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think

可發文群組
  • Content Count

    241
  • Joined

  • Last visited

Posts posted by sidethink

  1. 寒假回一中協辦營隊,新校長非常重視升學。前蔡校長曾期許他把一中帶成更好學校,讓更多人進入熱門科系。陳校長不會給社團很多自由,跟家長大眾的期許有關。社運相關議題容易引起大眾爭議,也不受他歡迎。他雖然很重視升學,還不是完全不講理或很僵化的人。重視升學就是學生考取熱門科系。

    十二年國教實施對各高中校長會有不小壓力。

  2. 我很同情老師,我也強烈懷疑她沒有得到應有的賠償。以我在一中待過的經驗而言,老師是不想對學生提出控訴的。

    社會如果以偏概全,那是社會的責任,不是我們的責任。

    這種事做的出來,應該不是懺悔能解決的。當然,最後一定要看實際狀況,實際的當事人人格。要懺悔,誰都會。

    電梯旁的人(同班同學)不容易找出來了,會袖手旁觀的人,大概也不會出來承認自己當時在旁。

    監視器壞掉早該修好了,學校這個藉口一定站不住腳,連我也起疑這是推託之辭。無論如何沒修監視器就是嚴重的疏失。

    反正要管好自己。有些道德說起來不是表面上那樣簡單的,但很多人常常因那些表面而蔑視它們。

  3. 自己的態度最重要

    生物老師其實還好

    她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講的很清楚, 流程和細節都條裡分明, 勝過外面的講義

    私底下去問她問題, 也能收穫很多

    的確她有些東西整理的不好, 或是說在考試上沒有很夠的效率

    但這樣說她是亡牌未免太過了

    有時先多問一些人到底老師如何, 再加上自己的感覺才準

    給王牌教並非就能依賴到底, 給亡牌教也不代表什麼都沒有

    一中的學生能獨立的最強

    學弟們加油

  4. 他批評的重點是在歷史中的台灣史部分和近代中國史, 老實說, 牽涉到自己國家政治的東西會有錯本來就很常見, 在世界各國幾乎是常態了, 沒說出錯的也許只是還沒發現而已

    這種事情要呼籲改正, 但是把這跟去大陸念書扯在一起, 好像其實也很奇怪?

    從網路上的記者會影片就能看到他的論點, 歷史專門的部分算是不錯, 但如果要講台灣教育的整體環境, 只談歷史一點意義都沒有

  5. 國文 蕭世瓊

    英文 歐湘君 (這我知道)

    數學 陳佳煌

    物理 徐國森

    化學 曾遠煌 (這是導師)

    生物 梁光裕

    歷史 吳雅婷

    地理 代理老師(這殺小)

    公民 林君怡

    至於你們的國文老師嘛...

    我只能說

    他的書法造詣不錯...

    蕭老師在書法界算是很知名的人物, 功力不是普通的高

    不過他好像有些態度蠻隨便的... 聽說他自己不大喜歡教國文

    公民老師不壞, 問題可以多問她

    英文老師非常強

    有人說好好跟著老師準沒錯, 我想這句話太絕對, 也許他沒被亡牌教過, 如果老師聊天一大堆, 想跟也無從跟起了

    要相信老師, 但最能依靠的是自己

  6. (恕刪)

    不要妄想大家一起進步.大家都一起有建中北一女的實力.

    姑且不論生下來腦袋的差異.

    週遭環境是否適合繼續讀書.本身是否有讀書意願都是很大的問題.

    更何況還可能出現螃蟹理論

    所以我個人是支持明星高中的存在(不好意思對這件事不滿很久了.跑來你們這邊發:$)

    明星高中存在的理由未必要是這樣

    這樣說的話,比較像犧牲一些人而成就另一些人,但那並不是必然的

    (本版部分主題文)

    教改協會籲落實12年國教

    教育改革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則呼籲,教育部儘快落實「學區入學和學生性向入學」的十二年國教,趕快取消明星高中。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質疑,吳清基「說一套,做一套」,既然明星學校無意義,為何要提高基測難度?民眾會無所適從,教育部不要讓基測只為明星高中服務。

    第一次基測發生天花板效應,建中申請入學最低原始分數飆到四百零六分,甚至發生四百零六分高分考生,因為申請建中失敗而考二次基測,備受各界質疑。

    吳清基:勿迷信明星高中

    吳清基表示,站在教育的立場,他勸考生和家長不要斤斤計較那幾分,各校都有辦學特色,他自己就是讀台南縣佳里鎮北門高中,也不是明星學校,他的分數可以上台大法律系,因非他志願,所以進台師大教育系。

    但也有校長說,總統馬英九既是建中又是台大法律系,教育部走向不知能否獲高層支持?吳清基表示,家長和學生不要再迷信第一志願學校,讀社區高中一樣可以進台大,四百零六分考二次基測是少數學生個人選擇,無教育意義。

    吳清基還強調,優秀學生留在當地社區高中就近入學,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國中第一名到建中變倒數幾名,壓力更大,不要越區就讀,更能及早催生十二年國教。

    對這一大串話的結論很簡單:

    帶種的就做好因材施教!

  7. ...好主意!

    (?!!)

    學長的意思並不是提供主意吧 = =

    其實照理說社會不應該讓學生想去發起抗爭的, 會有成本

    只是當許多事情沒有辯清時, 有訴求或發起抗爭反而是好事

    中一中學生該不該發起抗爭呢? 如果參與的人懶的去理解所有的事情,不設法調查需要查的東西,甚至只想引發亂源, 抗爭反而不比沒抗爭好,甚至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抗爭工作之辛苦的確很大, 同學們至少不要輕忽這些)

    當大家願意好好去思考與理解事情, 抗爭不僅弄清和維護了學生權益, 甚至參與的人會經歷到不少原本不會經歷到的, 對自己和以後的學弟們可能都有莫大助益

    我相信大多數中一中學生都只想要一個滿意的環境, 能專心好好唸書,做自己的事, 就是最好的. 很少人想要抗爭, 光是讀書的事就能忙不完了.

    引用月華說的話:

    希望我們,都能自由。

    也希望我們, 都有機會把事情看得夠清楚

  8. (恕刪)

    本人現在表達的是有人是"天資異稟"地對該科目有超乎常人的理解力及其提出之見解為常人所無法企及之精闢準確 這才稱所謂之"資優班"(該班名稱應為"人文社會資優班之類的") 就算任何一個資優班都不一定以招收天生資異者為限 本人之觀點認為對於社會科學天賦異稟者之存在與否與假定該班成立後之招生鑑定之方向存疑 但是若該班級之成立宗旨為招收類似於"社會科學菁英班"之情事本人將表示無意見

    是有這種人存在沒錯

    只要有適當培養就會出現明顯的例子, 不過我不否認現在社會與教育環境對這種人的培養缺乏完整系統

    在大學裡表現出這方面才賦的人非常多

  9. 嗯嗯這也是有可能

    不過我過去在一所競爭壓力比較大的私中國中部(要入學考)的經驗

    一些原本在班上後段甚至墊底的同學,轉到了普通國中之後會變成全校頂尖

    一方面是本身有底子,一方面是在高競爭環境下喪失的信心恢復了

    而且他們日後升學的表現甚至可以媲美原本私校在班上頂尖的同學

    所以我覺得,壓力高的環境對於前段的學生會有激勵的作用

    可是也同時使高競爭環境下後段的學生喪失信心而無法進步

    將他們放回低競爭環勁後,「好的變極好」的情形就可能會發生

    但對原本環境中較弱的學生可能就變成了上述相同的狀況...

    同意

    含比馬龍效應

    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不小的成就,但是社會的制度總會犧牲一些人

    目前的教育容易犧牲那些被比下去而喪失信心的人(那種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有時足以使人喪志)

    教育部要改十二年國教,某種角度來說也是為了這些人

    但是這回犧牲的卻可能是另一些人,原本可以因聚集而互相砥礪出來的人,以及能清楚評估自己狀況而奮發向上的人

    如果12年國教弄不好,犧牲的不僅僅是一些人,而可能是全體學生

    長久來說,甚至社會也會損失不小

    現有的教育體制應當要改善,但如果改的制度在因材施教上沒多少用,那還不如先不改的好

  10. 人社很強 說真的 只是...讀很多書而已 數資班隨便撿都把他幹掉

    這樣說蠻糟糕的

    真正的人社是另一個巔峰, 兩者不能直接比較

    建中的人社班就有好例子

    如果只是比學測跟指考那當然你這樣說還有一點道理,但也不是那樣絕對

    作者:jonathsu

    所以人文社會資優班是希望有哪類型的學生阿??

    (一頭霧水... )

    人文社會學範圍很廣,但是若要從高中生中篩檢就會考所謂的社會科三科,另外還會看一些其他相關的東西

    人社班會探觸的領域不少遠超過高中的社會科課程, 學生之間的類型可能各不相同, 但都算是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的才賦. 基本上像是對政治,經濟,法律等有鑽研的都是典型的人社班型學生. 其中經濟和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是相當典型的主題. 另外歷史題材的研究也是.

  11. 實際上我也有先修

    說真的我覺得能力較為優秀的人先修才有用啦,不然真的人人先修就人人都能錄取嗎?只是覺得有時候這種通病,反而錯失了資優班的原意。(聽國中學校老師說建資比較不那麼畸形...

    就我所知,建資畢業的人大多走自己的專業路線(物理,化學系等)

    每年建中考上醫科(例如台大)的絕大多數是普通班

    先修也有訓練思考的好處, 並不是只有先知道

    但是要訓練思考,未必要靠先修吧

    資優班的同學多少都有先修吧,高瞻裡面也有人是這樣(興趣或為考試?)

    有人能不先修就考入資優班的嗎

    考試有時已脫離訓練, 變成在比速度跟"反射"了(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