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果唐朝沒爆發安史之亂


Recommended Posts

(一)繼續實施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因為戶籍沒有散亂。

(二)北方經濟仍維持一定實力,重心未南下。

(三)之後可能面臨楊氏亂政。

(四)怛羅斯之役可能不會敗北,可能擴大東亞文化圈至中國西部或西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繼續實施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因為戶籍沒有散亂。

其實在唐玄宗的時候版籍就已經開始散亂,到了安史之亂只是變本加厲。因為唐律原先規定三年調查一次,唐玄宗為了省事改成六年一次。兵制的問題也是一樣,府兵制的高峰約莫在唐高宗時達到頂點。日後因為版圖過大,府兵調駐到各地十分不便,唐玄宗的十二萬彍騎就是募兵制而來。

(四)怛羅斯之役可能不會敗北,可能擴大東亞文化圈至中國西部或西域。

怛羅斯之役是天寶十年,安史之亂是天寶十四年,年代有誤。

第二項和第三項我同意,當時就是楊氏亂政的情形。至於將唐朝盛世延續下去,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邊疆藩鎮的壯大以及中央的衰弱,不然也只是換一個人起來造反而已,唐朝照樣會衰弱下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U大講的很對。

只是我是針對樓主的假如唐玄宗成功退位 並且延續盛世 那麼唐朝會有怎樣的發展?來作回答。

(一)府兵制和租傭調當然可以繼續施行,因為樓主說延續了盛世,當然這都只是前題假設。

(二)怛羅斯之役發生在西元751年,即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國勢尚不穩固,而如果延續了盛世,到了唐太宗天寶十四年時,唐帝國可以仰賴還沒爛掉的府兵和駱駝部隊決一死戰。

以上,是小弟不才我的淺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邊疆藩鎮的壯大當時已經出現問題,甚至掌握當地的軍政情況。

安祿山就是掌控河北、遼寧西部、山西當地的軍事、民政及財政的一切大權,兵力以掌握唐朝三分之一的軍權,且唐朝制度弊端都以出現一反叛並定造成嚴重問題。

而府兵制和租傭調並必定持續發生散亂,唐代中期人口增加但土地兼併嚴重,不少人沒有足夠的農地但又必須負擔固定的租傭調,造成農生活困苦難以負擔逃亡。如果沒有配合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傭調跟本不可能有效實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府兵制和租庸調制都要架構在完善的均田制上面,但光從均田制本身來看也是大有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唐代的規定是每位丁男有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婦女不授田。但土地有限,人口的增長卻是無限的。久而久之,國家的土地只會越來越少,在唐高宗時配給的額度就已經不足了,到了安史之亂只是讓原本就很糟的情況瞬間惡化的更劇烈。

(二)怛羅斯之役發生在西元751年,即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國勢尚不穩固,而如果延續了盛世,到了唐太宗天寶十四年時,唐帝國可以仰賴還沒爛掉的府兵和駱駝部隊決一死戰。

話是這麼說沒錯,如果安史之亂沒爆發,唐朝是很有機會跟阿拔斯王朝爭奪中亞的霸權。但對當時唐朝的情勢而言,西北的吐番毋寧是更大的威脅,而怛羅斯之役喪失的也只是中亞的屬國,對本國的版圖沒有絲毫影響,當時的朝廷較有可能將大軍派往征討吐番,造成青海西藏地區的進一步漢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year later...
(一)繼續實施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因為戶籍沒有散亂。

(二)北方經濟仍維持一定實力,重心未南下。

(三)之後可能面臨楊氏亂政。

(四)怛羅斯之役可能不會敗北,可能擴大東亞文化圈至中國西部或西域。

1.但府兵制早在武后就已崩落

2.早在漢朝末年就開始南下,安史之亂只是加速

3.可能性不大...

4.怛羅斯之戰比安史之亂(天寶14年)還早發生=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但府兵制早在武后就已崩落

2.早在漢朝末年就開始南下,安史之亂只是加速

3.可能性不大...

4.怛羅斯之戰比安史之亂(天寶14年)還早發生= =

一般來說經濟重心確實是從安史之亂以後才慢慢南下的

漢朝末年的情況應該是南方慢慢發展起來

詳情請見國史大綱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所看到的書

主要是說南方確實是漸漸發展起來

但是北方的經濟仍然不錯

但是安使之亂以後

對北方造成極大的破壞

如藩鎮割據

這一亂象一直延續到五代

北方仍不斷鬥爭而改朝換代

反觀南方十國

相對安定許多

到了宋代

北方更成為與游牧民族對峙的前線

南盛北衰已成定局

如宋代的時候北方的糧食已經必須仰賴南方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 7 months later...
(一)繼續實施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因為戶籍沒有散亂。

(二)北方經濟仍維持一定實力,重心未南下。

(三)之後可能面臨楊氏亂政。

(四)怛羅斯之役可能不會敗北,可能擴大東亞文化圈至中國西部或西域。

怛羅斯是在安史之亂的前面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要想西域不失,首先要壓制吐蕃,河西走廊是連接安西都護與中原的橋梁,也是隴右道的大部分,受到北回紇、南吐蕃的覬覦,這時回紇與唐朝還算友好,尚不致於撕破臉,但吐蕃在逐漸強盛後首先要取的就是河西走廊,一旦丟失,河中爭奪戰取不取勝還算其次,嚴重的是,西域各附庸國將會悉數倒向大食或吐蕃回紇等國,多年的經營將化為烏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一)繼續實施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因為戶籍沒有散亂。

(二)北方經濟仍維持一定實力,重心未南下。

(三)之後可能面臨楊氏亂政。

(四)怛羅斯之役可能不會敗北,可能擴大東亞文化圈至中國西部或西域。

針對(一),其實唐代的兵制和戶政制度問題在玄宗初期就已經出現一些端倪,只是開元治世掩蓋了這些現象罷了,安史之亂所造成的是一種劇烈性的變動,直接將問題全部都突顯出來,即使不發生安史之亂,這兩項制度仍然是要改的。

針對(二),北方經濟逐漸依靠南方經濟的支持甚至移轉,這在大運河修築以後的便逐漸彰顯這樣的跡象,尤其唐代在天寶之前,北方曾出現多次的天災,造成糧食收穫的不穩定,與人口的外移,而反觀南方如揚州甚至廣州則逐漸因為海上絲路的興起有長足的發展。有文獻指出,僅在神龍年間,便有西域商旅和僧侶藉由廣州一帶進出中國。基本上影響歷史軸線的因素不一定只有政治因素,像是當時中國大陸北方與中亞一帶逐漸進入乾燥化的氣候型態也是造成包括陸上絲路以及北方農業逐漸蕭條的重要原因,所以安史之亂以及之後一系列回紇、吐蕃的入據與對河西走廊至西域絲路的封鎖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即使不發生安史之亂,重心仍有可能南下。

針對(三),一般來說史上的亂政大致是像董卓、朱全忠那樣權傾朝野,危害皇室才達到這樣的程度。玄宗晚年雖然昏庸,但是大權仍然獨攬,這從他遲遲不願交託部分政權給太子肅宗,讓肅宗也像自己當年那樣參與父親(睿宗)政事,就可看得出來。所以外臣自然更加難以掌握大權。我們別忘了楊國忠之前還有一位李林甫,而楊國忠無論在為政、處事與人際處理上均不如李林甫,以當年李林甫全盛時期尚且還達不到亂政之餘,楊氏在朝中還受到安祿山、哥舒瀚等人的牽制,要想亂政大概很難。但大體上也足以矇蔽君主,並使得唐室更為衰敗。

針對(四),怛羅斯之役是發生在安史之亂之前,所以因果關係不太對。不過安史之亂如果沒有發生,則以唐朝的實力,在安史之亂前夕幾場重要的敗仗中應該還是有辦法重新取得優勝,其中最重要者莫過於怛羅斯之役以及南紹戰爭 。我覺得若是僅以對中原本土的影響來看,南紹戰爭的影響與後患還遠勝於怛羅斯之役。因為當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眼光其實是在對於西方拜占庭與歐洲方面,它對亞洲部份的擴張,並不是那麼積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要想西域不失,首先要壓制吐蕃,河西走廊是連接安西都護與中原的橋梁,也是隴右道的大部分,受到北回紇、南吐蕃的覬覦,這時回紇與唐朝還算友好,尚不致於撕破臉,但吐蕃在逐漸強盛後首先要取的就是河西走廊,一旦丟失,河中爭奪戰取不取勝還算其次,嚴重的是,西域各附庸國將會悉數倒向大食或吐蕃回紇等國,多年的經營將化為烏有。

在當時的西域各勢力而言,吐蕃的確是唐朝最主要的對手,而且在武后時期雙方即有針對安西四鎮的爭奪戰爭。所以玄宗時期,唐廷才會三番兩次與吐蕃交手,其中哥舒翰與吐蕃著名的石頭堡戰爭當是這段時期比較重要的勝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在怛羅斯更早以前,在貞觀末年、高宗初期大食人就開始在中亞擴張,倭馬雅王朝就占領了諸多城邑,其最大疆域包括河中,我記得護送波斯逃難王子俾路斯時(642年,太宗貞觀16年)一度建立波斯都護府,旋即被大食吞併,所以持續了百年的中亞衝突就在天寶十年由建立第二年的阿拔斯王朝了結。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與天河共舞的人馬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