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值得討論的哲學問題! 沒有標準答案。


Recommended Posts

1.海德格說哲學的敬虔在於提問而非答案,請就下列這則新聞報導至少提出"三個"跟"哲學"相關的問題:

法務部長羅瑩雪今天到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備詢,對於立委質疑法務部監聽調查報告有造假和做偽證嫌疑,羅瑩雪說,她覺得不可能造假和做偽證,科學的東西不能造假,公務員何必拿前途賭這件事。 被問及怕不怕被監聽,羅瑩雪說,其實她不怕,她沒有什麼隱私。她開玩笑說,她講話小孩子未必愛聽,有人愛聽她講話的話,不是很好嗎?

(請用哲學家的角度去回答此問題,而非政客的角度)

2. 亞里斯多德如何定義「幸福」?請針對亞里斯多德對「幸福」的解說至少提出"三個"問題。

老師要我們討論與思考這兩個問題,我目前只有想一點點... 希望各位能夠多給點意見或是對問題的看法與見解~XD 關於第一題...我幾乎很難擺脫政客的思考...光是看電視新聞,就好像被洗腦似的= =||| 0_o

P.S這是我第一次在這裡發表文章,非常感謝各位呀!!(*^@^*) 有空可以多想想有關哲學的問題! 我對哲學還蠻有興趣的! 呵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我一為台大朋友的看法:

第一題:

這題目看起來像期末考題,不過不論如何,就算是期末考題,我還是會看一下「前提」——「海德格說哲學的敬虔在於提問而非答案」;的確,哲學家特別之處在於會提出「好」問題或問「對」問題:但什麼叫好問題或問「對」呢?這本身又是個好問題了!

姑且不論,我們就用直觀去看吧;但我看你的括號文字(請用哲學家的角度去回答此問題,而非政客的角度),似乎「回答」其實就是「用哲學家方式提問」?好的,就用問題去作答覆:

1. 她「覺得」「不可能」造假和做偽證:

她現在被質疑,若是身為知道詳情的當事人,用「覺得」這詞組蠻有意思的,不過重點不在這,而在:「不可能」——正是因為凡事都有可能,因此她有可能可能做偽證(這裡有個推論跳躍,就是她的事情也屬於凡事;但根據文法,的確如此)而也正因為有可能做偽證,才需要被監聽,被質詢,被當作嫌疑犯;那麼她這個回應...似乎有點奇怪(也可以說很有意思、事有膝竅)

2. 科學的東西不能造假:

這個聲稱(assertion)或斷言,等於在宣稱:科學錯不了(科學是真理?這在科學哲學可有得討論了);不只如此,它還蘊含一個前提:她們公務員做事是照著科學做的,因此她才說他們科學不可能「造假」——但,要是事實上真的照科學做事,真的錯不了,那誰還需要監聽這些人?正是因為事實並非如此,才需要被監聽、質詢對吧?

3. 公務員何必拿前途賭這件事

看來她不知道賭徒的心理是怎麼一回事,或她不知道我們知道賭徒的心裡在想什麼!正是因為賭局有個條件式存在:如果她被抓包,那她賠上她生涯;但她算準了,這把注划得來,何樂不為?

如果被抓包的條件消失了,她成功瞞天過海,那......更划得來!因此她無論如何都可能雙贏,因此「何必拿前途賭這件事」不是這麼簡單的。這本身還有問題可以問!

第二題: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還包括了他的倫理學的前提

所以我要提問的話,連他的倫理學也會牽涉到;

因為他說,至善的最終目標就是幸福

因此德性倫理學在幸福論上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所以根本上,何謂「好」?這個倫理學問題

就呼應了幸福論的衍生:

問題1. 為什麼發揮其特殊功能的就是「好」的?也就是發揮其所是的那個角色的功能,何以證成它為「好」的?如果說一個理性的人,自己認定自己之所以為人的特殊性不在於理性,而在於意志的鍛鍊與實踐呢?那麼我們所謂的「理性的人」不也只是我們對他的一種期望與價值投射嗎?如果他不這樣投射自己予以這樣的價值定義呢?所以從「好」—「至善」之間有個歧義,或說「好」的價值判定可以是多元性的。

問題2. 何以至善就是幸福?雖然這符合直覺,但至善和幸福不是兩回事嗎?這兩件事如何扯在一起?就好比中樂透對某些人而言是幸福,但對某些人而言不是;每個人的連結都不同,認定都不同,而且根本上,它們仍是兩回事。也許康德的德福一致也只是想彌補這裡的某些正當性...

問題3. 何以中庸之道促成幸福?同樣地,中庸和幸福如何關聯,又,每個人認定的中庸都不同、標準不同、規範不同、價值不同——幸福不同。如果有個人,作為一個反例存有者,他總是喜歡push to the limit,喜歡挑戰極限,喜歡擴張自己,喜歡冒險;重點是:他喜歡這樣的生活、他覺得幸福、他也深深發覺這是他的幸福、他的理性思辨後的意志激情主義,他的生命就在於此;那麼,這樣一個人「錯」了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