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書


Recommended Posts

第一次在這裡發文 想要與大家討論一個問題

大家對翻譯書的看法如何?

(不限任何語言,只要非中文都算)

我個人並不喜歡這類的書,原因在於文采,

中文是一種很神奇的語言 (大家看一些古詩或新詩可體認一二)

一本好書我想應該要具有下列三點

1.劇情的張力

2.劇情中所隱藏內涵

3.所謂的"文筆"

我想很多翻譯書都沒有辦法圓滿達成上述三點,甚至語氣都甚不通順

不曉得大家的看法是如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最近對「二手翻譯」有些意見。明明就是義大利文或挪威文的原著,翻譯本中卻處處可見英語的痕跡。當然要是原著語言較弱勢,不容易找到好的翻譯者,那當然得採用二手翻譯,但是對人名地名等翻譯中卻常缺乏對原始語言中發音的認知。

另外有個可怕的現象:專業術語、名詞亂翻,我看過「andantino」翻成「安但提諾」。翻譯這些術語時,有時翻譯者若非對此領域熟悉者,可能只是查查字典罷了,但是字典中所用的翻譯可能不是最通用的。

不過最近大概因為翻譯小說很好賣,這些翻譯就越來越認真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翻譯小說其實很多都在翻譯的過程中被埋沒了

不存在的女兒就是

其實原本故事性很棒

但翻譯之後文筆給人的感覺就有點太悶了

其實有時候真的要看原文才比較能看出原作者的功力

太悶+1

大家都說不存在的女兒好看 第13個故事好看

但我覺得都好悶

看的時候都不自覺亂跳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就是為什麼梁實秋的Shakespeare依然被認為是最棒的翻譯,

他不僅懂英文,對中文也非常精通,

我甚至有時認為要翻譯英文小說,懂的中文必須比英文還多。

在國際書展看到Cormac McCarthy "The Road" 被翻成《長路》,

標題還好,內容完完全全感覺不出原本的內涵,

翻到譯者簡介才恍然大悟:他只是個研究生!!!

《長路》的作者字彙大得可怕,

甚至有書評家用 "biblical" (和聖經同規模的) 來形容,

而每個字都用得恰到好處、無法代換。

英文版的《長路》甚至不使用正確的文法:

它的劇情與感動不能被文法限制住!

上面只是個例子——當然中翻英也會有類似情形,

高行健《靈山》的英文版就被嚴重批評 (但還是很多人喜歡),

而那本的譯者是中國人文學家 (sinologist)!!!

所以呢,如果你哪天有機會翻譯外文書,

拜託你多用點心、多查點資料,

別玷汙了某國大師的傑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很多翻譯小說

很有張力,內涵也很豐富阿

文筆的部份,

是有那麼一點不通順吧?

畢竟是翻譯過的阿

有他特別的韻味(笑)

但是對我來說啦

我覺得那個"特殊的韻味"並沒有影響到他的深度

很多翻譯小說的深度是要用意會的吧

因為沒有辦法原汁原味地將想表達的東西傳給作者

但只要作者懂了他們想說的

那種震撼是很大的

畢竟外國人的想法和我們有很多不同

多接觸翻譯書

恩..

可以讓視野更廣(唉唷好文縐縐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些書根本不可能忠實的翻成中文,簡單的例子:Alice in Wonderland

我喜歡獨中譯本的唯一原因是速度,我的中文閱速大概是英文的四到五倍吧,加上是母語因而心領神會的程度非原文能比(英閱能力還未到一定境界,甚至會因誤會文意回頭查找浪費雙倍、三倍時間)。

二手翻譯,從讀托爾斯泰的經驗 俄譯中VS俄譯英譯中 高下立見!

但世界何其大,我有一種朱學恆式的渴望,希望哪一天我想要看例如挪威喬斯坦賈德的新書,馬上欣喜的發現有信達雅兼具中譯本了,更奢侈的希望:我希望他是我熟悉的正體中文。

不然透過數層語言障礙的嶄轉(布希都會無聊到送火雞給土耳其人),接近全世界的深度永遠都只有那討厭的一丁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認為這是"文學"書籍版而且看樓主的發言

劣者便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在討論翻譯文學了

如果本篇討論串真的是在討論翻譯文學

那我認為譯者得花點心思在語句表達上

而非單純的將其意思翻出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回17樓這位學長

我發此文的想要討論的是"翻譯書有哪些問題"

就如我在第一樓所條列的三項弊害

但是既然是個討論

就當然也歡迎有人提供不同的意見

如果有人認為我的觀點根本就是錯誤的

也歡迎大家提出來一起做討論

以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我覺得翻譯書要兼顧文筆很難

因為各國的文化、習慣用法根本就不一樣

我們的文學之美,在於字體、對稱、音律,還有一些俗成的用法

可是外國的文辭用法和我們不一定相同

譯者直翻,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很沒有美感

但若譯者為了配合我們本身的文學用法而改變文句,我覺得反倒會失去了原本外國文學的異國情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我推薦周兆祥寫的"翻譯初階"這本書

看完真的會對翻譯工作肅然起敬~

"知性文字

客觀事實必須尊重

風格為資訊而服務

譯者隱藏個性

冷靜客觀疏離

文化因素引響較小

感性文字

客觀事實未必重要

難有公認的解釋

創造自由度較大

譯者投入程度大

文化因素影響大"

以上引用自"翻譯初階"

這些也許可以把大家想表達的意思簡略說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越來越對翻譯小說失去信心...

不知究竟是故事本身枯燥還是語言隔閡文化芥蒂

明明封底簡介看來精彩萬分的情節

實際閱讀卻覺得費力又有夠乏味...

於是終於又轉回中文散文的領域

幸好我也都能分別從兩者中汲取一些(就算極其微渺)養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太悶+1

大家都說不存在的女兒好看 第13個故事好看

但我覺得都好悶

看的時候都不自覺亂跳囧

我覺得或許是因為譯者本身的關係吧

很多翻譯人對於原文文句的語感與作者想要表達的原意並沒有感受的很完全

導致翻譯出來的東西都變質太多.

不只不存在的女兒&第13個故事

還有追風箏的孩子也是

個人認為其實這三本書都很棒

可是看過追風箏的孩子原文書之後

再回去看中文譯本

就整個覺得中譯本一點意境都沒有了

少了很多屬於比較裡面東西.[d]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想飛的五線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