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台灣史


Recommended Posts

最近突然想起一個高中時代的歷史題目

早期的台灣移民的分佈

泉洲人在沿海,漳洲人在內陸,客家人在山上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地理老師說:原鄉生活習慣,理由是原本會種田的人不會經商也不會種其他地區的作物

歷史老師說:來台時間不同

哪個才是比較正確的說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都是阿

就地理的觀點來看

客家居住在丘陵地的較多.所以來台後也居住在丘陵.山地

就歷史的觀點來看

因為渡台禁令的關係

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早期因政府禁止.來台的多是偷渡.

所以人數不多..也因為較晚來台所以只能到丘陵地或山地拓墾

難與漳州人.泉州人競爭

當然也不只有這些原因.可能跟宗教.文化習性等有關聯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研究

這兩個都算是原因..沒有正確之分

這只是我的淺見啦..參考就好: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最近突然想起一個高中時代的歷史題目

歷史老師說:來台時間不同

來台時間點不同才是正解,因為當時的閩南人比較敢逃,台灣無主之地較多,先來先贏

至於生活習慣那些,看看就好考試總是要有個答案

平地較山地種植產出較多,因為產出較少所以養成了客家人節儉的習慣

請問一下你認為有任何可能我為了保持我節儉的習慣,就放棄賺更多錢的機會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三個作用都有,只是作用影響的範圍與深度不同。

小弟的看法是原鄉生活習慣>=分類械鬥>來台先後

而來台先後的問題,又可以牽涉到清初治台時,客家人較難以渡海的因素。

施添福教授有對這個議題做出論述,結論還是原鄉生活習慣佔較大的因素。

其實不管是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他們來台的時間先後相差不多。雖然人數上有明顯差距。

而渡台的人數上的差異,乃是由原鄉生活習慣造成。

客家人廣泛分布在中國華南華中一帶的山區丘陵地,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在平原上從事農業,

只是大多數肥沃的土地已被土民佔有,客家人只好朝其他地區發展。

再者,客家人不如我們傳統印象中那樣,在雲霧繚繞的丘陵茶園唱著山歌,或是當個辛勤的農夫開闢梯田種植,

客家人本身,相當大量的投入非農業以外的生活。如同樵夫、士兵與工人等職業。

而漳州人和泉州人,也不是一個務農,一個經商,其實他們都同時從事商業也經營農業,

泉州人的商業勢力遠較漳州人龐大,相形之下排擠了漳州人的勢力。

不過漳州人和泉州人到台灣來,主要的謀生方式與經濟產出還是靠農業。

至於分類械鬥,就是一種板塊重組的行為,藉由暴力方式調整生活邊界與經濟利益。

像台北盆地的例子從:閩粵械鬥→漳泉械鬥→頂下郊拚。

一步步的把不同族群的人往外推擠,最後台北盆地精華區為泉州三邑人佔據。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死U條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