第二次中緬印戰役。孫立人獲頒青天白日勛章。

孫立人將軍指揮新三十八師,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的戰鬥中,屢克強

敵,戰功卓著,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備受國內外各方肯定,有「東方隆美爾」

之譽[2];而被打敗的日軍在緬甸戰後史料上,尊稱他為「軍神」。1945年5月,孫

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

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是中國唯一被邀請的高級軍官。8月15日,侵

華日軍投降。9月7日,新一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建造新一軍

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號稱「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

[編輯] 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6年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同時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

軍事參謀團會議,由於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5月18

日,新一軍在孫立人將軍指揮下,向四平進攻,瓦解了杜聿明五個月來與共產黨東

北民主聯軍林彪對峙的僵局,林彪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命令退到

公主嶺,孫立人一路前進,親率新五十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又北撤,五

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但在救援海城的問題

上,孫立人與杜聿明發生了矛盾,孫立人沒有聽從作為長官的杜聿明的命令。6月4

日,孫立人親率新五十師渡過松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賴昭堡,此時距哈爾濱僅六十

公里,位在哈爾濱的中共黨政軍組織均已做好撤退準備,在孫立人即將攻進哈爾濱

之時,由於中原戰場國軍不利,在馬歇爾的調停下退兵。張正隆的《雪白血紅》一

書中寫道:「從當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都說國民黨沒向江北推進是失算。否則,

共產黨的日子將更難過。」

1947年孫立人陸續瓦解林彪五度下松花江的攻勢,德惠之役後,新一軍扼守松花江

南岸的一個連及堅守德惠的五十師一四九團獲蔣介石賜名「中正連」、「中正團」

,此時林彪部隊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但隨後,杜聿明屢次

發電向蔣介石批評孫立人,不得已,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

職,暫時解除兵權,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同年

7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官,在南京成

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負責全國國防新軍訓練的重任。此消息一傳到哈爾濱後,毛澤

東開慶祝會道:「我們唯一的敵人被杜聿明趕走了,東北將是我們的天下了。」[3

]陳誠赴東北,拆散新一軍組成新一軍、新七軍、並把新一軍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

黃埔系將領。並且將原本已編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訓練的原滿軍裁撤。使許

多滿軍因頓時失去生活來源而紛紛加入共產黨軍隊,大大增加了共產黨在東北的實

力。孫立人離開東北時,東北局勢雖已被動但尚未惡化至不可為地步,是國民黨軍

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將領。

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司令部遷到台灣鳳山,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

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在台灣建立新軍。

[編輯] 台灣時期

1949年2月青年軍第二零一師調台灣受訓。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台灣

防衛司令,第二零一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

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

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職總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

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台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

)。1951年5月,晉陞陸軍二級上將。1952年4月,連任陸軍總司令。

孫立人極主張早日反攻大陸。他承認反攻大陸是一個極危險的賭博;不過認為延遲

反攻並不會減少危險性。他說:「局勢將因中共在華南沿海增強防務而告揭曉。共

黨於完成增強防務後便能向中美在台灣海峽的空中與海面優勢挑戰。一旦失去海空

控制權後便很難守住任何島嶼。」「共黨的力量外看似乎要比實際上強大;但中華

民國軍隊反攻後,大陸上的匪軍將普遍起來反正,被奴役的人民將起來幫助我們。

」「進攻總是一樁冒險的事,不過我們非做此冒險不可──我們在這裡除此之外還

為了什麼?」

孫立人與台灣軍民相處融洽。據美國國務院、NSC、CIA解密檔案顯示:當年美國

確實曾對蔣介石國策和國府之腐敗極為不滿,曾構想組織「進步人士」在台建立新

政權,孫立人即為被考慮的候選人之一。但史載孫雖抱怨蔣介石、陳誠、彭孟緝之

領導作為,但對美國的企圖並無興趣。[4]而美國的計劃,也在1950年六月底朝鮮戰

爭爆發後難以為繼。

孫立人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撤退來台之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與預備軍官

制度。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亦曾經歷孫立人興辦的軍事訓練計劃,成績甚佳。古寧

頭戰役的勝利,與孫的努力有關係。防守第一線的二零一師就是經過孫的陸軍訓練

司令部的訓練。但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孫立人因對於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5][6],且遭情治單位

密稱孫與美國有不正常聯繫,1954年6月陸軍總司令任期屆滿,蔣介石將其調任無

實權之總統府參軍長,12月3日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蔣氏政權在獲得美國充分保障後,已不再須要依靠孫立人來維繫中美關係。1955年

5月28日蔣介石召見孫立人[7],6月,政府當局以孫立人將軍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

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訊。

對「孫案」之調查,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與王寵惠、許世英、張群、何應欽

、吳忠信、王雲五、黃少谷、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郭廷亮匪

諜案」。另外監察院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啟華、蕭一山、

王枕華、余俊賢自行發動調查。陳誠的九人小組審訊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

諱」之「自首」結果。由於郭系孫立人之聯絡官,九人調查小組認為孫「未適當防

範,有失查之責。」軍事法庭遂以匪諜罪判處郭廷亮無期徒刑。郭在綠島服刑,其

後假釋返台卻發生在火車上跳車身亡的「意外」。

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

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

系搆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監院調查結果因與「九人小組」差異

過大,調查期間遭到情治跟監,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秘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封存,不

再公開。

1955年8月20日,孫立人將軍被正式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台北市南昌街

公館,1956年6月被迫遷居台中市向上路一段十八號的宅邸,在美國軍方的壓力下

,國民黨當局以「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七不政策」

之下,以軟禁代替刑罪。孫立人平時有空種種玫瑰,靠家人賣「將軍花」維生,

1984年退役,直至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部長鄭為元來到孫立人家中,向孫立人

宣佈,從即日起「恢復一切行動、言論的自由。」軟禁32年餘,有記者採訪孫立

人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時,孫立人反問道:「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孫立人晚年一心向佛,1990年11月19日病逝於台中市向上路寓所,享壽89歲。

孫立人將軍逝世,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受政府訓令,派陸軍總司令部辦理治喪事宜。故

總統蔣中正遺孀宋美齡致送花圈、總統李登輝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

「 總統府前參軍長除役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學精韜略,性稟剛方,早歲自美國維

吉尼亞軍校畢業,歸國陳力,歷經剿匪、抗戰、戡亂諸役,南北馳騁,戰績彪炳,洊

膺團、師、軍長、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等職,勳猷卓著。尤以抗

戰時遠征緬甸,解仁安羌盟軍之圍,復破頑敵,打通中印公路,揚威異域,馳聲宇內

;來台後,組訓新軍,鞏固復興基地,益宏靖獻。茲聞溘逝,軫悼殊深,應予明令褒

揚,用昭勳藎。 」

喪禮由總統府資政鄭為元主祭,參謀本部、三軍總司令部等陸海空高級軍官皆出席。

靈柩由清華大學校旗覆旗委員洪同、李干、劉兆玄、張昌華覆蓋校旗,維吉尼亞軍校

校旗覆旗委員溫哈熊、溫於儉、葉晨暉覆蓋校旗,再由中華民國政府指派之覆旗官,

許歷農、羅本立、溫哈熊、黃幸強四位上將代表國家覆蓋國旗,備極哀榮。遺體安葬

台中市北屯區大坑東山墓園。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家屬要求監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經監察院

重行調查,並委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學者朱浤源展開當事人訪談和考證,證實「五

人小組」認為孫案系子虛烏有之結論明確。2001年一月監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組調

查報告原文和結論。

[編輯] 評價

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將領,他

非常愛護部屬,因此由他所帶領的軍隊極具向心力、非常地忠貞愛國。孫立人並且擁

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當中極少

數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因受西式教育的影響,陸軍總司令任內他批評政工權

力過大、主張軍隊國家化[8],是威權時期少數勇於提出改革建言者。

反對意見則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無黨籍,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系將領格

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面間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作為。

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

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香港《七十年代》刊

「孫立人在台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有相當生動的描寫:「可憐的

陸軍,四面是海,可憐的總司令,孤掌難鳴,陸軍提出的許多問題,都遭到空海軍的

聯合杯葛、阻礙。有時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介石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

好、如何行,那麼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

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

空軍決定好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介石打圓場。」[9]

一九五五年孫立人事件發生,據當時擔任總政戰部主任的張彝鼎指出:「這件事情很

複雜,孫立人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老總統(蔣介石)也很看重他,但是孫立人的個

性太強。」「做為一個武將,能和古代的郭子儀或民國的徐永昌那樣,隨和一點,會

比較好。像徐永昌,先後在馮玉祥、閻錫山及老總統手下做過事,和每一個人都處得

很好,這樣才算成功。」[10]

孫立人是以客攻主、以少戰多、以弱敵強而皆能克敵致勝的名將。他長期在補給完善

的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日戰役,或在東北新一軍對中共的戰事等,面對各

種艱苦複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但因個性心直口快、人際關係

處理得不圓通,再加上深得部屬們的尊敬與美國政府的青睞,使他於不知不覺中,陷

入政治漩渦,而遭人搆陷。

家庭

[編輯] 妻

* 龔夕濤(早逝)

* 張晶英

* 張梅英(一作美英,未知何者為實。台灣人,護士出身,和張晶英非近緣關係

,因張晶英因為一直未能生育,於是張晶英主動安排與孫立人年紀有段差距的張梅英

嫁入作妾,四子女皆為她所生。)

[編輯] 子女

* 長女孫中平(1952年—),清華核子工程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科學暨工程

博士。

* 長子孫安平(1954年—),中原理工學院物理系、清華物理研究所畢業。

* 次子孫天平(1956年—),輔大數學系畢業。

* 次女孫太平(1958年—),清華化學系畢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