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扶植對手 台灣優勢一夕毀


Recommended Posts

〔記者王孟倫/專訪〕「我們有必要這樣去扶植對手,來削弱自己國家的競爭優勢嗎?」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劉進興說,在中國正野心勃勃要發展半導體產業之際,馬總統卻宣布要放寬十二吋晶圓廠西進中國的限制,難道要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優勢,就此拱手讓人嗎?

曾任不分區立委,劉進興在二○○二年舉行的八吋晶圓廠登陸大辯論中,擔任反方代表之一。

劉進興表示,半導體產業始於美國,一九八○年代日本開始崛起,九○年代則移到台灣跟韓國,現在是中國野心勃勃準備接手。二○○六年,中國開始「十一五計畫」,要發展○.一三微米以下製程的十二吋晶圓產業,並以二○一○年達到三千億人民幣產值為目標;二○○四年,中國半導體產值已超過人民幣五百億,十萬就業人口。

晶圓代工是我核心產業

「晶圓代工是台灣重要的核心科技產業,必須小心翼翼、防止被取代!」劉進興說,我國的晶圓代工獨霸全球,加上相關的設計、測試、封裝,總產值高達台幣一兆五千億,相關就業人數超過十五萬,是台灣的主力產業。

劉進興指出,中國要達成打造半導體王國的目標捷徑,是吸引文化、語言互通的台灣高科技人才,並整批複製台灣的上中下游晶圓產業聚落。

有人認為,十二吋晶圓廠遲早要開放登陸,為何要限制業者的出路?劉進興說,儘管隨著新技術成熟,舊技術遲早要輸出,但「遲」與「早」之間必須小心拿捏,才能避免我國喪失產業優勢。

日前,馬總統曾表示,美國的英特爾已在大連投資九十奈米製程的十二吋晶圓廠,可見規範高科技輸入共產國家的瓦聖納協定已經容許,而台灣目前僅開放○.一八微米以下製程的八吋晶圓廠登陸,太落伍。

中國欲複製我產業聚落

但劉進興反駁,英特爾在中國投資只是晶片組工廠,台灣卻要開放可以生產各種IC、技術門檻更高的晶圓代工廠;台灣應該考慮的不只是瓦聖納協定,更重要的是,此一產業外移,對台灣經濟與社會的衝擊。

他強調,九十奈米的十二吋晶圓製程,目前仍是產業主流,「馬政府豈能只跟業者協商,必須邀請在野黨及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更不可急著在今年九月定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曾任不分區立委,劉進興在二○○二年舉行的八吋晶圓廠登陸大辯論中,擔任反方代表之一。

我記得當年那個正方代表叫做施敏。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查他是怎樣一號人物。

這兩個人要我選的話,我是絕對不會去聽這位劉教授的意見的,科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過以是後諸葛亮來看,

施敏說過,不西進台積聯電會倒掉,證明是錯誤的,

反而聯電的和鍵,台積在中國的8吋廠賠錢,

拖累台灣廠獲利。

另外,就現時來看,中國自己也有12吋廠,

但是都在賠錢,只有台積聯電賺錢。

所以問題不在單純的技術資金,而在整合生產製作能力,

我想中國要的是這個吧?

怎麼可以送過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2 weeks later...
最大的重點是

美國 日本的核心產業並不是晶圓代工

而台灣的核心產業卻是代工

如果台灣的核心產業不是這樣

我也贊成晶圓廠西進

重點就是在代工

代工 是看技術 速度 價錢 不良率

但目前台灣的問題是 消極的"研發製程"

反觀對岸 學習力 強的很 他們現在的問題是不良率

開放西進 是個先下手為強的心態 風險極高

現在就看台灣廠商是否有心打造自我品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美國矽谷現在也只剩下總公司&設計相關部門,

正因為掌握研發的相關技術,

所以才得以處於領導地位,

台灣正缺乏這方面的能力,

所以,

可能幾十年後將被對岸超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